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开发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并探讨其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重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的改进团队,设计研发急诊信息系统心电监护报警范围自动计算模块与预警模块。选取2023...目的开发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并探讨其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重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的改进团队,设计研发急诊信息系统心电监护报警范围自动计算模块与预警模块。选取2023年3—1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使用心电监护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报警范围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应用前后分为对照组(2023年3—5月)和观察组(2023年10—12月),比较2组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报警设置错误同时期患者基本情况,观察实践效果。结果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与预警模块后,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由75.53%提高至90.89%(χ2=400.57,P<0.01);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及预警模块前后监护仪参数设置错误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发现,模块应用后同时期护士管理急危重患者数明显增加[(5.66±0.41)例vs(7.98±0.67)例,t=-4.46,P<0.01],预检分诊Ⅰ、Ⅱ级危重患者参数设置错误例数明显减少(44例vs 26例,χ2=15.60,P<0.01);2组患者在入抢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0.16)分vs(4.46±0.36)分,t=-0.20,P=0.84]。结论应用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能够提升急诊抢救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开发急诊信息系统的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并探讨其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重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的改进团队,设计研发急诊信息系统心电监护报警范围自动计算模块与预警模块。选取2023年3—1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使用心电监护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报警范围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应用前后分为对照组(2023年3—5月)和观察组(2023年10—12月),比较2组患者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报警设置错误同时期患者基本情况,观察实践效果。结果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与预警模块后,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由75.53%提高至90.89%(χ2=400.57,P<0.01);应用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及预警模块前后监护仪参数设置错误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发现,模块应用后同时期护士管理急危重患者数明显增加[(5.66±0.41)例vs(7.98±0.67)例,t=-4.46,P<0.01],预检分诊Ⅰ、Ⅱ级危重患者参数设置错误例数明显减少(44例vs 26例,χ2=15.60,P<0.01);2组患者在入抢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0.16)分vs(4.46±0.36)分,t=-0.20,P=0.84]。结论应用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块能够提升急诊抢救室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