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其勘探方向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张建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层气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过对煤层的吨煤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含气质量 (甲烷浓度 )、含气强度 (资源丰度 )这4项含气性参数的研究 ,查明了我国华北、华南、西北和东... 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层气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过对煤层的吨煤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含气质量 (甲烷浓度 )、含气强度 (资源丰度 )这4项含气性参数的研究 ,查明了我国华北、华南、西北和东北聚气大区煤层的含气性差异及控制因素 ;并依据新的评价原则 ,分三个级别 (评价区块、聚气带和聚气大区 )对我国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了新一轮评价 ,预测深度浅于 2 0 0 0m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 2 .5× 10 12 m3 ,深度浅于 15 0 0m而且含气量大于 8m3 /t的有效勘探资源量为 7.2 9× 10 12 m3 ,占总资源量的 3 2 .4%。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六盘水盆地内许多评价区块具有煤层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高、资源丰度大、含气质量高等有利条件 ,是我国煤层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图 1表 1参 3 (刘洪林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资源量 分布特点 煤层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厌氧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3 位作者 张辉 邓宇 连莉文 尹小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煤能否被厌氧微生物降解产气,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地质及方法技术问题。本文以生物气模拟试验为基础.对核问题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煤可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这一事实,同时文中探讨了煤的厌氧降解产气作用对煤层气勘探选区的意义。
关键词 厌氧微生物 二次产气 煤层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彭苏萍 王世瑞 +5 位作者 勾精为 何长文 袁亮 张炳光 程功林 赵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580,共5页
主要阐述了对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的初步成果及其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三分量数据重定向与合成,波场分离,分离后的上、下行P波进行反褶积,零井源距VSP走廊叠加等技术,将处理速度、走... 主要阐述了对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的初步成果及其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三分量数据重定向与合成,波场分离,分离后的上、下行P波进行反褶积,零井源距VSP走廊叠加等技术,将处理速度、走廊叠加剖面用于煤田的层位标定,用转换横波速度对3D3C的PSV横波走时信息进行整理和推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波场分离 反褶积 转换横波 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变质煤区的煤层气可采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樊明珠 王树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90,共4页
高变质煤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是一个极具探索性的新领域。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高变质煤煤层气的可采性是突破这一领域的关键。对美国密执安盆地安特里姆页岩气的地质背景、成因、赋存和产出机理、气产能地质控制因素及其成功开发经验进行... 高变质煤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是一个极具探索性的新领域。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高变质煤煤层气的可采性是突破这一领域的关键。对美国密执安盆地安特里姆页岩气的地质背景、成因、赋存和产出机理、气产能地质控制因素及其成功开发经验进行的全面分析表明,以吸附状态存在于无内生裂隙储集层中的天然气,能够仅凭借密度较高、延伸较长、走向多变且开后性较好的外生裂隙而大量产出。我国东部具备形成外生裂缝系统的构造动力条件,能够充分改善高变质煤煤层气的可采性,东部地区高变质煤分布区煤层气的可采性应明显好于安特里姆页岩气的可采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煤层 甲烷 勘探开发 高变质煤 可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陷落柱的绕射波 被引量:41
5
作者 杨德义 王贇 王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2-86,共5页
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地质体 ,陷落柱的研究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中对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数学模型做了较细致的研究 ,证明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同一般断点的绕射波存在传播时间上的差异 ,我... 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地质体 ,陷落柱的研究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中对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数学模型做了较细致的研究 ,证明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同一般断点的绕射波存在传播时间上的差异 ,我们将其称之为延迟绕射波。结合实际地震剖面 ,我们对陷落柱的绕射波的传播特性、识别方法、定性定量解释及其在实际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断陷点 延迟绕射波 煤层气勘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霍夫变换机助提取重磁数据构造信息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四龙 宁书年 +3 位作者 凌饴棕 宋为 赵学军 郁建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将图像线性特征机助提取的Hough变换方法与五步卷积方法结合,并将这种改进的图像Hough变换方法引入到了重磁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中.研究了用Hough变换方法机助提取重磁资料中的构造信息的可行性、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流程.... 将图像线性特征机助提取的Hough变换方法与五步卷积方法结合,并将这种改进的图像Hough变换方法引入到了重磁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中.研究了用Hough变换方法机助提取重磁资料中的构造信息的可行性、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流程.最后,给出了一个用图像Hough变换方法机助提取淮南煤田颖凤地区重力资料构造特征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资料 图像处理 霍夫变换 磁法勘探 找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煤层气勘探选区初步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华 席胜利 马财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8-21,共4页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大型聚煤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是其两套主要的含煤层系。石炭—二叠系煤层镜质组含量高,热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大,煤层气资源量为68×1012m3,有利勘探部位主要位于盆地东缘和西...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大型聚煤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是其两套主要的含煤层系。石炭—二叠系煤层镜质组含量高,热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大,煤层气资源量为68×1012m3,有利勘探部位主要位于盆地东缘和西缘;侏罗系煤层镜质组含量较低,热变质程度低,含气量相对较小,煤层气资源量为42×1012m3,有利勘探目标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指出了上述两套层系的6个勘探目标,其中侏罗系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为:正宁地区、乌审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为:吴堡—永和地区、韩城地区、银洞子地区、横山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煤成气 勘探区 评价 煤层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陷落柱综合探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达志 盛业华 +1 位作者 金学林 黄天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6-634,共9页
岩溶陷落柱对煤矿生产危害极大。探测陷落柱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对保证煤矿高效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陷落柱的危害、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探索出了一条在地面综合探测陷落柱的理论和技术途径,并在山西省晋城矿区进行了实践... 岩溶陷落柱对煤矿生产危害极大。探测陷落柱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对保证煤矿高效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陷落柱的危害、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探索出了一条在地面综合探测陷落柱的理论和技术途径,并在山西省晋城矿区进行了实践。即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航空遥感、地质采矿等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陷落柱的分布“靶区”,进而应用多种物探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判定。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综合探测科技方案,克服了传统的单一地质调查方法的局限性,是一种可行的比较有效的综合技术方案,是陷落柱探测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遥感技术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前阶段煤气发生率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艳 王子文 庞雄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共3页
从褐煤前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出发,以我国煤炭分析实测数据及实验模拟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优化求解方法,对我国煤岩褐煤前演化阶段的产气特征进行了定性、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阶段煤岩的产气组成和产气率为随样品特征而变。... 从褐煤前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出发,以我国煤炭分析实测数据及实验模拟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优化求解方法,对我国煤岩褐煤前演化阶段的产气特征进行了定性、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阶段煤岩的产气组成和产气率为随样品特征而变。这项研究结束了在我国煤成气评价中借用国外同类数据的历史,为我国丰富、复杂的煤岩演化特征研究及成气量的准确评价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褐煤 煤气 生气指标 发生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型槽波的本征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果明 倪四道 王汉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用一个中间为低速均匀弹性夹层、两面为半无限性质相同的均匀弹性介质的模型来描述含煤层的地层,求得该模型中P-SV型槽波的频散关系解析表达式,详细证明了可用一对对称和反对称的本征函数和相应的一对低阶本征值方程来描述此种槽... 用一个中间为低速均匀弹性夹层、两面为半无限性质相同的均匀弹性介质的模型来描述含煤层的地层,求得该模型中P-SV型槽波的频散关系解析表达式,详细证明了可用一对对称和反对称的本征函数和相应的一对低阶本征值方程来描述此种槽波.并且在此基础上,由实际煤层中激发的槽波,反演了煤层的平均厚度,所反演的煤层平均厚度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 本征方程 反演 煤层厚度 煤层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池卫国 吴松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众多地区的勘探开发试验取得了工业性突破,并发现了大型煤层气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勘探开发的技术难题和不同认识,主要集中体现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影响方面。作者从影响煤层气勘探的地... 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众多地区的勘探开发试验取得了工业性突破,并发现了大型煤层气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勘探开发的技术难题和不同认识,主要集中体现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影响方面。作者从影响煤层气勘探的地质条件出发,探讨了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性,认为目前能够采用排水来气方法开发煤层气资源的地区是有限的,这主要受制于煤层气的可采性,而煤层气的可采性则主要取决于煤体结构、地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文中首比提出了划分煤层气的3种水文地质类型及分布区域,分析了不同水文地质类型对煤层气可采性造成的不同影响,探讨了煤层气综合勘探开发的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煤层气勘探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探 水文地质 结构 煤成气 油气勘探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直流层测深方法与原理 被引量:14
12
作者 岳建华 李志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2-429,共8页
煤层小构造的采前探测是煤矿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煤矿井下直流层测深方法在探测煤层小构造及对其含水性进行评价方面独具特色,在淮北矿区的初步应用中已显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文中主要阐述了直流层测深法的工作原理、井下施工方法与技... 煤层小构造的采前探测是煤矿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煤矿井下直流层测深方法在探测煤层小构造及对其含水性进行评价方面独具特色,在淮北矿区的初步应用中已显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文中主要阐述了直流层测深法的工作原理、井下施工方法与技术、理论曲线的正演模拟,以及资料解释的一般原则,并提供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层测深法 煤矿开采 煤田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记录快速KL滤波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保童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2-636,共5页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常使用KL滤波来消除相干和随机噪声,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常规KL变换一般 采用模式向量特征值分解(EVD)和相关的奇异值分解(SVD)等集中式计算方法,但记录道数较多时,计算成本 就太高,难以在实际中应用。本文首次...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常使用KL滤波来消除相干和随机噪声,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常规KL变换一般 采用模式向量特征值分解(EVD)和相关的奇异值分解(SVD)等集中式计算方法,但记录道数较多时,计算成本 就太高,难以在实际中应用。本文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地震信号的KL滤波中,通过自组织(无监督)学习 自适应计算网络连接的权值来得到正交分解的投影向量。通过理论记录的试算,将常规的KL变换方法和本文 介绍的方法进行对比,表明两种实现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但本文方法在输入记录道数较多时比常规方法速度 快,可极大地降低滤波处理的计算成本。这使得KL滤波摆脱了耗时量大的缺点,更具实用性。文章最后给出了 对实际资料进行KL滤波的两个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变换 地震数据处理 神经网络 去噪 相干噪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房德权 宋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8,共4页
对中国几个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山西柳林、河北大城和安徽淮南等地的煤层气产率、含气量、煤层气地质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结果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与保存:①含煤岩系发育,构造简... 对中国几个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山西柳林、河北大城和安徽淮南等地的煤层气产率、含气量、煤层气地质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结果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与保存:①含煤岩系发育,构造简单,保存完整;②煤层厚度大;③煤岩类型为光亮、半亮煤;④煤层割理间距小、密度大;⑤变质程度达气肥煤、焦煤;⑥盖层条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勘探 煤层气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绘制技术在煤田地震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育芳 刘泰峰 +1 位作者 孙家枢 屈尚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62,共3页
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 ,并根据地质分析的特殊需要对原有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进行简化和改进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重构速度。论文利用VC+ + 及OpenGL在微机上实现了对地震勘探的大规模三维规则网格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
关键词 地震数据 体绘制 三维重构 三维地质可视化 煤田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分辨机理初探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贇 邢春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多年煤田和油田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上 ,结合煤田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高分辨率特点及地震勘探理论中分辨率的定义、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 ,提出了运动学分辨率、动力学分辨率、推测分辨率、视觉分辨率的处理解释思路 ,并结合实... 在多年煤田和油田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上 ,结合煤田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高分辨率特点及地震勘探理论中分辨率的定义、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 ,提出了运动学分辨率、动力学分辨率、推测分辨率、视觉分辨率的处理解释思路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概念 ,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高分辨率处理解释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分辨率 视觉分辨率 解释 处理 地震资料 煤田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纵横波勘探在煤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绍红 王尚旭 宁书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3,共3页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中的推广应用 ,利用纵波与横波信息 ,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煤田勘探中裂隙和储层等更精细、更微观的地质问题。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纵横波资料在煤田中的应用研究 ,文中分析了纵波和转换横波信息在识别小断层与小...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中的推广应用 ,利用纵波与横波信息 ,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煤田勘探中裂隙和储层等更精细、更微观的地质问题。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纵横波资料在煤田中的应用研究 ,文中分析了纵波和转换横波信息在识别小断层与小裂隙、陷落柱和含水性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实例 ,显示出了三维地震多波勘探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 煤田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裂隙 储层 断层 陷落柱 含水性 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地震勘探的新方法──槽坡地震勘探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瑞霞 张雯霁 黄晓玲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文介绍了煤层槽波的形成及其用于探明煤层小规模构造破坏的一般工作方法,以及槽波地震勘探与地面地震勘探相比在数据分析处理上的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词 槽波地震勘探 反射波 频散 煤田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向曲线差异评价煤层裂缝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庆文 李艳华 韩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 ,共2页
煤层裂缝性质与双侧向曲线差异的大小、正负有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一般高角度裂缝在双侧向曲线上表现为正差异, 低角度裂缝表现为负差异, 斜交缝表现为无差异或小的正、负差异。用立方体模型近似模拟煤层基岩块体, 利用该模型求出... 煤层裂缝性质与双侧向曲线差异的大小、正负有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一般高角度裂缝在双侧向曲线上表现为正差异, 低角度裂缝表现为负差异, 斜交缝表现为无差异或小的正、负差异。用立方体模型近似模拟煤层基岩块体, 利用该模型求出裂缝孔隙度后, 给出垂直裂缝开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山西屯留地区和寿阳地区煤层气井的测井解释, 并与分析结果对比, 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层 双侧向测井 裂缝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煤顺磁共振波谱特征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玉贵 曹运兴 李凯琦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7-40,共4页
应用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构造煤的动力变质作用特征和演化规律。
关键词 构造煤 动力变质作用 电子顺磁共振 煤矿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