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李海宁 陈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组99例和对照组299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组99例和对照组299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分析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心源性休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源性休克组年龄≥80岁、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例显著增高(P<0.05,P<0.01)。年龄≥80岁、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80,95%CI:1.294~4.017,P=0.004;OR=2.326,95%CI:1.281~4.225,P=0.006;OR=3.868,95%CI:2.145~6.975,P=0.000;OR=3.587,95%CI:1.868~6.886,P=0.000;OR=4.040,95%CI:1.951~8.365,P=0.000)。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736~0.862),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CI:0.634~0.840)。对验证集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117,P=0.524),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与对照组比较,心源性休克组院内病死率显著升高(12.12%vs 0.67%,P=0.000)。结论心源性休克可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年龄≥80岁、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是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伟 俞振飞 张美齐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IFABP浓度变化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62例,存活率62.6%,存活组患者APAECH II评分及SOFA评分低于死亡组、呼吸机使用和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 24 h、3 d血清IFABP浓度均低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24 h血清IFABP水平、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为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F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敏感性83.8%、特异性61.3%。结论IFABP血清水平对心源性休克患者28d生存有预测价值,血清IFABP浓度升高与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源性休克 肠灌注 心输出量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源波 韩聚强 +7 位作者 郭凯 杨萌 金婧茹 常华 陈冬梅 王玉红 周荣斌 和渝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老年AMI合并CS入住我院急诊科患者50例。分为PiCCO组25例,非PiCCO组25例。非PiCCO组入急诊科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老年AMI合并CS入住我院急诊科患者50例。分为PiCCO组25例,非PiCCO组25例。非PiCCO组入急诊科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PiCCO组在此基础上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监测技术。比较2组间24h、48h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病死率,PiCCO组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变化。结果与0h比较,治疗24h、治疗48hCI[(3.43±0.49)L/(min·m^2)、(3.74±0.51)L/(min·m^2)vs(3.06±0.65)L/(min·m^2)]显著增加,GEDV[(812.40±53.62)ml、(796.68±57.03)ml vs(860.16±63.08)ml]显著下降,ELWI[(16.28±2.95)ml/kg、(13.40±2.48)ml/kg vs(19.84±3.52)ml/kg]显著下降(P<0.001)。治疗24hPiCCO组APACHEⅡ显著低于非PiCCO组(P<0.05);治疗48hPiCCO组hs-cTnI、NT-proBNP、APACHEⅡ低于非PiCCO组(P<0.05)。28d病死率比较,PiCCO组显著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对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脉搏 休克 心源性 肌钙蛋白I 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立彦 李秀华 +3 位作者 瞿卫 陈永铭 洪亮 郑署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1-1585,1588,共6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将上述的结果和脓毒血症病患者及健康对照(n=22)相比。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凋亡比例高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为(9.62±8.32)%、(13.09±15.84)%及(11.33±19.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ng/L、(29.58±13.6)ng/L及(47.99±25.63)ng/L,感染性休克组TNF-α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ng/L、(9.67±4.88)ng/L及(15.01±5.36)ng/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游离皮质醇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0.45±0.42)μmol/L、(0.87±0.49)μmol/L及(1.39±0.84)μmol/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ng/L、(25.21±14.76)ng/L及(22.94±22.01)ng/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可发生明显的凋亡,TNF-α、IL-10及皮质醇可能参与了诱导CD4+亚群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Β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老年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昱 魏春燕 +4 位作者 葛郁芝 盛国太 余茂生 吴志勇 张繁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2,共1页
心源性休克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源性休克 疗效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脏泵功能衰竭 老年 治疗 床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氯化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芳 袁梦琪 +3 位作者 解彦格 王园园 袁德琴 常智忠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3期341-342,共2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液体复苏是创伤急救领域的热点之一,迅速有效地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我院急救医学科对部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应用小容量高张氯化钠注射液,并与传统液体复苏方法进行对...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液体复苏是创伤急救领域的热点之一,迅速有效地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我院急救医学科对部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应用小容量高张氯化钠注射液,并与传统液体复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复苏术 盐水 高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16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戈长征 任贻军 +2 位作者 张宏琳 张定富 陈新悦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3期252-253,共2页
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其前体从欧洲紫杉的针叶中提取。该药通过阻碍细胞M期微管解聚使之停止分裂,发挥独特的抗肿瘤作用,对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具有非常好的疗效,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 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其前体从欧洲紫杉的针叶中提取。该药通过阻碍细胞M期微管解聚使之停止分裂,发挥独特的抗肿瘤作用,对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具有非常好的疗效,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由多西他赛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时有报道,我们对此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休克 多西他赛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器预处理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建荣 赵继先 +3 位作者 鲁蓓 安和兵 王新波 卜贵峰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067-2069,共3页
关键词 休克 感染 肾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源性休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宏伟 朱平 +1 位作者 鲁晓春 涂国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2-812,共1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我们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机械通气(MV)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 机械通气治疗 心源性休克 治疗效果 单纯药物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乳酸测定在严重脓毒血症与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志云 叶纪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557-1558,共2页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脓毒症运动: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解读(七)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选择性消化道去污和儿童脓毒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丽旻 朱喜春 赵鹤龄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37-1739,共3页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静脉血栓形成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素玲 王群思 金志鹏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3期1144-1145,共2页
小儿脓毒性休克是小儿危重病首要死因[1],随着人们对感染性休克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早期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复苏前乳酸浓度一复苏后乳酸浓度)/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乳酸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洪涛 张传寿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6期337-339,共3页
1文献来源 Zeymer U, Hochadel M, Hauptmann KE,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Results of the ALKK-PCI registry[J]. Clin Res Cardiol, 2... 1文献来源 Zeymer U, Hochadel M, Hauptmann KE,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Results of the ALKK-PCI registry[J]. Clin Res Cardiol, 2013,102(3) :223-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石红梅 郭彩霞 王金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血乳酸值及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血乳酸值及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63±0.33)mmol/L,(2.88±0.35)mmol/L,(7.54±0.66)mmol/L,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②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在48 h内达到正常,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的下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③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显著正相关(r=0.674)。结论:血乳酸测定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乳酸 APACHE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肺水肿诊疗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业 文富强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3期1190-1192,共3页
过敏性肺水肿是过敏反应的急危重症之一,机体对致敏原过度免疫应答所导致的强烈血管反应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作为过敏性肺水肿最常见的合并症,过敏性休克具有类似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具有偶然性,常为散发病例,治疗上... 过敏性肺水肿是过敏反应的急危重症之一,机体对致敏原过度免疫应答所导致的强烈血管反应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作为过敏性肺水肿最常见的合并症,过敏性休克具有类似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具有偶然性,常为散发病例,治疗上尚缺乏循证依据。我们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病理生理学基础及临床经验,对过敏性肺水肿的流行病学、过敏原、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过敏反应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过敏性休克致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新军 张兆志 +1 位作者 王玉红 李会文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644-1644,共1页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 双黄连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湘云 刘书艳 +1 位作者 张晓琳 孙桂兰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0期1822-1823,共2页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血小板参数 临床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玉群 王敬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43-1043,共1页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山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静 刘磊 王亮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注射血...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注射血必净。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价病情的危重程度,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评价炎症程度;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和PCT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血必净和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液复苏休克的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正煊 《临床荟萃》 CAS 1989年第8期344-346,共3页
高渗晶体液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本世纪20年代有人用高渗NaCl治疗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时,就发现它的增大脉搏波幅的短暂作用。1946年Danowski等用高渗NaCl复苏休克,循环迅速恢复正常。此后陆续有人报道用高渗晶体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 高渗晶体液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本世纪20年代有人用高渗NaCl治疗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时,就发现它的增大脉搏波幅的短暂作用。1946年Danowski等用高渗NaCl复苏休克,循环迅速恢复正常。此后陆续有人报道用高渗晶体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不仅能使失血动物的血压回升,耐受低容量的时间延长,组织损害减轻,而且远较等渗NaCl的死亡率低。高渗液复苏休克的问题,近年来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继续进行探讨。本文综述有关资料,以供临床使用参考。 低血容量休克对高渗晶体液的效应 低血容量动物输注小量高渗液后,血液动力学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复苏 高渗液 效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