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印庚 廖梅杰 +4 位作者 郝志凯 王桂青 荣小军 陈贵平 陈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8,共7页
通过所绘制的刺参沥水后体质量变化曲线得出,在气温20℃以下,刺参沥水后20~30min为测量刺参体质量的最佳时机。利用重量差值法得出刺参体腔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小参26.88±1.39%、中参25.24±2.91%、大参30.98±1.86... 通过所绘制的刺参沥水后体质量变化曲线得出,在气温20℃以下,刺参沥水后20~30min为测量刺参体质量的最佳时机。利用重量差值法得出刺参体腔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小参26.88±1.39%、中参25.24±2.91%、大参30.98±1.86%。通过检测刺参体腔液抽取后刺参生理状态的变化得出刺参体腔液单次安全抽取量为体质量的1.5%以内。通过检测单次抽取刺参体腔液后其体腔液中总细胞、透明细胞及淋巴样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的恢复过程得出,刺参不同类型的体腔细胞在受抽取刺激后恢复过程也不是同步进行的,体腔液总细胞浓度恢复时间间隔为4d,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及淋巴样细胞浓度恢复时间间隔为6d,体腔液吸光值恢复时间间隔为5d,由此得出,在进行多次抽取体腔液时建议至少间隔6d以上。研究建立的刺参体质量测量方法和所确定刺参体腔液基础指标为进一步开展刺参免疫学、生理学、动物学试验等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体质量 体腔液 体腔细胞 穿刺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