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5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结合BP神经网络优选银丹活血通瘀胶囊提取工艺
1
作者 王单单 白淑贤 +4 位作者 陈雪平 吴作敏 王瑞 董敬远 于晓涛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目的:优化银丹活血通瘀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丹酚酸B、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独立性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评分。以加水量、... 目的:优化银丹活血通瘀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丹酚酸B、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独立性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评分。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优选银丹活血通瘀胶囊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迷迭香酸、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及出膏率的权重分别为0.435 4、0.091 9、0.044 1、0.069 0、0.029 9、0.294 7、0.035 1。BP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佳工艺综合评分为97.71(RSD为0.47%),正交试验所优选工艺的综合评分为94.24(RSD为0.72%)。结论:最终优选出银丹活血通瘀胶囊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0.5 h,且该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活血通瘀胶囊 层次分析-熵权法-独立性权法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肾华片及组方中药的有效成分对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宇航 尹凤婷 +3 位作者 刘慧强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81-392,共12页
复方肾华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及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有效复方制剂,其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肾脏细胞改善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肾华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 复方肾华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及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有效复方制剂,其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肾脏细胞改善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肾华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这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和推广。从肾华片的方证分析、保护肾脏作用机制及组方中药的有效成分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肾华片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华片 肾病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刘晓艳 雷文娟 +3 位作者 王萌 唐红娟 孟敏 史彦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方法浓氨水引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铵含量;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膏率、甘草酸铵含量、引咳潜伏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复方甘芪止...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方法浓氨水引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铵含量;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膏率、甘草酸铵含量、引咳潜伏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以60%乙醇为溶剂,溶剂体积为药材质量的4倍,煎煮4 h得到的提取物综合评分最高,为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优化提取工艺。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得膏率和甘草酸铵提取率较高,引咳潜伏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甘草酸铵 咳嗽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中药制剂八味柴芍合剂质量均一化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国鹏 李瑞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制剂批间质量稳定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是均一化研究的目标。根据制剂的质量目标、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数据,结合工艺研究数据,确定八味柴芍合剂合理的均一化工艺要求,保证制剂批间质量相对稳定。
关键词 八味柴芍合剂 质量均一化 院内制剂 原料饮片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AMS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联合化学计量学、EW-TOPSIS法的山楂内消丸综合质量评价
5
作者 纪康康 李志明 冯金鹰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多指标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熵权优劣解距离(EW-TOPSIS)法评价山楂内消丸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_(18)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橙皮苷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多指标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熵权优劣解距离(EW-TOPSIS)法评价山楂内消丸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_(18)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橙皮苷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QAMS同时测定12批山楂内消丸中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红素、莪术二酮、莪术醇、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与外标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再对QAMS含量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和EW-TOPSIS法分析。结果:定量检测方法学验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以橙皮苷为内参物,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344、0.5914、0.9538、0.8047、0.6852、1.1046、1.3291、1.2000、0.6396、1.4862、0.8426(RSD均小于2.0%),QAMS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接近。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12批样品聚为3类,同一厂家的聚为一类,并确立了牡荆素鼠李糖苷、莪术二酮、橙皮苷、柚皮芸香苷和香附烯酮为差异性质量标志物;EW-TOPSIS法结果显示,12批山楂内消丸的欧氏贴近度(Ci)值为0.1637~0.7450,EW-TOPSIS法能够有效评价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结论:建立的12个指标成分定量方法可用于山楂内消丸内在质量控制,化学计量学及EW-TOPSIS法可用于其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内消丸 一测多评法 化学计量学 牡荆素鼠李糖苷 莪术二酮 橙皮苷 柚皮芸香苷 香附烯酮 熵权优劣解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评价辛芳鼻炎胶囊中柴胡投料情况
6
作者 蒋芦荻 黄霞 +3 位作者 李海燕 刘亚楠 茹庆国 王海波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28-335,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辛芳鼻炎胶囊中尼泊尔柴胡皂苷K、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评价其中藏柴胡掺伪情况和柴胡投料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辛芳鼻炎胶囊中尼泊尔柴胡皂苷K、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评价其中藏柴胡掺伪情况和柴胡投料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1),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尼泊尔柴胡皂苷K、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7.6~5 527.0 ng·m L^(–1)(r=0.999 8)、124.4~24 870.0 ng·m L^(–1)(r=0.996 4)、116.6~23 318.0 ng·m L^(–1)(r=0.996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1.5%)、99.5%(RSD=0.8%)、99.0%(RSD=0.7%)。47批辛芳鼻炎胶囊样品中,尼泊尔柴胡皂苷K的质量分数为0.8~54.1μg·g^(–1),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质量分数为198.5~1 321.9μg·g^(–1)。3批样品尼泊尔柴胡皂苷K的含量超出拟定限度,分别掺伪藏柴胡约54%、56%、66%;其余样品未发现掺伪或柴胡减量投料的情况。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辛芳鼻炎胶囊中藏柴胡掺伪检查和柴胡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芳鼻炎胶囊 柴胡 藏柴胡 掺伪 质量评价 尼泊尔柴胡皂苷K 柴胡皂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八味”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7
作者 诸夔妞 丁宇琦 +5 位作者 储团结 赵岩 梁晶晶 赵超群 袁堃 郑小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建立“浙八味”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集样品24批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8,分别设置试验组、菌液或阳性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平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 目的建立“浙八味”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集样品24批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8,分别设置试验组、菌液或阳性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平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浙八味”中药饮片制成1∶10供试液后均能有效检出样品中加入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各试验菌回收率为0.5~2.0。控制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检出试验菌,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出试验菌。因杭白菊粉末质地松泡,易吸水膨胀,不便于后续取样,因此在进行沙门菌检查时将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增加至200 ml。结论“浙八味”中药饮片微生物计数及控制菌检查均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浙八味”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适用性试验 常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喘宁质量标准研究
8
作者 田京歌 张妤琳 +2 位作者 倪倩 周娟娟 庞庆林 《食品与药品》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对咳喘宁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和提高。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桔梗和石膏进行显微鉴别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百部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罂粟壳、麻黄进行鉴别研究,采用HPLC测定吗啡、盐... 目的对咳喘宁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和提高。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桔梗和石膏进行显微鉴别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百部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罂粟壳、麻黄进行鉴别研究,采用HPLC测定吗啡、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色谱柱为菲罗门Durashell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4:96),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微鉴别结果表明,产品具有桔梗和石膏的特异性特征和元素组成;薄层色谱法结果表明鉴别色谱专属性良好,斑点清晰。吗啡、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1%~99.3%,RSD均小于1.2%;14批咳喘宁中3个成分的含量分别在0.28~0.70,1.13~1.98,0.78~1.69 mg/g之间。结论该质量标准覆盖处方药味较全面,方法易于操作、准确度好,可以为咳喘宁质量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宁 扫描电镜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宁片的指纹图谱构建
9
作者 程雅婷 张文昭 +4 位作者 王健 李洁 郭丽敏 王晓云 王开元 《食品与药品》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建立肺宁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Wondasil C_(18) Superb(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323 nm,柱温30℃。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目的建立肺宁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Wondasil C_(18) Superb(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323 nm,柱温30℃。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肺宁片样品图谱进行处理分析,建立了肺宁片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计算出图谱相似度。结果6批肺宁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23个,指认了绿原酸、咖啡酸2个特征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肺宁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肺宁片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片的工艺分析及可行性评价
10
作者 刘威 石亮 +4 位作者 王学亮 唐睿 孙传聪 邹田甜 甄珍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采用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片,对其制备工艺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药片数字模型,设定打印参数,混合配方材料,置于料仓预热,熔融挤出料丝,堆叠成型药片,并检测药片的质量差异度、硬度、崩解时... 目的:采用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片,对其制备工艺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药片数字模型,设定打印参数,混合配方材料,置于料仓预热,熔融挤出料丝,堆叠成型药片,并检测药片的质量差异度、硬度、崩解时限及成分含量等特征指标。结果:打印过程稳定,打印的复方丹参片外观良好,直径为(8.18±0.10)mm、高度为(3.23±0.09)mm,硬度为(22.56±1.43)N,药片质量差异度为6.1%,崩解时限为(4.4±0.5)min,每片中含丹参酮Ⅱ_(A) 0.39 mg,丹酚酸B 9.1 mg,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三七皂苷R_(1)及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为14.8 mg。结论: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片的工艺可靠,打印的复方丹参片具有外观良好、载药量精准、崩解速度快、含主药均匀度高等优点。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熔融沉积式3D打印中药片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制药 熔融沉积打印技术 复方丹参片 个性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损伤中期口服液中4个活性成分含量
11
作者 杨云芝 蒲立立 +5 位作者 徐伟 何清华 赵薇 钟佰明 张明 雷果平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损伤中期口服液中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g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18%A等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损伤中期口服液中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g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18%A等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为5μL。以柚皮苷为内标物,计算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运用外标法(ESM)进行验证。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质量浓度分别为0.68~21.70、8.60~275.11、2.39~76.59、6.29~201.34μg·m L^(–1)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0%。以柚皮苷为内标物,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84 8、1.074 0、0.969 2,且在不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3个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均小于4.00%,经ESM验证所测结果相对误差在±0.1%范围内;指标成分转移率分别为80.55%、47.72%、40.06%、57.17%。结论:该方法快速便捷、稳定可靠,可用于损伤中期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中期口服液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bD理念的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萌 刘雪纯 +7 位作者 赵玥瑛 张晴 席铖 董爽 张馨雨 杜守颖 白洁 陆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预测散偏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和设计空间理念,采用鱼骨图结合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确定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散偏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以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含... 目的:预测散偏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和设计空间理念,采用鱼骨图结合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确定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散偏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以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拟合数学模型,考察其相互关系,建立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结果:依据数学模型建立了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在此空间内取点验证,发现单个处方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50‰、0.787‰、0.248‰、0.451‰,出膏率为23.83%,符合关键质量属性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设计空间可为散偏汤放大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设计空间 散偏汤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药品抽检角度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13
作者 汪祺 于健东 +3 位作者 王翀 金红宇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药品抽检是药品监督和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可有效发现上市后药品的质量风险,同时也可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内药品的质量。立足于历年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的中成药品种质量问题和潜在安全风险,以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原... 药品抽检是药品监督和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可有效发现上市后药品的质量风险,同时也可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内药品的质量。立足于历年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的中成药品种质量问题和潜在安全风险,以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原料、生产工艺、辅料及包装材料等环节为切入点,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中成药质量的提升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药品抽检 中成药 评价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济生凉茶质量标准的建立
14
作者 李月娥 陈宗文 +1 位作者 江洪亮 葛任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制订潘茂名经验传承方潘济生凉茶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食用疗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确定潘济生凉茶中君臣佐使药味板蓝根、菊花、甘草、墨旱莲的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潘济生凉茶中板蓝根的有效成分(R... 目的制订潘茂名经验传承方潘济生凉茶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食用疗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确定潘济生凉茶中君臣佐使药味板蓝根、菊花、甘草、墨旱莲的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潘济生凉茶中板蓝根的有效成分(R,S)-告依春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中板蓝根、菊花、甘草、墨旱莲四味药材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定量检测中(R,S)-告依春在1.00~16.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76.8103x-27.3341(R^(2)=0.9991);加样回收率为105.82%(RSD=2.42%)。结论制订的潘济生凉茶质量标准方法简单可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够很好地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茂名传承方 潘济生凉茶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现状及相关问题思考
15
作者 戴忠 刘静 +3 位作者 郭日新 肖萌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283-1293,共11页
马兜铃酸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和细辛属中药材均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这引起了人们对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的担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回答了马兜铃酸的安全风险问题,国家也出台... 马兜铃酸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和细辛属中药材均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这引起了人们对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的担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回答了马兜铃酸的安全风险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措施控制马兜铃酸的安全风险。从化学、毒性、检测等多方面系统综述了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毒性 中药 检测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积颗粒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16
作者 文志云 沈泓佑 +3 位作者 张颖 李星宇 邱宏聪 韦韡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0期1765-1772,共8页
目的:优化健脾消积颗粒的提取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健脾消积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将枳壳和莪术作为指标成分建立样品的薄层色谱法(TLC);测定样品的水分、粒... 目的:优化健脾消积颗粒的提取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健脾消积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将枳壳和莪术作为指标成分建立样品的薄层色谱法(TLC);测定样品的水分、粒度和溶化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该样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健脾消积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2 h、第2次1 h,稠膏相对密度为1.20~1.25(70℃);枳壳和莪术的TLC图斑点清晰且阴性样品无干扰;6批样品的水分为2.80%~3.78%,粒度为1.29%~4.97%,溶化性为全部溶化,无异物、无焦屑;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质量浓度分别为9.78~97.80、10.34~103.40μg·mL^(-1)时与峰面积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1%~100.69%(RSD=0.49%)、99.69%~100.98%(RSD=0.4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每袋健脾消积颗粒样品中柚皮苷不得少于20 mg、新橙皮苷不得少于12 mg。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健脾消积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消积颗粒 柚皮苷 新橙皮苷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多组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的葆宫止血颗粒质量评价
17
作者 田红女 张晓冬 王海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518-527,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葆宫止血颗粒中13个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葆宫止血颗粒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样品,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同时测定葆...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葆宫止血颗粒中13个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葆宫止血颗粒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样品,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同时测定葆宫止血颗粒中梓醇、地黄苷D、地黄苷A、益母草苷、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鹤草酚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挖掘影响葆宫止血颗粒产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合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并对13批葆宫止血颗粒的质量进行排序。结果:13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68~134.00、1.64~82.00、0.88~44.00、0.57~28.50、2.35~117.50、11.93~596.50、9.71~485.50、2.05~102.50、1.86~93.00、9.62~481.00、19.05~952.50、1.78~89.00、0.66~33.00µg·mL^(–1)(r>0.999),3个质量浓度水平加样回收率为96.78%~100.12%(RSD<2.0%)。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芍药苷、人参皂苷Rg_(1)、芍药内酯苷、人参皂苷Rb_(1)、梓醇、柴胡皂苷a和三七皂苷R_(1)是影响葆宫止血颗粒产品质量的主要标志物。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对关联度为0.3446~0.5742。结论:该方法揭示了影响葆宫止血颗粒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综合评价了葆宫止血颗粒的质量,可为其内在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葆宫止血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组分 化学计量学 灰色关联度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需求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图形可视化设计研究——以片仔癀为例
18
作者 崔涵博 黄恩武 《上海包装》 202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在数字2.0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图形可视化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设计师应深入了解用户对中医药文化品牌图形可视化的认知、偏好和需求。从用户体验需求的视角出发,运用访谈和用户分析等研... 在数字2.0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图形可视化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设计师应深入了解用户对中医药文化品牌图形可视化的认知、偏好和需求。从用户体验需求的视角出发,运用访谈和用户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NVivo 14质性分析工具对访谈的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并对主范畴和副范畴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构建了中医药文化品牌图形可视化用户体验需求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用户体验需求和偏好的主要因素包括视觉美感、文化元素、统一性、品牌认知、信息传递、信任感、功能性、易用性、创新性和情感共鸣10个范畴。这些主范畴为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可视化设计 视觉识别系统 扎根理论 用户体验需求 漳州片仔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优选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博 王瑞 +2 位作者 王佳 吴作敏 于晓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温肺平喘汤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提取率高,适用于温肺平喘汤的标准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肺平喘汤 提取工艺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丹酚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保和丸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宣君 黄煜桐 +2 位作者 陈燕 乔荣 郝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151-156,共6页
目的运用CiteSpace对保和丸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3年12月收录的保和丸相关文献。将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通过CiteSpace... 目的运用CiteSpace对保和丸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3年12月收录的保和丸相关文献。将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29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核心作者以何华发文最多,研究机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主。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保和丸研究热点为中成药、名医经验、中医治疗、临床观察和橙皮苷等,优势病种为消化不良、食积和便秘等,患者群体以小儿为主。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保和丸研究结构为中成药研发、名医经验、中医治疗、儿科应用、消化系统病症和中药复方合用。关键词时间线图分析显示,1957—1987年,保和丸的研究以临床经验为主;1988—2007年,研究集中于中成药研究、基础实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2008—2023年,保和丸文献趋向于数据挖掘等研究。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保和丸前沿热点为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数据挖掘等。结论保和丸被临床应用于消化系统等疾病,从肠道菌群阐明其疗效机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和丸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