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循证的预防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案的变革策略研究
1
作者 许丽春 黄慧敏 +2 位作者 黄雨欣 林丽玉 刘亚黎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 了解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案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循证实践中障碍及促进因素,并据此制订行动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关于预防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案的证据并汇总,建立审查指标和审查... 目的 了解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案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循证实践中障碍及促进因素,并据此制订行动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关于预防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案的证据并汇总,建立审查指标和审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某院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和促进因素,并制订应对策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11篇文献,形成15条最佳证据,制订16条审查指标。障碍因素有缺乏有效的团队组织和支持、缺乏基于证据的知识储备、患者及家属对拔管预防意识不强等;促进因素有组建循证实践小组指导工作、开展相关的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教等。证据应用前后,除指标16外,护士对其他指标的执行率均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证据应用后,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4.45%降至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实际,制订预防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方案,可促进护士护理行为的规范,有效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从而优化患者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护理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2
作者 乔娟 尚方 +2 位作者 陈寒囊 闫秀娟 王云璐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干预组采用“专创融合”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在课程学习效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教学后,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可提升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效果和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基础护理学 专创融合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永红 嵇文颖 +1 位作者 白丹阳 黄洪鑫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78,共4页
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超过80%的住院患者需依赖此方法[1]。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IP)是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临床发生率为31%~85%[2-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进程。典型症状包括沿输液血... 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超过80%的住院患者需依赖此方法[1]。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IP)是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临床发生率为31%~85%[2-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进程。典型症状包括沿输液血管出现的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热、硬化及疼痛,甚至可能引发全身症状如寒战和发热[4]。这不仅加剧了患者的不适感,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增加医疗成本[5]。因此,探索并实施科学且高效的干预措施以应对输液性静脉炎显得尤为重要。局部治疗是输液性静脉炎最常用的干预手段[6]。西医通常采用50%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外涂以及水胶体敷料外敷等方法治疗静脉炎[7],但这些方法存在治疗成本高、可能导致皮肤反应,且疗效持久性尚待验证的局限性[8-9]。相比之下,中医护理技术结合了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优点,凭借操作简便、取材便捷、适应范围广、疗效显著且经济实惠等特点,在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中医护理技术在输液性静脉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输液性静脉炎治疗中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中医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清洗的焦痂渗透剥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石敏 沈翠霞 +2 位作者 余蕗 王芳 高春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清洗的焦痂渗透剥离装置在能量型器械碳化清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取电外科手术使用的能量型器械66套,根据器械的回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4件。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清洗机清洗...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清洗的焦痂渗透剥离装置在能量型器械碳化清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取电外科手术使用的能量型器械66套,根据器械的回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4件。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清洗机清洗,具体流程为:流动水冲洗→软化剂浸泡→按照厂家说明书的手工清洗流程(冲洗→灌注→浸泡→刷洗→冲洗→再灌注→超声清洗10 min→漂洗→终末漂洗→消毒→干燥)。观察组将超声清洗10 min的操作步骤更换为使用具有智能识别扫频的焦痂渗透剥离装置清洗10 min,其余与对照组相同。使用目测、蛋白残留测试和ATP生物荧光测试观察2组的清洗质量,并统计2组清洗后的能量型器械的返锈率、器械完好率和碳化焦痂清除率。结果目测、ATP生物荧光检测和蛋白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返锈率1.89%低于对照组的7.58%、器械完好率98.11%高于对照组的94.70%,碳化焦痂清除率98.48%高于对照组的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超声清洗的焦痂渗透剥离装置设计智能、清洗质量高、操作方便,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型器械 碳化焦痂 器械清洗 焦痂渗透剥离装置 消毒供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包芸 潘慧斌 +1 位作者 李芳 周勤学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开发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并探讨其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重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的改进团队,设计研发急诊信息系统心电监护报警范围自动计算模块与预警模块。选取2023... 目的开发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并探讨其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重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的改进团队,设计研发急诊信息系统心电监护报警范围自动计算模块与预警模块。选取2023年3—1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使用心电监护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报警范围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应用前后分为对照组(2023年3—5月)和观察组(2023年10—12月),比较2组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报警设置错误同时期患者基本情况,观察实践效果。结果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与预警模块后,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由75.53%提高至90.89%(χ2=400.57,P<0.01);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及预警模块前后监护仪参数设置错误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发现,模块应用后同时期护士管理急危重患者数明显增加[(5.66±0.41)例vs(7.98±0.67)例,t=-4.46,P<0.01],预检分诊Ⅰ、Ⅱ级危重患者参数设置错误例数明显减少(44例vs 26例,χ2=15.60,P<0.01);2组患者在入抢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0.16)分vs(4.46±0.36)分,t=-0.20,P=0.84]。结论应用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能够提升急诊抢救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监护 报警 危重患者 信息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6
作者 郦杭婷 叶宝东 +2 位作者 王丽娜 裘益玲 吴筱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04-108,158,共6页
目的汇总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证据,为加强医护人员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 目的汇总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证据,为加强医护人员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医脉通指南网、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14篇。证据包括评估与监测、置管与维护、导管更换与拔除、抗生素治疗、教育培训与质量管理5个方面,共40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境、证据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及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降低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减少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血流感染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与检验
7
作者 解飞 张晓红 +2 位作者 张嵘 杜荣欣 李敏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 编制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客观评估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预试验形成量表初稿。选取5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 编制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客观评估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预试验形成量表初稿。选取5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形成的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包括5个维度,1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444%。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1,折半信度为0.73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49,0.938),P<0.05],最佳高危临界值为36.5分,其对应的灵敏度0.961,特异度0.724。结论 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筛查成人住院患者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高危人群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压力性损伤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量表 风险评估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联合护理质量指标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颖 梁俊卿 +4 位作者 鲁姣健 雷娟 孙德新 杨镜华 张玮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动静脉内瘘 穿刺损伤 护理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式输液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循证实践
9
作者 王慧欣 黄丽梅 +7 位作者 付攸缘 刘杨晨 吴加花 周春姣 魏琳 林美珍 赵慧慧 张广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2期139-144,163,共7页
目的依据上臂式输液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循证实践。方法于2023年6—11月通过证据检索、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审查,将上臂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20条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了证据应用前后的上臂式输... 目的依据上臂式输液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循证实践。方法于2023年6—11月通过证据检索、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审查,将上臂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20条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了证据应用前后的上臂式输液港感染、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长缩短及患者总满意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患者上臂式输液港感染发生率较前降低(P<0.05),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P<0.05),置管时长缩短(P<0.05),患者总满意率提高(P<0.05),部分审查指标执行率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臂港感染预防和管理的循证实践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长,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式输液港 感染 预防 管理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彩虹 刘霞琴 +3 位作者 覃双文 陆秀红 李玲 黄德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高危人群、降低显性误吸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人ICU患者798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发生率为16.9%,机械通气、胃... 目的探讨成人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高危人群、降低显性误吸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人ICU患者798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发生率为16.9%,机械通气、胃残余量、腹腔内压力、误吸史、呕吐是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成人ICU患者有发生显性误吸的风险,需重点关注机械通气、有误吸史及呕吐的患者,减少胃残余量和降低腹腔内压力,以减少显性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ICU 误吸 显性误吸 机械通气 胃残余量 腹腔内压力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于慢性伤口处理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扬 陈德凤 +4 位作者 彭婉琳 董旭辉 李蓓 李佳宝 何梦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在国内慢性伤口患者中推广柔性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问题,旨在为提升慢性伤口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柔性可穿戴设备 伤口护理 伤口监测 伤口愈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寒 吴亚云 +1 位作者 孔爱伟 王焕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85-2088,共4页
目的 观察叙事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 目的 观察叙事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叙事护理。对比各指标。结果 应用叙事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 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叙事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可更好地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改善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雪梅 马丹丹 +1 位作者 卞楠 施雅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手术室于2021年1~12月期间使用的320件管腔器械,以及就职的2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6月实施常规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的160件管...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手术室于2021年1~12月期间使用的320件管腔器械,以及就职的2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6月实施常规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的160件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另将2021年7~12月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进行消毒处理的160件管腔器械作为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和管理技能评分,并比较2组管腔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和器械管理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器械质量方面,实验组的清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消毒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管腔器械清洗、消毒等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并减少器械清洗和消毒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器械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器械 FOCUS-PDCA循环管理 清洗 消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组合式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梅 柳小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组合式吸痰管对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苏省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采用组合式吸... 目的研究组合式吸痰管对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苏省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采用组合式吸痰行口腔护理,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50例),分析两组患者改良菌斑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改良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合式吸痰管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清洁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吸痰管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霞 吴田瑞 +2 位作者 赵煜华 邵李姣 葛淑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在Servqual模型5个维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各级指标,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 目的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在Servqual模型5个维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各级指标,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88%和100%;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32和0.843;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且第2轮协调系数高于第1轮。结论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普通病房内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及提升患者的获益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SERVQUAL模型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的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王琳 黄瑞英 +2 位作者 牛亚荣 刘敏 林海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目的设计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文献资料,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设计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嵌入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病区护士使用转介单对有延续护理需求的患者进行转介,延续护理服务部专... 目的设计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文献资料,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设计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嵌入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病区护士使用转介单对有延续护理需求的患者进行转介,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护士接收转介,到病区为患者提供出院计划服务及出院后上门护理。结果2021-2022年全院21个老年患者所在科室均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实施转介,转介患者386例,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219例(56.7%),内科系统9个科室共转介患者267例(69.2%)。为386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597例次,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5.2%。结论设计及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有利于促进转介及提高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合作协调性,从而满足出院老年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及降低出院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老年患者 出院护理 延续护理 转介单 上门护理服务 非计划性再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骨髓腔输液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7
作者 田立杰 姜艳 +3 位作者 罗明民 侯海龙 安志铭 蒋仲瑛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骨髓腔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 IO)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指南网站及英国医学杂志最佳临床实践、Up To Dat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万... 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骨髓腔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 IO)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指南网站及英国医学杂志最佳临床实践、Up To Dat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患者IO管理的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并根据主题提取、总结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形成骨髓腔通路建立时机及优势、类型及选择、并发症及预防、使用及培训等4个主题,共24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危重症患者IO的最佳证据包括优势、适应证、禁忌症、并发症及培训等内容,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临床护理实践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徐春琴 梁冬梅 +3 位作者 罗期 周梦婷 唐一宁 唐少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调查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粪菌移植认知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对311例粪菌移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粪菌移植患... 目的调查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粪菌移植认知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对311例粪菌移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粪菌移植次数、对粪菌移植认知、心理弹性是粪菌移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粪菌移植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恶心 呕吐 移植认知 心理弹性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患者困难静脉通路识别与处置的最佳证据总结
19
作者 李霞 薛瑾 +1 位作者 陈晨 黄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识别和处置成人患者外周困难静脉通路的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及专业网站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应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 目的探讨识别和处置成人患者外周困难静脉通路的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及专业网站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应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出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困难静脉通路评估、置管人员、置管策略、教育培训5个主题24条最佳证据。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识别和处置外周困难静脉通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进行应用,提高困难静脉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困难静脉 困难静脉通路 评估 置管策略 教育培训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钱彩华 仲艳 陆关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7期1863-1868,共6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 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023年1-7月外科病房术...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 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023年1-7月外科病房术后放置腹部引流管的患者360例。其中1-3月应用前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4-7月应用后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HFMEA质量改进方法,成立外科腹部引流管管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流程改进小组,并对其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的原因分析,比较改进前后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率,引流管管周MASDⅢ+Ⅳ度的发生占比以及主要失效模式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结果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后,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率下降(P<0.05),Ⅲ-Ⅳ度引流管管周MASD的发生减少(P<0.05),14项RP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引流管管周MADS管理流程,规避护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