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有孔虫的生活环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守军 吴智平 马在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3,7,共4页
中国东部下第三系各盆地间有孔虫化石的分布具有纵向上的不等时性,盆地内具有横向上的不连续性,并且有孔虫的分异度和丰度较小,壳体微小、形态强烈变异,与广盐性陆相生物共生.对盐度地化指标的分析表明,有孔虫化石仅出现于高盐度... 中国东部下第三系各盆地间有孔虫化石的分布具有纵向上的不等时性,盆地内具有横向上的不连续性,并且有孔虫的分异度和丰度较小,壳体微小、形态强烈变异,与广盐性陆相生物共生.对盐度地化指标的分析表明,有孔虫化石仅出现于高盐度沉积时期,而不出现于最大水进期.这些特征都说明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有孔虫的生活环境为陆相咸水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生活环境 陆相 咸水湖 早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萧县白土地区太原组含蜓地层及其蜓类动物群
2
作者 刘艳沙 曾勇 陈凤杰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0年第5期4-5,共2页
在实测描绘安徽萧县白土地区石炭纪至早二叠世地层剖面基础上,逐层采集岩样和化石标本并对样品进行了磨片,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对薄片进行了镜下系统的鉴定,共鉴定出5科15属27种,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了蜓类动物群面貌特征:本区蜓类动... 在实测描绘安徽萧县白土地区石炭纪至早二叠世地层剖面基础上,逐层采集岩样和化石标本并对样品进行了磨片,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对薄片进行了镜下系统的鉴定,共鉴定出5科15属27种,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了蜓类动物群面貌特征:本区蜓类动物群以纺锤蜓科最为丰富有5属12种;其次为希瓦格蜓科,有4属6种;再次为苏伯特蜓科,有3属4种;小泽蜓科,有2属4种;以史塔夫蜓科为最少,有1属1种。本区蜓类动物体一般壳体比较小,以纺锤形为主,旋脊较显著,初房一般比较微小,旋壁四层式或蜂巢层式,隔壁平直到两极褶皱或者隔壁强烈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萧县 蜓类 太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焦作地区太原组(竹蜓)类古生态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庚云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3-29,共7页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L_1—L_9)中,(竹蜓)类化石丰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分析,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古生态类型,即底栖型和浮游型。前者多呈纺锤形,长纺锤形、园柱形、隔壁褶皱强烈,旋壁厚并具旋脊或轴积,主要产自 L_1和 L...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L_1—L_9)中,(竹蜓)类化石丰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分析,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古生态类型,即底栖型和浮游型。前者多呈纺锤形,长纺锤形、园柱形、隔壁褶皱强烈,旋壁厚并具旋脊或轴积,主要产自 L_1和 L_6-L_9灰岩中,被解释为形成于高能的近滨环境;后者出现于 L_2-L_5灰岩中,以个体大,呈球形,隔壁平直,旋壁薄且旋脊不发育为英特征,被认为产生于低能的远滨(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或附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太原组 Jing类 古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孔虫讲述3000万年“南海神话”
4
作者 张建松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7年第12期4-7,共4页
如果将深海沉积看作一部记录南海历史卷帙浩繁的巨著,小小的有孔虫就是这部巨著的“书签”。这种在地球上存活了5亿年的单细胞动物,对海洋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每一个属种都有独特的“生命曲线”,从而成为科学家确定深海沉积年龄的“... 如果将深海沉积看作一部记录南海历史卷帙浩繁的巨著,小小的有孔虫就是这部巨著的“书签”。这种在地球上存活了5亿年的单细胞动物,对海洋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每一个属种都有独特的“生命曲线”,从而成为科学家确定深海沉积年龄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南海 神话 深海沉积 单细胞动物 海洋环境 科学家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