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阿凡达》谈立体动画电影美学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国斌 罗兴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52-53,共2页
自立体动画电影《阿凡达》亮相银幕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与热宠,掀起了立体动画电影的新浪潮。立体动画电影以其虚拟、立体、真实等新的美学形态适应了当代电影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既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美学特点又发展了新的美学特征,顺应了... 自立体动画电影《阿凡达》亮相银幕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与热宠,掀起了立体动画电影的新浪潮。立体动画电影以其虚拟、立体、真实等新的美学形态适应了当代电影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既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美学特点又发展了新的美学特征,顺应了历史发展,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从直观的层面结合影片《阿凡达》,对立体动画电影的电影美学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电影 动画电影 虚拟与真实 理想与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数字特效与人性审视的完美结合 被引量:4
2
作者 曹锦锦 王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3-64,共2页
有史以来成本最昂贵的电影,以2D、3D和IMAX同时上映的《阿凡达》,取得了票房和影评双丰收。本文试从技术与艺术两个层面去分析成因,探讨在高科技3D技术基础上,影片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精神,解读导演传达的价值导向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转变。
关键词 《阿凡达》 数字特效 人性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女性主义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玮璇 佘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84-85,共2页
从19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进行分析,分析其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从19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进行分析,分析其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特征,从而使观众对这部电影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穿普拉达的女王》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隐喻解读 被引量:9
4
作者 钟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6,共2页
1994年发行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经过20年漫漫的监狱生涯后成功越狱的故事,虽然它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阿甘正传》而没能在1995年奥斯卡颁奖中折桂,但是上映十几年来它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影观众,... 1994年发行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经过20年漫漫的监狱生涯后成功越狱的故事,虽然它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阿甘正传》而没能在1995年奥斯卡颁奖中折桂,但是上映十几年来它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影观众,被许多人视之为必看的励志影片之一。解读电影中的隐喻,可以唤起人们对自身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化 救赎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红字》中美国精神的体现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瑞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9-49,共1页
影片《红字》改编自霍桑的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的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的爱情悲剧。主人公海丝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反映出美国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心中梦想和对于所追求的幸福都不言放弃,并为... 影片《红字》改编自霍桑的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的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的爱情悲剧。主人公海丝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反映出美国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心中梦想和对于所追求的幸福都不言放弃,并为之进行种种努力与不屈斗争,从而揭示了美国人一贯崇尚的人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美国 精神 自由 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犬八公的故事》:文化趋同还是民族个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3-44,共2页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193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87年拍成日本电影。2009年此片被好莱坞重新翻拍。该片讲述了一段人和狗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表示,这部影片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今年奥斯卡的候...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193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87年拍成日本电影。2009年此片被好莱坞重新翻拍。该片讲述了一段人和狗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表示,这部影片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今年奥斯卡的候选电影。影片的上映启发了笔者的思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逐渐走向了趋同,传统文化逐渐淡没。今天的我们应当遵循文化趋同,还是寻找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犬八公的故事》 文化趋同 民族个性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对自我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一改美国自由主义奋斗之路的暴力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蒋昕臻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98,共2页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传统的电影叙事中,对'自我'的救赎、自由的获得通常是通过暴力实现的,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改往日的传统模式,主人公自救的工具不再是暴力,而是知识,运用知识实...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传统的电影叙事中,对'自我'的救赎、自由的获得通常是通过暴力实现的,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改往日的传统模式,主人公自救的工具不再是暴力,而是知识,运用知识实现自我救赎。影片中主要有三个重要段落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知识在实现自我救赎中的作用,推动着情节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个人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电影《阿甘正传》解读美国文化 被引量:5
8
作者 于艳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87-88,共2页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融合美国文化的经典,影片中贯穿了发生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历史事件,通过影片不仅可以看出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且能够认识到美国文化各个方面。本文借助影片解析了美国文化的扩张、阿甘的信仰、美国...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融合美国文化的经典,影片中贯穿了发生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历史事件,通过影片不仅可以看出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且能够认识到美国文化各个方面。本文借助影片解析了美国文化的扩张、阿甘的信仰、美国人的宗教思维方式以及嬉皮士文化在影片中的展现,最后对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 美国文化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走出非洲》中女性探索的悖论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治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4-105,共2页
作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大的命题,女性解放这一主题历来为艺术家所青睐。丹麦小说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便是其中卓越的一曲。1985年,导演西德尼·波拉克将其改编成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屡获大奖,但却被人认为相对原著... 作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大的命题,女性解放这一主题历来为艺术家所青睐。丹麦小说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便是其中卓越的一曲。1985年,导演西德尼·波拉克将其改编成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屡获大奖,但却被人认为相对原著,改编极为失败。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公平,因为电影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重新演绎了一支希望与失落的女性探索之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误评,是因为这些评论家是立足于小说的角度来审视电影。基于此,本文立足电影,拟从希望与失落出发,从电影本身的特性展示来剖析女性探索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非洲》 希望 失落 女性探索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电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涌动和中国文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秀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3,共2页
美国电影《木兰》自改编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经过迪斯尼诠释,中国花木兰故事已经全面美式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木兰诗》有着巨大的差异。《木兰》的电影宣传和推广打着"颠覆中国传统"的旗帜,唯恐不颠覆就不吸引观众,就... 美国电影《木兰》自改编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经过迪斯尼诠释,中国花木兰故事已经全面美式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木兰诗》有着巨大的差异。《木兰》的电影宣传和推广打着"颠覆中国传统"的旗帜,唯恐不颠覆就不吸引观众,就没有市场。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涌动和文化全球化影响,面对着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 文化全球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丽人》的人性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春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6-87,共2页
电影《美国丽人》通过对莱斯特和菲茨为代表的两个家庭的描写,揭示了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生存现状及其所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压抑、孤寂和寻求自救的人生历程。影片也在深层次上剖析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 电影《美国丽人》通过对莱斯特和菲茨为代表的两个家庭的描写,揭示了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生存现状及其所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压抑、孤寂和寻求自救的人生历程。影片也在深层次上剖析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人性的回归和复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和对人类的信心,同时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善与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丽人》 人性 扭曲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日入夜行》中亲子关系的异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94-95,共2页
《长日入夜行》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的现实主义杰作,是剧作家的晚期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剧作中,奥尼尔以他犀利的文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仇视。本文拟... 《长日入夜行》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的现实主义杰作,是剧作家的晚期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剧作中,奥尼尔以他犀利的文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仇视。本文拟对这部戏剧作品中正常的亲子关系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蒂隆一家的人生悲剧,揭示其中人物在丰裕生活条件下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精神世界里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子关系 父子关系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淑女本色》中伊莎贝尔·阿彻尔形象解读
13
作者 孙秀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2-93,共2页
电影《淑女本色》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影片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给人印象颇深的主角人物——走进欧洲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阿彻尔,这一人物形象的形成是由美国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决定的,导演... 电影《淑女本色》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影片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给人印象颇深的主角人物——走进欧洲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阿彻尔,这一人物形象的形成是由美国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决定的,导演用细腻、圆润的手法表现了女性内心的感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电影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莎贝尔·阿彻尔 亨利·詹姆斯 时代特征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的生态解读
14
作者 马珍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6-77,共2页
《阿凡达》在电影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它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然而,抛开技术层面上的成功,该片对生态问题的聚焦也是尖锐和深刻的。它抗衡了物质主义对人类灵魂的腐蚀、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摧毁。本文试图用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从自... 《阿凡达》在电影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它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然而,抛开技术层面上的成功,该片对生态问题的聚焦也是尖锐和深刻的。它抗衡了物质主义对人类灵魂的腐蚀、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摧毁。本文试图用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该片中的生态元素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特工狂花》中性别表演的颠覆
15
作者 陶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98-99,共2页
本文探究的是电影《特工狂花》中的性别表演问题。借助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笔者详细分析了该电影,指出阴柔与阳刚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质,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不过是社会文化建构起来的性别文化术语。事... 本文探究的是电影《特工狂花》中的性别表演问题。借助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笔者详细分析了该电影,指出阴柔与阳刚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质,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不过是社会文化建构起来的性别文化术语。事实上,性别是由日常生活规范所建构的,并受其束缚。该电影流行元素的表面下,在主要角色确定、叙事角度、人物形象、人物身份等方面都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性别表演 《特工狂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的消费主义
16
作者 霍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0-81,共2页
在美国,消费主义已成为主流文化并与国家意识形态渐趋一致。它是现代消费文化的特定表现,把符号消费对使用价值的背离,推向了一个极致。此时物品已不仅仅用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财富的象征、地位的象征。电... 在美国,消费主义已成为主流文化并与国家意识形态渐趋一致。它是现代消费文化的特定表现,把符号消费对使用价值的背离,推向了一个极致。此时物品已不仅仅用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财富的象征、地位的象征。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充分反映了美国当代社会的消费主义现象。笔者将分析该电影中的种种消费主义现象,并指出它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化:《冷山》的叙事艺术
17
作者 李映杏 《写作》 2004年第8期15-17,共3页
《冷山》这部影片是根据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改编,讲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一名名叫英曼的士兵(裘德·劳饰),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进而对战争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为了见他心爱的女人一... 《冷山》这部影片是根据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改编,讲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一名名叫英曼的士兵(裘德·劳饰),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进而对战争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为了见他心爱的女人一面,他逃离了部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山》 叙事艺术 美国 电影艺术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美国电视剧为何走红中国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玲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如今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年轻网民和看碟族中迅速走红,年轻一代人对美剧的关注早已超过了国产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由于受收视率严格的要求,美国电... 如今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年轻网民和看碟族中迅速走红,年轻一代人对美剧的关注早已超过了国产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由于受收视率严格的要求,美国电视剧都是采取边播边写的方式进行。中国的电视剧比较循规蹈矩,无法改变随观众要求改变剧情;国产剧跟风现象很严重,而美国电视剧在选材上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视剧 走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人物世界中的“阳光”——论《little miss sunshine》的三重价值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珺玮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little miss sunshine》(中文译名"阳光小美女"或"选美一家亲"),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小成本独立影片。该片以小人物世界为立场,从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对主流价值观... 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little miss sunshine》(中文译名"阳光小美女"或"选美一家亲"),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小成本独立影片。该片以小人物世界为立场,从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小美女 个人价值 家庭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泰坦尼克号》告诉你电影音乐的魅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艳昆 《电影评介》 2009年第7期46-46,61,共2页
音乐是有声世界里最委婉的阐述,它把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在不同的电影中,它用不同的曲调展示着自己的华丽,在激昂高亢的电影中,它亮出自己的豪迈;在凄凉悲惨的电影中,它亮出自己的悲凉;在气氛温和的电影中,它又亮出自己的温馨... 音乐是有声世界里最委婉的阐述,它把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在不同的电影中,它用不同的曲调展示着自己的华丽,在激昂高亢的电影中,它亮出自己的豪迈;在凄凉悲惨的电影中,它亮出自己的悲凉;在气氛温和的电影中,它又亮出自己的温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氛围中,它总是能展示出自己相符的一面,让你觉得它如此的贴近,如此的妙不可言,也许这就是电影音乐的魅力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魅力 《泰坦尼克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