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可能影响围术期凝血指标动态变化及其性别差异
1
作者 胡佳文 曹先通 +2 位作者 郜扬 杨阳 师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对术后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的A...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对术后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的ATAAD患者337例,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分为FIB≥2 g/L及FIB<2 g/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变化的差异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 FIB<2 g/L组男性比例更高,术中输血较多(P=0.020),再手术率较高(P=0.035),术前D-二聚体(P<0.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FIB<2 g/L组术后连续5 d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小于对照组(均P<0.001)。FIB<2 g/L组术前及术后5 d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2 g/L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呈下降趋势(均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男性患者术前FIB低于女性患者(P<0.001),低FIB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3);术前D-二聚体(P=0.00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0.003)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术前FIB<2g/L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5 d均高于FIB≥2 g/L的患者,女性患者中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可能影响术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且在男性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 凝血 动态变化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一例分析
2
作者 张勇 梁家立 +1 位作者 任超 王惠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就诊的1例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本例男35岁,因腹痛1 d、加重1 h就诊,初步检查后考虑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腹主动... 目的分析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就诊的1例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本例男35岁,因腹痛1 d、加重1 h就诊,初步检查后考虑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3个月于支架远端再次出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后经追问生活居住史及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予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接受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误诊时间3个月。术后随访1年,患者整体状况良好,腹痛症状消失,CT血管造影显示腹主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结论目前布鲁菌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病率虽不高,但部分患者瘤体破裂风险较大,详细询问患者生活居住史,熟悉临床表现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及早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RBPT、SAT)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多可明确诊断。规范的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本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腹主动脉瘤 误诊 动脉瘤 感染性 人工血管置换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
3
作者 朱贵军 严哲 +3 位作者 刘阳 宋志良 李斌 陈兴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1周,行全主动脉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升主动脉置换及冠脉处理。细化分型及冠脉处理方法:C1型(冠脉开口局部损伤破裂,与假腔部分连接,冠脉开口内外膜无分离)7例以人工材料“铜钱样”修复;C2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轻微,内外膜局部分离,未形成套袖)3例以8 mm人工血管置换;C3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严重,内外膜完全分离,且形成套袖)11例以大隐静脉旁路移植。结果院内死亡2例(均为C3型),均心脏复跳困难,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循环,分别于术后当天、第2天死亡。19例出院患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术后6、12、18个月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19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病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4例。结论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细化分型对外科实施精准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i分型 冠状动脉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的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一人 赵纪春 +1 位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索AA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132人纳入筛查,体检中心应答率为2518/3638(69.2%);敬老院应答率为3092/3494(88.5%)。参加筛查的人群均为男性,汉族,患病率为5.17%(290/5610)。290人患AAA为患病组,未患病者为未患病组。患病组腹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及饮酒高于未患病组(P<0.05)。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是AA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声在AAA筛查中可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吸烟是成都地区65岁以上男性人群AAA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筛查 患病率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凝血功能围术期的评价管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潘晨宇 颜文 +2 位作者 贯佳莹 马志伟 路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402-1405,共4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因其进展迅速,症状致命的特点,在临床中受到重点关注。诸多研究发现,AA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到转归全程。现通过归纳对比不同术式治疗AAD患者对其凝血功能影响,发现开放手...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因其进展迅速,症状致命的特点,在临床中受到重点关注。诸多研究发现,AA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到转归全程。现通过归纳对比不同术式治疗AAD患者对其凝血功能影响,发现开放手术较腔内手术凝血功能变化更明显,并进一步总结出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敏感蛋白以及纤维蛋白酶原可能是评价管理其术后凝血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旨在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作者 孙明飞 饶德新 +2 位作者 潘丽红 孟庆江 曹佩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84-328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经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经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3.33%的临床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7.3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43)。与对照组43.33%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10.5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P=0.002)。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无水乙醇 聚桂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速脉搏波技术对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研究
7
作者 李萌 郭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29-3132,共4页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 目的通过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检人员54例,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34例),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及极速脉搏波技术检测两组人群颈动脉硬化参数,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的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收缩波结束时脉搏波的传播速度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较血脂正常人群颈动脉硬化风险高,极速脉搏波技术能更早发现颈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颈动脉硬化 缺血性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
8
作者 王彦军 鲍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采用股动脉切开术,68例)和缝合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术,6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缝合组术后6 m及1 y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股动脉切开技术比较,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可缩短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 股动脉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机制及相关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思稳 贾中伟 +2 位作者 郭钊 张祥祥 罗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95,共5页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技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治疗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6例
10
作者 马于祺 马云涛 +4 位作者 马雕龙 杨婧 詹渭鹏 蔡辉 狐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治疗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6月~2023年10月我们采用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治疗6例MALS。采用机器人辅助“3+1”手术模式(3个机械臂...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治疗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6月~2023年10月我们采用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治疗6例MALS。采用机器人辅助“3+1”手术模式(3个机械臂和1个助手孔的四孔操作方法),通过腹腔干血管游离方式,经脾动脉后方入路,解除正中弓状韧带对腹腔干的压迫。结果6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下“3+1”模式手术。手术操作时间(包括接机和撤机的时间)38~52 min,平均43.2 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平均15 ml。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5 d。6例术后随访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1例体重未变,5例体重增加1.0~2.0 kg,平均1.5 kg;5例餐后上腹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症状减轻但未完全缓解。结论机器人辅助下“3+1”手术模式经脾动脉后方入路腹腔干血管游离方式治疗MALS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误漏诊分析
11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3 位作者 刘新农 汪岩 贾玉龙 沈晨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aTO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曾误漏诊的aTOS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表现为椎动脉起始以远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例表现为锁骨... 目的探讨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aTO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曾误漏诊的aTOS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表现为椎动脉起始以远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例表现为锁骨下动脉中段闭塞,其中2例合并同侧腋动脉重度狭窄。本组3例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行介入治疗;1例右颈动脉闭塞漏诊aTOS,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行保守治疗。1例2次支架植入术后均发生再次闭塞,最终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再次球囊扩张后维持通畅。1例行支架植入术后,维持通畅。结论aTOS临床上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临床上对椎动脉起始以远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腋动脉狭窄患者需考虑为aTOS,aTOS的治疗建议行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误诊 动脉粥样硬化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石龙 郭秋哲 +3 位作者 张顺利 陈永昆 廖陆枭 王小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疾病,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和预后不佳。根据累及范围不同,AAD的临床表现多变,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腹症,导致治疗延误。尽管动脉增强CT被认为是确诊AAD的“金标准”,但由...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疾病,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和预后不佳。根据累及范围不同,AAD的临床表现多变,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腹症,导致治疗延误。尽管动脉增强CT被认为是确诊AAD的“金标准”,但由于患者需频繁移动、存在辐射暴露和造影剂过敏等风险,导致其使用受限。血清生物标志物具有无创、快速、简单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其在AAD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目前,AAD诊断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包括凝血相关的D-二聚体,可反映凝血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炎症及应激反应相关的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S100钙结合蛋白A1,可反映机体是否处于急性时相期;以及心血管及平滑肌相关的平滑肌22α、血管生成素2和溶血磷脂酸,可反映心血管和平滑肌损伤情况。上述血清生物标志物的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有助于区分AAD和其他临床症状相似疾病,为AAD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 生物标志物 D-二聚体 铜蓝蛋白 平滑肌细胞 急性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厉胜 晋炳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球囊扩...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实施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截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较好,可增加跛行距离,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al after surgery fo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in octogenarians
14
作者 Antonio Fiore Javier Rodriguez Lega +25 位作者 Joscha Buech Giovanni Mariscalco Andrea Perrotti Konrad Wisniewski Angel G.Pinto Till Demal Jan Rocek Petr Kacer Giuseppe Gatti Igor Vendramin Mauro Rinaldi Eduard Quintana Dario Di Perna Francesco Nappi Mark Field Amer Harky Matteo Pettinari Angelo M.Dell’Aquila Francesco Onorati Mikko Jormalainen Tatu Juvonen Timo Mäkikallio Caroline Radner Sven Peterss Vito D’Andrea Fausto Biancar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15-1025,共1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surgical repai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on survival of octogenarians.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acute ATAAD from the multicenter European Registry of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surgical repai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on survival of octogenarians.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acute ATAAD from the multicenter European Registry of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ERTAAD)were the subjects of the present analysis.Results 326(8.4%)patients were aged≥80 years.Among 280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pairs,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30.0%in patients aged≥80 years and 20.0%in younger patients(P=0.006),while 10-year mortality were 93.2%and 48.0%,respectively(P<0.001).The hazard of mortality was higher among octogenarians up to two years after surgery,but it became comparable to that of younger patients up to 5 years.Among patients who survived 3 months after surgery,10-year relative survival was 0.77 in patients aged<80 years,and 0.46 in patients aged≥80 years.Relative survival of octogenarians decreased markedly 5 years after surgery.Age≥85 years,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preoperative invasive ventilation,preoperative mesenteric mal-perfusion and aortic root replacement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octogenarians(AUC=0.792;E:O ratio=0.991;CITL=0.016;slope=1.096).An additive score was developed.A risk score≤1 was observed in 68.4%of patients,and their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20.9%.Conclusions Provided a thoughtful patient selection,surgery may provide a survival benefit in patients aged≥80 years with ATAAD that,when compared to younger patient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may last up to 5 years after the procedure.These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relevance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longev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ERY DISSECTION SURVIV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医大二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1例
15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实施孙氏手术,充分展现了血管外科团队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患者,男,50岁。长期患有高血压,但未进行规范化治疗。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实施孙氏手术,充分展现了血管外科团队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患者,男,50岁。长期患有高血压,但未进行规范化治疗。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及背部剧烈疼痛,伴有大汗淋漓,且疼痛呈持续性。急诊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立即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为ATAAD,入住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医学 规范化治疗 孙氏手术 主动脉 持续性 专业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16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实施省内首例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挽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充分体现了医院在急诊急救新技术运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急诊医学 生命垂危 球囊阻断术 急诊急救 新技术运用 主动脉 创伤性休克患者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次手术干预最佳时间窗分析
17
作者 柴东喆 张华一 +1 位作者 陈春伦 何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次手术干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个月施行过球囊扩张(PTA)和(或)架植入术(STENT)的2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中首次术后6个月出现下肢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CTA测量内...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次手术干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个月施行过球囊扩张(PTA)和(或)架植入术(STENT)的2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中首次术后6个月出现下肢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CTA测量内径/正常内径≤50%)或闭塞的患者3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其中观察组8例于术后6个月左右(平均6.5个月)行球囊扩张(PTA)为主的再次手术;对照组A 7例于术后12~28个月(平均20.3个月)行再次手术;对照组B 18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比较3组患者首次术后12、18、24、30个月的动脉通畅率、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18、24、30个月的动脉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同对照组B手术成功率相仿,开通靶血管用时短,手术费用低。结论对ASO首次术后出现中重度再狭窄、闭塞患者在术后6个月行再次腔内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动脉中远期通畅率高,是行再次手术干预的最佳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再闭塞 药物洗脱球囊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与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龚凯 黄道景 +2 位作者 张亚明 赵泽明 范跃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0月将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按就诊顺序编号,每10例为一分配单元,1~10号为单纯激光组,11~20号为联合治疗组,以此类推,每组60例。单纯激光组:大隐...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0月将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按就诊顺序编号,每10例为一分配单元,1~10号为单纯激光组,11~20号为联合治疗组,以此类推,每组60例。单纯激光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用980 nm波长半导体激光腔内治疗大隐静脉主干、大隐静脉属支及曲张的静脉团;联合治疗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用980 nm波长半导体激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主干,泡沫硬化剂5 ml(1 ml聚桂醇注射液及4 ml空气经三通器混合制成5 ml泡沫硬化剂,现用现配)静脉注射治疗属支静脉及静脉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单纯激光组痊愈5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联合治疗组痊愈5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834,P=0.404)。2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6.7%(4/60)vs.3.3%(2/60),χ2=0.175,P=0.675]。腔内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21/60),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417,P=0.000)。结论与单纯腔内激光治疗比较,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少,疗效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 泡沫 硬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65例经验 被引量:23
19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6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佟铸 郭建明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7,23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SC测定兔主动脉血管冻结相变区间的表观比热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胥义 周国燕 +2 位作者 胡桐记 高才 华泽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3,共6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测定了兔主动脉血管在相变温区比热容的变化 ;定量研究了不同浓度低温保护剂 (CPA)的水合作用对主动脉血管比热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二甲基亚砜 (DMSO)浓度越大 ,主动脉血管的比热峰值越小 ,当浓度达到 15 ...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测定了兔主动脉血管在相变温区比热容的变化 ;定量研究了不同浓度低温保护剂 (CPA)的水合作用对主动脉血管比热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二甲基亚砜 (DMSO)浓度越大 ,主动脉血管的比热峰值越小 ,当浓度达到 15 %时 ,其峰值只有 0 %时的 1/ 2左右 ;无DMSO时的结合水含量为 0 .119g/g水 ,而含 15 %DM SO时的结合水含量达到 0 .4 11g/g水 ,使得冻结完成后的表观比热反而更大。根据实验数据 ,修正了已有相变区间表观比热容的关系式 ,该关系式可应用于对血管进行低温保存时的传热以及热应力模型分析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主动脉 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表观比热容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