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珠乌鸡口服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杲 吴汉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3,共1页
本文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恒温加速试验法,对珍珠乌鸡口服液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绞股蓝总皂甙为指标,测定其含量变化,预测其有效期t25℃0.9为3.7年。
关键词 珍珠乌鸡口服液 绞股蓝皂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县甘草褐斑病的发生动态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天旺 李建军 +2 位作者 张新瑞 马永强 李继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14-16,共3页
在陇西县首阳镇进行了甘草褐斑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上旬株发病率达100%,同时病害进入快速蔓延期;8月中旬病斑逐渐连片并开始大量脱落,病情指数快速增加,至9月上旬大部分田地50%植... 在陇西县首阳镇进行了甘草褐斑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上旬株发病率达100%,同时病害进入快速蔓延期;8月中旬病斑逐渐连片并开始大量脱落,病情指数快速增加,至9月上旬大部分田地50%植株叶片全部脱落。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甘草褐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 d,以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和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防效较好,分别为65.82%、64.41%;第2次施药后14 d,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和20%丙环唑微乳油2 000倍液防效较好,分别为90.73%和8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褐斑病 发病动态 病情指数 防效 陇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湿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狄留庆 孙淑萍 黄耀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筛选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改性剂。方法求不同样品的吸湿率,绘制吸湿曲线,通过比较吸湿曲线,筛选防潮改性剂及其用量。结果7%丙烯酸树脂(Ⅱ、Ⅲ号等量混合)、5%硬脂酸改性剂防潮效果较好。结论中药全浸膏粉用一些改性剂处理后,可显著... 目的筛选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改性剂。方法求不同样品的吸湿率,绘制吸湿曲线,通过比较吸湿曲线,筛选防潮改性剂及其用量。结果7%丙烯酸树脂(Ⅱ、Ⅲ号等量混合)、5%硬脂酸改性剂防潮效果较好。结论中药全浸膏粉用一些改性剂处理后,可显著降低其引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表面改性技术 中药全浸膏 引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辛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狄留庆 范欣生 赵晓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制备质量稳定的复方辛夷口服液。方法 以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 ,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比较乙醇沉淀法及ZTC1+1絮凝沉降法等不同澄清工艺 ,以澄清度为指标优选增溶剂用量及pH值。结果 辛夷、细辛、麻黄蒸馏法提取挥发性... 目的 制备质量稳定的复方辛夷口服液。方法 以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 ,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比较乙醇沉淀法及ZTC1+1絮凝沉降法等不同澄清工艺 ,以澄清度为指标优选增溶剂用量及pH值。结果 辛夷、细辛、麻黄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 ,药渣与黄芩等加水 15倍 ,提取 3次 ,每次 1h ,用 6 0 %乙醇浓度沉淀 ,黄芩苷含量较高、产品稳定性好。添加 2 %吐温 - 80并调节pH值至 5 .0~ 7.0 ,产品稳定性较好。结论 综合提取 ,絮凝沉降分离并选择适宜的增溶剂和pH值制备的口服液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辛夷口服液 制备工艺 黄芩苷 质量稳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明 魏联杰 段晓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3-4,共2页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也是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据统计,汤剂在中医临床中使用率达60%~70%。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汤剂的使用率已在逐渐下降,但其临床效果的可靠性,决定了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选择。其最根本的特点有...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也是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据统计,汤剂在中医临床中使用率达60%~70%。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汤剂的使用率已在逐渐下降,但其临床效果的可靠性,决定了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选择。其最根本的特点有:①口服给药,副作用少;②随证加减,表现治疗的灵活性;③病人有效服药量最大,每天服生药在150g~250g,能满足体内有效量而显现效果。然而,临床应用过程中,仍表现出很多缺点,主要有:①需临用前调配煎煮,不适应现代急症用药需求;②调配方剂繁琐,工作量大,浪费人力、物力;③药材利用率低,浪费资源;④多为病人个体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剂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林梅 傅佳 +1 位作者 丁立远 郭立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确定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吸附、解析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动态吸附中药液浓度、树脂量、流速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析液浓度、体积、流速3个因素对解析的影响。... 目的确定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吸附、解析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动态吸附中药液浓度、树脂量、流速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析液浓度、体积、流速3个因素对解析的影响。结果吸附药液浓度为0.15 g生药/mL,树脂用量为3倍药材量,速度10 mL/min;解析液为75%乙醇,10倍药材量,流速10 mL/mim,黄芩苷及栀子苷的解析率可达95%以上。结论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工艺简单、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8树脂 柴芩两解汤 精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一类新型药酒的研制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明军 朱荃 高金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
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很多陶制酒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是世界酿酒最早的文字记载。... 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很多陶制酒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是世界酿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世本》记载“杜康造酒。”杜康即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国君。以上资料表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酿酒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最早的酒首先是作为药用的,然后才成为饮料,它是“医”字的来源。所以酒问世以后,我们的祖先制备了各种各样的药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酒 研制 药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83张汤剂处方中的中药用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红中 伍杰雄 +1 位作者 邓雪梅 刁发铭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第6期515-516,共2页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1 0 83张中药处方中中药饮片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各专科处方和各药物用量有一定规律可循 ,中药常用量为 6g、9g、1 2 g、1 5 g、2 0g、3 0 g。建议对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采用先将中药饮片进行单剂量小包装...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1 0 83张中药处方中中药饮片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各专科处方和各药物用量有一定规律可循 ,中药常用量为 6g、9g、1 2 g、1 5 g、2 0g、3 0 g。建议对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采用先将中药饮片进行单剂量小包装后 ,再运用数字组合方式调配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剂 处方 中药饮片 剂量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时珍药酒制用特点简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惠芳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药酒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药酒制作 用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冲剂研制初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温鲁 《食用菌》 1998年第3期40-41,共2页
虫草是一类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具有卓越的医疗和滋补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各受推崇,与人参、鹿茸(包括冬虫夏草和蛹虫草)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并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特殊物质,除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外,还有优... 虫草是一类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具有卓越的医疗和滋补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各受推崇,与人参、鹿茸(包括冬虫夏草和蛹虫草)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并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特殊物质,除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外,还有优良的滋补作用,并有抗菌、抗毒、抗癌、抗疲劳、抗衰老等特殊功效,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珍稀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冲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康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储秋萍 王玉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康口服液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阿魏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酒的保健与功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竹岩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8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药酒 中草药浸泡 保健 有机成分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防病治病 健身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药化学的角度谈汤剂的煎煮
13
作者 赵海峰 胡锡琴 +1 位作者 陈会霞 孙月娥 《陕西中医函授》 1993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从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药有效成分的一般性质,从煎药器具、加水量、浸泡、煎煮时间、火候、煎煮次数、过滤服用、特殊性质药物的服用等八个方面探讨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以便谈清楚煎煮各步对有效成... 本文从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药有效成分的一般性质,从煎药器具、加水量、浸泡、煎煮时间、火候、煎煮次数、过滤服用、特殊性质药物的服用等八个方面探讨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以便谈清楚煎煮各步对有效成分是有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汤剂 煎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如何提高汤剂的质量和疗效
14
作者 赵泽义 《淮海医药》 2001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方法 从严把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关 ,加强中药炮制、调剂工作 ,严格汤剂制备各过程 ,不断改革、发展汤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提高中药内在质量 ,使之生产、销售规范化管理 ,重视影响汤剂...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方法 从严把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关 ,加强中药炮制、调剂工作 ,严格汤剂制备各过程 ,不断改革、发展汤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提高中药内在质量 ,使之生产、销售规范化管理 ,重视影响汤剂质量的各因素 ,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 ,汤剂的质量和疗效会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 提高汤剂的质量和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剂型 质量 汤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酮对延胡索浸膏经皮给药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茹嘉 章顺楠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8-8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氮酮对延胡索浸膏中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延胡索乙素的促透作用在稳态呈线性关系,2%氮酮具最大促进作用,8h延胡索乙素的累积透过量增加了17%,稳态流量提高了5.7倍。实验中采... 研究了不同浓度氮酮对延胡索浸膏中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延胡索乙素的促透作用在稳态呈线性关系,2%氮酮具最大促进作用,8h延胡索乙素的累积透过量增加了17%,稳态流量提高了5.7倍。实验中采用了一阶导数光谱法,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比较延胡索的选过量,消除了皮肤对测定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膏 延胡索 延胡索乙索 氮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煎服法浅析
16
作者 苏春晖 《甘肃中医》 1996年第6期1-2,共2页
《伤寒论》汤剂煎服法浅析苏春晖甘肃省人民医院(730000)主题词《伤寒论》汤剂煎药法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著作,而且在方药的煎、制、服法等细微之处也颇具匠心,耐... 《伤寒论》汤剂煎服法浅析苏春晖甘肃省人民医院(730000)主题词《伤寒论》汤剂煎药法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著作,而且在方药的煎、制、服法等细微之处也颇具匠心,耐人寻味。因该书载汤剂为多,下面就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煎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袋泡剂的开发前景
17
作者 吴宗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38-39,共2页
中药袋泡剂近年来应用广泛,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节省能源和药材资源等优点,其制备工艺亦很简单。所以中药袋泡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经济方便的新剂型。1 袋泡剂的临床应用 目前中药袋泡剂在医院内部使用较多,尤多用于清咽利喉... 中药袋泡剂近年来应用广泛,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节省能源和药材资源等优点,其制备工艺亦很简单。所以中药袋泡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经济方便的新剂型。1 袋泡剂的临床应用 目前中药袋泡剂在医院内部使用较多,尤多用于清咽利喉方面。高氏等以双花、大黄、麦冬、沙参、山豆根、野菊花、陈皮、连翘、甘草制成咽炎袋泡饮。选择127例急、慢性咽炎患者,给以咽炎袋泡饮,每次1包,每日2~3次,开水反复浸泡频饮,并以草珊瑚含片作对照。一般用药2d~3d自觉症状及咽部肿痛减轻或消失,5d~6d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96%,治愈率38.8%,疗效优于对照组。并用小鼠、大鼠分别做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解剖脏器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袋泡剂 剂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国庆 《江西中医药》 1997年第1期33-33,共1页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例袁国庆(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丰城331100)关键词发热十二指肠溃疡肝脓肿头痛败血症小柴胡汤1外感发热刘某,3岁,男,江西丰城人,1986年11月28日上午就诊。患儿于前两晚12时全身发颤,肢冷,依...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例袁国庆(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丰城331100)关键词发热十二指肠溃疡肝脓肿头痛败血症小柴胡汤1外感发热刘某,3岁,男,江西丰城人,1986年11月28日上午就诊。患儿于前两晚12时全身发颤,肢冷,依偎紧缩,体温39.6℃,约2h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十二指肠溃疡 肝脓肿 头痛 小柴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漉法和循环法生产健脾壮腰药酒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贺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5,共1页
由党参、黄芪、当归、杜仲等14种中药组成的健脾壮腰药酒,历来用浸渍或渗漉制备而成。但该法存在着生产周期长,工时消耗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占地面积大,药物容易污染,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弊病。为此,我们采用同批原料同时进... 由党参、黄芪、当归、杜仲等14种中药组成的健脾壮腰药酒,历来用浸渍或渗漉制备而成。但该法存在着生产周期长,工时消耗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占地面积大,药物容易污染,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弊病。为此,我们采用同批原料同时进行渗漉法和循环法生产健脾壮腰药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壮腰药酒 制备工艺 渗漉法 循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处方书写的几点改进意见》商榷
20
作者 王洪斌 《环球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35-35,44,共2页
汤剂处方在中医临床书写时极不规范,这样做给处方审核调配工作带来不便。并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现就存在问题论述如下:
关键词 处方书写 中药汤剂 中医临床 汤剂处方 调配工作 处方审核 医疗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