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1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相关肠造口部位切口疝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公绪飞 程辉 +1 位作者 邢园园 郭明晓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相关肠造口部位切口疝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于CRC术后行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1例患者,依据是...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相关肠造口部位切口疝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于CRC术后行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1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分为SSIH组和非SSIH组。通过SPSS25.0软件对患者22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CRC术后相关SSIH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利用R4.3.1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371例患者中发生SSIH 52例,SSIH的发生率为14.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BMI、冠心病、切口感染、造口位置、造口旁疝、还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还纳时间、造口旁疝为CRC术后相关SSI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结果成功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论:冠心病、还纳时间>6个月、造口旁疝是CRC术后相关SSIH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对SSIH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预防和治疗SSIH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SSIH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部位切口疝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合在治疗内环口皱褶冗厚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雪来 叶茂 +3 位作者 丁柏匀 管考平 张震 魏延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持持针经内环口外下缘入腹膜,于腹膜后间隙走行至精索血管外侧缘出针;于精索血管外侧缘进针,体外轻轻牵拉线尾,腹腔镜下见进针点附近后腹膜间隙增大,缝针顺势在后腹膜间隙跨越精索血管表面。相同方法牵拉和展开折叠在输精管-髂外血管间隙的腹膜皱褶,增大后腹膜间隙,缝针继续在后腹膜间隙贴近髂血管表面跨越Doom三角区冗厚的腹膜组织。相同方法于腹膜外间隙跨越输精管表面。继续直视下缝合内环口内侧壁和上壁腹膜组织,于最初进针处出针和打结,闭合内环口。结果292侧体外丝线牵拉冗厚腹膜后,缝针能顺利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80例单侧手术时间(18.5±3.2)min,106例双侧手术时间(32.6±5.3)min。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6 h内出院。12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5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结论对于内环皱褶冗厚的儿童斜疝,体外丝线牵拉法可有效展开冗厚的后腹膜,降低两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时缝针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的难度,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疝 腹膜皱褶冗厚 内环缝扎 Doom三角区 精索血管 输精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王珂珂 李志彬 经豪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LPEC)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术式不同,将采用LPEC治疗的79例患儿列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LPEC)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术式不同,将采用LPEC治疗的79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OH)治疗的73例患儿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恢复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度[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恢复率(98.73%)高于对照组(9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22.16±3.51)min、(7.68±1.32)mL、(4.32±0.62)d]低于对照组[(28.01±3.70)min、(9.34±1.40)mL、(4.65±0.59)d](P<0.05),排气时间[(1.87±0.11)d]早于对照组[(1.96±0.13)d](P<0.05);术后3、7 d,观察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ACTH、Cor[(63.21±7.99)pg/mL、(221.04±11.69)pg/mL]低于对照组[(69.70±8.03)pg/mL、(230.61±11.82)pg/mL](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7%)低于对照组(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C治疗腹股沟斜疝,能提升恢复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康复时间,减轻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改善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关闭术 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示膈下游离气体的腹内疝致肠绞窄、肠坏死1例
4
作者 茹东跃 张立娟 +3 位作者 刘明明 王聪 金国星 张晓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4-656,共3页
消化道穿孔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是胃肠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术前通常有腹膜炎表现及膈下游离气体,但膈下游离气体并不是消化道穿孔特有的征象[1]。2024年2月我科收治1例术前CT示膈下游离气体,术中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绞窄、肠坏死,行... 消化道穿孔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是胃肠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术前通常有腹膜炎表现及膈下游离气体,但膈下游离气体并不是消化道穿孔特有的征象[1]。2024年2月我科收治1例术前CT示膈下游离气体,术中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绞窄、肠坏死,行腹腔镜小肠部分切除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膈下游离气体 腹内疝 肠绞窄 胃肠外科 肠坏死 急腹症 小肠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前引流与疝环关闭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陶俊 王贵和 江世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903-905,共3页
比较分析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TAPP)术中行腹膜前引流与疝环关闭的预后差异,评估不同方案对血清肿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TAPP手术的98例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患... 比较分析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TAPP)术中行腹膜前引流与疝环关闭的预后差异,评估不同方案对血清肿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TAPP手术的98例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组51例,疝环关闭组47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腹膜前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关闭组,但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损伤、急性尿潴留、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补片感染、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腹膜前引流组血清肿发生率5.9%(3/51),明显低于疝环关闭组的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腹膜前引流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疝环关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这类特殊患者,为降低腹腔镜疝术后早期血清肿的发生,腹膜前引流相较于疝环关闭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GilbertⅢ型 腹膜前引流 疝环关闭 血清肿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P术中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与康派特粘胶粘合固定补片(非自固定补片/平片)的疗效对比分析
6
作者 王理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54-56,60,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APP)中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与康派特粘胶粘合固定补片(非自固定补片/平片)的疗效。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监利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APP)中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与康派特粘胶粘合固定补片(非自固定补片/平片)的疗效。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监利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合计120例患者,选择康派特粘胶固定补片(对照组);另一组合计120例患者,选择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补片(观察组)。对比两组复发情况、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完全正常工作生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远期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接受TAPP时,选择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补片,相比选择胶水(康派特粘胶)固定补片,既可以降低复发率,亦可以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进一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补片固定方式 TAPP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 复发率 炎症因子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P术与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及炎症因子的差异性表达
7
作者 陈阳 王晨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将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将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2例),分别给予Lichtenstein术治疗和TAPP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其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PP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高于传统Lichtenstein术,炎症因子表达低于传统Lichtenstein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腹股沟疝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LICHTENSTEIN术 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10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安然 黄华龙 +3 位作者 郑志铭 叶建国 郑福榕 宋凯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8-641,共4页
基于肌耻骨孔的腹膜前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1,2],包括开放腹膜前修补术(Kugel、改良Kugel等),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TAPP),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 基于肌耻骨孔的腹膜前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1,2],包括开放腹膜前修补术(Kugel、改良Kugel等),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TAPP),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TEP)。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属于复杂腹股沟疝范畴,再手术难度大,术式选择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既往多选用开放Lichtenstein术式,腹腔镜下修补仅限于极少数专家的有限尝试[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疝 腹膜前修补术 腹膜前疝修补术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手术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rocar位置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超 薛英明 +1 位作者 王福刚 菅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改良Trocar位置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1例。改良组选取腹股沟疝患侧平脐腹直肌外缘Trocar为观察...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改良Trocar位置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1例。改良组选取腹股沟疝患侧平脐腹直肌外缘Trocar为观察孔,对称健侧及脐部Trocar为操作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采用改良Trocar位置进行操作,术者操作更方便,手术时间更短,效果与常规操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Trocar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及手术损伤控制策略
10
作者 徐周纬 丁柏成 +3 位作者 王凯强 赵天乐 李星翰 王兴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损伤控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家属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知情同意后...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损伤控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家属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随访的区别。7例>80岁的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且术中耐受力差,在处理疝内容物病变后仅实施了疝囊高位结扎的损伤控制手术。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和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局部硬块、慢性疼痛和二期疝手术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按损伤控制策略处置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腹腔镜手术探查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同时应正确评估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必要时应简化手术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嵌顿性 急性 老年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损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11
作者 刘键琼 刘少俊 +4 位作者 张德才 向思奕 刘小平 范均先 罗荣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65-68,共4页
目的构建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为Ⅱa或Ⅱb级,且未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 目的构建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为Ⅱa或Ⅱb级,且未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将患者以7∶3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及验证队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进行10次交叉验证优化变量选择,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度的评价。结果从18个变量中筛选出3个预测因子(休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构建了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建模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在验证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校准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构建了未经内镜治疗的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再出血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Forrest分级 再出血 预测模型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聂双发 王辰洋 +6 位作者 胡晓峰 李磊 王韬 王晓旭 宋永 费建东 安永铸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在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第3 d,两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明显下降,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治疗急诊绞窄性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可行的,较开放手术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肠切除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口旁疝发生危险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开雷 马丽娜 +5 位作者 卜广波 张广东 樊辉 于斐 杜恒锐 马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463-470,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造口旁疝(PS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SH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PS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造口旁疝(PS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SH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PS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总样本量2411例,累计PSH组670例,非PSH组1741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BMI≥25、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咳嗽、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可增加PSH的发生风险(P<0.05);吸烟、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等与PSH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高龄、女性、MBI≥25、高血压、COPD/慢性咳嗽、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是PSH的危险因素,而经腹膜外造口可降低PS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后trocar部位疝1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小慧 贺曼曼 +2 位作者 谢新宁 冯运章 冯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trocar部位疝(trocar site hernia, TSH)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12例腹腔镜手术后TSH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肠梗阻8例,trocar切口迁延不愈伴渗液1例,无明显症状3例。9例腹部CT诊断,余... 目的 探讨trocar部位疝(trocar site hernia, TSH)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12例腹腔镜手术后TSH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肠梗阻8例,trocar切口迁延不愈伴渗液1例,无明显症状3例。9例腹部CT诊断,余3例分别通过小肠造影、腹部MRI、腹平片联合腹部彩超诊断。发生于右下腹5例,左下腹4例,右上腹3例。trocar直径12 mm 6例,10 mm 5例,5 mm 1例。trocar部位放置引流管5例。11例行开放性手术,包括小肠还纳、腹壁逐层缝合术4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3例,Onlay修补术3例,部分大网膜切除、横结肠还纳、Onlay修补术1例;另1例trocar部位迁延不愈,拒绝手术,动态观察。结果 11例手术顺利,术后1例炎性肠梗阻行小肠减压管置入术,1例切口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止血,余恢复顺利。12例均获随访,随访5~48个月,中位13个月,1例未手术者trocar部位仍有硬结伴间断渗液,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余10例均无疝复发。结论 TSH最常见表现为肠梗阻症状,多发生于直径≥10 mm的trocar,如有症状应尽早手术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肠梗阻 肠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治疗Trocar部位疝1例
15
作者 多平 普布罗杰 +1 位作者 扎西云旦 庄卓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19-420,共2页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不断成熟,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被腹腔镜技术取代。由于手术种类及范围的扩大、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也较以往增多。Trocar部位疝(trocar ssite hernia, TSH)这种以往较少见的手术并发症呈逐年增多趋...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不断成熟,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被腹腔镜技术取代。由于手术种类及范围的扩大、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也较以往增多。Trocar部位疝(trocar ssite hernia, TSH)这种以往较少见的手术并发症呈逐年增多趋势,自1968年Fear[1]首次报道妇科腹腔镜检查后并发Trocar部位疝以来,国内类似报道越来越多[2-3]。TSH的发生是由于穿刺孔部位腹壁存在缺损,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通过缺损突出皮下间隙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car部位疝 腹腔镜手术 超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膜前修补术的对照研究
16
作者 董平 顾钧 +1 位作者 陆建华 刘颖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膜前修补术这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患者114例和腹膜前修补术152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适感、术后并发症、复发等资料...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膜前修补术这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患者114例和腹膜前修补术152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适感、术后并发症、复发等资料。结果两种术式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chtenstein修补术手术时间较腹膜前修补术短,但术后不适感主诉较多;腹膜前修补的费用较高。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均可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LICHTENSTEIN修补术 腹膜前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离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外结扎术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索林 费川 +2 位作者 张永婷 刘琳 李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5,50,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双钩套扎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结扎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582例763侧小儿腹股沟疝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 目的探讨使用双钩套扎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结扎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582例763侧小儿腹股沟疝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借助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套扎内环。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其中401例行单侧内环结扎术,181例行双侧内环结扎术。48侧巨大疝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遮盖修补术,15例网膜粘连或滑动疝在脐旁置入另一操作钳辅助完成。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0.6±2.2)min和(13.8±2.4)min。无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57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9.6月,1例复发,2例鞘膜积液,3例线结肉芽肿形成。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脐窝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值得选择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单孔 腹腔镜 双钩套扎针 腹膜外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刘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选取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疝气患者80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炎症因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选取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疝气患者80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MDA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疝气患者腹腔镜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传统手术 疝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环口缝扎附加网片复盖治疗成人疝——附106例报告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宇洲 梁健升 +1 位作者 姚干 杨庆堂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疝环口缝扎和普理灵网片覆盖疝环口及其薄弱缺损区治疗成人疝的疗效。 方法  1999 1- 2 0 0 1 6使用微型腹腔镜和自行设计及改进的针型器械缝扎疝环口 ,然后将普里灵网片置入腹腔内覆盖加强疝环口及其薄弱区治...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疝环口缝扎和普理灵网片覆盖疝环口及其薄弱缺损区治疗成人疝的疗效。 方法  1999 1- 2 0 0 1 6使用微型腹腔镜和自行设计及改进的针型器械缝扎疝环口 ,然后将普里灵网片置入腹腔内覆盖加强疝环口及其薄弱区治疗成人疝 10 6例。 结果 手术时间 2 0min~ 2 5min。术后当天能进食。术后 (3~ 4 )天出院。无并发症 ,随访 5个月~ 2年半 ,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疝环口缝扎附加网片复盖治疗成人疝可行。本法较传统的成人疝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 ,手术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环口缝扎 网片复盖 治疗 成人 疝修补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东东 李凯 +3 位作者 路夷平 刘晨 王桐生 张能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TAPP组和开放组,各120例,分别行TAPP和开放...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TAPP组和开放组,各120例,分别行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与开放组相比,TAPP组手术时间长[(77±15)minvs(48±9)min,t=18.147,P=0.000],手术费用高[(7363±351)元vs(4635±242元),t=72.663,P=0.000];但术后开始活动早[(6±1)hvs(10±2)h,t=-19.385,P=0.000],住院时间短[(3±1)dvs(5±1)d,t=-15.300,P=0.000]。2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无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