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天浩 黄正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 2(vitamin K_(2),VitK_(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诊治的CKD 3~5期患者193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 2(vitamin K_(2),VitK_(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诊治的CKD 3~5期患者193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期标准,分为G3期组(n=30)、G4期组(n=47)和G5期组(n=116)。比较3组VitK_(2)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VitK_(2)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全组VitK_(2)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VitK 2低水平组(n=95)和高水平组(n=98),分析2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死亡终点事件和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VitK_(2)对死亡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G3期组、G4期组和G5期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期组原发病以慢性肾炎和高血压为主,G4期组以慢性肾炎和糖尿病为主,G5期组以糖尿病占多数。3组VitK_(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白细胞介素6、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尿酸、eGFR和AA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期的增加,VitK_(2)、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全段甲状旁腺素和AACs水平逐渐升高。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eGFR、AACs、总胆固醇和血尿酸对VitK 2水平均有影响(P<0.05)。VitK_(2)低水平组AACs和死亡终点事件大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经校正年龄、VitD 3、血同型半胱氨酸、eGFR等协变量后,VitK_(2)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检测血清VitK_(2)对于CKD3~5期患者预测AACs,判断终点预后,综合评估CKD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维生素K_(2) 血管钙化 死亡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正性暗示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手术室等候期间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杨佳 谢美英 邓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讨双轨正性暗示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手术室等候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8月-2023年10月拟行手术治疗的DDH患者10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于手术室等候期间行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双轨正性暗示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手术室等候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8月-2023年10月拟行手术治疗的DDH患者10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于手术室等候期间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行双轨正性暗示护理;对比两组生理应激反应、焦虑程度、心理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成功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手术室时、术后1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H患者手术室等候期间采用双轨正性暗示护理可减轻生理应激反应,改善焦虑程度,缩短心理等候时间,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双轨正性暗示 手术室等候期间 应激反应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酐和血红蛋白及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康致 王鹏 +2 位作者 张静 张玉飞 熊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GB)及体质量指数(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 目的分析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GB)及体质量指数(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改则县)、那曲市(那曲县、尼玛县、安多县、双湖县、班戈县)、山南市(隆子县)、拉萨市(尼木县)采集564名藏族中老年居民的人口学、血液指标及骨密度等信息。按其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及非骨质疏松组(474例)。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变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预测骨质疏松的高风险因素回归方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Cr、HGB和BMI联合检测对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结果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组身高、体质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清Cr、HGB、BMI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质量、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OR=1.085)、血清Cr(OR=0.891)、BMI(OR=0.475)、HGB(OR=0.966)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预测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Logit(P)模型=6.265+0.086×年龄+(-0.109×Cr)+(-0.020×HGB)+(-0.213×BMI)。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2.5%。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960),根据Logit(P)模型可计算L评分=-29.413+(-0.404×年龄)+0.512×Cr+0.094×HGB+BMI,当L评分>8.9时,可诊断该患者患病。结论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随增龄,血清Cr、HGB和BMI均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年龄、血清Cr、HGB和BMI联合构建模型可显著提高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中老年藏族居民 骨质疏松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HP对骨质疏松的毒性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4
作者 潘娜 黄新周 +1 位作者 姜敏 卫永鲲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第34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DEHP对骨质疏松的毒性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Ch EMBL、STITCH数据库筛选DEHP的潜在作用靶点,下载GEO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集获取骨质疏松的靶基因,绘制维恩图获取共同关联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目的探讨DEHP对骨质疏松的毒性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Ch EMBL、STITCH数据库筛选DEHP的潜在作用靶点,下载GEO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集获取骨质疏松的靶基因,绘制维恩图获取共同关联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共同关联基因在DEHP诱导的骨质疏松(OP)中的功能与通路。使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广义线性和极端梯度提升模型筛选关键基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Auto 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DEHP对关键基因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位点。结果确定了13个交叉靶标可作为DEHP诱导OP的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关联基因主要影响对视黄酸受体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调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正向调节和对T细胞活化的负调控等生物学功能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关联基因主要影响类固醇的生物合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叶酸的生物合成等。筛选5个关键基因(SQLE、KDM5A、CDC25C、AKR1C3和ENPEP)作为生物标志物并绘制列线图模型。模型校准度高,获益阈值广泛,具有实用价值。5个核心靶蛋白都表现出与DEHP的强结合力,结合能均<-5kcal/mol。结论DEHP可能通过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途径,影响OP的发生和发展。SQLE、KDM5A、CDC25C、AKR1C3和ENPEP可作为DEHP诱导OP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机器学习 分子对接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中TNF-α、TGF-β、IL-6、IL-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玉彬 陈安民 +1 位作者 郭风劲 夏玉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9(IL-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因OA行关节置换患者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9(IL-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因OA行关节置换患者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的TNF-α、TGF-β和IL-6、IL-9;2例因意外受伤截肢患者的正常膝关节软骨作为对照。结果OA患者关节软骨出现裂隙、纤维化,软骨细胞增多、排列紊乱,并出现大量簇聚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TNF-α和IL-6在正常软骨全层均呈低表达,在OA患者软骨中的表达则明显增多(P<0.01)。结论OA患者关节软骨中TNF-α、IL-6与TGF-β、IL-9表达失衡,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新分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海洋 周勇刚 +5 位作者 郑充 曹文哲 王森 吴文明 朴尚 杜银桥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比较有继发臼和无继发臼两种病理形态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是否存在实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有无必要将CroweⅣ型DDH进一步分出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由同一名高年资... 目的 :比较有继发臼和无继发臼两种病理形态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是否存在实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有无必要将CroweⅣ型DDH进一步分出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S-ROM假体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2例(145髋关节),单侧79例,双侧33例,年龄18~68岁,分为无继发臼组和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108髋,男12髋,女96髋,平均年龄(39.38±11.19)岁;继发臼形成组37髋,男2髋,女35髋,平均年龄(38.19±10.92)岁。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对临床结果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在脱位高度、髓腔闪烁指数、是否需要做粗隆下截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无继发臼组髋关节脱位高度为(4.74±1.57)cm,继发臼形成组(3.12±1.15)cm,无继发臼组大于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69±0.68,继发臼形成组3.42±0.79,继发臼形成组大于无继发臼组。无继发臼组术前Harris评分58.1±15.3,继发臼形成组58.3±16.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评分无继发臼组91.0±4.1,继发臼形成组91.0±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无继发臼组4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髋脱位,4例出现神经症状;继发臼形成组无假体周围骨折,1髋脱位,1例出现神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继发臼的CroweⅣ型DDH与无继发臼者在脱位高度和股骨解剖形态方面有差异,这也决定了两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同,因此有必要将其进一步分成无继发臼的IVA型和有继发臼的IVB型2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Crowe分型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家系COL2A1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6 位作者 王云华 张萍萍 郝丽君 梁泉 吴永明 潘连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67-470,I0002,共5页
目的:报道1个涉及四代9例患者因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家系COL2A1基因突变。方法:发现18个月的先证者未出现股骨头的继发性骨化中心。其父骨骼改变主要表现为椎骨椎体扁平、股骨颈结构不规则、股骨头骨化缺如... 目的:报道1个涉及四代9例患者因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家系COL2A1基因突变。方法:发现18个月的先证者未出现股骨头的继发性骨化中心。其父骨骼改变主要表现为椎骨椎体扁平、股骨颈结构不规则、股骨头骨化缺如、髋臼顶扁平和髋内翻。该家系的其他患者均有类似改变。在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后,对该家系进行12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标记物的单倍体分型。在确定COL2A1基因为疾病的候选基因后,对该家系所有患者及获得血样的正常成员进行该基因54个外显子和启动子的测序。同时对10名健康对照者的第23外显子测序。结果:所有患者COL2A1基因第23外显子的1510 G→A,使第504个氨基酸由甘氨酸→丝氨酸(G504S),但家系中健康者和无血缘关系的1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此改变。结论:COL2A1基因第23外显子的1510 G→A的改变是该家系患者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原因。该家系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将扩大人们对Ⅱ型胶原病表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OL2A1基因 单倍型分析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Ⅲ型和Ⅳ型髋臼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鹏 陈经勇 +2 位作者 毕梦娜 李钟 张上上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Ⅲ、Ⅳ型髋臼缺损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22例25髋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5髋均进行自... 目的 :观察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Ⅲ、Ⅳ型髋臼缺损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22例25髋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5髋均进行自体骨植骨改善髋臼骨缺损,其中男3例4髋,女19例21髋;年龄43~67岁,平均55岁;CroweⅢ型6髋,Ⅳ型19髋。术前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肢体长度恢复情况、功能恢复、自体骨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3个月~4年,平均3年9个月。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植骨均融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8.30±6.13,优18例,良4例。双下肢长度差由治疗前的(3.20±0.81)cm减小到术后12个月(0.92±0.23)cm(t=14.864,P〈0.05)。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能有效改善髋臼骨缺损,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weymuller系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翁文杰 邱旭升 +4 位作者 张海林 袁涛 陈东阳 徐志宏 蒋青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Zweymuller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2髋,男14例(15髋),女42例(47髋);平均年龄...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Zweymuller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2髋,男14例(15髋),女42例(47髋);平均年龄48.6岁(30~67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观察项目包括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5~11年,平均6.5年。X线检查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髋臼假体外展角35°~45°,股骨假体内、外翻3°以内,术后患肢短缩平均(0.5±0.2)cm。术后近期发生深静脉血栓20例,予溶栓治疗后好转。近期脱位1例,复位、制动3周后下地行走。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Ⅱ型。无感染、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术后Harris评分(87.4±3.5)分,与术前(43.2±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期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配伍黄芪对雌性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吉博 王兆杰 +3 位作者 安荣泽 彭浩 曾旋 王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8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杜仲配伍黄芪对雌性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去势处理后随机分为杜仲组、黄芪组、杜仲与黄芪配伍组(配伍组)、雌激素组及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前三组分别灌胃给予杜仲水煎液、黄芪水煎液... 目的探讨杜仲配伍黄芪对雌性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去势处理后随机分为杜仲组、黄芪组、杜仲与黄芪配伍组(配伍组)、雌激素组及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前三组分别灌胃给予杜仲水煎液、黄芪水煎液及杜仲联合黄芪水煎液,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给药期间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周2次。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骨钙素(BGP)及股骨扭力;收集残骨进行灰化处理,检测骨钙、磷、氯含量。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组血清E2水平均降低,ALP水平均升高;模型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BGP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组、黄芪组、配伍组、雌激素组血清钙、磷、E2水平升高,ALP、BGP水平降低。与配伍组比较,杜仲组、黄芪组血清钙、磷、E2水平降低,ALP、BGP水平升高;雌激素组血清ALP水平降低,E2水平升高。上述指标组间比较P均<0.05。(2)杜仲组、黄芪组、配伍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股骨扭力分别为(9.70±2.10)、(9.67±1.30)、(10.32±2.37)、(10.69±2.40)、(8.54±1.23)、(12.63±4.95)N/g,假手术组、配伍组、雌激素组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钙、骨磷含量降低,骨氯含量升高;雌激素组骨钙含量降低,骨磷、骨氯含量升高;杜仲组、黄芪组、配伍组骨氯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组、黄芪组、配伍组骨钙、骨磷含量升高,骨氯含量降低;雌激素组骨磷含量升高,骨氯含量降低。与配伍组比较,杜仲组、黄芪组骨钙、骨磷含量降低,骨氯含量升高;雌激素组骨钙含量降低,骨氯含量升高。上述指标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杜仲配伍黄芪对雌性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提高股骨抗外力,抑制骨钙、骨磷丢失,且效果优于杜仲和黄芪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杜仲 黄芪 去势 糖皮质激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宇 徐善强 +2 位作者 李平 张文举 王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45~73岁;右足6例,左足6例;保守治疗2年以上,双能CT检查明确通风石大小及部...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45~73岁;右足6例,左足6例;保守治疗2年以上,双能CT检查明确通风石大小及部位;经X线片检查均可见第1跖趾关节骨质破坏。所有患者Ⅰ期手术行痛风病灶的彻底清除及克氏针临时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条件稳定后再行跖趾关节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血尿酸含量,患肢畸形矫正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随访,时间9~13个月。12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9分降低至术后7周的0~1分;血尿酸含量由术前的443~501μmol/L降低至术后7周的307~330μmol/L;术后5~7个月足部第1跖趾关节畸形矫正、外形恢复。术后1例发生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经清创及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结论:分期手术治疗足部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可矫正关节畸形,恢复第1跖趾关节外形,改善患足疼痛,有利于控制血尿酸含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跖趾关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利武 赵建宁 +3 位作者 吴苏稼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的X线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大鹏 刘凯 +1 位作者 邱询花 许玉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成骨不全的临床X线表现8例。结果:8例均有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干细长6例,骨干增粗2例,肢体明显畸形4例,椎体内凹5例,脊柱弯曲畸形5例,干骺致密横行线3例,肋...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成骨不全的临床X线表现8例。结果:8例均有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干细长6例,骨干增粗2例,肢体明显畸形4例,椎体内凹5例,脊柱弯曲畸形5例,干骺致密横行线3例,肋骨变细4例,骨折8例(100%),蓝色巩膜6例(75%),听力障碍5例(62.5%)。结论:本病为骨发育障碍性疾病,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放射学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泪样骨病7例X线及CT表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俊岭 崔建岭 +5 位作者 孙英彩 孟凯龙 吴宝林 王桂东 石洁 郭俊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4-606,共3页
蜡泪样骨病又称Left病、Leri综合征或肢骨纹状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混合性硬化性骨发育不良,国内多为个案报道,系统性介绍的文献尚不多见。笔者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7例蜡泪样骨病,分析其X线及CT特点。
关键词 肢骨纹状肥大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军辉 冯建翔 +2 位作者 狄正林 何志勇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时,通常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髋臼重建方法包括结构性植骨、高髋臼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内移等,但如何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方法存在较大争议。2001年6月至200...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时,通常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髋臼重建方法包括结构性植骨、高髋臼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内移等,但如何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方法存在较大争议。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35例(3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人工关节 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症伴牙异常畸形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长有 毛永惠 +3 位作者 申丽红 解保红 鲁伟 张骏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颅骨发育不全症 牙异常畸形 锁骨发育不全症 遗传性疾病 X线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永成 岳煜 +2 位作者 程慎杰 石建伟 申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C端肽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N端肽和C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健康儿童。Ⅲ型成骨不全患者的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N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Ⅰ、Ⅳ型患者。结论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含量低于健康儿童;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中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分子 吡啶并啉交联 羟脯氨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骨组织OPG、ODF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丹 陈安民 郭风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骨保护因子(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50例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观察组)和30例非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骨组织OPG、ODFm ...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骨保护因子(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50例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观察组)和30例非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骨组织OPG、ODFm 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骨组织中OPG mRNA有表达,ODFmRNA呈微弱表达;观察组骨组织中OPGmRNA、ODF mRNA均有表达,OPG mRNA与ODF mRNA的比值远远低于对照组骨组织。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患者ODF mRNA表达明显上升。OPG mRNA与ODF mRNA的比值显著下降。这可能是老年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保护因子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成骨不全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振南 谢利民 +1 位作者 吴飚 于潼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患者,女,56岁,因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余就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久行、久立,休息后可缓解。10年前无明显外因出现双侧跟腱断裂;糖尿病史5年;否认外伤史。母亲及妹妹均患有成骨不全症。入院... 患者,女,56岁,因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余就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久行、久立,休息后可缓解。10年前无明显外因出现双侧跟腱断裂;糖尿病史5年;否认外伤史。母亲及妹妹均患有成骨不全症。入院查体:体型矮小,营养尚可,神志清楚,表情自如,回答清楚,查体合作,身高1.55 m。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头发花白稀疏。巩膜深蓝色(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伊心浩 吴健民 吴起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Bcl-2及Ba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慢性胃炎、49例肠上皮化生、64例异型增生及8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Bcl-2和Bax蛋白,用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Bcl-2、Bax在重度异... 目的观察Bcl-2及Ba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慢性胃炎、49例肠上皮化生、64例异型增生及8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Bcl-2和Bax蛋白,用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Bcl-2、Bax在重度异型增生中阳性表达率最高,在肠化生与异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慢性胃炎和胃癌高。从慢性胃炎到肠化生,再到异型增生的演变过程中,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高,至中度异型增生时达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至胃癌时最低。Bcl-2、Bax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0.844,P均<0.01)。结论Bal-2的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行为。Bax对Bcl-2的抑凋亡功能有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癌前病变 BCL-2基因 BAX基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