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残余环流暴雨模式预报检验分析
1
作者 国肖祎 王承伟 齐铎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为了了解气象数值模式对台风残余环流暴雨的预报能力,以中国气象局(CM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全球模式降水预报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23年8月2日和2024年7月31日的超强台风“杜苏芮”“格美”残余环流影响... 为了了解气象数值模式对台风残余环流暴雨的预报能力,以中国气象局(CM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全球模式降水预报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23年8月2日和2024年7月31日的超强台风“杜苏芮”“格美”残余环流影响黑龙江的暴雨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种模式120~216 h时效对2次暴雨基本没有预报能力,均从96 h开始稳定预报出有大范围暴雨,但预报的落区偏差较大,预报的最大降水量比实况明显偏小,CMA模式暴雨落区预报相较于ECMWF、JMA模式有一定优势。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模式预报存在的偏差提出了应对台风残余环流暴雨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气象数值模式 预报检验 防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在江淮流域的精确性评估
2
作者 庄诚 滑申冰 +3 位作者 刘晓琳 姚德贵 李哲 朱德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基于江淮流域1961~2018年71个地面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对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ERA5对雨日的探测能力良好,其中年尺度的探测性能优于季尺度,季尺度的探测性能优于月尺度。在各个尺度上,公正先兆评分均大于0,说明ERA5... 基于江淮流域1961~2018年71个地面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对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ERA5对雨日的探测能力良好,其中年尺度的探测性能优于季尺度,季尺度的探测性能优于月尺度。在各个尺度上,公正先兆评分均大于0,说明ERA5对雨日的预报是成功的;ERA5可以重现逐月、逐季和年尺度的降水量,且在各个尺度上都存在高估多于低估的情况,并且线性关系良好;ERA5的年降水总量、最大5 d降水量、异常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总量在2000年之前先是被高估,后来逐渐演变为被低估,且低估值越来越大;最大1 d降水量则一直被低估,且低估值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极端降水 性能评估指标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短临降水预报应用研究
3
作者 姚文姣 赵子龙 +1 位作者 马蕾 李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4期164-167,172,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的技术应用已日渐成熟,并逐步在各个领域投入实际业务使用。提升短临降水预报的精确度是当前天气预报领域最为艰巨的任务,传统预报方式已无法应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天气状况。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的技术应用已日渐成熟,并逐步在各个领域投入实际业务使用。提升短临降水预报的精确度是当前天气预报领域最为艰巨的任务,传统预报方式已无法应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天气状况。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弥补传统预报方式的缺陷,它利用复杂的网络来学习输入和输出数据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能够有效处理天气数据中的复杂模式。该文详细介绍几种实用性较强的模型方法,阐述在短临降水预报方面的应用情况,对深度学习在气象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短临降水预报 神经网络 ConvLSTM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水集成预报模式在辽宁地区的应用与检验
4
作者 李兵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提高降雨预报在洪水预报中的适用性,结合当前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2类降水集成预报模式数据,结合实际降水对比分析,优选适合辽宁地区的降水集成预报模式。结果表明:相比于CMA降水集成预报模式,JMA模式下24h内大雨量级的预报误差可平均降... 为提高降雨预报在洪水预报中的适用性,结合当前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2类降水集成预报模式数据,结合实际降水对比分析,优选适合辽宁地区的降水集成预报模式。结果表明:相比于CMA降水集成预报模式,JMA模式下24h内大雨量级的预报误差可平均降低12.5%,洪水预报的合格率可平均提高20%,更适合于辽宁地区的降水集成预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成预报 不同模式 精度检验 洪水预报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利用降水量预报模型建立及干旱强度关联分析
5
作者 张仁波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106-108,127,共4页
为定量探讨可利用降水量预报值与干旱强度关联程度,基于辽宁地区600处雨量站点近50年降水量观测数据并综合考虑气象影响因子,建立可利用降水量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首次探讨可利用降水量与干旱强度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建立的不同分区... 为定量探讨可利用降水量预报值与干旱强度关联程度,基于辽宁地区600处雨量站点近50年降水量观测数据并综合考虑气象影响因子,建立可利用降水量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首次探讨可利用降水量与干旱强度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建立的不同分区可利用降水量预报值和实际值之间相关系数可达到0.5以上,不同时间尺度可利用降水量与干旱强度关联程度有所差异,辽宁东南部关联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预报模型 干旱强度关联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脱“雨窝”的由来及预报方法
6
作者 德庆央宗 次仁旺姆 +1 位作者 普布卓嘎 旺杰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8期112-114,共3页
墨脱暴雨分布呈南多北少,沿雅鲁藏布江河谷集中的特点。暴雨量级最大的是墨脱的西让站,频次最多的是墨脱的德尔贡站,量级和频次最少的是墨脱的格当站。暴雨在3—9月均有出现,其中7月暴雨最多,平均达9次/月,暴雨出现的特点为开始时间早,... 墨脱暴雨分布呈南多北少,沿雅鲁藏布江河谷集中的特点。暴雨量级最大的是墨脱的西让站,频次最多的是墨脱的德尔贡站,量级和频次最少的是墨脱的格当站。暴雨在3—9月均有出现,其中7月暴雨最多,平均达9次/月,暴雨出现的特点为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长,7月最集中。短时强降水时段大都集中在21:00—次日09:00时,其中04:00时出现短时强降雨概率最大,最大雨强可达42.2 mm/h。影响墨脱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类型有南支槽型、低涡切变型(高原切变线型)、孟湾低值系统型、高空低槽型、高低空急流型、副高边缘气流型等6种,其中孟湾低值系统型和副高边缘气流型配合700 hPa切变线往往能造成墨脱一带强降水天气。预报着眼点有关注底层流场,分析深厚系统、水汽源、地形、模式预报的订正。墨脱暴雨最大的影响是地质灾害导致公路、通信的截断,间接影响表现为作物受害减产、物价不稳、市民日常生活不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 雨窝 特点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机场极端短时强降雨物理量指标分析
7
作者 顾成恺 李逸飞 +2 位作者 谢晨旭 秦政 宋晓雪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66-70,共5页
利用大连机场VAISALA自动观测系统2012-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提取大连机场短时大雨(20.0 mm/h>降水量≥8.1mm/h)和极端短时强降雨(降水量≥20.0 mm/h)发生时次以及该时次大连机场所在经纬度的热力、水汽和动... 利用大连机场VAISALA自动观测系统2012-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提取大连机场短时大雨(20.0 mm/h>降水量≥8.1mm/h)和极端短时强降雨(降水量≥20.0 mm/h)发生时次以及该时次大连机场所在经纬度的热力、水汽和动力相关的物理量数据。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发现K指数、抬升指数LI、925 hPa比湿、925 hPa垂直速度、500涡度和700 hPa散度等指标在短时大雨和极端短时强降雨中有明显不同的落区分布,但均有一定的模糊区间。通过“目标控制法”进一步将上述物理量参数组合分析发现,在一定漏报率的情况下,多指标综合使用能有效提升临界成功指数,能有效应用于极端短时强降雨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预报指标 临界成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降雨时空特征研究
8
作者 赵英虎 刘媛媛 +5 位作者 刘桓语 李亭 刘业森 李敏 李匡 迟晗哲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充分认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设计出符合当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特征降雨过程,可提前预测该类型降雨条件下的洪涝风险,对于构建洪涝灾害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天津市历史降雨资料,对天津市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充分认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设计出符合当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特征降雨过程,可提前预测该类型降雨条件下的洪涝风险,对于构建洪涝灾害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天津市历史降雨资料,对天津市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下垫面地形及引起降雨的水汽来源相关,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多样,分析的降雨时空分布特征清晰,物理机制解释明确,可为洪涝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洪涝灾害 风险管理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一次夏季强降雨过程多模式预报与空间检验
9
作者 崔忠强 李宏鹏 +3 位作者 黄晓楠 王传贺 王智宇 张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113-119,共7页
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是一种空间检验方法,以传统气象预报检验方法和MODE方法对东北地区2023年8月1—5日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全球模式(CMA-GFS模式)24 h时效降水预报结论进行了详细评估,选... 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是一种空间检验方法,以传统气象预报检验方法和MODE方法对东北地区2023年8月1—5日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全球模式(CMA-GFS模式)24 h时效降水预报结论进行了详细评估,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两个24 h降水时段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MA-GFS模式在晴雨预测上优于ECMWF模式,尤其是在中雨及以下量级中有较好的效果,而ECMWF模式在大雨及以上的预测中更胜一筹,空间检验的对象目标相似度也更高。但两个模式在24 h时效的降水强度的预测上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预报检验 数值预报 空间检验 夏季 东北地区 2023年8月1—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A技术对杭嘉湖地区梅汛期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检验
10
作者 陆琛莉 任思婧 +1 位作者 姜顺雨 秦亚兰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1期19-26,共8页
本文根据24 h雨带移动,将杭嘉湖地区梅雨过程分为东移型、发展(北抬)型、少动型和南压型。基于CRA(contiguous rain area)技术对2020年梅汛期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预报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结果显... 本文根据24 h雨带移动,将杭嘉湖地区梅雨过程分为东移型、发展(北抬)型、少动型和南压型。基于CRA(contiguous rain area)技术对2020年梅汛期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预报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误差主要为位移误差和形态误差,其中东移型和南压型位移误差较大,发展型和少动型以形态误差为主;模式对强降雨预报偏北偏东,以发展型和南压型更明显;预报落区偏差在1.5º内,占比69.2%;落区偏差大于1º时,预报纬向偏差明显,除少动型外,其他三型预报质心均偏东;预报强降雨范围及总雨量与实况相比都偏大;但预报平均雨强60 mm以上和200 mm以上雨量极值时,偏小;预报最大雨量时,发展型偏大,东移型和少动型偏小。对EC、NCEP-GFS模式(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orecast system)和OCF集成预报(optimal consensus forecast)的检验结果:强降雨范围预报总体都偏大;总雨量预报EC和OCF偏大;平均雨强EC和OCF预报与实况相近,NCEP-GFS预报偏小;最大雨量预报都偏小,但高于100 mm时,EC和OCF偏小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检验 梅汛期强降水 梅雨分型 模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23·7”极端强降水过程预报服务复盘及思考
11
作者 于雷 丁和悦 +1 位作者 董疆南 王志超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加,政府决策、各行业(部门)防灾减灾联动,以及公众避险等方面的需求给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能否成功提前、精准预报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演变并及时开展相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加,政府决策、各行业(部门)防灾减灾联动,以及公众避险等方面的需求给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能否成功提前、精准预报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演变并及时开展相关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灾害风险高低,也决定了后续防范应对工作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服务 灾害性天气 极端强降水 灾害风险 防灾减灾 气象部门 保定市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BiLSTM混合模型的月尺度降水量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玉祥 肖丽英 +2 位作者 王萍根 刘祥周 章晨晖 《人民珠江》 2024年第6期73-81,共9页
降水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降水预测精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在考虑影响降水的多个气象因素基础上,通过Attention机制赋予各种气象因素不同的权重,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提出了改进的Attention-BiLSTM混合模型... 降水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降水预测精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在考虑影响降水的多个气象因素基础上,通过Attention机制赋予各种气象因素不同的权重,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提出了改进的Attention-BiLSTM混合模型去实现月尺度降水量的预测。以江西省南昌气象站为例,将1989—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与逐月气象因素(气温、蒸发量、气压等)观测资料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通过Attention机制识别出各种气象因素的权重,从而提高BiLSTM模型对降水量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Attention-BiLSTM混合模型可有效地提高降水量预测的精度;通过Attention机制的修正,显著地改善了原有的BiLSTM模型降水量预测值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尺度降水 气象因子 Attention机制 BiLSTM 预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北上台风不同模式的预报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雯 曲荣强 +2 位作者 谭政华 张宸赫 李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2020年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直接北上引发了辽宁地区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针对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在路径、强度和降水等方面预报存在一定偏差,利用多家数值模式台风预报资料,采用评分检验和空间检验方法对北上台风的模... 2020年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直接北上引发了辽宁地区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针对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在路径、强度和降水等方面预报存在一定偏差,利用多家数值模式台风预报资料,采用评分检验和空间检验方法对北上台风的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为以后的台风气象预报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模式对台风路径的可预报时效为72 h,随着台风逐渐北上,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偏大,台风的强度预报较稳定。在降水的MODE检验结果中,ECMWF全球模式的相似度更高,CMA_MESO_3KM区域模式对降水量级预报偏大,空报较多,但两者对台风降水都有着较好的可参考性,同时台风降水预报效果与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降水预报 预报检验 空间检验(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0年上海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洁祥 张雨凤 +4 位作者 李琼芳 虞美秀 任锦亮 李鹏程 王凯燕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47-52,共6页
基于197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的日降雨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40年来的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的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降水的频率特征和典型台风期间的... 基于197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的日降雨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40年来的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的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降水的频率特征和典型台风期间的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震荡周期吻合,主周期均为8a左右,汛期降水与年降水的变化趋势相似性很大,说明汛期降水量较大程度地决定年降水量;非汛期降水主周期为4a左右;小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减少,而暴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增多,台风期间的暴雨雨量高度集中,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频率特征 暴雨特征 一元线性回归法 Mann-Kendall检验法 小波分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预测理论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傅鹤林 李亮 刘宝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历年降雨量组成一灰色系统 ,利用灰色GM (1,1)模型建立降雨量的预测理论模型。灰色GM (1,1)模型主要用于时间短、数据少、波动小的预测问题。它要求预测的数据序列的几何图形呈单调递增或递减 ,因而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拟合性较... 历年降雨量组成一灰色系统 ,利用灰色GM (1,1)模型建立降雨量的预测理论模型。灰色GM (1,1)模型主要用于时间短、数据少、波动小的预测问题。它要求预测的数据序列的几何图形呈单调递增或递减 ,因而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拟合性较差 ,故预测精度也低 ;而Markov链预报的对象为一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 ,它主要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状态之间的概率转移来推测系统的未来发展变化。转化概率反映了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 ,因而Markov链适合随机波动大的预报问题。在这一点上它恰好弥补了GM (1,1)模型的局限性。由于降雨量的预报问题为随时间变化而呈某种变化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 ,并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 ,因此灰色GM (1,1)对降雨量的预测结果总是要围绕某一变化趋势产生偏差、跳跃、摆动。因此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 ,与Markov链耦合建立了修正降雨量的理论预测模型 ,并进行了严密逻辑推理。最后结合工程实际 ,进行应用研究 ,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接近实际观测结果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为降雨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预测 理论模型 工程应用 铁路工程 边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杜川 梁秀娟 +2 位作者 王中凯 肖长来 王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用三点滑动法对灰色GM(1,1)模型优化,用模糊聚类FCM算法对马尔科夫模型状态分组阶段进行改进,用多种步长的马尔可夫链加权算法来预测年降水量。将上述改进后的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结合,对地区年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灰... 用三点滑动法对灰色GM(1,1)模型优化,用模糊聚类FCM算法对马尔科夫模型状态分组阶段进行改进,用多种步长的马尔可夫链加权算法来预测年降水量。将上述改进后的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结合,对地区年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既提高了马尔科夫模型对预测波动性降水数据的准确性,又充分利用了灰色系统预测结果精度高的优势,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GM(1 1)模型 FCM算法 MATLAB程序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 降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在降水量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余胜男 陈元芳 +2 位作者 顾圣华 康有 贺冉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随机森林是21世纪提出的基于分类树的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度将其应用在降水长期预报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份降水预报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原则,在74项大气环流因子以及前期月降水中筛选模型预报因子,进行长期... 随机森林是21世纪提出的基于分类树的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度将其应用在降水长期预报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份降水预报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原则,在74项大气环流因子以及前期月降水中筛选模型预报因子,进行长期降水量预报,并将其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随机森林的泛化误差为13%,预报准确率达到75%,而神经网络的预报准确率仅为67%。此外,本研究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汛期降水量进行了长期预报,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降水量长期预报中模拟和预报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长期降水预报 等级预报 泛化误差 重要性因子评价 决策树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马尔可夫链在降水状况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18
作者 夏乐天 朱元甡 沈永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27,共5页
在介绍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以郑州市1951~1994年降雨量资料为例,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进行旱涝指标值分级,把这44年资料划分成雨涝、偏涝、正常、偏旱、干旱5种状态,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旱涝状态进行预测扣分... 在介绍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以郑州市1951~1994年降雨量资料为例,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进行旱涝指标值分级,把这44年资料划分成雨涝、偏涝、正常、偏旱、干旱5种状态,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旱涝状态进行预测扣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马尔可夫链 降雨量预测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未来降水变化预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家力 郭生练 +1 位作者 郭靖 陈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4,共5页
利用鄱阳湖流域的13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降水数据和NCEP再分析数据,建立了鄱阳湖流域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在IPCC 2000年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2和B2排放情景下,应用HadCM3的输出数据,预测鄱阳湖流域未来3个时段(2010-... 利用鄱阳湖流域的13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降水数据和NCEP再分析数据,建立了鄱阳湖流域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在IPCC 2000年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2和B2排放情景下,应用HadCM3的输出数据,预测鄱阳湖流域未来3个时段(2010-2039年、2040-2069年、2070-2099年)的降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在本世纪末最大可能增加1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统计降尺度 降水预测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健 林琳 +1 位作者 陈学群 管清花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内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年际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量均呈逐步下... 基于黄河三角洲内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年际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在1976年左右发生突变,之后降水量下降显著。年际降水存在约8~9年的主变化周期,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存在约16~17年的主变化周期。根据周期变化特征,预测2012--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将处于多水期,其中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多,而春季和夏季降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降水时序 变化特征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