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项心血管病研究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
1
作者 潘锋(文/图)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中华医学会2025年1月6日公布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名单,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0项,另外授予10项成果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学技术奖,心血管疾病领域多项高水平研究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01年设立... 中华医学会2025年1月6日公布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名单,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0项,另外授予10项成果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学技术奖,心血管疾病领域多项高水平研究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01年设立,是经原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由中华医学会设立的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旨在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人民健康水平 心血管病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 医药卫生行业 心血管疾病 科学技术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揭晓
2
作者 潘锋(整理)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典礼”于2024年12月14日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韩启德院士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等多位... “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典礼”于2024年12月14日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韩启德院士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等多位我国医学界两院院士、专家莅临颁奖典礼现场,共同见证中国医学界这一荣耀时刻。多位获奖科学家表示:“在医生成长的每一步中,不仅有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来自患者的信任、鼓励与支持。荣获吴阶平医学奖和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将大力弘扬吴阶平院士‘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医学精神,在未来医学实践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2030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阶平 王志珍 评审委员会 名誉主席 实践道路 医疗服务 开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科大学喜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3
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0,共1页
近日,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政发〔2020〕22号),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团队的成果“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研究”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陈依军教授团队的成果“双羰基还原酶的发现... 近日,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政发〔2020〕22号),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团队的成果“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研究”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陈依军教授团队的成果“双羰基还原酶的发现、催化机制及药物生物合成应用”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郝海平教授喜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以上3位获奖者均为我刊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励 中国药科大学 杰出贡献奖 省科学技术奖 催化机制 羰基还原酶 生物合成 获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淑牖教授获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03,共1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学专家彭淑牖教授获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每年评选一次,获奖人数不超过2名。
关键词 吴阶平医学奖 肝胆胰外科 医疗卫生事业 杰出贡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年度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在中国科学类诺贝尔奖破题之后
5
作者 秦伯益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如果不希望2015年的获奖仅仅是"昙花一现",那就要深思中国的科研政策到底要如何改革才能既符合国情又能融入世界规则。
关键词 诺贝尔奖 中国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图书馆员复合素质与继续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二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图书馆 馆员 复合素质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活瓣胸腹带的制作
7
作者 路桂英 崔玉玲 +3 位作者 宋静波 陈淑媛 王丽娟 张艳波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腹带 经胸 活瓣 多孔 外科手术患者 制作 引流管 不同程度 膈下脓肿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蒿素的诺贝尔奖之路 屠呦呦成为首位斩获诺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萌欣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第10期44-45,共2页
举世瞩目的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公布,85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发现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性流行病... 举世瞩目的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公布,85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发现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性流行病,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白2000年起,全球约有2.4亿人因青蒿素的使用受益,约150万人避免了因疟疾导致的死亡。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关键人物,其获奖代表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科技。工作者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科学家 诺贝尔奖 中国科技 青蒿素 世界卫生组织 人类健康 医学奖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带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琦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97-97,共1页
腹带在腹部手术后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减轻切口充血渗液、预防水肿、加压止血的作用,传统使用多头带进行交叉重叠包扎,别针固定,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多头带存在操作繁琐、患者活动后易松散、固定不牢等缺点。鉴此,我们对传统腹带进行改进... 腹带在腹部手术后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减轻切口充血渗液、预防水肿、加压止血的作用,传统使用多头带进行交叉重叠包扎,别针固定,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多头带存在操作繁琐、患者活动后易松散、固定不牢等缺点。鉴此,我们对传统腹带进行改进,经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带 应用 腹部手术后 加压止血 使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阶平医学奖激励广大医学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锋(文/图)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1-6,共6页
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主办的“2021和2022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大会”,2023年6月1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隆重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一... 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主办的“2021和2022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大会”,2023年6月1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隆重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以及张伯礼院士、韩济生院士、强伯勤院士等国内的医药卫生领域专家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颁奖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药卫生领域 中华医学会 吴阶平 中国科协 国家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 评审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奖荣耀:屠呦呦与青蒿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1期44-45,共2页
从"呦呦初鸣"到"享誉世界",屠呦呦将中医药带上了世界之巅更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 从"呦呦初鸣"到"享誉世界",屠呦呦将中医药带上了世界之巅更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中国医药学 神农尝百草 临床经验 药用价值 自然资源 中医药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青蒿素的认知与应用——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惠莉 《猪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前言: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实现了中国科学家获诺奖零的突破。青蒿素的发现让屠呦呦站在了国际主流学术的最高舞台,朋友圈也被青蒿素和疟原虫... 前言: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实现了中国科学家获诺奖零的突破。青蒿素的发现让屠呦呦站在了国际主流学术的最高舞台,朋友圈也被青蒿素和疟原虫所刷屏。我们知道,屠呦呦是一名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她的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拯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但在兽医界、在养猪业青蒿素又有哪些应用,它给养猪业带来了多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 应用 中国科学家 斯德哥尔摩 中西药结合 北京时间 女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教授获得2018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13
作者 新华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738,共1页
11月17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在广东中山市举行颁奖仪式,奖励获得2018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和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的专家。陈香美院士和赵继宗院士获得吴阶平医学奖,孔令义、王拥军、王琳、毛颖、李太生、朱立国等6位教授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关键词 医药创新 吴阶平 中国药科大学 校长 医学奖 中山市 基金会 赵继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副主编孔令义教授及编委郝海平教授受邀参加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接受颁奖
1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294,共1页
2020年6月1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宁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本刊副... 2020年6月1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宁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本刊副主编孔令义教授作为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代表上台领奖,郝海平教授作为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上台领奖。江苏省长吴政隆同志为孔令义教授颁奖,政协主席黄莉新同志为郝海平教授颁奖,并亲切握手表示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省科学技术奖 上台领奖 杰出贡献奖 政协主席 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 江苏省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副主编孔令义教授喜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1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3-373,共1页
2020年5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丁健等2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5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丁健等2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丁奎岭等25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本刊副主编孔令义教授以其在中药和天然药物领域杰出的研究成果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创新团队 氮化镓 天然药物 国务院国资委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科大学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喜获佳绩
16
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5,共1页
2021年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经学校统筹谋划,学院积极参与,研究生院、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精心组织,我校4种教材获得全国优... 2021年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经学校统筹谋划,学院积极参与,研究生院、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精心组织,我校4种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2位教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其中,来茂德教授主编的《病理学》(第1版)、姚文兵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第8版)两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孔令义教授副主编的《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黄家利副教授副主编的《药物制剂技术》(第三版)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尤启冬和吴梧桐2位教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化学》 优秀教材 教材建设 高等教育类 吴梧桐 教务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专题报道浙江大学医药学部最新学术进展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47,共1页
2017年5月,在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自然》(Nature)以专题形式刊载了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在传染病诊治和重症肝炎诊治、免疫学、血液病学、控烟、儿童出生缺陷防治、微创外科学、药学等领域取得的最新学术进展。
关键词 浙江大学 专题报道 《自然》 药学部 学术 微创外科学 重症肝炎 血液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药学院胡富强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57,共1页
在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药学院胡富强教授团队的项目《泮托拉唑钠及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胡富强团队研发处方协同抗氧与工艺碱性调控制备热稳定载药丸芯、乳化蒸... 在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药学院胡富强教授团队的项目《泮托拉唑钠及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胡富强团队研发处方协同抗氧与工艺碱性调控制备热稳定载药丸芯、乳化蒸发水分散体包致密性肠溶衣、氧化过程杂质控制与析晶处置制备单一晶型原料药、处方碱性控制及离子络合与工艺晶粒调控制备注射剂、注射剂已知杂质的全部分离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在制药企业应用转化,实现了泮托拉唑钠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化生产,显著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 学院 泮托拉唑钠 水分散体 制药企业 产品质量 原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凉茶‘泻火’作用机理与质量标准研究及应用推广”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19
作者 杜德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3,共1页
2012年1月7日,2010-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北京揭晓。由王老吉药业与暨南大学共同完成的"广东凉茶‘泻火’作用机理与质量标准研究及应用推广"荣获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本项目首次以多种应激负荷模型模拟机体"上火"状态,... 2012年1月7日,2010-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北京揭晓。由王老吉药业与暨南大学共同完成的"广东凉茶‘泻火’作用机理与质量标准研究及应用推广"荣获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本项目首次以多种应激负荷模型模拟机体"上火"状态,从动物整体水平及分子生物水平研究"上火"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科技奖 质量标准 广东凉茶 三等奖 应用 机理 泻火 分子生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科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0
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4,共1页
202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公布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奖结果,中国药科大学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关键词 中国药科大学 科学技术奖励 省科学技术奖 科研成果 技术奖一等奖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