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6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伴肿瘤破溃临床研究
1
作者 薛娜 李欣 +6 位作者 许炜茹 张怡 于明薇 张青 富琦 刘声 杨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伴破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4月—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乳腺癌伴有胸壁肿物破溃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伴破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4月—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乳腺癌伴有胸壁肿物破溃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TP(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TP方案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破溃缓解率、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FACT-B)测定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评价中西结合治疗乳腺癌肿瘤破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肿瘤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7%(23/35)、82.8%(29/35),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14/35)、60%(21/35),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肿瘤破溃缓解率为80.0%(28/35),高于对照组57.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量表多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伴肿瘤破溃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化疗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提高肿物破溃好转率,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良好,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破溃 化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葛根芩连汤对结直肠肿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
2
作者 蔡蓉 王上 +3 位作者 肖柳 周燕萍 胡作为 李云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2-3151,共10页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胞质分裂的蛋白质调节因子1(protein regulator of cytokinesis 1,PRC1)核易位的影响。采用BALB/c裸鼠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株制备...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胞质分裂的蛋白质调节因子1(protein regulator of cytokinesis 1,PRC1)核易位的影响。采用BALB/c裸鼠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株制备结直肠肿瘤体内模型,分别按低(L-GQD)、中(M-GQD)及高(H-GQD)剂量连续灌药干预25 d,模型组(Control)作为空白对照,并记录裸鼠皮下肿瘤生长变化,于末次给药后取出肿瘤后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肿瘤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检测Wnt/β-catenin信号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变化;此外,WB检测GQD对PRC1的磷酸化水平其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ontrol组,GQD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体内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凋亡水平;IHC结果显示GQD下调了增殖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标志物Ki-67(Ki67)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和胱天蛋白酶9(Caspase 9)的表达(P<0.05);进一步发现GQD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的激活,推测可能与降低PRC1磷酸化水平并增加其核保留比例有关。GQD可显著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GQD还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且可能与介导PRC1的核易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GQD) 结直肠癌(CRC) Wnt/β-catenin信号 蛋白质调节因子1(PR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对ICIs治疗的影响
3
作者 张华 邹善思 +3 位作者 张亚玲 朱燃培 李小青 郑玉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0-766,共7页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肠道菌群在免疫治疗中的影响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此探讨并总结了中医药干预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中医药、肠道菌群与...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肠道菌群在免疫治疗中的影响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此探讨并总结了中医药干预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中医药、肠道菌群与免疫治疗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及减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医药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军 徐世红 +5 位作者 张辰 姜朝阳 王培鑫 李玙璠 朱欢 王晓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期。中医药在OS的治疗中具有阻滞OS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等作用,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介导相关通路活性调节OS细胞凋亡,从而抑制OS的恶性增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恶性增殖 中医药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和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乾 先正平 +5 位作者 唐钰 曹洪玉 王立皓 佟昊聪 杜亚男 郑学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61,共15页
中药不论在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是辅助西医治疗肿瘤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用药规律、... 中药不论在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是辅助西医治疗肿瘤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等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4992例患者、57首处方、172味中药.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肝功能损伤、总有效率、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用药频次>20的有7味:药味以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主要归为肺经和肝经.得到5个高频药物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置信度最高的4条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麦冬、玉竹-麦冬、北沙参-玉竹-麦冬、白术-黄芪-党参.收集到核心中药成分潜在作用靶点与NSCLC交集靶点126个;PPI分析得到3个核心靶点:AKT1、EGFR、SRC;KEGG分析表明关键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筛选得到3个关键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均能稳定结合.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诱导其发生凋亡,并使其形态发生变化.本文结果表明,中药联合化疗治疗NSCLC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黄芪、麦冬、党参、北沙参等核心中药多种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治疗NSCLC;关键中药的核心成分木犀草素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和迁移,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Meta分析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生物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例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菊花 崔宁 +5 位作者 郝腾腾 吴娇 邹建华 徐晓华 李刘生 吴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并酌情选用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治疗至少2个月。比较两组生存率、证型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证型分布频次依次为脾虚痰凝证、肝郁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②暴露组1年生存率(45.8%,22/48)和1年半生存率(36.2%,17/47)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34.9%,15/43)和1年半生存率(19.5%,8/41)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暴露组2年生存率(27.9%,12/43)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10.3%,4/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和基线症状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和ECOG PS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对中晚期不可切除PLC患者的生存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 中医辨证论治 队列研究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清肺消积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格松 程建通 +4 位作者 张灏 张蕊 沈晓倩 赵艺涵 蒋士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研究清肺消积颗粒(Qingfeixiaoji granules,QFXJ)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选取45只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Mod)、顺铂组(cisplatin group,DDP)、QFXJ低... 研究清肺消积颗粒(Qingfeixiaoji granules,QFXJ)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选取45只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Mod)、顺铂组(cisplatin group,DDP)、QFXJ低剂量组(low dose QFXJ group,QFXJ-L)、QFXJ中剂量组(middle dose QFXJ group,QFXJ-M)、QFXJ高剂量组(high dose QFXJ group,QFXJ-H),每组9只,另选9只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组(control group,Con)。DDP腹腔注射0.2 mL顺铂(剂量为2 mg/kg),2 d/次,QFXJ-L、QFXJ-M、QFXJ-H灌胃0.4 mL QFXJ(剂量依次为12、24、48 g/kg),1 d/次,连续给药14 d后剥离肿瘤组织并收集血液,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cyte tumor 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天冬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观察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发现,与Mod相比,QFXJ-M、QFXJ-H与DDP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肿瘤组织病理结果显示,QFXJ-L、QFXJ-M、QFXJ-H肿瘤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坏死细胞密度增加;QFXJ-M、QFXJ-H与DDP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QFXJ-H与DDP肿瘤组织中PI3K、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UNEL荧光结果显示,各给药组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得出结论,QFXJ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靶点,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消积颗粒 肺癌 PI3K/AKT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肺癌免疫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瑶 杨蕴 田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等途径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临床治疗效果。这与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高度契合。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调控肠道菌群介导的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有望为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癌 免疫治疗 肺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火周流理论探讨温滋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 被引量:1
9
作者 顾雨甜 周红光 +4 位作者 李浩 戴心妍 邵焱 杨欢 袁伟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重要作用。温法、滋法、解毒法联用能促进相火归位,使人体生化有源,为中医辨治寒毒为主或寒热错杂型的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理论 相火妄动 相火周流 癌毒理论 一气周流 温滋解毒法 扶正祛邪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2 位作者 张山 李东东 刘培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7,I0007,共7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影响深远,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如桑黄多糖、雷公藤甲素、青蒿素、甘草酸等,通过促进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筛选总结近年来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研究成果,以TILs为着手点,详细介绍了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促进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新药研发,开拓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助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成功走向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细胞 中药单体 抗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应鸿莺 叶益平 傅荣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化疗周期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 functional status,KPS)评分、血清CD_(3)^(+)、CD_(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水平均上升,Ⅱ组高于Ⅰ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D_(8)^(+)、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水平均降低,Ⅱ组低于Ⅰ组;与Ⅰ组比较,治疗期间Ⅱ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晚期 化疗 归芪白术方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邪理论与肿瘤免疫疗法辨证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伟伟 张璐 +5 位作者 武艺铭 杨铠滔 申星辰 陈银芝 郭之蕾 刘怀民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与现代医学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有理念共趋性。在正邪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激活并增强免疫系统、...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与现代医学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有理念共趋性。在正邪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激活并增强免疫系统、规避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免疫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因此,应当辨证看待中医正邪理论与现代免疫疗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邪理论 肿瘤免疫治疗 理念共趋性 整体观 微环境 微观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鼻窦炎疗效及对hs-CRP、IL-17、TNF-α指标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俨 汪红艳 +1 位作者 蒋俊 张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鼻窦炎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鼻窦炎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脾胃虚弱、湿热上犯型和肺胃阴虚、邪毒滞留型的鼻咽癌放疗所致鼻窦炎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4例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口服罗红霉素治疗,中药辨证组5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辨证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常规治疗组为85.19%(46/54),中药辨证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hs-CRP、IL-17、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辨证组治疗后hs-CRP、IL-17、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纤毛传输速率、Lund-Mackay评分、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辨证组治疗后纤毛传输速率(4.58±0.61)mm/min高于常规治疗组,Lund-Mackay评分(3.89±0.54)分、疼痛评分(1.14±0.75)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鼻窦炎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纤毛传输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鼻咽癌 放疗 鼻窦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何国珍 刘晓 +2 位作者 员晓云 梁桂枝 彭红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高居国内外女性癌症的榜首。现如今虽然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诸如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能...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高居国内外女性癌症的榜首。现如今虽然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诸如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理论认为,乳腺癌属于“乳岩”,系因“邪盛正衰、蓄结成石”,其治疗手段颇为丰富,如针灸、推拿、膏引等。近年来,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存在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耐药性,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等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研究中,以期丰富乳腺癌的防治手段、减轻相关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然而,目前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是否与乳腺癌相关信号通路(如Wnt、P13K/PTEN/AKT等)有关仍需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去证实。因此,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相关信号通路防治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明中医药在乳腺癌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后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药 信号通路 WNT P13K/PTEN/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黜浊培本”理论探讨“分消走泄”法辨治恶性肿瘤思路
15
作者 徐竞一 王晓群 +8 位作者 张淑芮 廖冬颖 张豪健 王超然 孔凡铭 孙彬栩 易丹 孙颖 贾英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贾英杰教授基于“黜浊培本”理论,以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为切入点,创新性提出从“浊”论治恶性肿瘤,认为“癌浊”是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其生于中焦,留滞弥漫于三焦,久踞虚所,以致气涩血浊,日久变生癌瘤,并创立“黜浊培本”理论,强调“... 贾英杰教授基于“黜浊培本”理论,以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为切入点,创新性提出从“浊”论治恶性肿瘤,认为“癌浊”是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其生于中焦,留滞弥漫于三焦,久踞虚所,以致气涩血浊,日久变生癌瘤,并创立“黜浊培本”理论,强调“带瘤生存”,认为治癌重在截断癌浊来路、给邪出路,同时注重调气运中、培植本元,以达阴平阳秘之状态。“分消走泄”法是治疗“邪留三焦证”之经典治法,癌浊留滞弥漫三焦,属“邪留三焦”范畴,贾英杰教授遥承叶桂、吴塘之经典,临床重视三焦辨证,善用分消走泄之法,提倡浊漫上焦,宜通宜散,上下分消;浊壅中焦,宜治取中州,分消于内;浊注下焦,宜渗利通腑,二便分消;同时辅以培植本元,助力分消。认为“分消走泄”法实乃黜浊之“捷径”,可引癌浊因势利导,分部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药 癌浊 黜浊培本 分消走泄 名老中医 名医经验 @贾英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现状、优势及策略
16
作者 袁伟琛 周红光 +3 位作者 李文婷 李黎 李沐涵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720,共14页
总结古今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药防治肿瘤具有立足整体观和倡导治未病的认识优势。提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策略:要明确在肿瘤不同分期中的主导或辅助治疗作用,发扬特长优势;寻找肿瘤辨治的优劣势人群特征和微观标志... 总结古今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药防治肿瘤具有立足整体观和倡导治未病的认识优势。提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策略:要明确在肿瘤不同分期中的主导或辅助治疗作用,发扬特长优势;寻找肿瘤辨治的优劣势人群特征和微观标志物,促进精准辨治;以把握核心病机为手段提高肿瘤整体辨治水平,保障临床疗效;将现代医学疗法因素纳入中医肿瘤辨治体系,以期截断病势;在四位一体整体辨证观基础上加用中医心理干预,实现形神同调;通过多法并用完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养生保健体系,促进疾病向愈。以此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疗效,真正实现中医药防治肿瘤、造福全人类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恶性肿瘤 癌毒 现状 优势 策略 整体观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的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7
作者 陈子佳 韩宇 +4 位作者 刘欣 阿孜古丽 张德政 谢雁鸣 王志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9-1390,共12页
目的:探索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基于机器学习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构建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2020—2023年新发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7∶3随机... 目的:探索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基于机器学习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构建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2020—2023年新发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7∶3随机分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人群与中医证素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LASSO-Cox回归筛选变量,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index)衡量预测准确性。进一步基于Llama架构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构建预测系统,对比传统机器学习性能。结果:中医证素分布以气虚(50.44%)、血瘀(25.01%)、痰(22.53%)为主。LASSO-Cox回归筛选出年龄、纤维蛋白原、CYFRA21-1、合并脑梗死、家族史及既往一代TKI治疗6项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Cox模型显示训练集AUC=0.80(95%CI为0.76~0.84)和测试集AUC=0.78(95%CI为0.73~0.83)的C-index分别为0.77和0.75。生成式模型在40个epoch、学习率5.00×10^(-5)时表现最优,准确率86.6%、召回率95.7%、F1-score 92.8%,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肺癌EGFR突变口服三代靶向药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风险,并为预测方法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EGFR突变 中医证素 生存预测 机器学习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LASSO-Co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振晔教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经验
18
作者 黄晓伟 顾贤 +2 位作者 王哲睿 祝利民 徐振晔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135,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经验。徐教授认为晚期大肠癌的病机以虚为主,邪实为辅,本虚标实,且多为精气两虚,治疗当重在补虚,其次是去邪毒。徐教授创新性地提出“脾虚精亏、扶正抗癌”的理论,治疗大肠癌以健脾补肾养精为主... 本文主要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经验。徐教授认为晚期大肠癌的病机以虚为主,邪实为辅,本虚标实,且多为精气两虚,治疗当重在补虚,其次是去邪毒。徐教授创新性地提出“脾虚精亏、扶正抗癌”的理论,治疗大肠癌以健脾补肾养精为主,清热解毒抗肿瘤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中药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线粒体凋亡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成志 刘一帆 +4 位作者 张晓青 赵戈蕾 张山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4,I0027,共7页
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全球肿瘤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线粒体是一种可以调节肿瘤细胞内部代谢的关键细胞器,始终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凋亡是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重要调节机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 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全球肿瘤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线粒体是一种可以调节肿瘤细胞内部代谢的关键细胞器,始终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凋亡是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重要调节机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是抗肿瘤的重要靶点。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内酯类、生物碱类、萜类、苷类以及醌类等可以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s,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以及Notch/Janus激酶(Janus kinases,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等信号通路,提高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的x基因(B 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Bax)、Bcl-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降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 cell lymphoma-2,Bcl-2)、B淋巴细胞瘤-xL(B cell lymphoma-xl,Bcl-xL)等抑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大量凋亡因子,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 asparate protease,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从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以增强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提高临床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线粒体 细胞凋亡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汤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咳嗽症状等的影响
20
作者 刘杰 于景超 +7 位作者 魏雅楠 李卫 鲁金乐 陈雅婷 王猛 潘磊 庞燕 李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桔梗汤随症化裁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咳嗽症状改善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该院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66例甲状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33例、对照组33例。研... 目的研究桔梗汤随症化裁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咳嗽症状改善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该院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66例甲状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33例、对照组33例。研究组采用桔梗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单药雾化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咳嗽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31/33)高于对照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夜间以及日间的咳嗽症状积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_(3)^(+)T、CD_(4)^(+)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上升,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CD_(3)^(+)T、CD_(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桔梗汤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咳嗽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且能同时降低机体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免疫功能,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汤 甲状腺癌 咳嗽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