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建
1
作者 张明子 斯楼斌 +6 位作者 黄久佐 俞楠泽 郑姣洁 陈洁 王晓军 龙笑 熊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目的建立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我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23年2月,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成立工作小组,以“结构⁃过程⁃结果”质控理论为指导,借鉴其他专业相关指标,通过查阅文献、会议... 目的建立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我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23年2月,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成立工作小组,以“结构⁃过程⁃结果”质控理论为指导,借鉴其他专业相关指标,通过查阅文献、会议讨论及整合质控专家意见,拟定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式最终确立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结果共实施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57,第二轮函询一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387、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425(P<0.01),最终确立包含3项一级指标和9项二级指标的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我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指标体系需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 医疗质量控制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吴晓勇 赵丽琴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皮肤瘢痕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涂抹,观察组给予医用重... 目的探讨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皮肤瘢痕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涂抹,观察组给予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外用涂抹,均每天2次,持续使用1个月。两组CO_(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药物涂抹治疗,每2个月进行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温哥华评估量表(VSS)根据血管分布、色泽、厚度、柔软度情况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创面术后疼痛和瘙痒程度;根据VSS评分计算瘢痕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治疗3个疗程,两组VSS评分和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SS评分和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 CO_(2)点阵激光 瘢痕形态评分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昊飞 刘晓京 +1 位作者 梁育儒 杜志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邯郸邯钢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臀上动...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邯郸邯钢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大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压疮 臀上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俊智 罗银利 +1 位作者 皮龙泉 金哲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所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影响外观的同时常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注射、激光和手术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尝试用...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所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影响外观的同时常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注射、激光和手术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尝试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靶向药包括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小分子靶向药物尼达尼布(Ninted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等,这些靶向药的使用为未来瘢痕疙瘩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综述以上靶向药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靶向药物 度普利尤单抗 尼达尼布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重睑宽度及形态的美学探索:一项基于问卷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赤雅蓉 李竹君 +3 位作者 金霖 俞楠泽 黄久佐 龙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4-1341,共8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中国人认为的重睑的理想宽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中国籍且无外国久居史(国外累计居住时间1年以上)的成年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2023年11月—2024年5月通过发送电子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收集调...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中国人认为的重睑的理想宽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中国籍且无外国久居史(国外累计居住时间1年以上)的成年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2023年11月—2024年5月通过发送电子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9张不同眶周图像(包括1张单睑图像及8张具有不同宽度和形态的重睑图像)的吸引力评分,并通过全人群分析及按性别、年龄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层比较,确定最理想的重睑宽度与形态。对9张图像的重睑美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结果共493人填写问卷,经质量筛选后共纳入397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全人群分析时,宽度为2mm重睑图像的评分最高,内折型为(3.72±0.97)分,外折型为(3.65±1.04)分,最具吸引力。其次是宽度为1 mm、3 mm重睑图像和单睑图像,宽度为4 mm重睑图像的评分最低。对不同形态重睑图像进行比较后发现,宽度相同时,内折型重睑图像评分均高于外折型,但仅重睑宽度为3 mm和4 mm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性别、年龄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结果与全人群基本一致。重睑美学特征定量分析发现,宽度为2 mm时,内折型和外折型重睑图像的陈氏比例均为0.630,最接近黄金比例。结论宽度为2 mm的内折型或外折型重睑可能是中国人认为最为理想的重睑,该发现对于重睑手术规划、效果评估及与重睑成形术相关的其他眶周手术设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美学 问卷 形态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9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过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纤维化的影响
6
作者 刘鹏超 刘智君 +3 位作者 胡金宏 梁亚坤 缪国东 马志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5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miR-489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过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瘢痕疙瘩组织、正常皮肤组织各6例份,分别分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 目的观察miR-489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过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瘢痕疙瘩组织、正常皮肤组织各6例份,分别分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及细胞中的miR-489相对表达量。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分别转染miR-NC及miR-489-mimic,转染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连续培养5 d的细胞增殖能力(以光密度值表示),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迁移细胞数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3)抗体、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正常皮肤组织miR-48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0.06、1.00±0.01,二者比较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miR-48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0.18、1.00±0.01,二者比较P<0.05。过表达组培养第3~5天细胞增殖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培养第1、2天细胞增殖光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过表达组和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43.00±4.00)、(129.67±9.71)个,两组比较P<0.05。过表达组细胞COL1、COL3、α-SMA、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miR-489表达均降低,过表达miR-489可能通过调节Smad3蛋白表达而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489 瘢痕疙瘩 SMAD蛋白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分层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及机制
7
作者 韩峰 夏正国 +6 位作者 陈庆元 詹小林 陈冬冬 罗南雁 门万琪 曹新旺 方林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15-1221,共7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对SD大鼠背部分层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分层皮瓣和传统皮瓣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层皮瓣+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实验组)、分层皮瓣+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传统皮瓣+生理盐...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对SD大鼠背部分层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分层皮瓣和传统皮瓣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层皮瓣+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实验组)、分层皮瓣+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传统皮瓣+生理盐水组(空白组),每组20只。术中对实验组大鼠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空白组和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 h、第1天、第3天、第5天记录大鼠皮肤组织层的坏死面积、厚度和超声造影下的显影缺损长度。将大鼠皮肤组织层取材石蜡包埋制片后,HE染色计数炎症细胞、观察炎症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染色情况,并对染色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术后第3天和第5天的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坏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超声造影时的缺损长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的炎症反应更轻。术后第3天,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的VEGF、PDGF和TGF-β的免疫组化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减轻皮瓣的水肿程度,降低炎症反应,上调皮瓣组织中VEGF、PDGF和TGF-β的表达,进而减小分层皮瓣的坏死面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分层皮瓣 超声造影 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柳宏 詹济滂 +5 位作者 钟静 王维佳 米次仁 林爱清 朱定衡 何仁亮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评价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综合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5例泛发性瘢痕疙瘩患者共18个患病部位,采用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 目的评价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综合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5例泛发性瘢痕疙瘩患者共18个患病部位,采用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12个月后评估患者瘢痕疙瘩的VSS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所有部位的瘢痕疙瘩均较前变平、变软,VSS评分(4.08±1.11)显著低于治疗前(9.2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严重过敏及皮肤溃疡。结论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药物注射对于泛发性瘢痕疙瘩临床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钻减容术 浅层X线放射 局部注射 瘢痕疙瘩 泛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睑皮肤松弛及外眦鱼尾纹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外眦鱼尾纹 手术治疗 眼轮匝肌肌瓣 组织缺损 效果满意 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引导下的整形美容医疗质控: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10
作者 张树婷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1317,共1页
本期《协和医学杂志》主题为“整形美容医疗安全与质控”,旨在提出中国整形美容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质控标准,共同构建行业安全控制体系。整形美容既可治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及功能损害,也可让求美者进一步改善外形、提升自信。无论... 本期《协和医学杂志》主题为“整形美容医疗安全与质控”,旨在提出中国整形美容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质控标准,共同构建行业安全控制体系。整形美容既可治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及功能损害,也可让求美者进一步改善外形、提升自信。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而整形美容作为个体化特质极强的专业,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去实现安全质控,如何将这种对患者/求美者安全的守护用具体图像元素展示,是本期封面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在同专家组及美术指导戴老师讨论后,大家一致希望封面图在体现美感的同时更能凸显人文关怀思想。最终,封面设计决定采用水彩手绘风格,整体以暖色调为主,将求美者作为设计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 封面设计 人工智能 质控标准 图像元素 安全控制体系 求美者 医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助推器安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186例临床经验总结
11
作者 刘萍 刘毅 +3 位作者 宋玫 杨福秀 李晓晓 汪引萍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2-1347,共6页
目的总结采用助推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恒量恒压微量可控自体脂肪移植助推... 目的总结采用助推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恒量恒压微量可控自体脂肪移植助推器连接1 mL注射器对受术者进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共18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受术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165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39.0±7.1)岁(范围:23~71岁);上睑凹陷58例、内眦区凹陷45例、眼台区扁平34例、睑板区凹陷6例、泪沟凹陷43例。颗粒脂肪移植量为0.1~10 mL,平均3.5 mL;纳米脂肪注射量0.5~2.0 mL,平均0.5 mL。随访7 d至4年,所有受术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者163例(87.6%),效果一般者15例(8.1%),不满意者8例(4.3%)。结论采用恒量恒压微量可控的电动助推器辅助进行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实现了眶部自体脂肪移植的精细化管理,受术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 纳米脂肪 眶部 助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建玲 易彬 +1 位作者 李京 杨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抗衰中心收治的面部、眼部老化者180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60名。埋线组采用中西...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抗衰中心收治的面部、眼部老化者180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60名。埋线组采用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技术,易眼九美组采用易眼九美技术,联合组采用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治疗前后的形态按照下颌缘形态标准、鼻唇沟形态标准及皱纹分级进行评分并比较,随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三组鼻唇沟评分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治疗后,三组下颌缘形态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治疗后,三组皱纹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结论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明显,采用逆向埋线提升技术即刻效果明显,远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 穴位 易眼九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评价两组病例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瘢痕评分(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舒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较明显,可以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减轻瘢痕情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治疗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分析法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14
作者 钟琛 金升元 金春花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正确的面部分析是任何面部整形手术或面部年轻化手术/程序取得良好效果的第一步。通过面部分析评估面部衰老的相应解剖区域,精准设计手术方案,有利于实现科学的面部年轻化诊疗流程,同时规范面部年轻化面诊流程。本文主要介绍面部分析法... 正确的面部分析是任何面部整形手术或面部年轻化手术/程序取得良好效果的第一步。通过面部分析评估面部衰老的相应解剖区域,精准设计手术方案,有利于实现科学的面部年轻化诊疗流程,同时规范面部年轻化面诊流程。本文主要介绍面部分析法中各分区衰老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征,分析面部分析法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整形外科医生设计面部年轻化手术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面部分析法 面部解剖亚单位分析 面部美学单位 衰老 浅表肌肉腱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黄锦萍 温炬 +5 位作者 秦思 李华润 冯洁莹 许洁如 温诗瑜 蔡雪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在增生性瘢痕(H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H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TA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TA单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在增生性瘢痕(H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H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TA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TA单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VSS评分分别为(2.53±1.01)、(4.03±1.35)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0.93±0.76)、(1.45±0.90)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5%(1/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11/40)、17.5%(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HS临床疗效明显优于TA单一治疗,能有效改善瘢痕症状以及疼痛、瘙痒症状,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 增生性瘢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伸展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史龙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肤伸展术 临床观察 治疗 直接缝合 手术区域 皮瓣移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和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17
作者 王洋 张永军 刘振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099-4102,共4页
目的对比自体脂肪移植、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1例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脂肪移植... 目的对比自体脂肪移植、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1例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较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萎缩症 自体脂肪移植 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软膏外敷联合红光照射在下肢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关明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软膏外敷联合红光照射在下肢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手外一科就诊的80例下肢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软膏外敷联合红光照射在下肢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手外一科就诊的80例下肢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黄软膏外敷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面肉芽填充良好率、新生肉芽生长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肉芽填充良好率较高,新生肉芽生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较短(P<0.05)。结论:黄软膏外敷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下肢慢性创面的效果较好,能够加速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照射 黄软膏 下肢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陈礼新 吕大伦 +2 位作者 赵遵江 陈雷 王合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部位创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依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即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部位创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依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即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的患者40例纳入A组,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的患者46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拆包时间、住院时间、皮片存活率、VS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拆包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V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创面效果更好,可更快促进患者功能部位恢复,促进瘢痕愈合,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部位 创面修复 自体刃厚皮 脱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植皮联合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梁育儒 闫美欣 +1 位作者 张昊飞 曾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游离植皮联合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加压包扎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游离植皮联合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换药次数、每周抗生素使用频率低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游离植皮联合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及抗生素使用频率,缓解疼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植皮 创口可调节负压治疗 慢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