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中发生慢血流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震 李韶南 +2 位作者 雷晓明 陈平安 黄建楷 《现代医院》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在医院心内科,在直接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的STEMI的患者5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在医院心内科,在直接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的STEMI的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慢血流组),并选择同期直接PCI治疗术中无发生慢血流现象的STE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直接PCI术后24h、1w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T指标震荡起始(TO)与震荡斜率(TS)并进行对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慢血流、术后24h TO、TS对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组STEMI患者术后24h、1w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慢血流均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再灌注治疗中发生慢血流会导致HRT现象的渐弱,慢血流及HRT指标TS对STE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血流心肌梗死 窦性心率震荡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岩 朱达坚 +3 位作者 丁柏匀 陆光生 冯家立 剧永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96-898,共3页
观察并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Wistar大鼠120只完全随机分配到6个组,每组2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维生素C(15 mg/kg)治疗组(C组)、维生素C(75 mg/kg)治疗组(D组)、维生素C(150 mg/kg... 观察并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Wistar大鼠120只完全随机分配到6个组,每组2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维生素C(15 mg/kg)治疗组(C组)、维生素C(75 mg/kg)治疗组(D组)、维生素C(150 mg/kg)治疗组(E组)、维生素C(225 mg/kg)治疗组(F组)。处理后4 h每组各处死10只,采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D二聚体,观察胰腺的形态及病理改变。统计各组3 d的存活率。血清指标以及病理评分各组结果中,C、D、E、F组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降低(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的3 d存活率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增加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当剂量达到饱和时,提高剂量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维生素C的使用不应片面追求过大剂量,而应按药代动力学决定用量较合理,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与成人死亡风险的量效关系研究
3
作者 孙勤 张敏 +3 位作者 张韬 陈平 陈树 邓绍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成人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量效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Elsevier-Science Direct、Springer、CNKI、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维生素D与全因死亡率关...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成人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量效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Elsevier-Science Direct、Springer、CNKI、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维生素D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CI,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法)结合广义最小二乘法glst法拟合量效曲线,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641 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血清25OHD浓度每升高25nmol/L,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1%;65岁以上人群中,25OHD浓度每升高25nmol/L,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0%。结论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增加全因死亡风险,这种负相关关系在老年人群中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全因死亡 剂量-效应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住院患者骨骼肌肌量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茅晓蒙 阮慧娟 +3 位作者 杨玲 陆烨君 孙玉婷 汤庆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住院患者骨骼肌肌量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152例。收集及测量患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住院患者骨骼肌肌量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152例。收集及测量患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四肢骨骼肌肌量(ASM),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为(45.2±21.4)nmol/L。严重缺乏组18例(11.8%),缺乏组80例(52.6%),不足组41例(27.0%),充足组13例(8.6%)。肌肉量减少90例(59.2%),肌肉量正常62例(40.8%)。4组ASMI分别为6.3(5.9,6.9)、6.1(6.1,7.4)、6.9(6.4,7.4)、7.6(7.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189;P=0.003);充足组与严重缺乏组、充足组与缺乏组AS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8)。血清25(OH)D水平(OR=0.976,95%CI 0.958~0.994;P=0.009)是ASM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ASM呈正相关(r=0.168,P=0.040)。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25(OH)D与双上肢骨骼肌肌量无相关性(r=-0.014,P=0.863),但与双下肢骨骼肌肌量呈正相关(r=0.191,P=0.020)。结论老年男性骨骼肌肌量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关,双下肢骨骼肌肌量更易受维生素D水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维生素D 骨骼肌肌量 生物电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2)在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琦 巢玉娣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12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58例患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8例)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8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_(12)...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58例患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8例)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8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_(12)治疗。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内皮素相关功能性指标。结果:使用维生素B_(12)进行3个月治疗后,Hcy、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A2(TXA2)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I2(PGI2)以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对降低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压、Hcy水平以及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素水平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B12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60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灵群 刘爱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24-1424,共1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慢血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危重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机制研究
7
作者 韩沃华 彭晓鹏 +4 位作者 袁昊尧 刘文高 陈启明 黄振辉 曹卫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62-65,84,共5页
近年来,维生素C的生物多效性和抗氧化功能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其对多脏器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也应用于危重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治疗。笔者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得知,有大量证据表明,维生素C对各种急性应激事件(如... 近年来,维生素C的生物多效性和抗氧化功能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其对多脏器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也应用于危重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治疗。笔者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得知,有大量证据表明,维生素C对各种急性应激事件(如脓毒症、休克、创伤、烧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反应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有关维生素C在危重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系统中应用的最新知识,包括危重心脏手术患者应用维生素C的益处以及维生素C在炎症和氧化应激期间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及保护作用,强调其在危重心脏手术患者炎症抑制及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心脏手术 氧化应激 心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新用途
8
作者 侯登山 王秀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发展趋势 维生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