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嫦娥三号着陆区月表辐射特性测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馨 张有为 刘自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6-924,共9页
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研究是月球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勘测月球表面形态及进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近距离测量的数据非常少.本文建立了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和缓释电机在轨遥测数据研究月球表... 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研究是月球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勘测月球表面形态及进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近距离测量的数据非常少.本文建立了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和缓释电机在轨遥测数据研究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的方法,初步测算得到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反射率为0.105,发射率为0.866.所得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空间探测任务提供原始测算数据,以降低设计难度及提高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表面 辐射特性 热控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RO Diviner数据的月球虹湾地区表面亮温时空分布
2
作者 马明 陈圣波 +2 位作者 李健 于岩 肖扬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8-635,640,共9页
Diviner在7年多的运行时间内,共获得了超过3.3×1011个辐射亮度测量值.这些数据除了具有的推扫性、条带性和少量的"坏点线"与"故障"等特征外,在一个月球日内呈现白天正午前后和整个夜晚亮温值变化幅度相对均匀... Diviner在7年多的运行时间内,共获得了超过3.3×1011个辐射亮度测量值.这些数据除了具有的推扫性、条带性和少量的"坏点线"与"故障"等特征外,在一个月球日内呈现白天正午前后和整个夜晚亮温值变化幅度相对均匀,上下午尤其是日出和日落前后亮温值变化剧烈的规律.利用昼夜分段亮温拟合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奇异值剔除、分段拟合和纬向校正等方法获得了虹湾地区6个时刻的高分辨率和高覆盖度的亮温分布.结果表明,白天的亮温与太阳辐射通量值计算的温度值相接近,敏感于地形起伏、物质混合和通道光度计特性等因素,最高和最低亮温分别出现在朝向赤道方向的山坡和落差最大的撞击坑中心位置;夜晚的亮温敏感于视场内物质的热物理属性差异,变化幅度由上半夜的相对剧烈逐渐过渡到下半夜的趋于均匀.文章揭示了月表热能量交换规律,解释了复杂和异常月表热红外环境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关于无大气星体的风化层如何存储热红外辐射能量以及与空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亮温 时空分布 虹湾 Divi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RO卫星Diviner热红外发射率的尺度问题研究
3
作者 马明 陈圣波 +2 位作者 陆天启 路鹏 肖扬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24,共10页
尺度问题作为对地观测的主要挑战和遥感科学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验证工作,探讨和解决了许多与遥感尺度相关的核心问题.当然,在遥感探测内容中,发射率和温度遥感中也存在明... 尺度问题作为对地观测的主要挑战和遥感科学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验证工作,探讨和解决了许多与遥感尺度相关的核心问题.当然,在遥感探测内容中,发射率和温度遥感中也存在明显的尺度问题.以往混合像元发射率尺度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地球表面,幸运的是,月球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绝佳的对象.同时,伴随着Diviner热辐射探测器月表测量数据的不断更新,混合像元中发射率尺度问题的具体研究及其定量描述逐渐变为可能.本文以月表Diviner热红外测量数据为基础,在充分研究和分析Diviner数据特征和发射率计算方法的前提下,以不同尺度下的Apollo 15登月区或者登月点热红外发射率为研究对象,依据混合像元发射率定义,分析和研究了混合像元中发射率的尺度转换和尺度效应两个问题,从发射率数值角度出发讨论和验证了尺度变换和尺度效应的一般规律,并给出定量描述,希望能够为尺度变换和尺度效应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率 Diviner 尺度转换 尺度效应 定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子岩水轮发电机组碳刷温度异常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林 秦知了 钟斌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第2期113-115,123,共4页
要从根本解决碳刷温度异常问题,应从3个方面出发。一是提升集电环加工精度,目前技术要求提高精度并不困难,主要在工艺流程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二是改进碳刷材料,满足导电要求的前提下,试验研究碳刷硬度及耐磨程度。三是收集各类机组... 要从根本解决碳刷温度异常问题,应从3个方面出发。一是提升集电环加工精度,目前技术要求提高精度并不困难,主要在工艺流程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二是改进碳刷材料,满足导电要求的前提下,试验研究碳刷硬度及耐磨程度。三是收集各类机组运行中碳刷温度情况及相应的碳刷压紧力,找到合适的刷握恒力卷簧力度,让碳刷与集电环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刷 温度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