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1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楼宇梁 陈国英 +5 位作者 王灿锋 费慧 孙观荣 全仁夫 李伟 洪锋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单侧骨水泥强化组(骨水泥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双侧置钉(螺钉组)。骨水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2.1±8.1)岁。螺钉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5.1±9.3)年。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70.1±17.3)min,明显短于螺钉组(78.6±1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VAS术后1年(1.5±0.5)分、末次随访(0.5±0.3)分低于螺钉组术后1年(1.8±0.3)分、末次随访(0.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术后1年(6.2±1.2)°、(86.6±3.5)%、(91.1±2.5)%,末次随访(6.4±0.7)°、(85.5±3.3)%、(90.5±6.3)%,均优于螺钉组术后1年(6.8±1.4)°、(83.1±2.4)%、(89.9±3.4)%和末次随访(7.1±1.1)°、(82.6±4.1)%、(87.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螺钉组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末次随访时予拆除螺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内固定系统更稳定,长期随访时能有效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慢性腰背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邻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庆庆 张军 +1 位作者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4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74例。分析比较患者年龄、初诊骨密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初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压缩程度、是否存在陈旧性骨折、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患椎进一步压缩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中,骨折压缩程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类药物、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压缩程度95%CI(0.040,0.571),P=0.005,OR=0.151;骨密度变化95%CI(1.264,1360.732),P=0.036,OR=41.477;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95%CI(1.638,31.625),P=0.009,OR=7.196。结论:骨折压缩程度、骨密度变化以及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对于一些骨折压缩程度Ⅰ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和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臧砚超 赵泉勇 +4 位作者 杨丽 左金增 齐巍 梁卫东 邢捷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定制接骨板方法治疗,男8例,女3例,年龄25~66岁。骨折按Letournel-Ju...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定制接骨板方法治疗,男8例,女3例,年龄25~6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柱后壁骨折4例,T型骨折2例,横行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0 min,术中出血量150~700 ml,透视次数2~6次,术后引流量60~195 ml,骨折愈合时间2.5~6.0个月。按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解剖复位3例,满意复位8例。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Merle d'Aubigne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闭孔神经牵拉症状。结论: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方法有效,另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骨折立体形态结果,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手术复位,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三维打印 定制接骨板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局麻下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国庆 赵华国 +5 位作者 孙韶华 马维虎 李豪杰 王扬 陆联松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察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57~80(67.69±4.75)岁;T1114例,T1212例,L118例,L215例;予PKP术前0.5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对照组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55~77(68.00±4.43)岁;T1119例,T1211例,L117例,L212例;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前(T0)及术中穿刺时(T1)、放置工作套管时(T2)、球囊扩张时(T3)、骨水泥注入椎体时(T4)、术后2 h(T5)、出院时(T6)的疼痛程度;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院时询问患者对再次行PKP手术的接受度。结果:118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术中均未使用静脉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T6时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的VAS较T0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次行PKP术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0.5 h肌注曲马多用于在局麻下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PKP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2 h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超前镇痛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复位靶点穿刺技术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7
作者 吴浙 陈建良 +1 位作者 李英周 许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PVP组和靶点PVP组。常规双侧入路PVP组(常规组)138例,男26例,女112例;年龄(72.9±4.0)岁;采用双侧入路传统PVP治疗。靶点PVP组130例,男23例,女107例;年龄(72.2±7.0)岁;采用俯卧牵引按压整复法先整复骨折,再用手术床使脊柱过伸维持椎体复位和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推注骨水泥。根据影像检查评价骨水泥是否在骨折间隙内充分填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常规组的手术时间(43.9±5.7)min、骨水泥充填量(5.3±1.5)ml,高于靶点组(39.3±3.6)min、(4.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点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常规PVP组34例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胸腰背疼痛VAS、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靶点组的VAS(3.64±0.94)分、ODI(11.50±0.38)分,优于常规组(4.69±0.78)分、(15.06±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靶点组局部Cobb角(7.51±5.37)°,小于传统组(11.68±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技术和靶点穿刺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技术中应用,有以下优点:利用体位复位技术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间软组织张力过高;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技术有效固定椎体骨折,骨水泥有效充盈,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老年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琛 李大伟 +4 位作者 马壮田 华堃池 李尧 高雁卿 邱淳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椎压缩骨折患者,34例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观察组),男8例,女26例,年龄(73.30±7.96)岁;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28例,年龄(77.30±7.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1年内再发骨折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年,测量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es,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再骨折。观察组手术时间(41.9±11.9)min,少于对照组(52.7±1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Cobb角及ODI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提高骨水泥弥散且更久地维持椎体术后形态及保持患者腰背部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穿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9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2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导板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1.30±13.20)岁;病程(22.18±7.59)个月。徒手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49.46±11.92)岁;病程(19.52±9.1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通过CT扫描评价术后寰枢椎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量表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所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5.31±1.21)个月。导板组的手术时间(112.00±20.48)min短于徒手组(124.29±15.24)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导板组和徒手组VAS[(2.88±0.86)分,(2.90±0.83)分]和JOA评分[(14.94±1.82)分,(14.62±2.19)分]较术前[VAS(4.71±0.92)分,(4.86±0.79)分;JOA(12.18±2.30)分,(11.95±2.31)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IA评级在术后1年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寰椎椎弓根进行置钉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但是两组在枢椎的置钉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中,3D打印导板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和徒手置钉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导板 徒手 准确性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10
作者 李元 李立平 李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椎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选择策略及发展趋势
11
作者 程志坚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6-749,共4页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间孔入路等;微创手术包括关节镜辅助、脊柱内窥镜等手术方式;根据不同植骨融合位置又分为椎体外植骨融合和椎体间植骨融合[1]。临床上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尚无完全定论。本文回顾、分析不同腰椎融合术的优缺点,结合脊柱微创融合技术等发展趋势展开评论,旨在为临床腰椎融合术的合理实施提供参考,期待未来深入探索、优化手术方法、提高融合效率,降低并发症的新策略,为腰椎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前路腰椎融合 后路腰椎融合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维利 刘涛 +7 位作者 张青波 陈辉 白建中 王帅 程嘉伟 郭亚龙 周功 牛国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男5例,女27例,年龄63~91(77.59±8.75)岁;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双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男7例,女38例,年龄60~88(74.89±7.3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的弥散优良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为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率、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患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穿刺PVP治疗,穿刺方便简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分布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矫正较好,功能改善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3D打印技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斌 郑畅 +6 位作者 韩晔 李頔 刘春颖 王静 杨倩 张印恩 郑文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VP)、单侧椎体成形术(UVP)和双侧椎体成形术(BVP)治疗OVCF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次数、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610例患者,其中CVP 201例、UVP 215例、BVP 194例。Meta分析表明,与UVP患者比较,CVP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增加(MD=0.105,95%CI为0.049~0.160,P=0.0001),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RR=0.094,95%CI为0.040~0.221,P=0.0001;RR=0.372,95%CI为0.222~0.624,P=0.0001),两者VAS、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66,95%CI为-0.167~0.036,P=0.204;MD=0.324,95%CI为-1.025~1.673,P=0.638;MD=0.319,95%CI为-0.450~1.087,P=0.416;MD=-0.033,95%CI为-1.168~1.102,P=0.954)。与BVP患者比较,CVP患者VAS、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MD=-0.110,95%CI为-0.210~-0.010,P=0.031;MD=-16.726,95%CI为-17.503~-15.948,P=0.0001;MD=-8.620,95%CI为-9.702~-7.538,P=0.0001;MD=-1.533,95%CI为-1.600~-1.466,P=0.0001;RR=0.324,95%CI为0.126~0.834,P=0.0001;RR=0.366,95%CI为0.216~0.620,P=0.0001),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94,95%CI为-1.878~1.091,P=0.603)。结论 CVP治疗OVCF可以通过单侧入路优化骨水泥的分布,达到双侧入路的矫形效果,与UVP和BVP相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弯角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体成形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的列线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军科 马续彬 +2 位作者 李亮 马晴 王旭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53-559,共7页
目的:构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残余背痛(residual back pain,RBP)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 目的:构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残余背痛(residual back pain,RBP)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45例接受PVP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198例,年龄65~77(71.47±9.03)岁,根据是否发生RBP分为RBP组与无RBP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骨折发生节段、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与术后24 h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Cobb角、椎体内真空裂(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TLF)损伤、椎旁肌脂肪变性、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形态、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ratio,AVHRR)、Cobb角变化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筛选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完成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准确性的判定,另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使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RBP组34例,无RBP组211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节段、BMI、BMD、VAS及ODI、AVH、AVHR、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BP组6例出现IVC,无RBP组13例,RBP组IVC比例高于无RBP组(χ2=5.400,P=0.020);RBP组6例出现TLF损伤,无RBP组11例,RBP组TLF损伤比例高于无RBP组(χ2=7.011,P=0.008);RBP组椎旁肌脂肪变性3-4级为18例,无RBP组为41例,RBP组高于无RBP组(χ2=21.618,P<0.001),RBP组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比例高于无RBP组(χ2=6.836,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IVC(χ2=4.974,P=0.025)、合并TLF损伤(χ2=5.231,P=0.023)、椎旁肌脂肪变性Goutallier分级>2级(χ2=15.124,P<0.001)以及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χ2=4.168,P=0.038)为PVP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ROC曲线得出原始模型AUC为0.816[OR=2.862,95%CI(0.776,0.894),P<0.001],通过200个自举样本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得出C指数值为0.93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曲线与实际概率曲线接近,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χ2=5.796,P=0.670,DCA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在6%~71%时决策曲线位于None线与All线上方。结论:存在IVC、合并TLF损伤、椎旁肌脂肪变性Goutallier分级>2级以及骨水泥弥散形态为团块型为PVP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构建的PVP术后发生RBP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余背痛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1例
16
作者 王国军 刘昱彰 +6 位作者 靳蛟 林海 时福东 陈春 吴冠男 黎作旭 张世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29-1231,共3页
患者,男,8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5 d”于202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15 d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翻身及起床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8分,无下肢无力麻木,美国脊髓损... 患者,男,8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5 d”于202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15 d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翻身及起床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8分,无下肢无力麻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tation,ASIA)分级^([2])E级。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年,无肝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专科查体:外观胸腰段后凸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胸腰段棘突及两侧压痛、叩击痛阳性,咳嗽,双侧下肢浅深感觉、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硬膜外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椎体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维山 温世峰 +1 位作者 刘恩志 郭东明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疼痛治疗 2003年8月 2002年1月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
18
作者 侯志鹏 叶森琦 +3 位作者 张吉辉 赵刘军 顾勇杰 于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5(46.0±9.0)岁。导出Dicom格式,刻入光盘,通过Mimics软件对各节段进行三维重建。并在图像上置入模拟螺钉,按照零切迹螺钉的临界值(头尾倾角44。,内倾角29。)置入,观察每个节段零切迹螺钉所在位置,确定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上位零切迹螺钉,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在C_(3)-C_(7)节段中均处于安全位置中,且没有出现上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对于下位零切迹螺钉,在C_(3)-C_(4)、C_(4)-C_(5)中,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中有4例处于安全位置,46例在最大尾倾角分别为(32.3±1.9)°和(36.1±2.2)°时可实现安全置钉;在C_(5)-C_(6)、C_(6)-C_(7)2个节段中,没有出现下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螺钉均处于安全位置。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通过选择的进钉点、位置可以实现置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MIMICS软件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F-1α、CXCR4水平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关系
19
作者 武美荣 马志强 +1 位作者 杨倩 邢金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取144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用E...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取144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DF-1α、CXCR4,并用Pearson法分析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SDF-1α、CXCR4水平的相关性;收集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和手术资料;随访3年,根据PKP后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3例、未再发骨折组121例。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DF-1α、CXCR4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血清SDF-1α、CXCR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骨折组血清SDF-1α、CXCR4水平呈正相关(r=0.499,P<0.05)。术前腰椎L2~4骨密度(T值)水平低、骨水泥注入量水平高、有骨水泥渗漏、血清SDF-1α水平高、血清CXCR4水平高均为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DF-1α、CXCR4、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54、0.932,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结论 血清SDF-1α、CXCR4水平升高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易再发骨折,二者联合检测对PKP后再发骨折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趋化因子受体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