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盆地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成岩相——以丘东洼陷J7井区三工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海跃 肖冬生 王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三工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作为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缺乏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文中利用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并通过对视压实率、视胶结率、溶蚀增加孔隙度、破裂增加孔隙度以及成... 三工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作为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缺乏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文中利用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并通过对视压实率、视胶结率、溶蚀增加孔隙度、破裂增加孔隙度以及成岩综合系数的计算,开展成岩相划分,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成岩综合系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实现对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丘东洼陷J7井区三工河组二段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差,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和破裂等成岩作用改造;三工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共发育6种成岩相,其中强压实-溶蚀相和强压实-溶蚀微裂缝相为研究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相带;研究区目的层不同砂层组的成岩相分布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规律基本一致,在一定条件下受到了沉积作用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成岩相纵横向展布特征,同时为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致密砂岩 三工河组 丘东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储层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33
2
作者 夏青松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锦泉 付金华 郭正权 邓秀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13,4-5,共3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储层,对其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储层的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物性与砂体成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储层划分为四类,该区没...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储层,对其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储层的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物性与砂体成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储层划分为四类,该区没有Ⅰ类好储层,Ⅱ类中等储层仅占9.4%,Ⅲ类差储层占51.1%,Ⅳ类非储层占37.4%,以Ⅲ类储层为主;采用Ⅱ、Ⅲ类作为有效储集岩,预测了六个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三叠系 储层评价 有利区带 沉积特征 孔隙类型 三叠系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昌燕 谭秀成 +2 位作者 杜本强 周子琰 邹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2-15,168,共5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时期,才是嘉陵江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时期,储层主要发育于嘉二3、嘉四1、嘉四3和嘉五1亚段。整个嘉陵江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砂屑滩和云坪微相,其平均孔隙度较高,基本在5%以上,其次为云质泻湖微相,表明嘉陵江组层状储层的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海底微地貌起伏的复杂性决定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出现变化多端的分异,导致沉积微相所决定的储层在早期就具有显著的宏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升降变化 咸化旋回 沉积相 微地貌 储层 嘉陵江组 自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雷四3亚段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蓉 许国明 +2 位作者 宋晓波 隆轲 王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4,共12页
根据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和地化分析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白云岩分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三种类型,储集空间分为晶间孔和... 根据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和地化分析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白云岩分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三种类型,储集空间分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藻间溶孔、窗格孔和溶洞四种类型;白云岩结构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呈薄层叠置形态;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大量晶间孔,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准同生期和表生期溶蚀形成的孔隙后期易被胶结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破坏;埋藏期溶蚀作用能有效改善前期被破坏的孔隙,提高储层物性,是储层形成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为川西坳陷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雷四3亚段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成岩—孔隙演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邵红梅 高波 +2 位作者 潘会芳 陈国龙 李玲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7,共12页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纯页岩厚度比例达95%以上,由粒径小于3.9μm的泥级碎屑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黏土矿物、长石,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黏土矿物转化、生烃、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胶结物类型包括硅质、黏土矿物、碳酸盐和黄铁矿。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影响了粒间孔等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演化。黏土矿物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利于优质储层发育。古龙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B期,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生成大量纳米级有机孔,排出的酸性流体溶解长石等不稳定矿物,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提供K+,形成黏土矿物晶间孔、溶蚀孔,黏土矿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页理缝,有效改善了页岩的储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页理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评价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影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王冬焕 马永坤 李小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储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孔隙结构表征方法——以川中致密油储层岩心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冷振鹏 杨胜建 +3 位作者 吕伟峰 马德胜 刘庆杰 贾宁洪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致密油孔隙结构表征是该类储层评价的核心,直接制约其规模开发。由于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文中运用医用CT、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和纳米CT 4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3个尺度综合描述致密油孔隙结构。以川中致密油岩... 致密油孔隙结构表征是该类储层评价的核心,直接制约其规模开发。由于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文中运用医用CT、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和纳米CT 4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3个尺度综合描述致密油孔隙结构。以川中致密油岩心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中致密油储层具有多尺度多类型孔隙连续分布的特征。基于医用CT扫描分析,储层连通性较差,孔隙空间分布也极度分散,其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在0.5%以下;在SEM图像上,观察到大量的微米级粒间残余孔道和纳米级粒内溶蚀孔道,但孔隙网络重建表明,基质孔道在微纳尺度的连通性都很差;除基质孔道外,在渗透率较高的岩心SEM图像中观察到粒间缝和方解石颗粒解理缝2类微裂缝,其存在能较好地改善储层连通性。实验分析认为,在孔隙结构表征中,开展微米级孔道和微裂缝的基础研究是致密油规模勘探开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孔隙度频率分布 孔隙网络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艳红 刘树根 +10 位作者 赵异华 孙玮 宋林珂 宋金民 梁锋 尹柯惟 李俊良 王晨霞 吴娟 龙翼 李泽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为揭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以钻井、测录井、地震、测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为基础,对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构造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储层颗粒滩特征与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揭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以钻井、测录井、地震、测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为基础,对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构造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储层颗粒滩特征与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准)同生期海水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是早期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表生岩溶作用和烃类(有机酸)充注作用是晚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改造的重要建设性和保持性成岩作用,多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了龙王庙组溶孔洞型储层,并在晚期超压气藏中保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形成机理 龙王庙组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谢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类、多参数分类等方法,达到各种特征场最佳综合的目标,从而减少了多解性,更精确地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对邻近没有钻井的砂体,也可以类比判断出其最有可能含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地震属性 含油性 地质分析 地震信息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及其孔隙演化过程--以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桐生 罗龙 +5 位作者 谭先锋 谭东萍 孙晓 高照普 王佳 查小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对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复杂的成岩及孔隙演化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文中运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对杭锦旗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复杂的成岩及孔隙演化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文中运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断裂带、煤系地层、沉积相、埋藏深度及溶蚀作用强度;辫状河比冲积扇更有利于储层发育,断裂带有利于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残余原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次生孔隙数量明显高于残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原生孔隙,早期方解石胶结对储层具有双重作用,溶蚀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少量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成因 孔隙演化 下石盒子组 十里加汗地区 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海娜 杜玉山 +1 位作者 王善江 李竞好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储层特征,并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了储层孔、渗、饱参数的解释模型,利用Petrophysics软件包实现了裂缝溶洞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解释,初步形成了该类储集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潜山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测井评价 裂缝溶洞型储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带O_(2+3)灰岩储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秦启荣 刘胜 苏培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5,202,共4页
塔中Ⅰ号断裂带O2 + 3 灰岩储层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根据裂缝交切关系、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岩石Kaiser实验结果 ,认为O2 + 3 灰岩遭受 3次构造运动 ,形成了相应的 3期构造裂缝。晚加里东 -早海西期 ,在静压力作... 塔中Ⅰ号断裂带O2 + 3 灰岩储层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根据裂缝交切关系、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岩石Kaiser实验结果 ,认为O2 + 3 灰岩遭受 3次构造运动 ,形成了相应的 3期构造裂缝。晚加里东 -早海西期 ,在静压力作用下 ,沿O2 + 3 灰岩层面形成平行层面的成岩裂缝 ,之后 ,在NE -SW向构造力作用下 ,产生一系列垂直层面的共轭剪切缝、高角度缝合线以及随应力积聚而形成的纵张、横张缝等 ,此期裂缝均为方解石充填 ;晚海西期 ,构造运动将前期裂缝扩大 ,并产生新的剪切裂缝 ,后期相对宁静 ,裂缝被半透明状方解石充填 ;喜山期再次受到构造运动影响 ,形成了规模不大、方向性好、基本未被充填的直立构造剪切缝 ,对油气的运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I号断裂带 裂缝 类型 期次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万旸璐 过敏 +1 位作者 李仲东 谢云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2,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彬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透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卓飞 蒋宜勤 祝嗣全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23-25,36,共4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因素分析 ,研究了侏罗系低渗储层的成因 ,分析了影响低渗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 ,认为成岩压实作用是决定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 ,相...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因素分析 ,研究了侏罗系低渗储层的成因 ,分析了影响低渗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 ,认为成岩压实作用是决定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 ,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低热成熟度、低塑性岩屑含量和粗粒级的砂体中。砂岩粒径、塑性岩屑含量和煤系发育程度影响成岩压实减孔量 ,从而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发育程度。三工河组受沉积环境、组分和结构控制的相对优质储层分布广泛 ,是侏罗系中的最佳储层。煤系地层发育程度对储层物性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低渗透油气田 储层特征 成因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奥贾尔雷地区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炳雄 郑荣才 +3 位作者 陈守春 徐发波 文其兵 文华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4-510,共7页
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了阿姆河盆地奥贾尔雷地区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奥贾尔雷牛津阶属于台地相沉积,可划分为台地前缘缓斜坡沉积亚相和生屑滩、鲕粒滩等若干微相;牛津阶储集岩类主... 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了阿姆河盆地奥贾尔雷地区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奥贾尔雷牛津阶属于台地相沉积,可划分为台地前缘缓斜坡沉积亚相和生屑滩、鲕粒滩等若干微相;牛津阶储集岩类主要为颗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溶蚀和破裂作用是提高和改善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生屑滩和鲕粒滩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是主要的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牛津阶 奥贾尔雷地区 阿姆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诺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毅秀 刘洛夫 金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对哥伦比亚亚诺斯盆地的地层与沉积、构造与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亚诺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瓜达卢佩组(K2)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上白垩统至渐新统的滨浅海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石英砂岩,区域性盖层为... 对哥伦比亚亚诺斯盆地的地层与沉积、构造与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亚诺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瓜达卢佩组(K2)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上白垩统至渐新统的滨浅海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石英砂岩,区域性盖层为中新世莱昂组厚层页岩,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中新世以后,油气圈闭分为第三系圈闭群、白垩系圈闭群和逆掩前缘带第三系与白垩系复合圈闭群,圈闭形成期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早期。综合分析认为,亚诺斯逆掩前缘带为有利目标区,阿瑞阿培地堑与巴里纳斯地区为较为有利的目标区,亚诺斯坳陷与阿劳卡地堑为具备一定勘探潜力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海相页岩 碳酸盐岩 油气储集层 白垩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莉 杨申谷 +1 位作者 杨锐 潘丽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定边地区盒8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盒8段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B...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定边地区盒8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盒8段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早期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后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深入研究成岩作用,可大幅度提高该区对储层评价与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8段储层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集层微观特征及其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夕宾 刘玉忠 +1 位作者 钟建华 黄金柱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类型为主;孔隙和喉道分布区间宽,孔喉参数变化范围大,分选和均质程度低,孔喉比偏大,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储层退汞效率与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随孔隙度、渗透率增大,退汞效率迅速增加;而随孔喉增大,退汞效率缓慢增加,喉道分选性与驱油效率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差。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储层驱油效率随储集物性的变好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草13断块 储集层 微观结构 非均质性 驱油效率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19
作者 琚惠姣 孙卫 +1 位作者 杨希濮 韩宗元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157,共5页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但局部发育有物性相对较好的有利储层,其孔隙度在6.2%~13.2%,渗透率在(0.1~45)×10-3μm2。有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促进了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综合分析表明,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Y120、Y121、Y127、Y161、Y162、Y169及YQ2等井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实验的致密油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耀文 张刚 +4 位作者 李春生 任剑 丁文龙 尹帅 肖子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准确评价致密油储层参数,为资源量评价及有效开发方式制定提供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了目的层砂岩的分形特征,探讨了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 为准确评价致密油储层参数,为资源量评价及有效开发方式制定提供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了目的层砂岩的分形特征,探讨了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岩样品的分形维数(D_f)分布在2.759~2.987,平均2.890;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维值(D_T)分布在1.194~1.553,平均1.391,D_f>D_T。D_f与D_T与岩样的渗透率间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致密砂岩的D_f和D_T值要大于中砂岩,表明与中砂岩相比,致密砂岩内部微孔的分布较为杂乱,孔隙间的连通性差,且其毛细管迂曲度较大。因此,致密砂岩中流体渗流所需通过的路径更长,这是造成其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利用分形模型对砂岩岩样的渗透率进行了预测,预测效果非常好,表明利用分形理论预测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分形 致密油储层 渗透率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