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内部化”——近代中国铁路车辆制造业结构调整及其困境
1
作者 马陵合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在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中,铁路机厂是规模最大的部门之一。清末及民国前期多为因线设厂,存在铁路设备制造工业归属铁路部门的“内部化”现象。20世纪30年代后,在铁道部的主导下,铁路车辆制造业开始进行布局调整,设立株洲总机厂,开始打破因... 在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中,铁路机厂是规模最大的部门之一。清末及民国前期多为因线设厂,存在铁路设备制造工业归属铁路部门的“内部化”现象。20世纪30年代后,在铁道部的主导下,铁路车辆制造业开始进行布局调整,设立株洲总机厂,开始打破因线设厂的旧制。抗战结束后,资源委员会试图打破铁路管理机构对车辆制造业的统辖,以图将铁路车辆制造业纳入其所掌控的机器制造业体系。尽管路径不同,但明显存在构建相对独立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体系的趋势。因体制不顺、工业基础薄弱,摆脱“内部化”羁绊的努力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制造 机厂 内部化 株洲总机厂 沈阳机车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头”和“舵把子”——四川地方社会的权力图腾
2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236,共11页
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第二制度”系统。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通过关帝崇拜,强化道德权威,掌控实务运作,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辅以“矮... 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第二制度”系统。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通过关帝崇拜,强化道德权威,掌控实务运作,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辅以“矮举-换袍”等晋升机制,平衡人情与能力。袍哥将官方符号转化为江湖秩序,通过香堂仪式、礼物交换和性别突破(如女性参与)巩固权威,既对抗又补充官方治理。其权力体系暗合韦伯的“超凡魅力权威”与理性分工,展现了民间社会在正统秩序边缘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创造力,为理解中国地方社会的控制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袍哥 权力图腾 民间组织 制度模仿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徽州中人问题新探——兼论中人研究的新范式
3
作者 康健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20,共15页
晚清时期,中人的身份来源呈现多样化,其参与动机多与契约的类型和具体内容相关。与此同时,地保的职权也扩展至契约签订范畴,成为房产和重要田产的中人之一。在土地交易方面,与清初每契仅有1至2名中人的现象不同,晚清徽州每份不动产契约... 晚清时期,中人的身份来源呈现多样化,其参与动机多与契约的类型和具体内容相关。与此同时,地保的职权也扩展至契约签订范畴,成为房产和重要田产的中人之一。在土地交易方面,与清初每契仅有1至2名中人的现象不同,晚清徽州每份不动产契约中参与的中人平均人数约为5人,展示了中人的“群体性”。关于中人做中的动机,据置产簿显示,中人与买卖双方及代笔者之间的身份经常相互转换;订立契约的过程中,中人参与目的非为谋生取资,也不局限于彰显社会地位,而更重视积累未来交易信用。因此,徽州民间社会中并不存在职业化的中人。从清中叶到晚清,徽州民间中资的性质由原先的礼节性致酬转变为经济性报酬,中资与交易总额的比例呈现从随意性到逐渐定额化的变化趋势。以往认为的清代中资率在2%~10%间浮动过于片面,清中期酒礼性中资率主要区间在10%~30%;晚清经济性中资率依商品类型,其标准化趋势为围绕3%、6%、10%、20%等比值上下稍微波动。结合时空变迁、商品价值核算和契约类型的综合考量,成为有效推进传统徽州中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徽州 中人 中资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口五国租界关系研究——基于法国外交档案的考察
4
作者 吕颖 马璟程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6,共11页
近代汉口开埠以来,英、德、俄、法、日五国列强相继设立租界,在长期共存中形成了复杂而紧密的租界间关系。合作与竞争、妥协与冲突构成了租界关系的一体两面,并随国内外局势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一战爆发从根本上破坏了租界合作的基础,致... 近代汉口开埠以来,英、德、俄、法、日五国列强相继设立租界,在长期共存中形成了复杂而紧密的租界间关系。合作与竞争、妥协与冲突构成了租界关系的一体两面,并随国内外局势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一战爆发从根本上破坏了租界合作的基础,致使租界关系后期转向对立与疏离,而随着战后德、俄、英三国租界的陆续撤废,汉口多国租界并立的格局最终瓦解。租界关系及其变动不仅深刻影响了租界自身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近代中国收回租界斗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租界 租界关系 法国外交档案 武昌起义 收回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前期报业失范与报律重建
5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74,237,238,共22页
民初以还,政府曾数度制订报律,反对者以有违言论出版自由原则、立法程序违制以及民主国家多无报律为由,激烈抵制。这些反对意见并非都能成立,但迫于舆论压力,先后提出的几个报律均被废除。报律废除后,新闻领域呈相对法律真空状态,虽客... 民初以还,政府曾数度制订报律,反对者以有违言论出版自由原则、立法程序违制以及民主国家多无报律为由,激烈抵制。这些反对意见并非都能成立,但迫于舆论压力,先后提出的几个报律均被废除。报律废除后,新闻领域呈相对法律真空状态,虽客观上有利于言论表达,但也导致报业无法可依,野蛮生长,严重失范。面对这种局面,国人开始反思,却因政治分歧导致重建报律时的不同路线选择:北洋政府提出《报纸法案》,试图通过法律路线解决问题,由于政局动荡及报人意见歧出,未蒇其功;南方的国民党则通过政治解决路线,在北伐推翻军阀统治后,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报业法规,民国报业失范状况有所改观。但因国民党专制集权,产生比民初及北洋时期更为严重报业束缚。近代报人追求新闻出版“绝对自由”,却种瓜得豆,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 报律兴废 报业失范 报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徽宁医治寄宿所”到“徽宁医院”:旅沪徽商慈善救助组织的近代化转型
6
作者 李琳琦 邓高翔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从“徽宁思恭堂”到“徽宁医治寄宿所”再到“徽宁医院”,是旅沪徽商慈善救助组织在名称上的变化,同时也是徽商在思想和行为上近代化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从“奠安旅榇”到“贫病有医”,反映的是徽商慈善救助观念的转变,慈善救助组织与... 从“徽宁思恭堂”到“徽宁医治寄宿所”再到“徽宁医院”,是旅沪徽商慈善救助组织在名称上的变化,同时也是徽商在思想和行为上近代化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从“奠安旅榇”到“贫病有医”,反映的是徽商慈善救助观念的转变,慈善救助组织与运行机制的近代化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完善。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徽商主动迈出传统走向近代的努力,是促使其慈善救助组织实现近代化转型的外因与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徽宁医治寄宿所 徽宁医院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皖中宗族保护祖坟述论
7
作者 王志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坟不仅是为敬孝而建,而且被认为关系着子孙的命脉,因此宗族非常重视并设法保护。近代皖中宗族从建置坟地伊始,就不断地为保护祖坟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护系统,在必要时坚定地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宗...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坟不仅是为敬孝而建,而且被认为关系着子孙的命脉,因此宗族非常重视并设法保护。近代皖中宗族从建置坟地伊始,就不断地为保护祖坟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护系统,在必要时坚定地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宗族积极开展保护,很多祖坟虽然遭到侵害,但是得以恢复。宗族在保护祖坟的过程中激发了族人的一本观念并增强了凝聚力。祖坟的长期存续不仅为族人慎终追远、敬宗睦族提供了处所,也为宗族通过祭祀强化尊祖敬宗观念和尊卑等级秩序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传统宗族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皖中 祖坟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观视域下的清代墨学与西学互动
8
作者 解启扬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共11页
从全球史观视域考察,清代墨学与西学的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教士对墨学的译介与墨学西传;二是“西学中源”论助力墨学与西学比较。前者是中学西播,后者是西学东渐。二者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与全球历史发展进程相... 从全球史观视域考察,清代墨学与西学的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教士对墨学的译介与墨学西传;二是“西学中源”论助力墨学与西学比较。前者是中学西播,后者是西学东渐。二者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与全球历史发展进程相悖,但已经显露出全球史观的历史痕迹。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要求去除中心思维,以全球史观审视世界,以此来看,所谓的中西问题实际上从属于古今问题。既然全球化与现代化不可避免,墨学与西学在清代的互动启示我们:墨学的“兼相爱、交相利”作为一种交往伦理,有可能成为中西交往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墨学 西学 全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中近代中国新闻学的肇始与走向——从松本君平《新闻学》和休曼《实用新闻学》说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润泽 刘冉冉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2,共12页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知识观念与制度体系共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日友好的“黄金十年”以及向欧美学习潮流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开启了新闻学研究框架的初步搭建。这一时期引入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与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在翻译落地...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知识观念与制度体系共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日友好的“黄金十年”以及向欧美学习潮流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开启了新闻学研究框架的初步搭建。这一时期引入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与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在翻译落地过程中不仅为中国新闻学奠定了理论框架,还展现了外来知识与本土需求的结合路径,推动了中国新闻学从碎片化知识向体系化学科的转型。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体系构建中,外来知识在本土化改造中的特点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本君平 新闻学 休曼 实用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亚东关“印茶入藏”问题研究
10
作者 赵国栋 喜饶尼玛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74,157,158,共25页
“印茶入藏”现象是亚东关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该现象呈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吊诡之处。贸易和税收的经济分析在理解亚东关问题上存在局限性,某些重要信息由此被掩盖。从政治经济史视角把微观史研究和宏观大历史研究相融合,是理解和阐... “印茶入藏”现象是亚东关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该现象呈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吊诡之处。贸易和税收的经济分析在理解亚东关问题上存在局限性,某些重要信息由此被掩盖。从政治经济史视角把微观史研究和宏观大历史研究相融合,是理解和阐释亚东关“印茶入藏”问题的正确方法。英印看似“主动放弃”,但“印茶入藏”现象暴露出一个事实:亚东关“印茶入藏”的角色和命运是殖民主义整体运作逻辑的产物。亚东关“印茶入藏”背后的阴谋生成于殖民主义逻辑,涉及对印茶的殖民、印茶之发展以及茶叶走私等方面,其背后也隐藏着世界殖民势力瓜分掠夺的特定逻辑。中华文明坚信并奉行和、仁、美美与共等人类共同文明理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世界、全人类以及有效应对殖民主义一类的人类巨大威胁具有重大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关 印茶 政治经济史 殖民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茶叶消费量和产量探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数据辨误
11
作者 张宁 刘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茶业著作,但书中关于茶叶消费和产量数据存在各种错误。本文结合民国时期多种消费调查、产量调查和统计,辨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消费和产量数据的错误及存疑之处,进而结合销量统计和产量...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茶业著作,但书中关于茶叶消费和产量数据存在各种错误。本文结合民国时期多种消费调查、产量调查和统计,辨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消费和产量数据的错误及存疑之处,进而结合销量统计和产量统计两种方法,并对照新中国时期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数据,估算出1934年的全国茶产量(商品量)大概在(以干毛茶计)233万市担到334万市担之间,实际产量水平更接近下限,大大低于民国时期各种调查和统计。因此,在利用民国时期的经济调查和统计时,必须经过认真辨析,多方比较,计算复核,才能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觉农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民国 茶叶产量 茶叶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时空特征研究(1843—1949)
12
作者 万勇 牟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180,共12页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三向城”,以及从“块状城”到“主副城”。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等特征,可归结为:江河主轴、一路向海;圈层发展、走向开放;多元发展、异质交织。厘清这一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进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挖掘更为丰富的城市历史人文内涵,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和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演进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盐的消失——20世纪雁北地区的盐碱地治理与民生问题研究
13
作者 郭宇 张俊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清末民国时期,雁北盐碱地区域民众刮土熬盐谋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盐政改革、贷款及盐碱地改造裁废土盐,推动盐民转产农业。但因灌溉不当与治理技术问题,农业发展受限,1957年暂允恢复土盐并持续探索盐碱地的综合治理,至90年代,... 清末民国时期,雁北盐碱地区域民众刮土熬盐谋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盐政改革、贷款及盐碱地改造裁废土盐,推动盐民转产农业。但因灌溉不当与治理技术问题,农业发展受限,1957年暂允恢复土盐并持续探索盐碱地的综合治理,至90年代,盐碱地缩减、收入多元化及食盐供应充足,土盐业彻底消失。雁北民众在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中探索出一条利用和改良相结合的新出路,其中畜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雁北 盐碱地 土盐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的校名由来及其倡办经历
14
作者 严清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武汉大学计划”,但终因经费筹措未果而宣告中止;第二段经历始于武昌起义之后,一批辛亥革命志士为了纪念武昌首义之功,倡议国人自己“设立武汉大学”,后因经费不足而最终未能如愿,但却促成了被作为武汉大学基础而先行开办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的诞生;第三段经历起自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后,由北洋政府鄂籍要员黎元洪等接续筹办武汉大学,曾大张旗鼓地掀起过不小的筹办高潮,其间一度传闻黎元洪将校名更改为江汉大学,并最终留下遗嘱而由其子给国立武汉大学捐款建造了一座现代体育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筹办 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国立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与渐变:铁路交通与近代北方经济和社会变动
15
作者 江沛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指出,传统社会的特点是因科学的局限性导致生产率受限,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农业占首位,消费水平低,社会流动性较小,结构变化不大,贫富分配高度不平等,政治权力因空间限定而分散。这样的社会常常... 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指出,传统社会的特点是因科学的局限性导致生产率受限,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农业占首位,消费水平低,社会流动性较小,结构变化不大,贫富分配高度不平等,政治权力因空间限定而分散。这样的社会常常是在外部挑战、侵略和民族主义影响下开始转型的,变动的条件是从国外引进工业和建立基础性资本,在此过程中传统政治与社会将会转变,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提出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进程,一般要经历传统、过渡、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五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性 罗斯托 消费水平 沃尔特 外部挑战 空间限定 中央集权 经济和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季同是“中学西渐”的先行者吗?——一百三十年前一桩著作权案再探
16
作者 尹德翔 英格马·奥特森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165,共15页
晚清外交官陈季同与其前法国教师蒙弟翁曾对《中国人自画像》与《中国人的戏剧》二书的著作权发生过争议。学界目前给出的结论是“合作”,以陈季同为主撰,蒙弟翁从旁协助。关于蒙弟翁其人,有甚多谜团待解。但他不是陈季同的私人秘书,也... 晚清外交官陈季同与其前法国教师蒙弟翁曾对《中国人自画像》与《中国人的戏剧》二书的著作权发生过争议。学界目前给出的结论是“合作”,以陈季同为主撰,蒙弟翁从旁协助。关于蒙弟翁其人,有甚多谜团待解。但他不是陈季同的私人秘书,也非驻德使馆随员,而是一个职业间谍。蒙弟翁是二书的真正作者,这从它们的表达风格、对汉学家的大量抄袭、书写策略与蒙弟翁自述的吻合,皆可得证。陈季同与蒙弟翁“合作”的模式,为前者从媒体获得“订单”,后者为之捉刀,复制欧洲传统的“中国书简”的成功模式,蒙蔽读者,从中博取名利。学界对陈、蒙二人著作权争议的误判,源于缺乏对当时文献的广泛研读,忽略文本细读比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预设过于理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渐 陈季同 蒙弟翁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的戏剧》 著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境内到域外:中国近代化与宗藩体系视域下的电报事业
17
作者 郭海燕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晚清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多重面相,既呈现出向西方学习的一面,也存在将自身的近代化经验向域外移植的一面。19世纪80至90年代,为摆脱边疆危机,强固传统中朝宗藩关系,清政府积极在朝鲜举办电报事业,开展了一场中国近代化经验走出去的“非典... 晚清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多重面相,既呈现出向西方学习的一面,也存在将自身的近代化经验向域外移植的一面。19世纪80至90年代,为摆脱边疆危机,强固传统中朝宗藩关系,清政府积极在朝鲜举办电报事业,开展了一场中国近代化经验走出去的“非典型性”尝试。这场中国式近代化的域外移植事业,运用了传统宗藩关系与近代条约形式相结合的策略,推行了表面上以企业经营为主体实则由国家掌控,表面上以属国“商请”为前提实则由宗主国“代办代管”的方式,强调的是中朝之间的命运联结,其政治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在清政府兴办域外电报事业的整个过程中,技术移植是根本,维护中朝国家主权是核心,资金投入是代价,人才培养是关键;中国采取了规模上量力而行,方式上“来学往教”的策略。可以说,向朝鲜移植电报事业是晚清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持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维护传统东亚宗藩体制的战略,推动了属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虽然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这一尝试的意义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朝鲜 中国近代化 域外电报事业 中国经验 电信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眼“看”世界:《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图式与跨文化观看
18
作者 梁君健 鲍齐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2,共12页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局限的画家对现代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尤其是在展现西方现代城市景观时通过要素拼装而完成的视觉上的文化嫁接。另一方面,画面的总体布局与结构借鉴了传统竖幅山水的咫尺千里的表现技法和传统构图,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与观看的流动性,营造出远观和近觑两种并行的观看方式。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世界“图式”,它绘制了处于东西之间的理想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漫游随录》 王韬 张志瀛 现代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山之石:民初中国政坛对墨西哥革命的引鉴
19
作者 张华腾 张嘉玮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6,共10页
1910年10月,墨西哥爆发革命,因其与中国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近,且两国革命之后的情况存在诸多相似性,因此在民初对中墨两国进行对比成为了当时流行的议题,并引起了袁世凯的关注。随后,经外籍顾问以及筹安会的解读,“墨西哥的教训”逐步... 1910年10月,墨西哥爆发革命,因其与中国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近,且两国革命之后的情况存在诸多相似性,因此在民初对中墨两国进行对比成为了当时流行的议题,并引起了袁世凯的关注。随后,经外籍顾问以及筹安会的解读,“墨西哥的教训”逐步脱离了学术讨论的范畴,成了为复辟帝制张目的绝佳借口,也引起了国内政治精英的尖锐批判。尽管各政治派系以墨西哥为参照提出了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但其对中墨两国的解读也给我们了解其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革命 袁世凯 外籍顾问 筹安会 政治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的现代的法理学的夺人先声——上海交大法学先贤杨廷栋学术思想考论
20
作者 郭延军 童之伟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3,共14页
在杨廷栋之前,汉语的“权利”概念在中日两国都曾广泛使用,但从来没有形成以它和对应的“权力”为基本范畴的体系化法学论述。杨廷栋坚持以汉语的“权利”和与其对称的“权力”为基本范畴,创造性地建构出了自己的法理学体系的雏形,后者... 在杨廷栋之前,汉语的“权利”概念在中日两国都曾广泛使用,但从来没有形成以它和对应的“权力”为基本范畴的体系化法学论述。杨廷栋坚持以汉语的“权利”和与其对称的“权力”为基本范畴,创造性地建构出了自己的法理学体系的雏形,后者与以和化的“权利”为核心形成的法理学体系有根本区别。杨氏的法理学体系框架由十二个要点构成,其学术价值已被我国当代法律体系、官方权威性文献的用语和当代有代表性的汉语辞书所证实。可以确信,一百多年来在中国法律生活、法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坚持使用汉语的“权利”概念的人们,一定已经或能够直接间接、或多或少从杨氏的法学思想中获得精神滋养。在寻求民族的现代的法理学的今天,杨氏遗留的宝贵思想遗产,值得我们继续发掘、继承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廷栋 汉语权利 和化权利 权力 法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