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技术在植物HT-CT色素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解新生 王璐 +3 位作者 张新龙 胡晓峰 贾舜华 周启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共5页
文章对植物HT-CT色素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作用时间、浴比对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提取植物HT-CT色素的优化工艺,主要参数为:水浴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超声波功... 文章对植物HT-CT色素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作用时间、浴比对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提取植物HT-CT色素的优化工艺,主要参数为:水浴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超声波功率200 W、浴比1∶50。实验结果表明:50℃优化工艺条件下的超声波提取比100℃的常规提取效率高,该优化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提取 植物色素 毛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佳 胡永红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465-6466,6484,共3页
以“凤丹(”Paeonia ost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牡丹ISS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适合牡丹的ISSR反应体系及程序。10 lμ反应体系为:1×反应缓冲液,2.5 mmo1/LMg2+,0.4 mmo1/LdNTPs,1.0 UTaq聚合酶,0.75μm... 以“凤丹(”Paeonia ost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牡丹ISS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适合牡丹的ISSR反应体系及程序。10 lμ反应体系为:1×反应缓冲液,2.5 mmo1/LMg2+,0.4 mmo1/LdNTPs,1.0 UTaq聚合酶,0.75μmol/L引物,10~2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45~60(℃不同引物退火温度各异)复性45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ISSR-PC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6-BA保鲜剂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丹洲 潘佑找 +4 位作者 秦萍 龙艳 谢芳 孟杨 洪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87-4287,4289,共2页
研究了6种不同浓度的6-BA保鲜剂对切花菊瓶插期间生理状况及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 6-BA保鲜剂效果最好,花、叶瓶插寿命比对照分别延长3.8和4.4 d;0.5mg/L 6-BA保鲜剂效果较好,花、叶瓶插寿命比对照分别延长3.2和4.0 d。
关键词 切花菊 6-BA 保鲜剂 可溶性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优化法建立沙打旺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志宏 黄琳凯 +1 位作者 张新全 王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80-2982,共3页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设计了探索性正交试验和细调性正交试验来确定沙打旺ISSR-PCR体系中各成分的浓度。得到既稳定又能扩出最多条带的适合沙打旺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dNTP 0.2 mmol/L,Taq...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设计了探索性正交试验和细调性正交试验来确定沙打旺ISSR-PCR体系中各成分的浓度。得到既稳定又能扩出最多条带的适合沙打旺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dNTP 0.2 mmol/L,Taq酶1.0 U,引物0.3μmol/L,Mg2+2.5 mmol/L,DNA模板2.5 ng/μl。然后对沙打旺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这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1℃。这一最佳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沙打旺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ISSR 正交优化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属植物ISSR-PCR扩增条件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元生 彭建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25μL最佳的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是: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25μL最佳的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是:1×PCR buffer、0.20 mmol/L dNTP、0.4μmol/L引物、2.5 mmol/L Mg2+和0.5 U TaqDNA聚合酶,引物UBC809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粉葛 ISSR—PCR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痕量硒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明军 赵学沛 +3 位作者 沙艳梅 袁波 王芳 王旭峰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9期35-36,共2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KED技术,对植物中痕量硒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了准确快速地测定不同植物样品中的痕量硒含量。分别对电热板敞开消解和微波密闭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微波密闭消解法虽然溶解完全干扰少,...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KED技术,对植物中痕量硒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了准确快速地测定不同植物样品中的痕量硒含量。分别对电热板敞开消解和微波密闭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微波密闭消解法虽然溶解完全干扰少,但取样量太少,仪器信号波动对结果影响较大,对植物样品中痕量硒电热板敞开消解法可多取样增加仪器信号强度,结果更准确可靠。所加试剂引起的干扰通过空白实验予以消除。硒谱线强度与 P (Se)的在0~1 0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9 9。检出限为3.9 ng/g,方法用于标准样品分析,准确度△lg C (GBW)≤±0.059、 RE (GBW)≤±14.49%,精密度 RSD (GBW)≤7.26%,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方法准确,适合大批量植物样品中痕量硒的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电热板敞开消解法 植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YP3A46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薛正楷 魏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巴马小型猪CYP3A46重组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比较分析,为巴马小型猪应用于临床前药理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分析重组CYP3A4、CYP3A46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Vmax、Km(S50)、Clint及IC50均表明:CYP3A46的硝苯地平... 通过对巴马小型猪CYP3A46重组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比较分析,为巴马小型猪应用于临床前药理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分析重组CYP3A4、CYP3A46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Vmax、Km(S50)、Clint及IC50均表明:CYP3A46的硝苯地平、睾酮的代谢活性及酮康唑的抑制活性均比较接近CYP3A4(P>0.05),CYP3A46是否是CYP3A4的同源酶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 微粒体 人CYP3A4 小型猪CYP3A46 药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基因组提取优化及模板浓度对ISSR-PCR影响
8
作者 张云秀 杨美玲 +4 位作者 于玮玮 李芳 刘彬 龙鸿 阎国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新疆野苹果干燥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CTAB法和4种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效果,及ISSR-PCR扩增所需最佳模板浓度。结果表明:5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纯度和量上有很大差别,研磨时加入PVP,可有效去除多酚物质;第一次提取上清液中加入1/10体... 以新疆野苹果干燥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CTAB法和4种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效果,及ISSR-PCR扩增所需最佳模板浓度。结果表明:5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纯度和量上有很大差别,研磨时加入PVP,可有效去除多酚物质;第一次提取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CTAB裂解液(0.7 mol/L Na Cl、10%CTAB),可以有效去除多糖;异丙醇沉淀时加入1/9体积的乙酸钠,可加速得到白色沉淀。新疆野苹果ISSR扩增体系研究中,发现DNA模板浓度处于400~1 000 ng/μL时,ISSR-PCR扩增结果最佳。DNA提取优化及模板浓度优化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DNA提取 模板浓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优化及在草莓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卿 邢宇 +1 位作者 曹庆芹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为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并在草莓研究中应用。【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Ruegen’)为试材,草莓当中两个β-肌动蛋白基因家族成员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对比分析10μL和20μL反应体系条件下荧光定量PCR扩增... 【目的】为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并在草莓研究中应用。【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Ruegen’)为试材,草莓当中两个β-肌动蛋白基因家族成员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对比分析10μL和20μL反应体系条件下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结果】内参基因引物组合Actin1的扩增效率等指标优于Actin2;10μL反应体系中的扩增效率等指标优于20μL反应体系;内参基因Actin1在10μL反应体系下是草莓最优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结论】优化了草莓荧光定量PCR体系并应用该技术体系检测了草莓CrRLK1Ls家族成员的时空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草莓 扩增效率 CrRLK1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浆法快速提取叶绿素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富豪 郭婧华 程有普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通过与试剂盒法、直接浸提法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匀浆步骤后浸提液提取叶绿素的效果,并比较了95%乙醇、95%乙醇和80%丙酮、二甲基亚砜和80%丙酮3种常用浸提液在增加匀浆步骤后对油菜、辣椒、棉花、樟子松、番茄、荷兰菊、小叶黄杨、小麦8... 通过与试剂盒法、直接浸提法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匀浆步骤后浸提液提取叶绿素的效果,并比较了95%乙醇、95%乙醇和80%丙酮、二甲基亚砜和80%丙酮3种常用浸提液在增加匀浆步骤后对油菜、辣椒、棉花、樟子松、番茄、荷兰菊、小叶黄杨、小麦8种常见植物的提取效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匀浆浸提法比试剂盒法和直接浸提法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更高、更稳定,并适用于多种浸提液加快浸提过程,其中,番茄和油菜在95%乙醇、95%乙醇和80%丙酮匀浆浸提液中都可以在2 h内完成提取,稳定性好,荷兰菊和辣椒在95%乙醇浸提液中匀浆浸提效果最好,2 h内提取完成,小麦、樟子松在95%乙醇和80%丙酮浸提液中匀浆浸提效果最好,棉花和小叶黄杨在加入匀浆后提取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提取 匀浆法 试剂盒法 直接浸提法 二甲基亚砜 丙酮 乙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茶无性系品种的生化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玉媚 彭力 +7 位作者 李成仁 李家贤 黄华林 乔小燕 晏嫦妤 吴华玲 叶创兴 宋晓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可可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茶树资源,具有天然不含咖啡碱的特性。本研究以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可可茶1号和可可茶2号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蒸青样、绿茶、黄茶、红茶的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黄酮类总... 可可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茶树资源,具有天然不含咖啡碱的特性。本研究以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可可茶1号和可可茶2号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蒸青样、绿茶、黄茶、红茶的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黄酮类总量、儿茶素组分、生物碱、茶氨酸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可茶1号和2号优势嘌呤生物碱为可可碱,含量分别为3.98%~6.06%和4.21%~6.26%;可可茶鲜叶、绿茶和黄茶的优势儿茶素组分为(-)-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含量分别为5.26%~14.88%和6.51%~13.58%。(2)在鲜叶和各类成茶中,可可茶的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对照品种白毛2号,但是茶氨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种;可可茶和栽培茶树白毛2号制成红茶后,茶多酚含量均比其蒸青样、绿茶、黄茶低。(3)可可茶嫩梢所含的茶叶生化成分呈季节性变化,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茶多酚、总黄酮、生物碱及主要儿茶素的含量为夏季〉春季〉秋季。(4)可可茶红茶的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特别是茶褐素远高于白毛2号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无性系 生化成分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组织中六种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颖林 董彩霞 +2 位作者 董园园 熊春丽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植物组织中六种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反相色谱柱Hibar RT250-4.6,在45℃恒温下以甲醇—1%乙酸(40/60,v/v)溶液为流动相0、.6 mL/min等度洗脱,在λ=269 nm处能准确检测出植物组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植物组织中六种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反相色谱柱Hibar RT250-4.6,在45℃恒温下以甲醇—1%乙酸(40/60,v/v)溶液为流动相0、.6 mL/min等度洗脱,在λ=269 nm处能准确检测出植物组织中六种内源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的含量,检测限低至0.001 mg/L。本研究对样品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也做了改进,排除了杂质和色素对样品的干扰,为研究植物体内源激素对环境响应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植物组织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湿热地区距瓣豆的铜、锌和锰营养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梅芬 和占星 +4 位作者 奎嘉祥 郑毅 周自玮 薛世明 林克惠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kg/hm^2和锰3.9kg/h...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kg/hm^2和锰3.9kg/hm^2的处理比对照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58.4%~88.4%和48.1%(P〈0.05),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95.5%~272.7%和80.4%(P〈0.01);施铜还可提高距瓣豆氮、钙、硫、铜、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对氮的需求量(P〈0.01),其次是磷、钾、钙、硫、铜、镁、锌和锰的营养需求量(P〈0.05);施适量锰可增加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钙和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磷、钾、镁、铜和锰的产量(P〈0.05)。施用锌虽然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提高没有显著效果;但是可以提高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钾和锰的产量(P〉0.05),显著的降低距瓣豆对钙(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综合分析,在施磷肥和其他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铜1.2kg/hm^2或锰3.9kg/hm^2,可获得高产、收益好的距瓣豆优质饲草,同时满足饲养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豆的营养需求 铜肥 锌肥 锰肥 赤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堇菜属植物根和叶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春宇 孙哓梅 +2 位作者 翟强 苗青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8-6169,共2页
对沈阳市常见的4种堇菜属植物的根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比较其营养器官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堇菜属植物在根和叶的显微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根的木质部、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差异尤为显著。紫花地丁和早开... 对沈阳市常见的4种堇菜属植物的根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比较其营养器官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堇菜属植物在根和叶的显微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根的木质部、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差异尤为显著。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根和叶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应为2个不同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 显微结构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郑轶琦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62,共8页
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始于20世纪90年代,构建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草坪草的育种水平。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然而与农作物相比,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还相对滞后... 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始于20世纪90年代,构建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草坪草的育种水平。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然而与农作物相比,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增加作图群体的数量、提高分子遗传图谱的饱和度、抗逆性QTL的定位以及中国本土暖季型草坪草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是我国今后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分子遗传图谱 研究进展 QTL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内源激素IAA和AB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伯千 沈生荣 潘根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用HPLC检测法研究了茶树芽叶甲醇浸提时间与芽叶的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被浸提出的产额关系.结果表明:提取8小时,IAA达最大产额,随后逐渐下降,提取13和23小时分别下降到最大产额的95.24%和64.36%,ABA在前13小时提取过程中... 用HPLC检测法研究了茶树芽叶甲醇浸提时间与芽叶的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被浸提出的产额关系.结果表明:提取8小时,IAA达最大产额,随后逐渐下降,提取13和23小时分别下降到最大产额的95.24%和64.36%,ABA在前13小时提取过程中,提取速度较快,以后变慢,提取13小时的产额为提取23小时的92.82%;IAA、ABA标样的添加回收率测定分别为93.79%和9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脱落酸 提取 IAA产额 ABA产额 标样添加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海彦 赵平娟 +2 位作者 黎绢华 刘恩世 彭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06-22208,共3页
[目的]从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形态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其形态与里氏木霉很相似,18S rDNA序列与红褐肉座菌同源性为99.9%。[结论]筛选到的纤维素酶产生菌为里... [目的]从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形态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其形态与里氏木霉很相似,18S rDNA序列与红褐肉座菌同源性为99.9%。[结论]筛选到的纤维素酶产生菌为里氏木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纤维素酶 里氏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草”中苦马豆素解毒制剂及抗肿瘤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郝宝成 梁剑平 +6 位作者 杨贤鹏 刘宇 王保海 王学红 刘建枝 赵美荣 张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64-2665,2668,共3页
"疯草"中的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属于一种多羟基取代吲哚兹定生物碱。其能抑制动物机体中的α-甘露糖苷酶,造成人和动物中毒;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而对人有益。全文概述了苦马豆素的生化特性、中毒机理、解毒制剂研... "疯草"中的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属于一种多羟基取代吲哚兹定生物碱。其能抑制动物机体中的α-甘露糖苷酶,造成人和动物中毒;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而对人有益。全文概述了苦马豆素的生化特性、中毒机理、解毒制剂研制以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治疗苦马豆素中毒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苦马豆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素 解毒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对Au(III)原位还原与纳米Au(0)形成动态过程的谱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芳 郭振江 +2 位作者 白燕 黄峙 郑文杰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6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在4℃、避光条件下,将藻蓝蛋白(PC)与AuCl3作用,通过UV、FS、FT-IR等谱学方法研究了PC与Au(III)作用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PC在615nm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随Au(III)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单调降低;PC的荧光发射峰和荧光激发峰也均呈... 在4℃、避光条件下,将藻蓝蛋白(PC)与AuCl3作用,通过UV、FS、FT-IR等谱学方法研究了PC与Au(III)作用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PC在615nm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随Au(III)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单调降低;PC的荧光发射峰和荧光激发峰也均呈现衰减趋势.同时通过TEM观察到纳米Au(0)粒子形成,纳米金基本呈球形,有较窄的分布尺寸,粒径在20 nm左右,均匀地分散于PC中,这是PC原位还原Au(III)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藻蓝蛋白 光谱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娜 游玲 +1 位作者 郭华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82-3384,3564,共4页
[目的]探讨山苍子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生防效果。[方法]从山苍子的根、茎、叶和果中分离出内生细菌52株(其中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采用对峙生长法检测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5株来自叶和果的内生细菌分别对杨... [目的]探讨山苍子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生防效果。[方法]从山苍子的根、茎、叶和果中分离出内生细菌52株(其中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采用对峙生长法检测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5株来自叶和果的内生细菌分别对杨树溃疡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株16S rD-NA序列(序列号为JN252095)与Bacillus megaterium最为接近的山苍子叶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可促进辣椒植株生长。[结论]山苍子内生细菌作为农作物生防细菌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内生菌 对峙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