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误诊分析
1
作者 徐广超 安松 +4 位作者 唐小惠 孙倩 孙雪珊 孙立娜 吴静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早期误诊为皮肤瘙痒症的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2例为中老年女性,1例为中... 目的分析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早期误诊为皮肤瘙痒症的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2例为中老年女性,1例为中年男性,均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就诊,并伴全身乏力,均未查肝功能,初诊为皮肤瘙痒症,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经详细查体、多次查肝功能、腹部彩超和(或)肝脏CT,并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阳性,确诊为PBC。误诊时间13 d~4年半。确诊后予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PBC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当接诊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伴乏力、黄疸和肝功能损伤无或较轻患者时,应多次动态观察肝功能指标变化,行血清AMA检测,必要时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多可确诊。此外,接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知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病因,仔细鉴别,认真查体,尤其应重视男性患者发病的可能,提高警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皮肤系统表现 误诊 皮肤瘙痒症 抗线粒体抗体 肝功能 肝穿刺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杨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 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以Child-Pugh评分将病例组分为Child-Pugh A级亚组(23例)、Child-Pugh B级亚组(23例)、Child-Pugh C级亚组(19例),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亚组的血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脂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分别为(1.62±0.40)mmol/L、(4.11±0.66)mmol/L、(2.32±0.48)mmol/L、(1.12±0.16)mmol/L、(0.99±0.27)g/L、(0.69±0.21)g/L,对照组分别为(1.41±0.36)mmol/L、(3.92±0.56)mmol/L、(2.15±0.55)mmol/L、(1.26±0.13)mmol/L、(1.32±0.09)g/L、(0.70±0.21)g/L。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载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 A级亚组与Child-Pugh B级亚组的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级亚组的载脂蛋白A1低于Child-Pugh A级亚组(P<0.05)。Child-Pugh C级亚组患者的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Child-Pugh A级亚组、Child-Pugh B级亚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亚组、Child-Pugh B级亚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存有载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表达异常,而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均会出现异常改变,脂代谢紊乱加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脂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胆汁酸诱导肝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锋 李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疏水性胆汁酸又称毒性胆汁酸,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毒性胆汁酸在肝内滞留,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内质网应激、刺激促炎性介质产生以及激活死亡受体等方式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坏死和凋亡。毒性胆汁酸在胆汁淤积所致... 疏水性胆汁酸又称毒性胆汁酸,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毒性胆汁酸在肝内滞留,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内质网应激、刺激促炎性介质产生以及激活死亡受体等方式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坏死和凋亡。毒性胆汁酸在胆汁淤积所致肝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中就疏水性胆汁酸诱导肝细胞损伤的几种常见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胆汁酸 肝细胞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黄方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成 杨宗国 +1 位作者 陆云飞 陈晓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2周末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第3周开始消黄方组每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BDL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 目的:观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2周末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第3周开始消黄方组每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BDL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3周。5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0.01),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AL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抑制Alb含量的降低(P<0.05或0.01),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同时病理学显示消黄方组肝纤维化程度也显著减轻。结论:消黄方能显著抑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消黄方 胆管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翠英 赵红娜 王占国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误诊 肝炎 甲型 肝硬化 肝炎 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佳丽 张福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8-110,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可发生肝硬化和(或)门脉高压。目前,肝脏活检是对PBC进行组织学分期的"金标准",组织学分期较高者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增加。但是,由于肝脏活检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可发生肝硬化和(或)门脉高压。目前,肝脏活检是对PBC进行组织学分期的"金标准",组织学分期较高者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增加。但是,由于肝脏活检属于创伤性操作,难以反复多次进行,并且存在取样误差、不同病理阅片者判断的个体差异等缺点[1],所以,研究无创性指标或手段辅助诊断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PBC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纤维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漏诊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嵘 施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C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本文两例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腹胀,病史分别为6个月和1年余,曾在外院及我院就诊,例1误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C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本文两例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腹胀,病史分别为6个月和1年余,曾在外院及我院就诊,例1误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例2漏诊。入我院后经查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PBC,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功能指标好转,黄疸减轻。结论对于考虑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应注意PBC的可能,尽早行AMA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误诊 肝硬化 酒精性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卫兵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翠翠 施卫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632-635,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实验室检查可见ALP和G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药物是熊去氧胆酸,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实验室检查可见ALP和G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药物是熊去氧胆酸,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中医辨证论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施卫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滞、瘀血、湿热、本虚,治疗时应根据病机演变,切合病机立法用药,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病因病机 经验 施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付颖瑜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本院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15例其他因素所致脾脏的良性疾病(外伤性脾破裂、脾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等)行脾...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本院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15例其他因素所致脾脏的良性疾病(外伤性脾破裂、脾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等)行脾切除患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PLT)升高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可有显著性,而凝血功能基本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切脾后相比,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PLT均有显著差异,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PTT)可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虽可使PLT明显升高,但在凝血功能方面改善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小舟 马文峰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2-35,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进展缓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学上,本病汇管区炎症和肝内胆管免疫调节破坏而具特征性。胆管丢失使肝内胆汁分泌和毒素储存能力下降,导致更进一步的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最终的肝衰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进展缓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学上,本病汇管区炎症和肝内胆管免疫调节破坏而具特征性。胆管丢失使肝内胆汁分泌和毒素储存能力下降,导致更进一步的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最终的肝衰竭。血清学方面,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是其特征。尽管线粒体抗原可在所有的有核细胞发现,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令人迷惑的特征是免疫攻击的器官特异性—胆管上皮细胞。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线粒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栋庭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安慰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应答的情况、肝功能各项指标、肝脏弹性硬度。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化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脏弹性硬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AST、ALP与GG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胶囊 复方鳖甲软肝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8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吴杭源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414-415,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经验,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病到确诊时间2~10年,临床症状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体征有黄疸、肝掌、黄斑瘤、肝脾肿大等...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经验,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病到确诊时间2~10年,临床症状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体征有黄疸、肝掌、黄斑瘤、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ALT、AST、ALP等升高,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18例均进行了肝穿活检,都符合PBC改变。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容易漏诊误诊,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是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最好做早期肝脏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抗线粒体抗体M2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
13
作者 李菊兰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碱性磷酸酶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气疏肝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中期患者48例
14
作者 李会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13期67-69,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目前致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其发病和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以中年女性为多发群体[1]。PBC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为瘙痒、乏力。中医认为PBC属'黄疸''胁痛''臌胀'等范畴。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目前致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其发病和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以中年女性为多发群体[1]。PBC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为瘙痒、乏力。中医认为PBC属'黄疸''胁痛''臌胀'等范畴。生化检验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升高。熊去氧胆酸被认为是治疗PBC的有效药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气疏肝汤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2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皞 黄平 张啸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8期1062-106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自身免疫机制 非化脓性炎症 分子生物学 肝纤维化 早期表现 诊断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李林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8期95-95,共1页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活血方与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单独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联合组采用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肝...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活血方与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单独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联合组采用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8周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活血方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可以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活血方 熊去氧胆酸 胆汁性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诊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永久 金悦 谢德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早期PBC和44例中、晚期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学及病理学改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PBC和中、晚期PBC相比,一...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早期PBC和44例中、晚期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学及病理学改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PBC和中、晚期PBC相比,一般资料无差异;临床表现轻微;血清生化学指标多以ALP、GGT升高为主,胆红素升高少见;免疫学AMA及AMA-M2阳性率无差异,部分病例ANA、RF亦可阳性;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为Ⅰ~Ⅱ期。结论:早期PBC临床表现不明显。对无症状、不明原因的ALP、GGT升高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筛查,阴性时行肝脏组织学检查,可对PBC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口干症状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象民 李晓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通过对唾液刺激效应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口腔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32例PBC患者,给予西咪替丁150 mg,2次/d,口服。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1周、第3周、第6周通过观察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及评估患者自身的口干和...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通过对唾液刺激效应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口腔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32例PBC患者,给予西咪替丁150 mg,2次/d,口服。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1周、第3周、第6周通过观察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及评估患者自身的口干和进食感觉,观察西咪替丁的作用效果。结果通过口香糖试验显示半数患者在西咪替丁治疗前唾液量分泌<8 ml,低于此标准的提示唾液量分泌减少。结果显示,治疗前唾液分泌量(7.28±0.80)ml,治疗1周后分泌量(7.95±0.92)ml,治疗3周后分泌量(8.70±0.91)ml,治疗6周后分泌量(10.65±1.20)ml。在试验过程中,唾液分泌量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升高。治疗1周后,唾液量分泌>8 ml的患者占45.8%,治疗3周后分泌量>8 ml的占64.3%,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试验被用来评估患者主观口干症状改善情况。1个月后几乎所有患者的主观口干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西咪替丁可以通过增加患者唾液的分泌以改善PBC患者的口干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西咪替丁 干燥综合征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柳(综述) 徐丽红(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4-1328,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程迁延,现部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肠道微生态系统主要由肠黏膜和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与肝在功能、解剖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介肠-肝轴,参与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免疫及...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程迁延,现部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肠道微生态系统主要由肠黏膜和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与肝在功能、解剖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介肠-肝轴,参与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免疫及代谢功能。分析肠道菌群与PBC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可为临床治疗PB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文章主要从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肝的交互作用、菌群移植在治疗PBC的潜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 菌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占杰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经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绍从 《现代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探讨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中西医治疗的优势。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占杰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