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安居,大不易:白居易科场轶事的“制造”与传播
1
作者 魏景波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白居易干谒顾况的故事自张固《幽闲鼓吹》记载以来,在史籍文献中流传甚广。但细察白居易的干谒活动与顾况的人生轨迹,发现二人并无交集。“长安居,大不易”这一科场轶事极有可能是好事者有意杜撰,以迎合人们对长安科考之难与宦海风波的... 白居易干谒顾况的故事自张固《幽闲鼓吹》记载以来,在史籍文献中流传甚广。但细察白居易的干谒活动与顾况的人生轨迹,发现二人并无交集。“长安居,大不易”这一科场轶事极有可能是好事者有意杜撰,以迎合人们对长安科考之难与宦海风波的想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名人效应”,也折射出唐代的科场风习。同时,与此轶事相关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也由于本事的“加持”,得以广泛传播而成为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顾况 长安 唐代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唐河北举子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琴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6,共10页
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与朝廷的对峙,对当地士人的科举态度和追求、科举仕进情况以及应举的政治背景都有重要影响。河北地域(特别是幽州镇)在中晚唐时期涌现出大量士人,科举成为他们出入河北藩镇的合法渠道,并成为促进河北地域汉文化发展... 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与朝廷的对峙,对当地士人的科举态度和追求、科举仕进情况以及应举的政治背景都有重要影响。河北地域(特别是幽州镇)在中晚唐时期涌现出大量士人,科举成为他们出入河北藩镇的合法渠道,并成为促进河北地域汉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河北藩镇 举子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会昌时期的宦官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唐武宗会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振兴”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宦官曾给予积极合作。以会昌毁佛为例,有了他们的合作,毁佛就能够较为顺利地推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而当宦官反对毁佛政策后,会... 唐武宗会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振兴”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宦官曾给予积极合作。以会昌毁佛为例,有了他们的合作,毁佛就能够较为顺利地推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而当宦官反对毁佛政策后,会昌毁佛也就走到了末路。因此,在评价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必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昌之政 宦官 毁佛 唐武宗 李德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分类的诗学传统与意义
4
作者 叶跃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2,共9页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这一分类法具有重要的诗学史意义。它是对唐前诗学传统的总结,包括《诗经》的言志传统、屈骚以来的感伤传统、陶渊明所代表的适性传统,以及以梁陈为典型的才丽传统。与同时...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这一分类法具有重要的诗学史意义。它是对唐前诗学传统的总结,包括《诗经》的言志传统、屈骚以来的感伤传统、陶渊明所代表的适性传统,以及以梁陈为典型的才丽传统。与同时代人相比,这一分类法最具创造性的地方在于提出闲适诗类,凸显了长期被诗论所忽略的适性诗传统。闲适诗类的提出孕育于特定的思想与诗学背景。白居易的分类有助于反思中国古典情志诗学。它表明,在“诗言志”与“诗缘情”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志类型,以及不重情志抒写的诗学类别。探究白居易诗歌分类法能深化对中国诗学传统及其嬗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诗歌分类 闲适诗 情志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棱县郑山摩崖造像中西方净土变相龛的图像研究
5
作者 陈思遥 《美术大观》 2024年第8期61-70,共10页
在四川省丹棱县郑山摩崖造像中,现存两龛中唐时期的西方净土变相龛,经考察发现,这两龛均与《观无量寿经》的内容有关。这两龛不仅在川北“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的图像模式基础上接受了《观无量寿经》的内容,着重表现往生的过程与方式... 在四川省丹棱县郑山摩崖造像中,现存两龛中唐时期的西方净土变相龛,经考察发现,这两龛均与《观无量寿经》的内容有关。这两龛不仅在川北“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的图像模式基础上接受了《观无量寿经》的内容,着重表现往生的过程与方式,还通过多样化的往生方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往生空间。本文以郑山摩崖造像中这两龛西方净土变相龛为研究对象,试图阐明四川地区西方净土变相龛在中唐时期的转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净土变相龛 四川地区 中唐时期 往生过程 净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晏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道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9-25,共7页
刘晏是唐代最杰出的理财实践家和最著名的经济改革思想家。他坚持以“养民为先”、“取人不怨”的原则,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用商品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的法则实行经济改革。在漕运、盐政、赋税、铸钱和常平诸方面推行了一... 刘晏是唐代最杰出的理财实践家和最著名的经济改革思想家。他坚持以“养民为先”、“取人不怨”的原则,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用商品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的法则实行经济改革。在漕运、盐政、赋税、铸钱和常平诸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既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又大大增长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了社会,使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延缓了唐中央政权的灭亡。但由于刘晏的改革是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皇权的统治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尽管刘晏本人才华卓著、清正廉洁,却在一大批腐败的既得特权官僚集团的反对下,其经济改革不免失败。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历史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晏 唐代 经济改革 思想家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财政收入 赋役负担 特权官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的吏治改革思想
7
作者 沈有珠 《船山学刊》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柳宗元从满足“生人之意”出发,主张“任人唯贤”,并针对官吏为盗的现象,要求“齐其法制”,“条其纲纪”,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官为民役”观点,比孟子、贾谊的民本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吏治、民本思想的... 柳宗元从满足“生人之意”出发,主张“任人唯贤”,并针对官吏为盗的现象,要求“齐其法制”,“条其纲纪”,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官为民役”观点,比孟子、贾谊的民本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吏治、民本思想的高峰。但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官为民役 勿扰民 齐其法制 条其纲纪 任人唯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德裕反对进士科”辩
8
作者 解洪兴 《船山学刊》 2007年第2期89-90,共2页
李德裕虽出身门荫,但其主政时并非刻意排斥进士,更多的是对进士科的积弊进行整肃,从而规范其作为仕途经济的功效。而其政敌实际上却大有助长积弊之嫌。因此,将进士科作为泾渭党争的标准不免有些牵强,所谓“李德裕反对进士科”之说更有... 李德裕虽出身门荫,但其主政时并非刻意排斥进士,更多的是对进士科的积弊进行整肃,从而规范其作为仕途经济的功效。而其政敌实际上却大有助长积弊之嫌。因此,将进士科作为泾渭党争的标准不免有些牵强,所谓“李德裕反对进士科”之说更有失于偏颇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 门荫 党争 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日两式祥瑞条之“上瑞”色目关系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海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唐式与日本式中都规定有祥瑞内容,且祥瑞物种类与色目也基本相同或相近。唐礼部式祥瑞条规定种类为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四个类型,日本治部式的规定也同样依此分类;唐日两式祥瑞条的具体色目也几乎相同。而两式的主要区别是,日本治部... 唐式与日本式中都规定有祥瑞内容,且祥瑞物种类与色目也基本相同或相近。唐礼部式祥瑞条规定种类为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四个类型,日本治部式的规定也同样依此分类;唐日两式祥瑞条的具体色目也几乎相同。而两式的主要区别是,日本治部式在祥瑞条色目之后附加了与式文内容一体的注释性文字,这在目前仅有的唐式祥瑞条资料中尚未见到。究竟这些注释性文字的出处为日本式所独创,抑或为唐式所原有?对这一内容的深入考察,有助于唐式原貌的发现,也可进一步证明唐式对日本式的立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礼部式 日本治部式 祥瑞 上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论李泌与陆贽
10
作者 彭大成 《船山学刊》 2017年第1期16-27,共12页
船山分析评论了中唐两位宰相,李泌与陆贽。认为李泌品德高尚,志深识远,多谋善断,进退自如,是一位"默挽人心,扶危定倾"的大政治家、谋略家。陆贽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政论家。但在深谋远虑、通权达变方... 船山分析评论了中唐两位宰相,李泌与陆贽。认为李泌品德高尚,志深识远,多谋善断,进退自如,是一位"默挽人心,扶危定倾"的大政治家、谋略家。陆贽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政论家。但在深谋远虑、通权达变方面,陆贽不如李泌。他们都对平定中唐藩镇之乱、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重大历史贡献。船山史论,为中华民族增添了经邦治国的宝贵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泌 陆贽 历史贡献 二人比较 历史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中后期度支盐铁官吏的司法权论考——以《殷彪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平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镇江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唐代碑刻,题名为《朝散大夫使持节明州诸军事守明州刺史上柱国陈郡殷府君墓志铭并序》,志主为殷彪。该墓志全文1400余字,记载了殷彪的仕宦经历及其家世。殷彪先后担任知嘉兴监、知扬子院等四任盐铁系统的官员。其... 镇江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唐代碑刻,题名为《朝散大夫使持节明州诸军事守明州刺史上柱国陈郡殷府君墓志铭并序》,志主为殷彪。该墓志全文1400余字,记载了殷彪的仕宦经历及其家世。殷彪先后担任知嘉兴监、知扬子院等四任盐铁系统的官员。其墓志所载任职盐铁中下层官员的经历,是我们研究唐代后期度支盐铁系统官员司法职权和司法运作问题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彪 盐铁使 《殷彪墓志》 司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名相裴垍的为官之道
12
作者 刘瑞清 《阴山学刊》 2023年第4期29-34,共6页
裴垍(?—811年),唐代“中兴之主”唐宪宗时期的宰相。裴垍为官始终秉持“严持法度,不徇私枉法”为官原则;“举贤任能、量材赋职”用人原则;“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权贵、直言极谏”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以及“... 裴垍(?—811年),唐代“中兴之主”唐宪宗时期的宰相。裴垍为官始终秉持“严持法度,不徇私枉法”为官原则;“举贤任能、量材赋职”用人原则;“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权贵、直言极谏”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以及“真诚待人、以情感人”的做人品格。他以自己独特的为官之道留下了千古美名,死后获赠太子太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宰相 裴垍 为官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罗道义禅师与江西禅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霞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2-15,共4页
道义禅师被誉为朝鲜半岛禅宗初祖,是新罗"九山禅门"之一"迦智山"的开山祖师。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他随使节渡海入唐,拜江西洪州智藏大师学习禅宗,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返回新罗,在唐参禅求法37年。道义是把江... 道义禅师被誉为朝鲜半岛禅宗初祖,是新罗"九山禅门"之一"迦智山"的开山祖师。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他随使节渡海入唐,拜江西洪州智藏大师学习禅宗,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返回新罗,在唐参禅求法37年。道义是把江西禅传入朝鲜半岛的第一人,并且在朝鲜半岛禅宗本土宗派形成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入唐求法铸造了他佛教人生的辉煌,也使他成为本国的禅门大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禅师 新罗 江西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柳“史官”争论始末辨析
14
作者 程显平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41-43,共3页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之职产生争论,实际是柳宗元对韩愈产生误会所致,韩愈回信说明原委,柳宗元理解并心悦诚服。二人均是心怀坦荡,坚持正义之君子。韩愈终于完成《顺宗实录》之编撰,对于客观记载那段轰轰烈烈之历史原貌起...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之职产生争论,实际是柳宗元对韩愈产生误会所致,韩愈回信说明原委,柳宗元理解并心悦诚服。二人均是心怀坦荡,坚持正义之君子。韩愈终于完成《顺宗实录》之编撰,对于客观记载那段轰轰烈烈之历史原貌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史官 《顺宗实录》 学术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前期中央与河东镇互动研究——以节度使选任为中心
15
作者 卢玉玮 贾发义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5-89,共5页
广德元年在各路军队的合力作用之下,唐王朝在政治形式上恢复统一局面,但是参与这场战争的各方势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后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渐成唐朝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强如河北三镇在之后的几十年逐渐形成了带有割据... 广德元年在各路军队的合力作用之下,唐王朝在政治形式上恢复统一局面,但是参与这场战争的各方势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后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渐成唐朝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强如河北三镇在之后的几十年逐渐形成了带有割据自治色彩的“河朔故事”;河东镇虽不似河朔乖张,但也偶有兵乱风波。这些风波反映了中唐时期中央与太原之间的政治博弈,在这种情况下,长官的选任尤为重要。早在肃宗时期中央就曾尝试通过以任命京官为河东节度使的方式达到掌控太原军政的目的,然而所托非人招致河东兵乱,只能暂且作罢。由于河东镇没有成为骄藩的可能,况且河东对中央有很强的向心力,所以唐中央对河东地方势力的扩大也选择了默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 太原 河东镇 河东节度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宰相杨炎的悲剧性政治命运鉴示
16
作者 杨红星 杨宏银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8-39,共2页
杨炎是唐德宗朝时的宰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他在任上就财政税收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改革,特别是其创立颁行的“两税制”,实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税收结构由人头税向资产税的重大转变,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当时因税法败... 杨炎是唐德宗朝时的宰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他在任上就财政税收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改革,特别是其创立颁行的“两税制”,实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税收结构由人头税向资产税的重大转变,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当时因税法败坏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也为后世所沿用和推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最后的结局却令人感慨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政治命运 崖州 理财家 税收结构 严郢 朝时 淄青节度 李正己 开元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唐审美风尚之变迁
17
作者 高静娜 《榆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中唐一变盛唐以肥硕壮大为美而以瘦硬幽寒、骨重神寒甚至怪异险丑为美,本文论述了以“郊寒岛瘦”为特征的中唐诗坛的审美取向,并由此谈到“瘦硬幽寒”及“奇谲险怪”的艺术的其他领域,如绘画、书法以及当时的服饰妆扮等的总体的审美风尚。
关键词 审美风尚 中唐 郊寒岛瘦 审美文化 奇谲险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称帝原因释证
18
作者 卜天舒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9-76,共8页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称帝,是中唐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对其原因,学界似乎较少关注,笔者以为可以从李希烈自身心理特征、对形势的误判、河朔诸镇的煽动、中央的猜忌等方面入手加以进行研究,以加深对此一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李希烈 淮西节度使 称帝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交游的自觉与中唐文学生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志辉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1期26-36,共11页
从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规模性四个维度去衡量中唐文学,可以抽绎出"文学交游的自觉"这个命题。文学交游的自觉渗透到中唐文坛的诸多新现象中。首先是诗文唱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文学互动表现出跨地域、长时段的特点,... 从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规模性四个维度去衡量中唐文学,可以抽绎出"文学交游的自觉"这个命题。文学交游的自觉渗透到中唐文坛的诸多新现象中。首先是诗文唱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文学互动表现出跨地域、长时段的特点,文学传播因之呈现网络状。其次是在文人交游过程中,书信被大量运用,书信讨论的内容更丰富多元,以书信论文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联句唱和在文人交游中呈复兴之态,其形式、风格上发生了新变。最后是文人心态与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辩论、竞争色彩。文学交游的自觉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关,它为中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文人交游 文学生态 文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代中期边兵的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8-90,105,共4页
 唐代中期,为应对吐蕃东进与南下的军事威胁,弥补安史之乱边兵东调造成的军事真空,代宗惩艾往事,重建边兵并定名为防秋兵,恢复了边防有备的局面。
关键词 唐代 边兵重建 防秋兵 民族关系 民族矛盾 王朝军队 安史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