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趋势面函数的多重二次曲面法恢复图形数字化数据
1
作者 杨学顺 陈煜烽 +5 位作者 胡贺松 赖志丹 刘海飞 张宇豪 李小强 刘春明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750-1756,共7页
为方便对一些老的纸质等值线图件进行数据再处理,首先需要对图件进行数字化,然后再进行二维网格化,网格化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数据的处理效果。由于等值线图的数字化数据具有不均匀的特点,网格化后容易产生数据畸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 为方便对一些老的纸质等值线图件进行数据再处理,首先需要对图件进行数字化,然后再进行二维网格化,网格化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数据的处理效果。由于等值线图的数字化数据具有不均匀的特点,网格化后容易产生数据畸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融合趋势面函数的多重二次曲面网格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已知离散点构建低阶趋势面函数,然后利用已知离散点与低阶趋势面函数的差构建多重二次曲面函数,再将低阶趋势面与多重二次曲面叠加构造出新曲面,两者结合可较好地消除多重二次曲面函数在数据稀疏区的畸变效应。通过对磁法等值线图数字化数据进行插值测试,验证了融合趋势面函数的多重二次曲面插值方法具有良好的保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面函数 多重二次曲面函数 二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三分量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宏静 邓晏 +3 位作者 刘广伟 齐彬 李宝河 俱海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15期16-16,共1页
存在于地球周围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磁场。地球磁场和地球引力一样,是一个地球物理场,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地球的磁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准确测量地磁场对震前预测、地质勘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描述地磁可以由三要素导... 存在于地球周围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磁场。地球磁场和地球引力一样,是一个地球物理场,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地球的磁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准确测量地磁场对震前预测、地质勘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描述地磁可以由三要素导出,文章即介绍采用正切检流法测量地磁三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三分量 正切检流计法 亥姆霍兹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现性地磁活动的数值预报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晓燕 朱岗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7-243,共7页
重现性地磁扰动作为地磁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特性在磁情预报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地磁扰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27天重现的特性和现代时序分析法中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北京地磁台K指数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太阳... 重现性地磁扰动作为地磁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特性在磁情预报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地磁扰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27天重现的特性和现代时序分析法中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北京地磁台K指数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年和高年的两个时间段,进行了预报实验:低年时段预报结果精度为0.66;在高年时段,预报精度为0.79.进一步分析还表明,理论计算方法应当与多方面的物理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为磁扰的定量分析和预报提供更充分与合理的计算条件和物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活动 数值预报 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层大尺度扰动的赤道电急流效应——中国、印度低纬台站的分析结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资民筠 沈长寿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6-34,共9页
本文利用印度TRIVANDRUM、KODAIKANAL、ANNAMALAINAGAR和中国的琼中等低纬台站1983—1984两年地磁Z分量资料,对磁层大尺度扰动的赤道电急流效应作了进一步研究.形态分析和周期迭加分析结果证实了作者仅用我国地磁资料所得的结论,即对应... 本文利用印度TRIVANDRUM、KODAIKANAL、ANNAMALAINAGAR和中国的琼中等低纬台站1983—1984两年地磁Z分量资料,对磁层大尺度扰动的赤道电急流效应作了进一步研究.形态分析和周期迭加分析结果证实了作者仅用我国地磁资料所得的结论,即对应磁层环电流的发展,有ΔZ的负扰(即附加东向电急流).双站对比和地方时平均法表明,该效应在日侧最大,半夜至黎明前最弱.有关观测特征与模式计算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扰动 赤道 地磁 电急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尾静电离子束流-密度漂移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国成 曹祥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本文研究了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宽频带静电噪声的产生机制.模型等离子体由暖的背景电子、暖的向地球方向的离子束流和较冷的向尾方向的离子束流组成.结果表明,静电离子束流-密度漂移不稳定性可以在比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激发,在低频区大... 本文研究了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宽频带静电噪声的产生机制.模型等离子体由暖的背景电子、暖的向地球方向的离子束流和较冷的向尾方向的离子束流组成.结果表明,静电离子束流-密度漂移不稳定性可以在比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激发,在低频区大传播角方向上增长率最大,在高频区小传播角方向上增长率也比较大。最大增长率的方向取决于离子束流和密度漂移的速度比值.这些结果与磁尾观测到的宽频带静电噪声特征符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尾 离子束流 静电 密度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里格重构的区域地磁变化场短时预测模型
6
作者 牛超 刘代志 +2 位作者 王跃钢 李夕海 杨晓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区域地磁变化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辅助导航、空间环境监测与预报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时域上的单台站地磁变化场预测,以及空间域上的区域地磁变化场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格重构的区域地磁变化场短时预测模型。以区域范围(101... 区域地磁变化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辅助导航、空间环境监测与预报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时域上的单台站地磁变化场预测,以及空间域上的区域地磁变化场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格重构的区域地磁变化场短时预测模型。以区域范围(101°E^111°E,30°N^40°N)的地磁测站2009年的数据为实例,结果表明:1)基于克里格方法重构的区域地磁变化场Z分量,准确合理的反映了其时空变化特性;2)在短时预测中,区域模型能紧跟地磁变化场的变化趋势,说明其能很好地描述变化磁场的时空演化特性,且位于区域边缘的台站预测误差稍大。当预测期为1 h、6 h、12 h、24 h时,区域地磁变化场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7 nT、2.19 nT、2.72 nT、3.14 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格重构 区域地磁变化场 预测模型 地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时磁性目标的探测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海滨 龚沈光 林春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分析了地磁场在发生扰动时三轴磁强计记录的变化磁场三分量的相关性,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分解的方法消除磁测量中地磁扰动信号的方法。在磁性目标探测中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隐藏在变化地磁场中的弱目标信号。依据实测的地... 分析了地磁场在发生扰动时三轴磁强计记录的变化磁场三分量的相关性,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分解的方法消除磁测量中地磁扰动信号的方法。在磁性目标探测中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隐藏在变化地磁场中的弱目标信号。依据实测的地磁场扰动信号做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小波变换 磁探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属函数在地磁扰动预报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奉思 蔡红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41,共7页
根据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耀斑、行星际激波和地磁扰动的观测资料而建立的从属函数,对1984—1985年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中能证认出的耀斑-激波所引起的地磁扰动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T≤10%的... 根据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耀斑、行星际激波和地磁扰动的观测资料而建立的从属函数,对1984—1985年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中能证认出的耀斑-激波所引起的地磁扰动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T≤10%的事件数为20个,占总事件数的50%,δT/T≤2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70%以上;(2)磁扰幅度(ΣKp)大小的预报,其相对误差δΣKp/ΣKp≤30%的事件数为32个,占总事件数的80%,而δΣKp/ΣKp≥60%仅占15%.本文方法显示了一定潜力,有待从聚类分析方面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从属函数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9月12—14日磁暴期间磁层-电离层耦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长寿 资民筠 +2 位作者 高玉芬 吴健 索玉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多个地磁指数,以及地面台站链观测的地磁和电离层参数,对一次典型磁暴期内从极光区到赤道附近电离层电流、电场演化发展的耦合过程作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指数和观测参数能较好地说明磁层-电离层耦合理... 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多个地磁指数,以及地面台站链观测的地磁和电离层参数,对一次典型磁暴期内从极光区到赤道附近电离层电流、电场演化发展的耦合过程作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指数和观测参数能较好地说明磁层-电离层耦合理论结果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 电离层耦合 磁暴 地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玉芬 章公亮 周荣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41,共9页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段出现脉动,其中以周期为650秒左右的脉动尤为明显;其极化方向主要表现为左族偏振,同时夹有右旋偏振,有时则无明显规律.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整个磁暴功率谱呈幂律P(f)=f-2.0分布.对引起这次磁暴可能的行星际扰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行星际结构 地磁扰动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面宇宙线强度变化预报地磁暴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炳森 叶宗海 龚菊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分析了Nagoya宇宙线闪烁体望远镜探测数据的变化特点,定性地探讨了CME可能引起的地面宇宙线的变化特征,通过实例证实了地面宇宙线通量的异常波动是地磁暴发生的重要先兆特征,并且将8 h内宇宙线通量与该时间段内平均通量的偏差D8(t)参数... 分析了Nagoya宇宙线闪烁体望远镜探测数据的变化特点,定性地探讨了CME可能引起的地面宇宙线的变化特征,通过实例证实了地面宇宙线通量的异常波动是地磁暴发生的重要先兆特征,并且将8 h内宇宙线通量与该时间段内平均通量的偏差D8(t)参数应用到宇宙线数据分析中.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认为D8(t)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是地磁暴的重要先兆特征,但不是充分条件,虚假信号仍占多数;D8(t)参数与太阳质子事件探测结果相结合,对于大地磁暴的预报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宇宙线 强度变化 地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玉芬 王家龙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给出了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的太阳风和行星际扰动及由此产生的地磁扰动特征.利用这些资料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分析表明,磁暴主相(或环电流)的开始主要是IMF南向分量形成的对流电场直接驱动的结果;对流电场在磁暴主... 给出了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的太阳风和行星际扰动及由此产生的地磁扰动特征.利用这些资料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分析表明,磁暴主相(或环电流)的开始主要是IMF南向分量形成的对流电场直接驱动的结果;对流电场在磁暴主相的形成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连接事件 环电流 对流电场 磁暴 日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地区急始型磁暴期间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利斌 吴振华 王炳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利用1980年4月至1990年12月共136次急始型磁暴资料统计研究了武昌地区TEC的变化.结果表明,TEC的暴时变化出现正相,相对变化值△TEC的暴时变化形态与中高纬地区一些台站所观测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如果磁暴急始... 利用1980年4月至1990年12月共136次急始型磁暴资料统计研究了武昌地区TEC的变化.结果表明,TEC的暴时变化出现正相,相对变化值△TEC的暴时变化形态与中高纬地区一些台站所观测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如果磁暴急始出现在白天,则急始后36小时,会出现△TEC的极大值,如果急始出现在夜间,则不会出现极大值,这一现象与太阳黑子数,季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电离层暴 地磁暴 急始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Pi2地磁脉动的东西方向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少峰 杜爱民 +3 位作者 陈宝生 宁学荣 肖福辉 洪福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238,共7页
1996年10月10日至11月29日在地磁北纬29.6°附近(L=1.3)的新疆喀什、甘肃安西和北京,沿东西方向建立了地磁脉动观测台链.根据观测数据,研究了低纬Pi2脉动东西方向的传播特性和偏振特性,发现黄昏区以东向传播的右旋偏振为主... 1996年10月10日至11月29日在地磁北纬29.6°附近(L=1.3)的新疆喀什、甘肃安西和北京,沿东西方向建立了地磁脉动观测台链.根据观测数据,研究了低纬Pi2脉动东西方向的传播特性和偏振特性,发现黄昏区以东向传播的右旋偏振为主,2000LT以后逐渐转为以西向传播的左转偏振为主,在2230LT有一个传播方向的突变.整个夜间偏振主轴方向基本以0000LT为界,0000LT前以NE-SW方向为主,0000LT后以NW-SE方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 Pi2脉动 东西方向 传播特性 地磁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6月地磁扰动──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玉芬 杨冬梅 章公亮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这些特征很可能主要是对广大的行星际空间多个高速度高密度结构的响应,这些结构有时伴随大尺度强南向磁场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耀斑 行星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暴前地面宇宙线强度变化Morlet小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娟 薛炳森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2-458,共7页
用Morlet小波变换对Oulu台站和Apatity台站(主要是Apatity台站)1998-2002年间宇宙线静日和地磁暴前的地面宇宙线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在宇宙线静日期间普遍存在准24 h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在当地时间0200,1400左右分别出现最小值和... 用Morlet小波变换对Oulu台站和Apatity台站(主要是Apatity台站)1998-2002年间宇宙线静日和地磁暴前的地面宇宙线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在宇宙线静日期间普遍存在准24 h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在当地时间0200,1400左右分别出现最小值和最大值;对12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到地面宇宙线强度在地磁暴之前1-2天均出现了不同于宇宙线静日期间变化特征,或有小尺度周期出现,或周期变化完全消失,或有异常24h周期变化,这种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地磁预报的先兆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宇宙线强度 MORLET小波 小波变换 数据分析 宇宙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场扭转振动的机制与效应
17
作者 张德荣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87,共3页
根据磁流体力学和太阳黑子物理学,提出了地球磁场扭转振动的一种理论。对扭转振动的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对振动周期和日长季节性变化进行了估算,并对扭转振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效应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地球磁场 扭转振动 磁流体力学 日长 磁重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甚低纬哨声的导管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涂剑南 刘章庆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对磁暴期间甚低纬哨声导管传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根据暴时低纬哨声的特点,认为暴时出现的扩展哨、多跳回波是沿东向扰动电场导致的场列电离增强路径传播的.对在东向电场影响下低纬F层的数值模拟表明,东向电场导致的场列电离... 对磁暴期间甚低纬哨声导管传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根据暴时低纬哨声的特点,认为暴时出现的扩展哨、多跳回波是沿东向扰动电场导致的场列电离增强路径传播的.对在东向电场影响下低纬F层的数值模拟表明,东向电场导致的场列电离增强结构有利于哨声的捕获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甚低纬哨声 扰动电场 场列电离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向电流随亚暴位相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焦维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利用ISEE1和2卫星测量的磁场数据,计算了电离层中的场向电流.依据每个场向电流事件所伴随的亚暴位相,分别计算了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强度、密度及电流片厚度在亚暴成长相、膨胀相和恢复相的平均值及中间值.其结果,从成长相到... 利用ISEE1和2卫星测量的磁场数据,计算了电离层中的场向电流.依据每个场向电流事件所伴随的亚暴位相,分别计算了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强度、密度及电流片厚度在亚暴成长相、膨胀相和恢复相的平均值及中间值.其结果,从成长相到膨胀相,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的强度和密度增加,从膨胀相到恢复相,其值减小.平均说来,一区的电流强度约是二区的1.4倍.电流片厚度的变化在上述期间内与电流强度及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亚暴位相 亚暴电流楔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东地区的微粒E层事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友文 顾厚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文给出了1983—1985年磁暴期间,我国乌鲁木齐等七个站及日本国分寺等五个站出现微粒E层的情况;得到了微粒E层的日变化、月变化和纬度变化;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TEC和电离层的变化,对微粒E层出现率作了分析.初步证实:微粒E层的形... 本文给出了1983—1985年磁暴期间,我国乌鲁木齐等七个站及日本国分寺等五个站出现微粒E层的情况;得到了微粒E层的日变化、月变化和纬度变化;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TEC和电离层的变化,对微粒E层出现率作了分析.初步证实:微粒E层的形成和维持与赤道环电流指数(D_(st))负变幅大小密切相关,此外还同宇宙线的FD(Forbush decreases)事件的出现有关.作者认为,沉降粒子可能是低纬地区微粒E层事件的主要粒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E层 磁暴 沉降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