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星时差定位卫星簇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海丽 陈磊 任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依据三星时差定位精度分析的结论 ,提出了三星时差定位卫星簇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卫星簇几何形状的变化规律 ,讨论了全球定位卫星簇的设计 ,给出了一种快速简洁的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 ,按照本文方法设计的卫星簇能够提供全球的高精度... 依据三星时差定位精度分析的结论 ,提出了三星时差定位卫星簇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卫星簇几何形状的变化规律 ,讨论了全球定位卫星簇的设计 ,给出了一种快速简洁的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 ,按照本文方法设计的卫星簇能够提供全球的高精度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时差定位卫星簇 设计 全球定位 HDOP 定位精度 几何形状 卫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常推力登月飞行器最优软着陆轨道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劼 崔乃刚 +1 位作者 刘暾 李俊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完成了推力幅值恒定的登月飞行器最优软着陆轨道的研究。建立了用于描述软着陆轨道任务的完整系统模型。通过将参数化方法和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应用于归一化处理后的模型,得到了飞行时间最优的轨道。
关键词 轨道控制 二体问题 月球探测器 最优软着陆轨道 定常推力 登月飞行器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频星载GPS数据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向 张强 +1 位作者 赵齐乐 郭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满足搭载单频GPS接收机低轨卫星的精密定轨需求以及深化单频定轨研究,文中解决了单频星载GPS数据的周跳探测问题,并利用"海洋二号"(HY-2A)卫星及"资源三号"(ZY-3)卫星的单频星载GPS实测数据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了二... 为满足搭载单频GPS接收机低轨卫星的精密定轨需求以及深化单频定轨研究,文中解决了单频星载GPS数据的周跳探测问题,并利用"海洋二号"(HY-2A)卫星及"资源三号"(ZY-3)卫星的单频星载GPS实测数据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了二者的简化动力学轨道,并通过观测值残差分析、与双频精密轨道比较、激光测卫数据检核等方法对所得轨道精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电离层延迟影响的情况下,HY-2A卫星定轨精度为2~3dm,ZY-3卫星为1m左右;而采用半和改正组合消除电离层延迟一阶项影响后,二者定轨精度均显著提高,HY-2A卫星三维精度提高至1dm左右,ZY-3卫星提高至1~2dm。文章的研究成果表明,搭载单频GPS接收机的低轨卫星也可获得厘米级的定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频 半和改正 精密定轨 低轨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卫星的自主轨道确定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旭 李铁寿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分别利用紫外三轴姿态敏感器测出的月心方向和测距仪测出的月心距作为观测量 ,采用推广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确定出月球卫星环月期间的轨道 ,考虑到月球卫星在环月期间太阳对月球光照条件的限制 ,提出分段滤波策略 。
关键词 月球卫星 卡尔曼滤波 自主轨道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轨道计算精度数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欢龙 周军 刘莹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40,共6页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轨道计算的基本流程,从数值上分析了时间和坐标转换、各种轨道摄动力及它们在不同的计算条件下,对轨道数值计算精度的影响,为各种应用提供简明信息。部分摄动如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对轨道计算精度的影响随着高度的...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轨道计算的基本流程,从数值上分析了时间和坐标转换、各种轨道摄动力及它们在不同的计算条件下,对轨道数值计算精度的影响,为各种应用提供简明信息。部分摄动如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对轨道计算精度的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另一些如大气阻力及地球引力场模型的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低轨道航天器,由于飞行速度较快,总体加速度较大,因此误差的累积速度也较快,各种摄动的影响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轨道 摄动 计算精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卫星天文自主定轨定姿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琳琳 孙辉先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太阳敏感器和紫外敏感器测量出的卫星-太阳、卫星-地球和卫星-月球方向矢量,并利用雷达测高仪测出的地心距作为观测量,提出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地确定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同时确定出卫星的对地姿态.对自主... 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太阳敏感器和紫外敏感器测量出的卫星-太阳、卫星-地球和卫星-月球方向矢量,并利用雷达测高仪测出的地心距作为观测量,提出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地确定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同时确定出卫星的对地姿态.对自主定轨进行了数学仿真,分析比较了采样周期、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和轨道高度等因素对定轨精度的影响.总结了其变化规律,该方法可用于提高卫星自主定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自主导航 广义卡尔曼滤波 太阳敏感器 紫外敏感器 雷达测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统计模型的卫星融合定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炯琦 周海银 +1 位作者 赵德勇 吴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4,共8页
根据目前天基导航系统现状,结合中国对低、中轨卫星精密定轨的要求,给出了天地基信息融合定轨的原理;结合卫星待估融合参数的先验信息,提出了基于Bayes统计模型的卫星精密定轨方法;在卫星观测的线性化融合模型中引入观测噪声,利用概率... 根据目前天基导航系统现状,结合中国对低、中轨卫星精密定轨的要求,给出了天地基信息融合定轨的原理;结合卫星待估融合参数的先验信息,提出了基于Bayes统计模型的卫星精密定轨方法;在卫星观测的线性化融合模型中引入观测噪声,利用概率估计融合模型,根据Bayes理论进行卫星状态改进量的最大后验估计,并分析了Bayes估计方法的定轨精度;依据期望融合的待估改进量方差最小规则建立了相应的参数求解算法;最后以导航融合测控系统中测距和测速数据的融合定轨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表明该融合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定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贝叶斯定理 统计模型 先验估计 精度分析 轨道控制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最优融合的双星定位系统一体化精密定轨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炯琦 周海银 +1 位作者 吴翊 赵德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402,共9页
针对卫星动力学模型复杂且不准,考虑到卫星定轨中待估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最优融合的双星定位系统一体化参数建模的近地卫星精密定轨新方法.利用节点自由分布B样条描述卫星运动,实现了对卫星粗略动力学模... 针对卫星动力学模型复杂且不准,考虑到卫星定轨中待估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最优融合的双星定位系统一体化参数建模的近地卫星精密定轨新方法.利用节点自由分布B样条描述卫星运动,实现了对卫星粗略动力学模型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双星观测模型,使该方法转化为关于求解卫星轨道样条表示参数和定轨系统误差的多模型融合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模型结构确定最优融合权值的选取准则,在最小二乘准则下,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搜寻样条的最优节点分布,得到了待估参数的最优估计,完成了近地卫星的精密定轨.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不仅提高了卫星的定轨精度,而且使状态估计的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定位系统 模型融合 样条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迭频率估计在低轨卫星动力学模型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晓君 潘晓刚 王炯琦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9-455,共7页
低轨卫星的动力学模型误差是影响定轨精度的重要因素。首先,在不进行动力学模型补偿的前提下,定轨误差会同时包含观测误差和动力学模型误差,证明了达到最优批处理精度的观测数据量的理论结果,得到其最高定轨精度的理论表达式,并经数值... 低轨卫星的动力学模型误差是影响定轨精度的重要因素。首先,在不进行动力学模型补偿的前提下,定轨误差会同时包含观测误差和动力学模型误差,证明了达到最优批处理精度的观测数据量的理论结果,得到其最高定轨精度的理论表达式,并经数值实例验证。其次,从轨道特征提取入手,对卫星动力学模型中不能准确模制的部分采用频谱特征分析后的混迭频率估计,基于多项式调幅的三角基函数,通过结合基追踪的ESPRIT方法进行混迭频率的解耦估计确定最优拟合模型,由此建立动力学误差补偿的参数模型和互迭代卫星轨道估计算法,减小了动力学模型误差对定轨精度的影响,证明了其算法性能优于最小二乘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减动力学模型误差对定轨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误差 混迭频率估计 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轨迹编队飞行轨道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维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61,共7页
国际航天界在探讨小卫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8虚拟卫星9的新概念2这种虚拟卫星是由若干颗按一定的队形飞行的小卫星构成:这种编队飞行的卫星星群的轨道设计;轨道演变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针对椭圆轨迹的编队飞行2直接利用轨... 国际航天界在探讨小卫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8虚拟卫星9的新概念2这种虚拟卫星是由若干颗按一定的队形飞行的小卫星构成:这种编队飞行的卫星星群的轨道设计;轨道演变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针对椭圆轨迹的编队飞行2直接利用轨道的分析理论研究了轨道的特征;轨道摄动的影响以及轨道控制方法和所需的速度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飞行 卫星星群 轨道摄动 轨道控制 飞行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升交点经度进行轨道设计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西强 张育林 《上海航天》 2000年第2期16-20,33,共6页
以升交点经度的范围来描述所有能覆盖到目标的轨道。利用球面三角方法详细讨论了在考虑地球形状J2 项的摄动影响时 ,各种情况下能覆盖目标点的轨道的升交点经度范围 ,并将其推广到对区域目标的覆盖 ,给出了完整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例... 以升交点经度的范围来描述所有能覆盖到目标的轨道。利用球面三角方法详细讨论了在考虑地球形状J2 项的摄动影响时 ,各种情况下能覆盖目标点的轨道的升交点经度范围 ,并将其推广到对区域目标的覆盖 ,给出了完整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例给出了利用该表达式进行有连续覆盖、覆盖次数及过顶时间要求时的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进行轨道计算 ,仅用解析表达式即可快速准确地设计出满足覆盖要求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轨道 覆盖区 轨道设计 升交点经度 球面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最佳轨道引论”(01) 被引量:1
12
作者 竺苗龙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8年第3期71-73,共3页
改善了文献[1]的前言。
关键词 最佳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 轨道 发射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月球引力场改变地球卫星轨道倾角原理
13
作者 贾世锦 佘明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32,共8页
文章以休斯公司利用月球引力拯救“亚洲三号”通信卫 星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影响球的概念,对利用天体引力场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倾角的原理进 行了探讨,并得到利用目标天体改变轨道倾角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和 空间... 文章以休斯公司利用月球引力拯救“亚洲三号”通信卫 星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影响球的概念,对利用天体引力场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倾角的原理进 行了探讨,并得到利用目标天体改变轨道倾角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和 空间位置。利用一条假设的卫星轨道说明了月球引力场对其轨道倾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变更轨道技术 轨道倾角 变轨控制 通信卫星 月球引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场模型引起的卫星轨道径向误差的估计结果
14
作者 赵长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本文给出几个最新的地球引力场模型误差引起的卫星轨道径向误差的估计结果,表明JGM3和TEG3优于其它模式,现有模式引起的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误差较大.
关键词 地球引力场 轨道径向误差 卫星轨道 估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卫星轨道的高精度确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仁为 孙怀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单站或三站跟踪测轨数据,对静止卫星轨道进行精确确定,提出一种新的有效的轨道确定的算法,星下点位置精度优于30m。
关键词 静止卫星 轨道 系统误差 测定
全文增补中
太阳同步轨道立方星任务轨道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博持 李明涛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立方星是近年来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太阳同步轨道(SSO)立方星任务为例,研究地球非球形引力项J2和大气阻力对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分别研究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大气模型对SSO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 立方星是近年来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太阳同步轨道(SSO)立方星任务为例,研究地球非球形引力项J2和大气阻力对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分别研究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大气模型对SSO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大气阻力摄动对SSO立方星轨道寿命影响很大,影响结果与轨道高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太阳活动高、低年时的轨道演化差异明显,且演化量随F10.7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不同大气模型下的轨道演化情况存在差异,大多数模型所对应的轨道演化量的量级基本一致。上述影响分析对SSO立方星任务轨道的选定及轨道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星 轨道演化 大气模型 太阳活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O计算及其在地月系中的摄动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小婧 曾凌川 巩应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3-892,共10页
针对远距逆行轨道(DRO)的航天工程应用问题,研究了DRO的计算方法以及轨道特性,分析了DRO在实际力环境中的主要摄动因素,为DRO的精确建模和标称轨道设计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利用仿真算例验证流函数法在计算DRO周期轨道族中的有效... 针对远距逆行轨道(DRO)的航天工程应用问题,研究了DRO的计算方法以及轨道特性,分析了DRO在实际力环境中的主要摄动因素,为DRO的精确建模和标称轨道设计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利用仿真算例验证流函数法在计算DRO周期轨道族中的有效性。然后,利用该方法,通过改变雅可比常数,延拓计算DRO周期轨道族,获得不同共振比的DRO,仿真结果表明整数共振比的DRO在地月惯性坐标系中的轨迹是封闭的曲线,而共振比非整数的DRO则不封闭。最后,通过轨道外推分析影响DRO稳定性的主要摄动因素,仿真结果表明太阳引力和月球轨道偏心率是影响DRO稳定性的主要摄动因素。在动力学模型中,使用标准星历表示行星的运动状态,当积分时间多于10天时模型误差为km量级,因此在地月系这样大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可以使用星历模型近似的分析DRO在真实力环境中的运动状态,为任务轨道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 流函数 拟周期轨道 远距逆行轨道(DRO) 共振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大气模型对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亚英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振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能量估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模型 高层大气模型 空间站 轨道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空间的远距离逆行轨道族及其分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冠华 杨驰航 +1 位作者 张晨 张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76-2588,共13页
地月系统中存在着一类绕月逆行、高度稳定的轨道族,称为远距离逆行轨道族(DRO)。以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CR3BP)为动力学模型研究了DRO轨道族周边的动力系统结构。利用Broucke稳定性图寻找分叉点,判断分叉类型,基于数值延拓计算分岔后产... 地月系统中存在着一类绕月逆行、高度稳定的轨道族,称为远距离逆行轨道族(DRO)。以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CR3BP)为动力学模型研究了DRO轨道族周边的动力系统结构。利用Broucke稳定性图寻找分叉点,判断分叉类型,基于数值延拓计算分岔后产生的一系列新轨道分支。分叉类型主要有切分叉与多倍周期分叉(从3倍周期开始),轨道维度包含平面轨道族与三维轨道族。计算新轨道族的特征,包括形状、周期、能量、稳定性、双曲流形结构等。探讨周期轨道的轨道周期与能量的关系,以几何化的方式展现分叉结构、多周期轨道的双曲流形结构等。该动力结构将为基于DRO轨道族的地月空间任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逆行轨道 分岔 多周期轨道 数值延拓 轨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几点讨论
20
作者 熊志权 《益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5期39-41,共3页
利用行星运动轨道方程,由初始条件,求出方程中的积分常数。
关键词 轨道方程 运动轨道 发射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