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折必东 不虚此行——刘伽茵导演访谈 |
刘伽茵
张鹏
曹娟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2
|
女性电影与独立制作何以可能——杨荔钠导演访谈 |
杨荔钠
龚艳
李铁成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1
|
|
3
|
论“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成机制与身体政治——以上官云珠入选“22大明星”为中心 |
戢海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在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穿梭——韩君倩导演访谈 |
韩君倩
龚艳
孙佳敏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5
|
论夏衍电影剧作中的接受美学特征 |
郑华雯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6
|
香港导演“北上”创作转型研究 |
辛姝岩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7
|
70后女性电影导演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研究 |
李诗仪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8
|
新时代电影资料管理人员职业精神建设刍议 |
陈墨
|
《兰台内外》
|
2024 |
0 |
|
9
|
当我们在谈万玛才旦时我们在谈什么?——万玛才旦导演访谈 |
龚艳
万玛才旦
袁海燕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7 |
6
|
|
10
|
我们绝不应该满足--访影视人类学家芭芭拉·艾菲 |
徐菡
李昕
芭芭拉·艾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1
|
论明星符号的多维能指 |
张悦
卢兆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2
|
回顾:第六代导演与两次“七君子事件” |
李正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6
|
|
13
|
作为一种文化生产的艺术电影:毕赣现象及其内蕴问题 |
范倍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9 |
4
|
|
14
|
精神是我面对的第一现实——独立电影创作谈 |
甘小二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5 |
4
|
|
15
|
影视制片人的分类 |
吴丰军
黄基秉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6
|
关于主旋律电影遇冷原因及突围策略的思考 |
李军红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10
|
|
17
|
风格的代际转移: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计量学研究 |
范倍
郭柳蹊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1 |
4
|
|
18
|
浅谈数字影视艺术与设计人才 |
沈平彪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问题 |
姜春辉
|
《戏剧之家》
|
2019 |
6
|
|
20
|
影像春晚的历史源流与形成动因——基于“传播仪式观”理论的启示 |
陈寅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1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