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亚乙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立鹏 卢福军 +3 位作者 高维丹 王达彤 王艳 岳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三乙胺为脱氯试剂合成碳酸亚乙烯酯(VC),确定了CEC前处理对VC合成的影响。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氯试剂用量、阻聚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EC热处理后进行反应,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 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三乙胺为脱氯试剂合成碳酸亚乙烯酯(VC),确定了CEC前处理对VC合成的影响。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氯试剂用量、阻聚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EC热处理后进行反应,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三乙胺与氯代碳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1.1∶1、以叔丁基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条件下,过程总收率达到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亚乙烯酯 CEC前处理 脱氯试剂 阻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羧酸类Dy(Ⅲ)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罗思雨 朱小双 +2 位作者 何秋蓉 王思茗 李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05-107,121,共4页
以7-氮杂吲哚-3-羧酸(7AI_(3)CAH_(2))为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稀土Dy(Ⅲ)配合物[Dy(7AI_(3)CAH)_(2)(NO_(3))(H_(2)O)_(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黏度法和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间... 以7-氮杂吲哚-3-羧酸(7AI_(3)CAH_(2))为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稀土Dy(Ⅲ)配合物[Dy(7AI_(3)CAH)_(2)(NO_(3))(H_(2)O)_(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黏度法和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间结合模式为嵌插结合,配合物与CT-DNA表现出良好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7-氮杂吲哚-3-羧酸 小牛胸腺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物流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分析
3
作者 裴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4-846,共3页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强的热存储与释放能力,在海上物流运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保障海上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能展开研究。从潜热存储、热化学储能、显热存储三种不同的储能形式着手,分析相变储能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研究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物性能,并对其在海上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物流 相变储能材料 热物性能 热存储 热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研究 被引量:114
4
作者 赵景婵 郭治安 +1 位作者 常建华 王文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研究了在用RP HPLC法测定有机酸时如何对流动相的酸度进行控制 ,给出了流动相最佳pH的选择通式 :色谱柱允许的最低 pH值≤pH≤pKa- 2 ;研究了流动相中甲醇、乙腈存在时对此通式的影响。用研究得出的结论选择了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 研究了在用RP HPLC法测定有机酸时如何对流动相的酸度进行控制 ,给出了流动相最佳pH的选择通式 :色谱柱允许的最低 pH值≤pH≤pKa- 2 ;研究了流动相中甲醇、乙腈存在时对此通式的影响。用研究得出的结论选择了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和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时的色谱条件 ,并且研究了每种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测定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以及相对标准偏差。实验显示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测试时 ,各种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 >0 9995 ,相对标准偏差RSD <0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酸度控制 分离 有机酸 流动相 pH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CA合成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殷德宏 王金渠 张雄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二烷基亚磷酸酯、顺丁烯二酸二烷酯,以及丙烯酸烷酯等为原料,在强碱性催化条件下,经 一步连续反应合成PBTCA(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产率为87.7%;采用IR、 31P-NMR、1H-NMR、13C-NMR等方法证实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并 取得了... 以二烷基亚磷酸酯、顺丁烯二酸二烷酯,以及丙烯酸烷酯等为原料,在强碱性催化条件下,经 一步连续反应合成PBTCA(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产率为87.7%;采用IR、 31P-NMR、1H-NMR、13C-NMR等方法证实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并 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阻垢剂 膦酸根 水质稳定剂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淀粉及相关食品中马来酸(酐)与富马酸的含量 被引量:7
6
作者 薛霞 张艳侠 +3 位作者 王艳丽 于文江 周莉莉 王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淀粉及相关食品中马来酸(酐)和富马酸的分析方法.试样采用1%氨水-甲醇(体积比1:1)溶液提取,以0.03 mol/L磷酸二氢铵(pH 2.45)溶液为流动相,采用Atlantis(R)T3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淀粉及相关食品中马来酸(酐)和富马酸的分析方法.试样采用1%氨水-甲醇(体积比1:1)溶液提取,以0.03 mol/L磷酸二氢铵(pH 2.45)溶液为流动相,采用Atlantis(R)T3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色谱条件下,两种目标物的分离良好,回收率为82.5% ~ 103.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3%,两者的定量下限均为2.0 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淀粉及相关食品中马来酸(酐)及富马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马来酸 富马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淀粉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对NiW/γ-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义 杨成敏 +1 位作者 周勇 郭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以柠檬酸(CA)为助剂,采用不同浸渍方法制备NiW-CA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性质及其柴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TPR、SEM-EDS、XRD、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助剂能够减弱NiW催化剂中金属... 以柠檬酸(CA)为助剂,采用不同浸渍方法制备NiW-CA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性质及其柴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TPR、SEM-EDS、XRD、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助剂能够减弱NiW催化剂中金属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金属组分在硫化过程中的再分散,增加金属的硫化度和WS2晶粒的堆叠,因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先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CA+M、共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CAM、后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M+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浸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分析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泓 刘清林 关良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9-110,117,共3页
1979年Gjerde等提出单柱离子色谱法。用电导检测的单柱阴离子色谱主要用于无机阴离子分析,用于有机酸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淋洗液的单柱离子色谱系统,同时分析了六种无机阴离子和四种有机酸。
关键词 单柱离子色谱 阴离子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合成酰胺荚醚萃取剂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宇轩 丁颂东 +3 位作者 刘宁 黄松 黄璜 苏冬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采用混合酸酐法,通过氧杂单酰胺酸与二烷基胺反应,合成了3种酰胺荚醚萃取剂N,N,N'N'-四烷基-3-氧-戊二酰胺(烷基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辛基),产率分别为84%,80%和57%.采用1H NMR和MS对合成的酰胺荚醚萃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混合酸酐法 氧杂单酰胺酸 氯甲酸异丁酯 酰胺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慕长炜 袁会珠 +5 位作者 李楠 傅滨 肖玉梅 马永强 齐淑华 覃兆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02-1906,共5页
为了寻找具有高活性的含吡啶杂环杀菌剂,以烯酰吗啉为模板化合物,以异烟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卤代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Wittig-Horner反应等,将吡啶-4-基或2-氯吡啶-4-基引入到模板结构中,设计合成了27个4-[3-(吡啶-4-基)-3-... 为了寻找具有高活性的含吡啶杂环杀菌剂,以烯酰吗啉为模板化合物,以异烟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卤代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Wittig-Horner反应等,将吡啶-4-基或2-氯吡啶-4-基引入到模板结构中,设计合成了27个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对目标化合物的初步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 Tucker)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4-20,4-21,4-22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值分别为28.94,5.27和0.87μg/mL(对照药剂多菌灵为1.54μg/mL,烯酰吗啉为60.95μg/mL);对掘氏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33,0.27和0.09μg/mL(对照药剂百菌清为20.39μg/mL,烯酰吗啉为0.24μg/mL),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的研究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衍生物 丙烯酰吗啉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丙二酸的合成及捕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德洲 刘文刚 +1 位作者 孙亚光 朱一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苄基丙二酸固体,并对其捕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苄基丙二酸对方铅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在药剂用量很小和很宽的pH值范围内(pH=4~10),方铅矿回收率都在90%以上;对闪锌矿的捕收能力较强,回收率随pH值增大... 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苄基丙二酸固体,并对其捕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苄基丙二酸对方铅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在药剂用量很小和很宽的pH值范围内(pH=4~10),方铅矿回收率都在90%以上;对闪锌矿的捕收能力较强,回收率随pH值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对菱锌矿基本无捕收能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苄基丙二酸能与方铅矿表面的Pb发生O—O螯合,形成六元环螯合物,同时还伴随有分子和离子共吸附现象,而在闪锌矿表面仅发生分子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丙二酸 合成 捕收性能 方铅矿 闪锌矿 菱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的离子排斥色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牟世芬 蒋建萍 侯小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和电导检测器分离和检测有机酸的色谱条件。选用最常见的盐酸代替辛烷磺酸或全氟丁酸作淋洗液,对36种有机酸在离子排斥柱上的保留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找出了有机酸的pKa值和分子结构与保留时间的关系和规律,... 本文报道了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和电导检测器分离和检测有机酸的色谱条件。选用最常见的盐酸代替辛烷磺酸或全氟丁酸作淋洗液,对36种有机酸在离子排斥柱上的保留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找出了有机酸的pKa值和分子结构与保留时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将方法试用于多种水样和饮料中有机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离子排斥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酸结构与腐蚀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章群丹 田松柏 +1 位作者 黄少凯 王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2-656,共5页
酸值相近的原油腐蚀性差别可能很大,这与其中所含的石油酸结构有关。为了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石油酸腐蚀性大小的差别,选取了26种石油酸模型化合物,系统地测定了其在白油模拟体系中的气相、液相及总腐蚀速率,并分别比较了直链、支链及环... 酸值相近的原油腐蚀性差别可能很大,这与其中所含的石油酸结构有关。为了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石油酸腐蚀性大小的差别,选取了26种石油酸模型化合物,系统地测定了其在白油模拟体系中的气相、液相及总腐蚀速率,并分别比较了直链、支链及环状石油酸的腐蚀能力。结果表明,直链脂肪酸的腐蚀能力随碳数的增加而减弱,环取代能增强石油酸的腐蚀能力,但多个环取代时反而减弱其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结构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酶促转酯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伟雄 魏东芝 袁勤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酶促乌桕脂与硬脂酸甲酯转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提出了反应初速度和初始浓度及反应历程中组分浓度和时间关系的两种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关键词 转酯化反应 动力学 脂肪酶 非水相 酶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保留行为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丁明玉 陈培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保留行为。首次报道了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色谱过程中的“多峰现象”,即一种有机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谱峰流出色谱柱。对这种“多峰现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有机酸离解后的不同价数... 研究了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保留行为。首次报道了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色谱过程中的“多峰现象”,即一种有机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谱峰流出色谱柱。对这种“多峰现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有机酸离解后的不同价数阴离子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同时保留的机理。研究中还发现离解很弱的有机酸的保留行为不完全符合离子交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阴离子交换柱 保留机理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5种树脂酸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乐 郑新华 +2 位作者 项海波 陈晞 张爱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枞酸、新枞酸、去氢枞酸、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的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醇沉淀高聚物离心后微孔滤膜过滤,乙腈-0.4%乙酸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枞酸、新枞酸、去氢枞酸、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的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醇沉淀高聚物离心后微孔滤膜过滤,乙腈-0.4%乙酸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等度洗脱,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枞酸和新枞酸的检测波长为240 nm,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为270 nm,去氢枞酸为208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树脂酸的定量下限为2.5~10.0 mg/kg,线性范围跨越两个数量级以上,连续6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4%,加标回收率为92.2%~103.6%。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分析速度快,满足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5种树脂酸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胶黏剂 树脂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毛细管色谱柱分析有机羧酸 被引量:10
17
作者 寇登民 祁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0-552,共3页
将合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三正丁铵盐配成合适体积分数的固定相溶液,用汞塞动态法[1]涂柱制备成适合直接进样分离羧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制成的色谱柱具有较佳的性能和较强的选择分离能力,特别是对强极性物质(如羧酸)更突出。较... 将合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三正丁铵盐配成合适体积分数的固定相溶液,用汞塞动态法[1]涂柱制备成适合直接进样分离羧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制成的色谱柱具有较佳的性能和较强的选择分离能力,特别是对强极性物质(如羧酸)更突出。较详细地讨论了这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对羧酸的分离以及定量分析,并给出了几个分析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毛细管柱 有机羧酸 固定相 羧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离子液体中利用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新宇 陈大茴 王建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5-1136,共2页
Cinnamic acid was synthesized by Perkin reaction in anhydrous potassium carbonate as catalyst,ionic liquid as solvent.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n(PhCHO):n(Ac2O):n(K2CO3)=1∶1.2∶1.1... Cinnamic acid was synthesized by Perkin reaction in anhydrous potassium carbonate as catalyst,ionic liquid as solvent.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n(PhCHO):n(Ac2O):n(K2CO3)=1∶1.2∶1.1,and refluence time was 2h when the refluence temperature was 160℃.The yield of cinnamic acid could reach 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PERKIN反应 离子液体 碳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VC热稳定剂——三(羟基乙硫醇)锑的合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又年 王春江 +1 位作者 舒万艮 曾冬铭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硫醇锑类热稳定剂———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合成及其应用 .实验时以三氧化二锑和巯基乙醇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直接化合生成三 (羟基乙硫醇 )锑 .此外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 研究了一种新型硫醇锑类热稳定剂———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合成及其应用 .实验时以三氧化二锑和巯基乙醇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直接化合生成三 (羟基乙硫醇 )锑 .此外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以二甲苯作为带水剂 ,反应物Sb2 O3与 6HSCH2 CH2 OH的量比为 1∶1 .2 ,加热回流 1 .0h ,得产品的收率为 93.8% ;三 (羟基乙硫醇 )锑为浅黄色液体 ,其折光率Dn2 0 为 1 .44 79;当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添加量为2 5份时 ,PVC树脂的热稳定时间为 46min(2 0 0℃时 ) .其热稳定性能优于钙 锌、铅盐复合热稳定剂 ,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热稳定性能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锑 合成 三锑 PVC热稳定剂 羟基乙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氧解法提高泥炭中黄腐酸的产率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云龙 刘大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20-1221,共2页
The oxdio-degradation of peat by nitric acid followed with extraction of humic acid(HA) and fulvic acid(FA) by sodium hydroxide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FA from peat. The additional FA coul... The oxdio-degradation of peat by nitric acid followed with extraction of humic acid(HA) and fulvic acid(FA) by sodium hydroxide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FA from peat. The additional FA could be obtained from filtrate by precitation with Al 2(SO 4) 3 solution. At optimum conditions the extracts of HA and FA from peat were 45.11% and 7.88%,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黄腐酸 泥炭 硝酸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