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舟二号”大气密度探测器的探测结果 Ⅱ.在太阳和地磁扰动期间高层大气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国泰 邱时彦 +5 位作者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密度 地磁扰动 太阳活动 大气密度探测器 日照区 阴影区 “神舟二号”探测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表面水冰的探测和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琳 刘建忠 +1 位作者 邹永廖 李春来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9,共8页
综述了月表水冰的发现,探测技术,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分布、资源量,月表水的运移和利用前景.已有的探测表明,月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内,储量约为66亿吨.月表水冰主要分布于两极永久阴影区中的原因,是月球上的水可以通... 综述了月表水冰的发现,探测技术,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分布、资源量,月表水的运移和利用前景.已有的探测表明,月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内,储量约为66亿吨.月表水冰主要分布于两极永久阴影区中的原因,是月球上的水可以通过弹道式跳跃逐步迁移到温度低的地区所致.本文认为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对于人类进行月球基地的建设没有根本性的影响,而利用月球玄武岩中钛铁矿的反应来获取水,是更为简便和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表面 水冰 探测 永久阴影区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双星定位系统改进及其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林雪原 刘建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北斗双星定位系统是我国自行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定位系统(RDSS).本文论述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我国现有的导航卫星资源即两颗工作卫星和第3颗卫星(备用卫星)与气压高度表组成一种区域性无源导航定位系统,并给出了... 北斗双星定位系统是我国自行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定位系统(RDSS).本文论述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我国现有的导航卫星资源即两颗工作卫星和第3颗卫星(备用卫星)与气压高度表组成一种区域性无源导航定位系统,并给出了定位算法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实现中等精度的导航定位,为发展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定位系统 算法 北斗双星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卫星的空间环境数据接收及警报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龚德铸 孙越强 +4 位作者 刘一鸣 梁金宝 林华安 朱光武 王世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介绍了FY-2卫星探测数据的流通过程及接收处理.首先在FY-2卫星及探测器系统中,环境探测数据被收集、调制并发射,再由地基数据接收及解调系统将数据信号放大、解调还原并发送,最后由数据处理及警报系统将数据接收处理、保存显示,并对太... 介绍了FY-2卫星探测数据的流通过程及接收处理.首先在FY-2卫星及探测器系统中,环境探测数据被收集、调制并发射,再由地基数据接收及解调系统将数据信号放大、解调还原并发送,最后由数据处理及警报系统将数据接收处理、保存显示,并对太阳质子事件、X耀斑进行自动电话报警.该系统是保障航天器安全和提高抗辐照水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卫星 警报系统 数据传输与接收 环境探测数据 环境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模拟的行星际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向长青 王敬芳 +2 位作者 魏奉思 黄为民 熊东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2,共7页
简要阐述了分析模拟的行星际磁流体力学(MHD)激波的局部性质时,采用无厚度局部平面激波这一假设的合理性,说明了在激波未扰动区域(激波上游),物理量在几个小时内的变化很小这一事实.利用平面激波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模拟... 简要阐述了分析模拟的行星际磁流体力学(MHD)激波的局部性质时,采用无厚度局部平面激波这一假设的合理性,说明了在激波未扰动区域(激波上游),物理量在几个小时内的变化很小这一事实.利用平面激波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模拟的行星际MHD 激波的新方法,包括激波位置的确定,上下游状态参数的选择,激波局部参数的计算以及激波的分类,最后应用这种方法对一个二维的MHD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过去文献关于磁流体力学混合激波空间连接和时间演化的链式规则,而且说明位于太阳赤道附近的慢激波和中间激波最终会发展为快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模拟MHD激波 局地参数 流体力学 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光武 李保权 +7 位作者 王世金 梁金宝 张微 黄红锦 沈思忠 翟应应 孙越强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4,共7页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并且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拄子扰动特征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同步轨道 空间辐射环境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对漫反射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英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7,共6页
光学系统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衰变对卫星遥感仪器探测精度有重要影响.漫反射板是星载光学遥感仪器辐射定标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ADEOS/TOMS和Earth Probe/TOMS仪器馒反射板漫反射率衰变特性的比较,分析研... 光学系统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衰变对卫星遥感仪器探测精度有重要影响.漫反射板是星载光学遥感仪器辐射定标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ADEOS/TOMS和Earth Probe/TOMS仪器馒反射板漫反射率衰变特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原子氧和太阳紫外辐射对漫反射板的影晌.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照和原子氧剥蚀引起的漫反射板反射率衰变系数分别为0.00049/h和1.2 × 10-17cm2,但在卫星入轨初期,太阳紫外辐照的影响可增加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剥蚀效应 太阳紫外辐照 漫反射板 卫星遥感仪器 反射率衰变 星载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重离子径迹结构对单粒子翻转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韩建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利用解析法计算了高能重离子的径迹结构,通过 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径迹结构对 微电子芯片单粒子翻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了径迹结构的影响后,当离子能量较高时, 具有小尺寸灵敏单元、低翻转阈值的芯片的翻转截面较传... 利用解析法计算了高能重离子的径迹结构,通过 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径迹结构对 微电子芯片单粒子翻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了径迹结构的影响后,当离子能量较高时, 具有小尺寸灵敏单元、低翻转阈值的芯片的翻转截面较传统的LET描述结果小许多;当离子 更重时,这种差别对灵敏单元尺寸较大、翻转阈值较高的芯片也变得较明显.即离子径迹结 构的影响是通过其有效地沉积到灵敏单元中的能量与翻转阈值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还研究 了作用距离较深、结构宽大的径迹造成的相邻多个灵敏单元的同时翻转,即多位翻转现象, 这是用LET所不能反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重离子 径迹结构 单粒子翻转 微电子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太空物理学发展瞻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共6页
对21世纪前20年太空物理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作了概要的瞻望.主要内容包括:(1)2000-2020年日地空间物理探测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日地空间探测的新举措;(2)月球、行星、彗星及恒星际的探测;(3)开展行星空间环境的... 对21世纪前20年太空物理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作了概要的瞻望.主要内容包括:(1)2000-2020年日地空间物理探测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日地空间探测的新举措;(2)月球、行星、彗星及恒星际的探测;(3)开展行星空间环境的比较研究;(4)对21世纪前20年我国太空物理发展规划和计划的瞻望.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在新的世纪,空间探测和研究,将是国际上竞争的一个重要焦点之一,空间开发和利用,将会更加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空间探测在空间开发和应用中将会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物理 太空探测 行星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SSC事件的行星际原因分析
10
作者 李昌兴 黄朝晖 王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磁暴急始(SSC)是强烈太阳风动压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SSC事件的上升时间在4~10 min,我们把上升时间超过15 min的SSC事件称为异常SSC事件.本文利用地磁SYM-H指数鉴别出了5个有地磁观测历史以来发生的上升时间大于15 ... 磁暴急始(SSC)是强烈太阳风动压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SSC事件的上升时间在4~10 min,我们把上升时间超过15 min的SSC事件称为异常SSC事件.本文利用地磁SYM-H指数鉴别出了5个有地磁观测历史以来发生的上升时间大于15 min的异常SSC事件,并利用Wind,ACE,IMP8, Goes,Geotail多点卫星太阳风观测数据和地磁观测数据,分析了异常SSC事件的行星际原因.结果表明,异常SSC事件通常都是强烈行星际扰动引起的,5个异常SSC事件有4个对应于行星际激波,有3个对应于多步太阳风动压跃变,有1个对应于行星际电场大幅度变化;由行星际激波产生的异常SSC事件,其上升时间依赖于行星际激波的方向,方向相对于日地连线越偏,上升时间越长;异常SSC事件上升时间与行星际磁场方向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急始 行星际激波 太阳风动压 行星际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tal ionizing dose effect modeling method for CMOS digital-integrated circuit
11
作者 Bo Liang Jin-Hui Liu +3 位作者 Xiao-Peng Zhang Gang Liu Wen-Dan Tan Xin-Dan Zh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46,共15页
Simulating the total ionizing dose(TID)of an electrical system using transistor-level models can b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particularly for digital-integrated circuits(ICs).In this study,a method for modeling TID eff... Simulating the total ionizing dose(TID)of an electrical system using transistor-level models can b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particularly for digital-integrated circuits(ICs).In this study,a method for modeling TID effects in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digital IC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IBIS)was proposed.The digital IC was first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ased on its internal structure:the input buffer,output buffer,and functional area.Each of these three parts was separately modeled.Using the IBIS model,the transistor V-I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the buffers were processed,and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and modeled using VHDL-AMS.In the functional area,logic functions were modeled in VHDL according to the data sheet.A golden digital IC model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input buffer,output buffer,and functional area models.Furthermore,the golden ratio wa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ID experimental data,enabling the assessment of TID effects on the threshold voltage,carrier mobility,and time series of the digital IC.TI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MOS non-inverting multiplexer,NC7SZ157,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which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were less than 2%at each dose point.This confirms the practic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The TID effect model for digital ICs developed using this modeling technique includes both the logical function of the IC and changes in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degradation impacted by TID,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design of radiation-hardening tolerance in digital 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digital-integrated circuit Total ionizing dose IBIS model Behavior-physical hybrid model Physical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 microchannel plate-pixel detector for X-ray polarimetry
12
作者 Huan-Bo Feng Hong-Bang Liu +16 位作者 Dong Wang Zi-Li Li Shu-Lin Liu Qian Liu Hang-Zhou Li Bin-Long Wang Yan-Jun Xie Zong-Wang Fan Hui Wang Ran Chen Di-Fan Yi Rui-Ting Ma Fei Xie Bo Peng Xiang-Ming Sun Jin Li En-Wei L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0-73,共14页
POLAR-2 is a gamma-ray burst(GRB)polarimeter that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polarization in GRB radiation emissions,aiming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related mechanisms.POLAR-2 is expected to utilize an on-board polar... POLAR-2 is a gamma-ray burst(GRB)polarimeter that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polarization in GRB radiation emissions,aiming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related mechanisms.POLAR-2 is expected to utilize an on-board polarimeter that is sensitive to soft X-rays(2-10 keV),called low-energy polarization detector.We have developed a new soft X-ray polari-zation detector prototype based on gas microchannel plates(GMCPs)and pixel chips(Topmetal).The GMCPs have bulk resistance,which prevents charging-up effects and ensures gain stability during operation.The detector is composed of low outgassing materials and is gas-sealed using a laser welding technique,ensuring long-term stability.A modulation factor of 41.28%±0.64% is obtained for a 4.5 keV polarized X-ray beam.A residual modulation of 1.96%±0.58% at 5.9 keV is observed for the entire sensitiv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polarimetry Gas microchannel plate-pixel detector Gamma-ray bur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球落舱内试验平台的高微重力水平分析
13
作者 高云峰 王麟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微重力水平气球落舱内试验平台的动力特性,考虑了稀薄气体的影响,建立了落舱及平台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平台微重力水平与落舱控制精度、平台与落舱的分离时刻、真空舱内真空度的关系.
关键词 真空舱 气球落舱系统 自由分子流 真空度 微重力试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
作者 李俊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0-200,共1页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发展,国内外航天领域的研究越来越聚焦于以火星、小行星等近地行星为目标天体的探测问题.深空测控的精度对所有深空探测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火星探测任务设计中特别关注探测器被火星捕获段,小行星探测任务设计中特别...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发展,国内外航天领域的研究越来越聚焦于以火星、小行星等近地行星为目标天体的探测问题.深空测控的精度对所有深空探测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火星探测任务设计中特别关注探测器被火星捕获段,小行星探测任务设计中特别关注飞向小行星的过渡轨道、环绕小行星飞行、对小行星的附着、采样、撞击等操作.在Acta Mechanica Sinica 2014年第3期的主题"Orbits around asteroid"主要针对环绕小行星飞行问题,本刊组织的"近地行星探测动力学与控制"主题是针对其余几个重要问题."深空网测控模式DOR测量建模与精度分析"以中国深空网在嫦娥3号任务中首次应用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网 行星探测 任务设计 过渡轨道 火星探测 精度分析 星捕获 误差源 遥测信息 测量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科学家观测到宇宙最高能量伽马谱线
15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4期50-50,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 MeV的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7月25...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 MeV的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7月25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形式 科研团队 空间望远镜 伽马射线 物理学 天文学 谱线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中能望远镜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学蕾 姜维春 +5 位作者 张万昌 孟斌 杨生 雒涛 顾煜栋 谭颖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中能望远镜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的3台望远镜之一,主要功能是5~30keV能区的X射线巡天及定点观测。其设计综合采用了低漏电流Si-PIN探测器技术,低噪声、高灵敏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以及高精度准直器技术,实现了高能量分辨... 中能望远镜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的3台望远镜之一,主要功能是5~30keV能区的X射线巡天及定点观测。其设计综合采用了低漏电流Si-PIN探测器技术,低噪声、高灵敏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以及高精度准直器技术,实现了高能量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的设计要求。中能望远镜在轨运行1年多,平均能量分辨率半高宽(FWHM)优于3keV(在17.8keV时),时间分辨率为256μs,表明其性能优于能量分辨率指标FWHM 3keV(在20keV时)、时间分辨率1ms的科学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中能望远镜 SI-PIN探测器 专用集成电路 高精度准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2与23周磁静日北京台银河宇宙线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乐贵明 叶宗海 +2 位作者 龚菊红 黄文耿 卢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计算功率谱的方法研究了第22和23周磁静日北京宇宙线台站记录的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两个太阳活动周交替时,银河宇宙线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特征消失.在太阳活动低年逐渐...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计算功率谱的方法研究了第22和23周磁静日北京宇宙线台站记录的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两个太阳活动周交替时,银河宇宙线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特征消失.在太阳活动低年逐渐向高年过度时,首先出现的是周日变化,半日变化特征出现要滞后于周日变化,22周太阳活动高年看不出周日变化,而23周太阳活动的高年周日变化非常明显.22周太阳活动的下降期,只有周日变化而无半日变化,这是分析北京宇宙线台近2个太阳活动周数据得到的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宇宙线强度 周日变化 半日变化 磁静日 北京宇宙线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与交叉小波分析的太阳黑子与宇宙线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2 位作者 张阳 杨升高 汪四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利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根据太阳黑子数以及Huancayo和Climax两个测站的月均宇宙线数据,分析了两个测站的月均宇宙线周期变化,同时利用太阳黑子数R_(12)对Climax站宇宙线流量进行预测研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太阳黑子与宇宙线除... 利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根据太阳黑子数以及Huancayo和Climax两个测站的月均宇宙线数据,分析了两个测站的月均宇宙线周期变化,同时利用太阳黑子数R_(12)对Climax站宇宙线流量进行预测研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太阳黑子与宇宙线除存在显著的11年周期外,太阳活动高年期间还存在1~6个月尺度的周期特性,在第22太阳周活动高年时还出现了6~8和1~22个月的变化周期;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130个月左右的周期上宇宙线与太阳黑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并且宇宙线的变化滞后太阳黑子约8个月;分别采用预测时刻和8个月前的太阳黑子数,预测相对误差为3.8912%和3.2386%.本文方法同样适用于估算其他空间天气参量之间的周期和相关性,提高各种空间天气参量的预测或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交叉小波 太阳黑子数 宇宙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宇宙产业管理发展
19
作者 刘清泉 《现代营销(下)》 2024年第11期11-13,共3页
随着数字化浪潮迈向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虚拟现实、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正经历着迅猛的迭代与突破。在此背景下,元宇宙成为引领新技术融合与应用的新热点,推动了社会发展与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等... 随着数字化浪潮迈向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虚拟现实、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正经历着迅猛的迭代与突破。在此背景下,元宇宙成为引领新技术融合与应用的新热点,推动了社会发展与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等多元应用场景注入了全新的技术活力,为工业制造、文化旅游、教育领域、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的高效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作为数字技术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的崭新领域,元宇宙正逐步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元宇宙产业管理经验的总结研究,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产业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与策略支持,规避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与挑战,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确保我国元宇宙产业能够沿着正确轨道稳步前行,为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力量。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地球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元宇宙产业发展 园区管理 配套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MT的空间环境本底计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刚 吴枚 +1 位作者 张澍 金颖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1-540,共10页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一颗宽波段X射线(1~250 keV)天文卫星,其核心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HE)工作于硬X射线能区(20~250 keV),致力于实现硬X射线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描绘硬X射线天图,并对特殊天体作高灵敏度定点观测.为了获得高灵...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一颗宽波段X射线(1~250 keV)天文卫星,其核心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HE)工作于硬X射线能区(20~250 keV),致力于实现硬X射线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描绘硬X射线天图,并对特殊天体作高灵敏度定点观测.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必须有效地抑制本底.本底主要是由轨道环境中的粒子(γ射线、质子、电子、中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结合大量的描述近地空间本底的文献和最新的实测数据,整理出一套自洽的近地空间本底粒子的数据和公式,便于应用.并通过Geant 4软件模拟计算给出了HXMT的本底及本底随时间和轨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XMT 本底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