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翁同龢与阎敬铭父子往来信札考释
1
作者 李文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翁同龢与阎敬铭、阎乃竹父子往来信札8通,涉及恢复制钱等工作交流及翁氏与阎家父子的日常交往等。这些信札,不仅具有艺术与文献价值,对研究晚清的官场生态也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翁同龢 阎敬铭 阎乃竹 晚清 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研究的盛会——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张照生 任先大 《云梦学刊》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2023年9月22—24日,“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与岳阳两地同时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近代湖南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内... 2023年9月22—24日,“中国近代文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与岳阳两地同时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近代湖南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内容广、研究具有时代性与文化性、会议模式新颖等特征,推进与深化了学界对中国近代文学与郭嵩焘的研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郭嵩焘 湖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意识在晚清国家危机中的内聚作用与发生机制
3
作者 张师伟 曹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7-71,共15页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意识在数千年岁月中,被形塑与积淀成一种政治传统与思想认同,展现出了强劲内聚作用。鸦片战争后,晚清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内外重大冲击,经历了政治价值及共同体认同危机,其所以能维持中华文明主体性,有多方面的影响因...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意识在数千年岁月中,被形塑与积淀成一种政治传统与思想认同,展现出了强劲内聚作用。鸦片战争后,晚清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内外重大冲击,经历了政治价值及共同体认同危机,其所以能维持中华文明主体性,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大一统”意识的内聚作用尤为关键。“大一统”意识的内聚作用,借由儒家传统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得以巩固和强化,在客观上给辽阔疆域内的多数成员带来了共同体认同所必备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晚清抵御西方军事入侵与文化冲击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内聚力成为动员和号召社会的最有力要素,维系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使得近代中国得以分而不裂,危而不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意识 政治整合 晚清国家危机 内聚作用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大澂致曾之撰信札四通考释
4
作者 李文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3,共6页
2017年现身的吴大澂致曾之撰的4通信札,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些信札作于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1890-1891)吴大澂在苏州守制期间;内容主要涉及苏州、常熟一带上层士绅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札,对研究晚清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态,对补充吴大... 2017年现身的吴大澂致曾之撰的4通信札,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些信札作于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1890-1891)吴大澂在苏州守制期间;内容主要涉及苏州、常熟一带上层士绅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札,对研究晚清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态,对补充吴大澂与曾之撰的相关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曾之撰 苏州 常熟 虚廓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学者对“日本文学”的发现——以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为中心
6
作者 郭雪妮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晚清士人对“文学”启蒙的重视,一般被认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且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赴日名人为先驱。然而,作为晚清首批赴日游历使的傅云龙对“日本文学”的发现,却很少被提及。傅云龙在《游历日本图经》中专设“日本文学”一门,上卷... 晚清士人对“文学”启蒙的重视,一般被认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且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赴日名人为先驱。然而,作为晚清首批赴日游历使的傅云龙对“日本文学”的发现,却很少被提及。傅云龙在《游历日本图经》中专设“日本文学”一门,上卷以江户儒学为中心,兼论诗学、书学、医学、兵学,下卷专论明治时期日本的学校教育。傅云龙的文学观虽然未脱士大夫风的广义“文学论”,但他通过对明治二十年日本的踏查,既感知到了西学与汉学地位之升降,亦捕捉到了西洋教育对文学“启蒙”“开化”之重视。傅云龙对“日本文学”的发现,在晚清的日本研究著作中具有重要的先驱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云龙 《游历日本图经》 日本文学 明治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兴与途穷:《南部档案》所见晚清金商办矿研究
7
作者 熊梅 阎钰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28,共23页
四川省南部县出产金矿,开采以山金为主,有民间散户开淘、厂夫办厂开淘、金商自办矿厂三种开采模式。清代光宣年间,县衙招徕四届金商经办矿务、谋求矿利。金商办矿后,形成了官督商办、商为主导的地方矿业管理体系,与厂夫、民众等人的互... 四川省南部县出产金矿,开采以山金为主,有民间散户开淘、厂夫办厂开淘、金商自办矿厂三种开采模式。清代光宣年间,县衙招徕四届金商经办矿务、谋求矿利。金商办矿后,形成了官督商办、商为主导的地方矿业管理体系,与厂夫、民众等人的互动中演化出了新的基层矿业关系网格。越境者承揽矿采、商人出资办矿准入资格限制的释放,反映出晚清地方办矿的松动。晚清四川办矿进程中,由于官商前期缺乏周密调查、地方政府监管不足、政商隔阂与商民争讼,导致广开利源、振兴矿政的预期效益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南部县 《南部档案》 金矿 金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治安边:晚清蒲犁厅的设置及其意义
8
作者 佘国涛 吴轶群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厅”是最能反映清代特色的基层政区建置,新疆是清朝设厅的重点区域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为应对边防危机与治理困局,清政府议准设置蒲犁厅,但其实际行政运作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蒲犁分防通判系繁疲难要缺,其选任与... “厅”是最能反映清代特色的基层政区建置,新疆是清朝设厅的重点区域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为应对边防危机与治理困局,清政府议准设置蒲犁厅,但其实际行政运作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蒲犁分防通判系繁疲难要缺,其选任与升转情况是清代新疆厅制的“缩影”。作为清朝“因地制宜”理念在“边缘地带”新疆的实践结果——蒲犁厅的设置实现了“一统体制”下的“有效治理”,对于巩固西北边防、增进文化认同、完善基层治理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犁厅 蒲犁分防通判 西北边防 文化认同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驻英、俄公使关于西北边疆问题的外交策略
9
作者 熊晨曦 何永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84-87,118,共5页
晚清驻英、俄公使是中国最早深入西方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出使海外,向西方学习了诸多舆地、国际法等知识,加之自身多是洋务人士,对于西北边疆形势有着较时人更为准确的认识,在与英、俄两国围绕西北边疆问题展开交涉时,他们对处理西北交涉... 晚清驻英、俄公使是中国最早深入西方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出使海外,向西方学习了诸多舆地、国际法等知识,加之自身多是洋务人士,对于西北边疆形势有着较时人更为准确的认识,在与英、俄两国围绕西北边疆问题展开交涉时,他们对处理西北交涉问题的看法、外交策略都有了较国内其他人士更为先进的认识。晚清中国与英、俄在西北边疆的交涉焦点为伊犁、喀什噶尔、帕米尔三处,多位驻英、俄公使参与其中,并就如何处理交涉事宜发表意见,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多有共性,如以“公法”争“国权”、定边界以免纷争和“以夷制夷”的策略,积极维护国家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英公使 驻俄公使 西北边疆 外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后期笔帖式的发展嬗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新宇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置职掌发生了一定的嬗变,对清代的旗人入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笔帖式 录事 官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藏如山《交芦秋影图》探究
11
作者 薛帅杰 《书画世界》 2024年第8期14-19,共6页
一、如山与交芦庵重建据史料记载,位于杭州的交芦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一带,因奉祀所需,在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深潭口,初名正等庵。明末做整修时,由董其昌(1555... 一、如山与交芦庵重建据史料记载,位于杭州的交芦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一带,因奉祀所需,在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深潭口,初名正等庵。明末做整修时,由董其昌(1555—1636)题写“茭芦”(“交芦”)名,其意有二:一、《楞严经》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二、庵在芦苇之中,又称芦庵。另陈继儒(1558—1639)题有“山舒水缓”额。明崇祯元年(1628),释如觉的继承者拓庵成院,钱士升、张瑞图分别题写“复古正等院”额和忏堂“圆应”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张瑞图 董其昌 明万历 陈继儒 史料记载 人文荟萃 明崇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里洋场”——晚清上海文人城市记忆的重构
12
作者 刘永广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外滩作为一处空间的所在,虽然身处洋场的中西人士都可以经常性的出入其间,但是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西人与华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同于西人将外滩视为自身殖民权威展示的场所,晚清时期,华人对这一空间的认知经历了从讶异到接受再... 外滩作为一处空间的所在,虽然身处洋场的中西人士都可以经常性的出入其间,但是它的出现与存在,对于西人与华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同于西人将外滩视为自身殖民权威展示的场所,晚清时期,华人对这一空间的认知经历了从讶异到接受再到重构其形象的历程。通过日常体验、文本再现与图像重构,上海文人将外滩作为一种超验性空间锚定在集体记忆之中,作为大众日常经验中的地理符号,重塑了离散的都市集体身份意识与社会记忆,外滩也由一处奇异的景观在地化为上海城市的地标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滩 空间 记忆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庶昌丁亥题碑崖四通
13
作者 李连昌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黎庶昌之母吴氏病逝于上海,其时他正在日本担任清廷驻日公使。接到母亲去逝的消息后,黎庶昌非常悲痛,立即电奏清廷,请求按制准其回乡丁忧。获准后,黎庶昌立即返回国内,从上海扶柩回籍,将母亲安葬在他的家乡遵义沙... 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黎庶昌之母吴氏病逝于上海,其时他正在日本担任清廷驻日公使。接到母亲去逝的消息后,黎庶昌非常悲痛,立即电奏清廷,请求按制准其回乡丁忧。获准后,黎庶昌立即返回国内,从上海扶柩回籍,将母亲安葬在他的家乡遵义沙滩。黎庶昌在家乡丁忧期间,除了读书写字、拜会当地的亲朋好友外,还为祖父黎安理、父亲黎恺以及生母、庶母、二兄庶蕃等立碑、刻铭,并将姻兄郑珍、莫友芝在荡舟沙滩时所写书稿、字迹进行整理,刻于遵义沙滩的禹门寺石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庶昌 郑珍 驻日公使 莫友芝 光绪十年 丁忧 沙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的顿挫:晚清天津半日学堂的兴衰历程述论
14
作者 胡晓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晚清天津士绅因应启蒙思潮,率先在津创办半日学堂,揭开了清季全国兴办半日学堂的序幕。但在实际办学中,天津兴学士绅严格限定半日学堂的招生对象,致使启蒙范围大幅缩小。同时,各半日学堂还面临风气不开的挑战,学生流动率高、生不足额客... 晚清天津士绅因应启蒙思潮,率先在津创办半日学堂,揭开了清季全国兴办半日学堂的序幕。但在实际办学中,天津兴学士绅严格限定半日学堂的招生对象,致使启蒙范围大幅缩小。同时,各半日学堂还面临风气不开的挑战,学生流动率高、生不足额客观上影响了半日学堂的启蒙效果。更为关键的是,“癸卯学制”颁行后,兴学士绅根据学制增设了多门课程,这无疑加重了半日学堂的办学负担,最终导致大多数半日学堂在开办后不久便停办或归并,下层启蒙就此失去了宿身的重要机体。可见,天津士绅在半日学堂上寄托的下层启蒙理想,在复杂的实践中遭遇了顿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学堂 晚清 天津 “癸卯学制” 下层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航运与晚清汉口城市发展变迁
15
作者 王耀 周天健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0-76,共7页
以轮船运输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航运自晚清传入中国后,诸多城市就此被强行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当中,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城市发展进程就此彻底转向。明清时期,汉口曾是中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内河水运港口。1861年开埠通商后,现代航运裹挟而来... 以轮船运输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航运自晚清传入中国后,诸多城市就此被强行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当中,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城市发展进程就此彻底转向。明清时期,汉口曾是中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内河水运港口。1861年开埠通商后,现代航运裹挟而来,汉口城市现代化进程由此开启。在现代轮船运输的作用下,城市空间从沿河逐步向沿江扩张,城市经济结构由对内贸易为主转向对外贸易为主,现代航运中心的城市功能初步显现。作为明清时期因商、因水而兴的城市,考察汉口在晚清时期因现代航运而引发的城市变迁过程,对近代中国城市史、交通史的研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航运 汉口 城市空间 经济形态 城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清末新军影像评述
16
作者 杨国彭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末新军相册12部共800余张影像,这是目前海内外数量最多的一批新军主题照片。其拍摄时间从1905年持续到1910年,内容分为校阅和秋操两大类。影像呈现了当时新军将领、武器、服制、训练及演习等真实画面,是清末新军编练成...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末新军相册12部共800余张影像,这是目前海内外数量最多的一批新军主题照片。其拍摄时间从1905年持续到1910年,内容分为校阅和秋操两大类。影像呈现了当时新军将领、武器、服制、训练及演习等真实画面,是清末新军编练成果的直观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洋新军 影像 故宫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耆英”号船型之争的启示
17
作者 沈毅敏 《航海》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海洋出版社前几年出版了一套丛书《中国海洋文化》。这套丛书规模宏大,综合了海洋学、航海学、造船学、海洋考古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矿产学和海洋气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时间为轴线,以空间为维度,纵横交错;并且将... 海洋出版社前几年出版了一套丛书《中国海洋文化》。这套丛书规模宏大,综合了海洋学、航海学、造船学、海洋考古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矿产学和海洋气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时间为轴线,以空间为维度,纵横交错;并且将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结合,深入挖掘我国海洋文化中的亮点,梳理我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把弘扬海洋文化和构建海洋强国密切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版社 海洋气象学 海洋生物学 海洋地质学 航海学 海洋强国 宏观研究 相关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晚清近代化中的士绅研究——以马氏家族为例
18
作者 胡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89,共5页
自明清以来,安阳作为豫北政治、经济中心,不仅在豫省“南粮北运、西货东输”的传统经济格局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伴随近代铁路运输业所催生的新式工商业较早进入近代社会。在社会转型中,地方开明士绅积极求变,从投身产业、社会... 自明清以来,安阳作为豫北政治、经济中心,不仅在豫省“南粮北运、西货东输”的传统经济格局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伴随近代铁路运输业所催生的新式工商业较早进入近代社会。在社会转型中,地方开明士绅积极求变,从投身产业、社会教化等方面将安阳乃至河南社会推向近代化。文章从近代化视角出发,以马氏家族为例,分析与探究安阳士绅在晚清近代化进程中对豫北地区乃至河南早期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 近代化 地方士绅 马氏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辨 被引量:5
19
作者 欧阳跃峰 郑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2,共5页
还朝贼几伤裴度,免胄人皆望叶公。留得中兴元老在,一生功过在和戎。 这是晚清名土胡思敬有感于辛丑议和而作的一首诗,诗后附注曰;“天津未破时,拳匪盘踞内外,过十万人。凡言用兵不便者,皆戕害之,李鸿章阴避其锋,留上海现变。京师陷,中... 还朝贼几伤裴度,免胄人皆望叶公。留得中兴元老在,一生功过在和戎。 这是晚清名土胡思敬有感于辛丑议和而作的一首诗,诗后附注曰;“天津未破时,拳匪盘踞内外,过十万人。凡言用兵不便者,皆戕害之,李鸿章阴避其锋,留上海现变。京师陷,中外皆延颈望和。当时能主持和局者,非鸿章莫属,送命为全权大臣,与奕劻、荣禄同入京议款,许便宜行事。荣禄至,敌人不纳。奕劻虽亲臣,威望去鸿章远甚。鸿章既受命,朝局始有转机,都人皆置酒相贺。”①大致反映了当时封建立大夫们对于李鸿章主持辛丑议和所持的普遍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和戎 总理衙门 直隶总督 清政府 客观效果 天津教案 主观动机 平等条约 北洋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卯学制影响下的沧州学堂教育
20
作者 刘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85-87,共3页
晚清政府为摆脱内外交困局面,宣布实行新政,而新政的重头戏之一,是颁布并施行的癸卯学制。作为清政府最后一部学制,其改革措施和办学理念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沧州依照癸卯学制的规定,组建了小学堂、师范学堂、女子... 晚清政府为摆脱内外交困局面,宣布实行新政,而新政的重头戏之一,是颁布并施行的癸卯学制。作为清政府最后一部学制,其改革措施和办学理念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沧州依照癸卯学制的规定,组建了小学堂、师范学堂、女子学堂、工艺学堂等。研究癸卯学制下地方州县的实际办学情况,观察沧州在学堂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可以了解沧州地区近代教育的早期发展,进而剖析癸卯学制在促进教育近代化、公平化和提高民众素质上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教育 癸卯学制 清末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