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仙米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汤俊 毕永红 +1 位作者 万能 胡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643-18645,18656,共4页
[目的]研究葛仙米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活性。[方法]采用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形态学法观察凋亡的特征性变化,AnnexinV/PI双染及PI单染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凋亡率。[结果]经不同浓度提取物作用后,HepG2细胞的生... [目的]研究葛仙米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活性。[方法]采用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形态学法观察凋亡的特征性变化,AnnexinV/PI双染及PI单染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凋亡率。[结果]经不同浓度提取物作用后,HepG2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趋势。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有凋亡特征性变化。AnnexinV/PI双染结果显示,癌细胞早期凋亡率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最高可达79.2%。PI法同样显示凋亡的发生,其凋亡峰最大比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葛仙米甲醇提取物能够诱导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肝癌细胞HEPG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申进宝 欧阳五庆 +2 位作者 安红丽 王俊 魏砚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1052,1112,共3页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优选,并初步考察了微乳制剂的稳定性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RH40)为表面活性剂,1,3-丁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加入绞股蓝后形成微乳系统;绞股蓝微乳稳定,透射...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优选,并初步考察了微乳制剂的稳定性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RH40)为表面活性剂,1,3-丁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加入绞股蓝后形成微乳系统;绞股蓝微乳稳定,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40 nm左右。绞股蓝微乳制备简单,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微乳 伪三元相图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与细粉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
3
作者 梁秀清 沈晓 +3 位作者 李子鸿 李怀国 刘东文 王利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27-30,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灌胃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和细粉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超微粉混悬液或细粉混悬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变化。色谱柱为Uranu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比较大鼠灌胃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和细粉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超微粉混悬液或细粉混悬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变化。色谱柱为Uranu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PKSolver2.0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0.16~40.0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胃给予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混悬液及细粉混悬液后大黄酸血浆-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及山楂消脂胶囊细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分别为(4.08±4.96)μg/(m L·h)和(0.74±0.06)μg/(m L·h)(P<0.05),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0.79±0.15)μg/m L和(0.17±0.02)μg/m L(P<0.05)。结论超微粉碎能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更完全,提高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消脂胶囊 超微粉 细粉 大黄酸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扁枝石松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张荣祥 都姣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534-9534,9567,共2页
[目的]为科学利用石松科植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而对黔产扁枝石松干燥全草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黔产扁枝石... [目的]为科学利用石松科植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而对黔产扁枝石松干燥全草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黔产扁枝石松中共分离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乙-酰基齐墩果酸(Ⅱ)、阿魏酸(Ⅲ)、β-胡萝卜苷(Ⅳ)和石松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枝石松 扁枝石松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