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6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可溶性B7-H4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张莉 张杨 郭虹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B7同源体4(sB7-H4)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及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SAP组)、中度组(MSAP组)、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B7同源体4(sB7-H4)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及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SAP组)、中度组(MSAP组)、轻症组(MAP组);根据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31例)、迁延组(38例)、死亡组(1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B7-H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B7-H4对AP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SAP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SAP、MAP组,MSAP组PCT、CRP、TNF-α、APACHE-Ⅱ评分高于MAP组(P<0.05)。SAP组血清sB7-H4水平高于MSAP组和MAP组,MSAP组血清sB7-H4水平高于MAP组(P<0.05)。好转组血清sB7-H4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迁延组和死亡组,且迁延组血清sB7-H4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0.05)。SAP组、MSAP组、M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与血清sB7-H4呈正相关(r=0.514、0.469、0.524,P<0.05)。血清sB7-H4水平与PCT、CRP、TNF-α呈正相关(r=0.464、0.634、0.514,P<0.05)。血清sB7-H4诊断AP患者重症和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54~0.880)、0.897(0.815~0.979)。严重程度、CRP、APACHE-Ⅱ评分、血清sB7-H4高表达均为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转归有关,血清sB7-H4高表达为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临床诊治AP的生物标志物,为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可溶性B7同源体4 病情严重程度 疾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丹丹 王明选 +2 位作者 沈小程 潘金 王春微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观...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均治疗7 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水平,以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脘腹胀痛、大便黏滞不通、发热、胸闷不舒、烦渴引饮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IL-6、TNF-α、血淀粉酶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及血淀粉酶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胃实热证 柴芍承气汤 九合丹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淀粉酶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若琳 尹毅霞 +1 位作者 王荣 罗永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20-23,65,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SAP-LI)是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并发症,早期即出现肠道菌群改变。因肠道-肺“双向通信”的存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进一步加重了肺组织的损伤。益生菌在临床上用于多种危重疾病的肠道屏...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SAP-LI)是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并发症,早期即出现肠道菌群改变。因肠道-肺“双向通信”的存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进一步加重了肺组织的损伤。益生菌在临床上用于多种危重疾病的肠道屏障功能保护治疗,减少肠道致病菌经血液循环及淋巴途径等易位至肺脏,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减少肺损伤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就SAP-LI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益生菌生物学作用、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肺轴、免疫调节的影响,及益生菌对SAP-LI治疗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发病机制 益生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与体外震波碎石次数的相关性
4
作者 凌立平 高霞 +2 位作者 杨琰宁 石益海 张春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CT检查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平均密度(MSD)与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接受P-ESWL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前均完善胰腺CT检查且碎石成功,并测量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和MSD。通过多因素分析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患者93例(62.84%)碎石治疗次数≤2;55例(37.16%)碎石治疗次数>2。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管结石最大长度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结石最大长度每增加5 mm:OR=6.906,P<0.001);胰管MSD增加,碎石治疗次数增加的风险增大(MSD每增加100 HU:OR=1.284,P<0.001)。结论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是胰管结石P-ESWL治疗次数的影响因素,术前测量胰管结石的最大长度和MSD有助于预测胰管结石P-ESWL的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结石 碎石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手术时机对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赵清涛 崔欣 +2 位作者 汪景洲 王宇鹏 刘航成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腹腔镜微创手术时机对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IPN患者,按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第1~3日)48例和晚期手术组(第4~7日)42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究不同腹腔镜微创手术时机对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IPN患者,按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第1~3日)48例和晚期手术组(第4~7日)42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各维度评分、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手术组(P<0.05,P<0.01)。术后2组APACHEⅡ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早期手术组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P<0.01)。术后2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且早期手术组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P<0.01)。术后2组CD3+、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且早期手术组CD8+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P<0.01)。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及病死率为2.08%(1/48)均低于晚期手术组的50.00%(21/42)、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IPN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炎性损伤,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腹腔镜微创手术 手术时机 手术时间 C反应蛋白 CD3+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及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朱彦和 张志会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及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及... 目的:探究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及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及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组(40例,应用奥曲肽及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组的80.00%高(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血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CD4^(+)、CD4^(+)/CD8^(+)均较对照组高(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结合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能够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速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丙氨酰谷氨酰胺 奥曲肽 乌司他丁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真菌感染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7
作者 曹锋 李昂 +3 位作者 王喆 梅文通 卢炯地 李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感染的IPN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及引流液培养是否有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和无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与结局,并分析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14个病例,其中真菌感染组49例。真菌感染组患者的坏死物累及区域更广、红细胞压积更低、入院时血糖更高;真菌感染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比例更高,总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接受肠外营养时间也更长。与无真菌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接受手术患者的比例及手术干预次数相近(P>0.05),但真菌感染组患者术前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比例更高,死亡率也更高(P<0.05)。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44.8%)最为常见,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8.6%)和热带念珠菌(8.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DRB感染(OR=1.37,95%CI:1.02~1.83)、出现真菌血症(OR=1.53,95%CI:1.06~2.23)、高血糖(OR=1.65,95%CI:1.28~2.10)、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OR=1.65,95%CI:1.19~2.29)及出血性并发症(OR=1.64,95%CI:1.28~2.10)是影响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真菌感染增加IPN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术后患者发生新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关注真菌血症、MDRB感染、高血糖、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出血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胰腺坏死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相关性甲状腺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娟 罗婷 +1 位作者 蒲柯 杨国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00-103,共4页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伴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甲状腺损伤,其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急性胰腺炎相关性甲状腺损伤可能与炎症通路和炎症细胞的激活、肠道屏障破坏及肠道微生态改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甲状腺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
9
作者 杜力巍 田笑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丙与丁4组,各43例。4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乙组另接受依达...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丙与丁4组,各43例。4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乙组另接受依达拉奉治疗,丙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丁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4组双歧杆属、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升高(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高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高于丙组(P<0.05);4组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丙组(P<0.05);4组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P<0.05);丁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乙组、丙组(P<0.05),丁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甲组(P<0.05);4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治疗7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丙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够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给予依达拉奉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者均可减轻病情,且二者联合可增强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病情的控制作用,还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依达拉奉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10
作者 李丽丽 周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CRP(5.89±1.06)mg/L、PCT(0.46±0.15)ng/ml、TNF-α(10.83±2.07)ng/L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ml、(13.49±2.46)ng/L(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腹痛评分(1.17±0.39)分、发热评分(1.06±0.31)分、恶心呕吐评分(1.16±0.40)分低于对照组的(1.58±0.43)、(1.52±0.48)、(1.61±0.45)分(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CD3^(+)(41.92±2.43)%、CD4^(+)/CD8^(+)(1.89±0.34)高于对照组的(38.05±2.18)%、(1.52±0.31)(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生理评分(89.75±6.48)分、心理评分(89.07±6.02)分、环境评分(90.14±6.15)分和社会关系评分(89.96±6.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93±6.85)、(82.40±6.13)、(83.27±6.30)、(83.14±6.54)分(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血液灌流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可增强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症状、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液灌流 早期 乌司他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机器学习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纪易斐 陈肖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60例AIP患者及60例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进行增强扫描,... 目的 研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60例AIP患者及60例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进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根据7∶3的随机比例要求,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6例),建立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以及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5种机器学习方法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率、敏感度、特异度、F1值和布里尔分数评估各模型的性能。结果 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个阶段的组学模型中,训练组与验证组门静脉期的AUC、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动脉期和延迟期,但各期中动脉期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在LR、SVM、DT、RF、XGBoost 5种机器学习模型中,训练组中RF的AUC(0.924)、准确率(82.5%)、特异度(76.4%)、F1值(0.806)最高,布里尔分数最低(0.46);DT的精确率(88.6%)最高。验证组中,XGBoost的AUC(0.764)、准确率(76.4%)、精确率(82.2%)、特异度(70.5%)、F1值(0.712)最高, DT的布里尔分数最低(0.21)。结论 在AIP与PC鉴别中, MRI能够从两者的征象表现和信号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但对于较为浅显的征象和信号却较难分别,而通过影像组学模型则能够更好地反映两种疾病的区别,且在门静脉期更为显著,有助于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指数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12
作者 张晓柯 李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15-291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指数(BISA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20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指数(BISA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20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111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43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52例)。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入院24 h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患者入院当天的SII值和BISAP评分,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SII值和BISAP评分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中,3组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钙(Ca^(2+))、血淀粉酶(AMY)、脂肪酶(LIP)、SII值、BISA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2+)、AMY、SII值、BISAP评分是SA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值与BISAP评分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敏感度分别为92.3%,特异度分别为88.3%(P<0.001),优于SII值、BISAP评分的单独评估。结论Ca^(2+)、AMY、SII值、BISAP评分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值联合BISAP评分可以作为早期预测SAP的一种简单、经济、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指数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导尿管灌肠技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汤华 汤青 潘国翠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气囊导尿管灌肠技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留灌肠法... 目的探究气囊导尿管灌肠技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留灌肠法,试验组接受气囊导尿管灌肠法。比较2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中药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总舒适率高于对照组,液体外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灌肠4 h、8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以及干预3 d、7 d后的内毒素、二氨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气囊导尿管灌肠技术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中,有利于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时间,提高利用率,且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快速缓解,疼痛得以减轻,且患者的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气囊导尿管 保留灌肠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TNF-α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张艳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病发急性胰腺炎以高脂血症为病理特征的患者运用血液灌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及对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发急性胰腺炎以高脂血症为病理特征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病发急性胰腺炎以高脂血症为病理特征的患者运用血液灌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及对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发急性胰腺炎以高脂血症为病理特征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表法做分组处理,对照组(40例)常规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40例)行血液灌流+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肠道黏膜屏障指标、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淀粉酶检测值、生理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改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即TNF-α、CRP、IL-6,肠道黏膜屏障指标即L/M、DAO、D-LA,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病发急性胰腺炎病理类型为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常规血液灌流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症状恢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血脂、血清淀粉酶水平,且可改善生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血液灌流 低分子肝素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胰腺炎并ARDS的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中士 陈艳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7-298,460,共3页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42例)与实验组(采取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46例),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4%)(P<0.05)。实验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PaO_(2))与氧和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并ARD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机械通气 急性胰腺炎 ARDS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复合指标在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宗强 张园园 +2 位作者 陈丽莎 邓慧敏 陈惠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展方向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做出干预治疗、防治并发症、避免过度医疗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 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展方向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做出干预治疗、防治并发症、避免过度医疗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炎症复合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预测价值。RPR、CAR、NLR、PLR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预测方面的价值高于单个血清学指标,优于传统评分系统如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BISAP评分等的预测效能。SII、SIRI作为新型炎症指标,通过测量多个与炎症相关的指标来综合评估炎症和机体免疫状态,不仅在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上有较高预测效能,而且可预测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可以帮助医师综合判断疾病的炎症程度、进展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炎性复合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泉旺教授基于“胰脾同源”理论治疗胰腺癌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若宣 吕红艳 +2 位作者 张语馨 王玥慧 李泉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皆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李泉旺教授基于多年临证经验,从“胰脾同源”角度认识胰腺癌,认为胰腺癌发病与脾之生理失常密切相关,发病之本为脾气亏虚、升降失调;...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皆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李泉旺教授基于多年临证经验,从“胰脾同源”角度认识胰腺癌,认为胰腺癌发病与脾之生理失常密切相关,发病之本为脾气亏虚、升降失调;病之标为痰浊、瘀血、癌毒;具体治则包括:其一健脾益气、固本夯基;其二理气疏肝、调和枢机;其三芳香化浊、解毒散结;病位在胰,涉及肝、脾。本文以“胰脾同源”理论为指导,总结了李泉旺教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经验,文末附医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脾同源 胰腺癌 治则治法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2
18
作者 彭凯新 文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和欧美各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病因多种多样,但均遵循特定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且其中的关键调控分子具有相似性。近年来,一方面以胰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为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和欧美各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病因多种多样,但均遵循特定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且其中的关键调控分子具有相似性。近年来,一方面以胰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钙信号通路、自噬流受损、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失衡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另一方面聚焦免疫细胞的早期募集和过度活化参与调控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胰腺坏死和胰腺炎相关器官功能不全开展了不少前沿研究。上述研究发现大大增进了我们对AP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AP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对AP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钙信号 自噬 细胞器 免疫细胞 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影像改变的慢性胰腺炎误诊误治临床探讨
19
作者 徐婷 杨琦 +2 位作者 张超 杜娟 王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8期21-31,共11页
目的分析慢性胰腺炎(CP)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误诊的CP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反复腹痛,1例表现为持续腹痛、腹泻,但均无典型的影像学表... 目的分析慢性胰腺炎(CP)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误诊的CP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反复腹痛,1例表现为持续腹痛、腹泻,但均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分别误诊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伴胰腺占位、胰腺癌、RAP及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时间6个月~3年。1例误诊为RAP伴胰腺占位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CP,确诊后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胰管支架置入术;1例误诊为胰腺癌的患者行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CP,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行ERCP联合上腹磁共振成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CP,确诊后给予药物治疗。上述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再复发。1例误诊为RAP的患者经查IgG4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确诊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再腹痛,复查肝功能、IgG4及影像学表现好转,但反复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数次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结论CP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病理取材困难,早期诊断难度大,反复腹痛或胰腺炎发作,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误诊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结肠炎 溃疡性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免疫球蛋白G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发展中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作用及纠正措施应用进展
20
作者 姜盛楠 孙婷婷 +3 位作者 支文冰 张笑颜 刘洋 张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02-106,共5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胰腺纤维化是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紊乱。CP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可造成肠道免疫屏障破坏,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又在C...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胰腺纤维化是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紊乱。CP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可造成肠道免疫屏障破坏,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又在CP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引起CP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使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病原菌增多,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乳酸和丁酸等减少,且过度聚集的内毒素又可引发CP患者糖代谢异常,增加CP患者癌变的风险。通过胰酶替代疗法、抗菌药物治疗、益生菌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缓解CP进展,有望成为治疗CP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