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测定与分析
1
作者 饶何燕 李响亮 +3 位作者 卫欣怡 孙季豪 王旭 黄羿鑫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使用最大似然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姬小蜂科Eulophidae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序... 本文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使用最大似然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姬小蜂科Eulophidae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4704 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基因组全序列的AT含量为85.0%,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典型的ATN为起始密码子,以TAA为终止密码子。除trnS1和trnP基因外,其余20个tRNAs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二级结构中有U-U碱基错配现象。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姬小蜂科的所有物种聚在同一分支,支持该科的单系性;周氏啮小蜂与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聚为一支,在系统发育树上关系最近。本研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周氏啮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姬小蜂科内的分类地位,为揭示姬小蜂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啮小蜂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测定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四)普金姬小蜂、冈崎姬小蜂等六种 被引量:8
2
作者 问锦曾 雷仲仁 王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蔬菜潜叶蝇 天敌 寄生蜂 普金姬小蜂 冈崎姬小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的卵寄生蜂(膜翅目:细蜂总科,小蜂总科)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忠岐 谷亚琴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调查发现,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sibiricusTschetverikov共有5种卵寄生蜂(其中包括1个新种)。它们的总寄生率达54.63%(±1.70%),在自然控制这种害虫... 调查发现,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sibiricusTschetverikov共有5种卵寄生蜂(其中包括1个新种)。它们的总寄生率达54.63%(±1.70%),在自然控制这种害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5种卵寄生蜂作了较为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一些误名作了更正。这5种卵寄生蜂为: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tetratomusThomson(细蜂总科);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迈金小蜂MesopolobussuperansiYangetGu(新种),落叶松毛虫卵跳小蜂Ooencyrtuspinicolus(Matsumura)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小蜂总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 卵寄生蜂 膜翅目 细蜂总科 小蜂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蝽平腹小蜂地理种群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新城 胡琼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46,共3页
分析比较了荔蝽平腹小蜂的越南、广西、广东及海南等4个地理种群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虽然越南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单雌产卵量和较长的产卵历期,但是4个地理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却差异微小.分析认为,越南种群的高繁殖力是缘于... 分析比较了荔蝽平腹小蜂的越南、广西、广东及海南等4个地理种群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虽然越南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单雌产卵量和较长的产卵历期,但是4个地理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却差异微小.分析认为,越南种群的高繁殖力是缘于较长的产卵历期,而不是较高的产雌速率,在种群繁殖具有相似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净生殖力增加只会导致种群规模的剧烈波动,而不是种群的实质性增长.荔蝽平腹小蜂的4个地理种群在种群增长品质上没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平腹小蜂 地理种群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瘿蜂与中华长尾小蜂种群数量消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生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4期22-23,共2页
栗瘿蜂在一定的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 ,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它们之比称益害比。人工保护利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 ,提高栗园益害比达 1∶5以上... 栗瘿蜂在一定的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 ,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它们之比称益害比。人工保护利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 ,提高栗园益害比达 1∶5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长尾小蜂 栗瘿蜂 益害比 保护利用天敌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棒缨小蜂属Litus Haliday一新种记述(膜翅目:缨小蜂科) 被引量:1
6
作者 沙仁高娃 李子聪 朱丽得孜·艾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进一步发掘中国缨小蜂科寄生蜂资源、补充大棒缨小蜂种类。[方法]采用马来氏网诱集的方法获取标本,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依据传统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标本进行准确鉴定。[结果]记述了采自西藏林芝市大棒缨小蜂属(Litus Halid... [目的]进一步发掘中国缨小蜂科寄生蜂资源、补充大棒缨小蜂种类。[方法]采用马来氏网诱集的方法获取标本,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依据传统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标本进行准确鉴定。[结果]记述了采自西藏林芝市大棒缨小蜂属(Litus Haliday)一新种——长大棒缨小蜂(Litus longitus Aishan sp.nov.),对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形态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大棒缨小蜂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首次报道了长大棒缨小蜂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结论]本研究为中国大棒缨小蜂属分类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快速准确鉴定提供分子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总科 缨小蜂科 大棒缨小蜂属 新种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赤眼蜂分类及自然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联合 王怀松 +1 位作者 徐炳芳 刘薇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33-35,38,共4页
利用赤眼蜂雄性生殖器的形态特征对我国常见赤眼蜂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对国内赤眼蜂种类的自然分布与寄主情况进行了综述,可为赤眼蜂的繁育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赤眼蜂 分类 自然分布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平腹小蜂杂交试验及超微结构观察
8
作者 陈华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35-39,共5页
对广东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和黑龙江落叶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等三种小蜂通过三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平腹小蜂之间均可互交,可获得杂交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而且其雌性比... 对广东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和黑龙江落叶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等三种小蜂通过三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平腹小蜂之间均可互交,可获得杂交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而且其雌性比越来越高;通过对上述三种小蜂的六个不同部位的电镜扫描及相片观察,可看出其超微形态无明显区别,仅有一些微小差异;通过二年的蛋白质谱带分析,可看出上述三种平腹小蜂的蛋白质谱带的分区数目和颜色深浅程度也很相似。可初步看出,这三种平腹小蜂虽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中部和最北部,但可能是属于同一种或种下不同的地理型(或生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杂交试验 超微结构 杂交 等电聚焦 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