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胆汁酸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苗 常超 +4 位作者 苏琪 蔡成岗 逯与运 赵敏洁 蔡海莺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重要的两性固醇类物质,可通过与受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调节糖脂代谢及稳态、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炎症、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影响机体代谢和营养健康。本文综述主要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通路...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重要的两性固醇类物质,可通过与受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调节糖脂代谢及稳态、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炎症、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影响机体代谢和营养健康。本文综述主要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通路,系统总结主要功能性BA的功能活性、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研究进展。此外,归纳新型BA(异脱氧胆酸、异石胆酸、异别脱氧胆酸、异别石胆酸)功能性研究,以及新型BA生物转化酶的微生物来源、催化性质及其应用于BA合成的潜力。展望功能性BA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转化及综合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功能性 生物转化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的不同组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与微量有益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健花 宋志华 +4 位作者 刘慧敏 金青哲 王兴国 徐岩 荣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0,92,共5页
研究评估13种常见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全油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等微量有益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 研究评估13种常见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全油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等微量有益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植物油,均大于200μmol TE/100 g;植物油非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10.53~553.20μmol TE/100 g之间,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的清除能力较高;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比非极性组分的略高;植物油非极性组分、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含量、β-谷甾醇含量、菜油甾醇含量呈显著相关(P<0.01);植物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则与多酚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微量有益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提高大鼠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琳 王丽梅 +4 位作者 樊永波 吴晨 陶兴无 刘志国 刘烈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初断乳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HA低剂量组(370mg/(kg·d))和DHA高剂量组(740mg/(kg·d))。连续饲...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初断乳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HA低剂量组(370mg/(kg·d))和DHA高剂量组(740mg/(kg·d))。连续饲养8周,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其次,采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脑部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ERB)、即刻早期基因(c-f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HA高、低剂量均能提高大鼠脑组织AChE和NOS的活性,并且能够显著上调海马组织内NR1、CREB、c-fos基因mRNA的表达(P<0.01),但以低剂量为佳。结论:DHA能够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机制与上调海马组织内NR1、CREB、c-fo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学习记忆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即刻早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小鼠血脂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吉 谢文 +4 位作者 严思思 周慧娟 黄海滨 冯春红 文利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4,共6页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摄入不同水平的2种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其体重、血脂、肝脏抗氧化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菜籽调和油低剂量组(A1)、菜籽...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摄入不同水平的2种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其体重、血脂、肝脏抗氧化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菜籽调和油低剂量组(A1)、菜籽调和油高剂量组(A2)、大豆调和油低剂量组(B1)和大豆调和油高剂量组(B2),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取肝脏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以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1组TG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和B1组,LDL-C水平极显著低于A2组;A2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I组和A1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B2组和A1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A1组;B1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B2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A1组和B2组;B2组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和A2组,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A2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B1组,显著高于A2组。摄入低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摄入低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油 猪油 菜籽油 大豆油 PPARΓ RXRα 血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武玉花 卢长明 +1 位作者 吴刚 肖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6,共5页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21bp左右,不含有内含子。目前的低芥酸油菜品种主要来自ORO低芥酸血缘,其低芥酸特性是由于高芥酸品种FAE1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的,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在282位上的氨基酸产生差异,高芥酸品种中是丝氨酸,低芥酸品种中是苯丙氨酸。卢长明等在我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发现并克隆获得一种新型FAE1基因,标志着在国际上找到第二个低芥酸基因源。对FAE1基因的深入了解使得从分子水平培育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 芥酸 FAE1 β-酮酯酰CoA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籽油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薇 郝吉 +3 位作者 张浪 黄旭 邓旭坤 舒广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59,64,共6页
研究了石榴籽油(PGSO)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健康组、模型组、维生素E(V_E)阳性对照组以及PGSO低、中、高剂量组,持续给药45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分析PGSO对小鼠肝、肾、脑与血清... 研究了石榴籽油(PGSO)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健康组、模型组、维生素E(V_E)阳性对照组以及PGSO低、中、高剂量组,持续给药45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分析PGSO对小鼠肝、肾、脑与血清中抗氧化系统的作用;检测各组小鼠肝、肾中G6PD的活性和NADPH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GSO可拮抗小鼠体重的减轻,降低肝、肾、脑及血清中MDA含量,增加GSH含量,提高T-AOC活性以及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且PGSO各剂量组小鼠肝和肾中G6PD的活性均增强,NADPH含量均增加。研究表明PGSO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D-半乳糖 衰老小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及磷脂酰丝氨酸的益智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阅兵 刘承初 +3 位作者 谢晶 李应森 李家乐 陈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5,共5页
磷脂酰丝氨酸(PS)与ω-3脂肪酸在大脑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及改善大脑信号传导功能的作用,但目前两者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主要综述了DHA及磷脂酰丝氨酸在改善大脑功能方面的作用及相互协调作用,DHA可以促进大脑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吸收,同... 磷脂酰丝氨酸(PS)与ω-3脂肪酸在大脑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及改善大脑信号传导功能的作用,但目前两者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主要综述了DHA及磷脂酰丝氨酸在改善大脑功能方面的作用及相互协调作用,DHA可以促进大脑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吸收,同时单纯服用DHA,不仅会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也容易氧化,导致吸收效率下降,较有效的方法是将其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而相互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丝氨酸 DHA 溶血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脂肪在肥育猪体内的分配沉积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海军 印遇龙 +1 位作者 黄瑞林 孔祥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2-76,共5页
蛋白质和脂肪在肥育猪体内的分配沉积方式与猪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综述了蛋白质和脂肪在肥育猪体内分配沉积规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通过定向调控营养素在肥育猪体内的分配沉积,协调好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矛盾提供... 蛋白质和脂肪在肥育猪体内的分配沉积方式与猪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综述了蛋白质和脂肪在肥育猪体内分配沉积规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通过定向调控营养素在肥育猪体内的分配沉积,协调好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矛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脂肪 肥育猪 分配 沉积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产油酵母油脂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莉 宋兆齐 +3 位作者 李江涛 李晓军 刘秀花 梁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6,共4页
研究了不同的油脂提取工艺对产油酵母油脂产率的影响。以高产油酵母JM-D为原料,以油脂产率为测定指标,比较了蜗牛酶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细胞匀浆机破碎法、微波破碎法、研磨法以及酸热法对酵母细胞壁的破碎效果,并对有机溶... 研究了不同的油脂提取工艺对产油酵母油脂产率的影响。以高产油酵母JM-D为原料,以油脂产率为测定指标,比较了蜗牛酶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细胞匀浆机破碎法、微波破碎法、研磨法以及酸热法对酵母细胞壁的破碎效果,并对有机溶剂提取法与索氏抽提法提取细胞内油脂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蜗牛酶法的细胞破碎效果最好,油脂产率高达46.2%;其次是反复冻融(100℃水浴解冻)法,油脂产率高达43.4%;研磨法+酸热法的油脂提取效果也较好,油脂产率达到37.8%。研磨后,采用索氏抽提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破碎 油脂提取 酸热法 索氏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菇脚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凤 宋慧 +5 位作者 周家生 郭超 甄东 张彤瑶 曾巧莉 张爱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Arbor Acres(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腹脂沉积、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A肉鸡27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空白组(饲喂... 目的:研究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Arbor Acres(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腹脂沉积、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A肉鸡27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5 mg/kg黄霉素)、3个水平的FVS组(基础日粮+2%、4%、6%FVS,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实验期为42 d。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和6%的FVS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P<0.05);2)各剂量的FVS均可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瘦素(leptin,LEP)含量(P<0.05),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与空白组相比,FVS可显著提高肉鸡体质量(P<0.05),各剂量的FVS可明显降低胸肌、腿肌、肝脏脂肪含量,而各组肉鸡粪便中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组相比,日粮中添加4%和6%的FVS可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腹脂率(P<0.05),日粮中添加2%和6%的FVS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的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活力(P<0.05)。结论:在肉鸡饲粮中添加FVS能够促进肉鸡生长,同时起到一定的降血脂和减少机体脂肪沉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菇脚 肉鸡 血清生化指标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醇酸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狄建军 黄凤兰 +2 位作者 陈永胜 张树军 魏永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起源于非洲的热带多年生灌木,属大戟科的一种油料植物,在世界上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种植。现在蓖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在大戟科成员中尚属首例。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蓖麻醇酸酯合成代...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起源于非洲的热带多年生灌木,属大戟科的一种油料植物,在世界上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种植。现在蓖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在大戟科成员中尚属首例。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蓖麻醇酸酯合成代谢途径基本确定,研究主要对蓖麻醇酸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脂酰-ACP硫酯酶、油酰-12羟化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胆碱磷酸转移酶等几个关键酶进行综述,对蓖麻醇酸酯代谢遗传工程应用研究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蓖麻醇酸酯 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大龙骨藻生长与油脂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泽凌 蒋霞敏 +4 位作者 孙志鹏 张旭峰 王立东 高秀芝 叶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6,共7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氮质量浓度对大龙骨藻生长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龙骨藻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低温有利于EPA和DHA含量提高,10℃时EPA和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7.98±0...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氮质量浓度对大龙骨藻生长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龙骨藻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低温有利于EPA和DHA含量提高,10℃时EPA和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7.98±0.97)%和(3.02±0.64)%;生长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2-48μmol/(m^2·s),而总脂含量在光照强度为80μmol/(m^2·s)时最高,达(34.66±0.86)%;低光照强度利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含量提高,高光照强度利于EPA含量提高;不同氮质量浓度对生长和总脂含量影响显著(P&lt;0.05),生长适宜的氮质量浓度为20-30 mg/L,最适氮质量浓度为25 mg/L,缺氮则能促进总脂含量提高;高氮质量浓度利于PUFA和EPA的合成,随着氮质量浓度的增加,EPA和PUFA含量明显增加,氮质量浓度为25 mg/L时,EPA和PUFA含量最高,分别达(24.67±0.44)%和(40.55±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龙骨藻 环境因子 生物量 总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迅 付杰 +8 位作者 王海堂 尹佳 林源锋 谢鑫磊 柳梦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陈明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54,共4页
探讨了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灌胃方式给SD大鼠饲食DHA含量不同的DHA藻油的调和油,饲养8周后,对SD大鼠的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 探讨了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灌胃方式给SD大鼠饲食DHA含量不同的DHA藻油的调和油,饲养8周后,对SD大鼠的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血液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的大部分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在TC、LDL上有下降趋势,说明DHA藻油调和油对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藻油 食用油 血液常规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转运体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勇 韩天权 张圣道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ABC转运体 脂质代谢 胆固醇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25-5p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琼 辜浩 +3 位作者 堵晶晶 刘进远 张顺华 朱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364,共11页
为了探究miR-425-5p对小鼠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效应,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运用CCK8、EdU、油红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等分别检测miR-425-5p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利... 为了探究miR-425-5p对小鼠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效应,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运用CCK8、EdU、油红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等分别检测miR-425-5p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分别预测、验证miR-425-5p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靶基因。结果表明,miR-425-5p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低表达,在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动态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S等)表达,减少脂滴和甘油三酯积累;抑制miR-425-5p表达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阻止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过表达或抑制miR-425-5p可分别抑制或促进IGF1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抑制IGF1基因3′-UTR荧光活性,而突变miR-425-5p种子序列与IGF1基因3′-UTR的绑定位点可解除该抑制效果。综上所述,miR-425-5p可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可直接靶向IGF1负向调控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25-5p 前体脂肪细胞 增殖 分化 IG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雷燕妮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8,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黄芩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脂动物模型脂质水平的影响。以建立的高血脂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黄芩总黄酮对大鼠血液和肝脏中脂质及脂蛋白的含量、粪便中胆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黄芩总黄酮能显著降...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黄芩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脂动物模型脂质水平的影响。以建立的高血脂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黄芩总黄酮对大鼠血液和肝脏中脂质及脂蛋白的含量、粪便中胆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黄芩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的浓度(P<0.05)。可见黄芩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肝脏中TC和TG的浓度,并且能够促进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因此,黄芩总黄酮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高血脂 血脂指标 肝脏指标 胆汁酸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与脂质代谢调控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亓立峰 许梓荣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7期33-35,32,共4页
 综述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结构与转录调节机制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的调控。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 分布 结构 转录调节机制 脂肪细胞 脂质代谢 脂肪酸受体 体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类二十烷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量量 沈立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6,共9页
果蝇样品经固相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样品分析,检测条件用Endeavorsil^(TM)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 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 果蝇样品经固相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样品分析,检测条件用Endeavorsil^(TM)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 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标准工作曲线定量,建立了果蝇组织中1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类二十烷酸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在2.5~20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回收率范围在89.3%~108.9%,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1.2%~12.4%,日间精密度RSD在1.0%~15.0%,检出限0.1~2.6 ng/g,定量限0.3~8.7 ng/g。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选择性高,为研究模式生物果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多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产物 类二十烷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在动物繁殖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骏 郑鸿培 侯蓉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动物繁殖 种蛋 胚胎工程 性腺发育 近亲繁殖 体重 瘦蛋白 苗条素 单基因 激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栾树籽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郑蕾 李欣禹 +3 位作者 杨文涛 张存劳 郭建博 徐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78,共5页
为了促进栾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栾树籽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正常肝细胞系Lo-2,建立NAFLD细胞模型,观察栾树籽油的干预对Lo-2细胞脂肪变性以及... 为了促进栾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栾树籽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正常肝细胞系Lo-2,建立NAFLD细胞模型,观察栾树籽油的干预对Lo-2细胞脂肪变性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观察栾树籽油对NAFLD细胞脂质堆积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诱导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7 d,取小鼠血清、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血清及肝脏组织总胆固醇(TC)、TG、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探讨栾树籽油对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通过FFA诱导Lo-2建立NAFLD细胞模型,栾树籽油干预NAFLD细胞24 h后,Lo-2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显示出一定的细胞保护能力,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栾树籽油能显著减少FFA诱导的Lo-2细胞内脂质堆积,降低TG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NAFLD小鼠实验表明栾树籽油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脂质沉积和保护肝脏的作用。综上,体内外实验均证明栾树籽油可减少细胞内脂质的积累,从而达到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栾树籽油 非酒精性脂肪肝 Lo-2 降脂护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