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如山与梅派表演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 王金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2-75,共4页
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梅派表演形成现在这样的风格,是与齐如山的密切合作分不开的。齐、梅合作编、排了许多戏,这些戏大多成为梅派的经典剧目,而齐如山是这些戏的主要编剧人,也是这些戏的"舞蹈导演"。齐如山还在梅兰芳1930年... 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梅派表演形成现在这样的风格,是与齐如山的密切合作分不开的。齐、梅合作编、排了许多戏,这些戏大多成为梅派的经典剧目,而齐如山是这些戏的主要编剧人,也是这些戏的"舞蹈导演"。齐如山还在梅兰芳1930年访美演出中起到了总策划人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梅派 表演艺术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娱乐型探索戏剧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毅 宁殿弼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20世纪80年代戏剧探索大潮中诞生的娱乐型探索戏剧,有其戏剧本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变革、文化语境更易的直接现实原因。探索型戏剧的主要特征是以观众为着眼点,运作方法市场化,以娱乐、休闲为指归,寓教于乐,乐教兼得,更加强了多... 在20世纪80年代戏剧探索大潮中诞生的娱乐型探索戏剧,有其戏剧本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变革、文化语境更易的直接现实原因。探索型戏剧的主要特征是以观众为着眼点,运作方法市场化,以娱乐、休闲为指归,寓教于乐,乐教兼得,更加强了多种姐妹艺术的综合,载歌载舞,美听美视,在演出形态上首创环形特大剧场全方位舞台,别开生面,气势恢宏。娱乐型探索戏剧演出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娱乐戏剧的文化和商业双重效益的丰收,它为戏剧苑囿提供一个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新的品类,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可乐观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型探索戏剧 娱乐功能 通俗戏剧 商业戏剧 市场化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间戏神崇拜与演出仪式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胜华 《民族艺术研究》 2002年第4期22-30,共9页
戏神是传统戏剧表演活动的行业神 ,围绕着戏神信仰 ,必然产生一系列仪式活动 ,具体表现为与演出活动相结合的仪轨行为。因而 ,戏神信仰及其仪轨也构成了仪式戏剧的一个重要部份。一般的规律是 :离文化和经济中心愈远的地区 ,戏神信仰现... 戏神是传统戏剧表演活动的行业神 ,围绕着戏神信仰 ,必然产生一系列仪式活动 ,具体表现为与演出活动相结合的仪轨行为。因而 ,戏神信仰及其仪轨也构成了仪式戏剧的一个重要部份。一般的规律是 :离文化和经济中心愈远的地区 ,戏神信仰现象之存见便愈丰富。这一点 ,云南民族民间仪式戏剧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戏剧 演出活动 传统戏剧 民间 相结合 崇拜 必然 表演活动 云南民族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剧在全国流播的现象及本质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勇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正视越剧流播的这段历史,理性地看待越剧在全国的流播历程,就不得不承认越剧在20世纪50年代的爆炸式发展是时代、政治、剧种特色以及剧种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越剧回归她的诞生地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今天的越剧应以"应该&q... 正视越剧流播的这段历史,理性地看待越剧在全国的流播历程,就不得不承认越剧在20世纪50年代的爆炸式发展是时代、政治、剧种特色以及剧种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越剧回归她的诞生地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今天的越剧应以"应该"表现什么为重心,以"善于"表现为基础,以时代的"需求"为动力,以艺术本体合规律性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为参照,并在四者的合力中进行优化选择。剧种的辉煌是艺术本身魅力的散发,只有这样的辉煌才是真实与可信的,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流播 现象 原因 发展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飞题材戏曲的主题嬗变 被引量:2
5
作者 伏涤修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从宋元至明清,岳飞题材戏曲既显示出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呈现出历时性的主题嬗变。早期的岳飞题材戏曲以写岳飞之冤为明显特征,明代的岳飞戏则着重对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与抗金事迹进行热情颂扬,晚明到清代出现的翻案补憾类的岳飞戏以作者... 从宋元至明清,岳飞题材戏曲既显示出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呈现出历时性的主题嬗变。早期的岳飞题材戏曲以写岳飞之冤为明显特征,明代的岳飞戏则着重对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与抗金事迹进行热情颂扬,晚明到清代出现的翻案补憾类的岳飞戏以作者和人民的意愿为导向,以超历史化的方式对岳飞事迹进行了神圣化的宣传。伴随着这种主题嬗变,岳飞形象经历了由受冤屈致死的历史悲剧英雄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再到作为忠义化身的文化英雄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飞 戏曲 主题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音戏衍变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秋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在中国民众的信仰中,观音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佛教菩萨之一。随着戏曲文学的兴盛,出现了许多表现观音的戏曲作品,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观音戏”。但在不同的时期,观音戏从剧本形态到演出形态都不尽相同。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戏曲发展史上某些规... 在中国民众的信仰中,观音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佛教菩萨之一。随着戏曲文学的兴盛,出现了许多表现观音的戏曲作品,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观音戏”。但在不同的时期,观音戏从剧本形态到演出形态都不尽相同。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戏曲发展史上某些规律,更体现了观音信仰的不断变化。从中能管窥观音信仰世俗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戏 观音信仰 衍变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英台》声腔归属及流变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华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嘉靖锦本《祝英台》传奇,仅录《分别》一折。有趣的是该出一共录入13首民歌体诗,这些诗赣方言特色明显,民间色彩极浓,显然该剧系弋阳腔传奇。在传播过程中,弋阳腔传奇《祝英台》为各地民间戏曲、民间说唱所吸收,从中可看出弋阳腔传奇的... 嘉靖锦本《祝英台》传奇,仅录《分别》一折。有趣的是该出一共录入13首民歌体诗,这些诗赣方言特色明显,民间色彩极浓,显然该剧系弋阳腔传奇。在传播过程中,弋阳腔传奇《祝英台》为各地民间戏曲、民间说唱所吸收,从中可看出弋阳腔传奇的传播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本 《祝英台》 弋阳腔 赣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聊斋戏”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秀琴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本文从清代传奇、杂剧中的"聊斋戏"的剧目出发,概括其总体特征:它们在艺术结构和故事情节方面与原作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以一个或两个中心道具引发出主要情节,并贯穿整个剧作,使其更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感;在语言上呈现... 本文从清代传奇、杂剧中的"聊斋戏"的剧目出发,概括其总体特征:它们在艺术结构和故事情节方面与原作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以一个或两个中心道具引发出主要情节,并贯穿整个剧作,使其更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感;在语言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趋势:极度雅化和低劣恶俗;多贯穿着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注重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传奇与杂剧 总体特征 聊斋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学科回望与前瞻 被引量:2
9
作者 傅谨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当代戏剧研究领域的诸多分支中,中国近现代戏剧的研究有了明显突破。京剧研究与梅兰芳研究是剧种研究的热点,《昆曲艺术大典》代表了当代剧种研究成果的水平。地方剧种研究的升温,成为当代戏剧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全明戏曲》《全清... 当代戏剧研究领域的诸多分支中,中国近现代戏剧的研究有了明显突破。京剧研究与梅兰芳研究是剧种研究的热点,《昆曲艺术大典》代表了当代剧种研究成果的水平。地方剧种研究的升温,成为当代戏剧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全明戏曲》《全清戏曲》的编撰,《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及《续编》、《梅兰芳全集》的出版,是戏剧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出版的重大进展。但戏剧基础理论研究相对弱势,中国戏剧表演体系研究推进缓慢,话剧理论和外国戏剧研究逐渐边缘化的现象,应该引起戏剧学科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学科 剧种研究 戏剧历史文献资料 戏剧基础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越中曲家戏曲创作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晚明浙江越中一带出现一个以徐渭为中心,包括王骥德、吕天成、王思任、祁彪佳、孟称舜、张岱等几十人的戏曲家群体,史称“越中曲派”或“越中曲家群体”。越中曲家在戏曲创作上体现出共同的精神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才情与音律的统... 晚明浙江越中一带出现一个以徐渭为中心,包括王骥德、吕天成、王思任、祁彪佳、孟称舜、张岱等几十人的戏曲家群体,史称“越中曲派”或“越中曲家群体”。越中曲家在戏曲创作上体现出共同的精神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才情与音律的统一,奇异与熟滑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对当时戏曲创作偏颇具有反拨之功,也是他们戏曲创作精神的精髓所在,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越中曲家 创作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名称辨析——“昆剧”三论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俊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5-158,共4页
历史上先后出现昆山腔、昆曲、昆剧的不同称谓,在分别从三名可以通用、习惯用法不同、近代以"剧"为名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之后,对所涉及的相关文献作了比较深入的辨析。
关键词 三名通用 戏曲声腔 清唱散曲 千人糕师傅 昆腔戏 昆剧传习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表演“乾嘉传统”形成期的文人功绩——以《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的《琵琶记》选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亚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166,共5页
关于昆曲表演"乾嘉传统"的形成,戏曲界强调较多的是艺人的功绩。本文以《琵琶记》为例通过比较《审音鉴古录》与《缀白裘》,认为文人也参与了对舞台演出的记录、保存、指导和规范,于昆曲艺术发展同样功不可没。重视文人在戏... 关于昆曲表演"乾嘉传统"的形成,戏曲界强调较多的是艺人的功绩。本文以《琵琶记》为例通过比较《审音鉴古录》与《缀白裘》,认为文人也参与了对舞台演出的记录、保存、指导和规范,于昆曲艺术发展同样功不可没。重视文人在戏曲发展中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研究及保护、发展戏曲艺术,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戏曲选本 乾嘉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大学中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伊维德 《上海戏剧》 2016年第7期27-29,共3页
今天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介绍一下美国、欧洲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情况,还有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会先谈欧洲汉学传承的历史,再谈到美国从何时开放对中国研究,以及时间对研究内容、足迹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赵氏孤儿》 中国戏剧 元杂剧研究 中国悲剧 八十年代 西方大学 中国研究 中国文学 《桃花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对当代中国剧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爱华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译介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又一个高潮,其中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体系最受青睐,无论从戏剧观念、剧本创作,还是表导演方面,都为中国当代戏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当代中国剧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正是布莱希特...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译介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又一个高潮,其中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体系最受青睐,无论从戏剧观念、剧本创作,还是表导演方面,都为中国当代戏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当代中国剧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正是布莱希特在戏剧理论和舞台实践两方面对中国剧坛的双重振荡,导致了80年代初中期的一场"戏剧观"大争鸣,并使刘树纲、林兆华等剧作家和导演的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一批堪称中国实验戏剧典范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戏剧观 实验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剧艺社的演剧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海亮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上海的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存续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艺术品格、社会影响等方面,堪称上海剧运的一面旗帜;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具体而微的表征,理应在话剧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关键词 上海剧艺社 演剧历程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唱法拓展黄梅戏唱腔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瑾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运用科学的唱法拓展黄梅戏唱腔,能克服黄梅戏传统唱法音域较窄、共鸣较差、声带易出现病变的缺陷,使黄梅戏演唱者唱腔的音域得到拓宽,持久的歌唱能力得到增强,唱腔的力度掌控能力得到提升,大大地丰富了黄梅戏演唱的表现力。
关键词 混声唱法 黄梅戏 真声 假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流派与地域流派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培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8-91,共4页
京剧流派有个人流派和地域流派之分。这两种流派都是在京剧艺术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无论是个人流派,还是地域流派,在促进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京剧流派 个人流派 地域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传承与音乐剧关系之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亚娟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期34-34,36,共2页
传承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戏曲传承的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坚守与创新两种传承方式;而后对传承方式进行了思考,认为传承是使命,创新是需求;最后探讨了戏曲传承与音乐剧的关系,认为可借音乐剧之长,做戏曲传承... 传承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戏曲传承的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坚守与创新两种传承方式;而后对传承方式进行了思考,认为传承是使命,创新是需求;最后探讨了戏曲传承与音乐剧的关系,认为可借音乐剧之长,做戏曲传承之用,亦可借音乐剧之形,固传统戏曲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传承 音乐剧 坚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话剧表演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双燕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9-4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各种现代戏剧流派的影响下,中国当代话剧从戏剧观念、剧作样式、演出方法诸方面都有新的探索。"新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将中国话剧表演艺术推向了观念与技巧的全面革新。
关键词 话剧 表演 创新 新的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方现代派戏剧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晶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04-207,共4页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派戏剧自诞生之时就带着对传统的挑战和反叛的姿态。传统的戏剧观念、戏剧形式和美学原则都受到了质疑并经历了颠覆性的发展。纵观西方戏剧文化发展的长河,戏剧在两千四百年间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发...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派戏剧自诞生之时就带着对传统的挑战和反叛的姿态。传统的戏剧观念、戏剧形式和美学原则都受到了质疑并经历了颠覆性的发展。纵观西方戏剧文化发展的长河,戏剧在两千四百年间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发展,一直到一百多年前的现代派戏剧出现,现代戏剧不再关注单纯的感情沉溺,更多的是强调观众的理智体验,把对生命的本质意义的探究提到了最高的形式。艺术家的视野从神转到人到普遍人甚至多余的人,最后甚至是人的内心,把西方源远流长的人本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境界。西方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审美体验哲理化、审美对象内向化、审美途径主观化和戏剧观念多元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戏剧 写实主义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