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芭蕾《红色娘子军》解读的“视差之见”——兼评《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的现代性逻辑
1
作者 刘柳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受知识考古学与新史学模式的影响,美国东亚舞蹈史专家魏美玲用《后殖民盲点:第三世界主义时代的中国舞蹈,1949—1965》(2018)一文,挑战了英语学术界长期将舞剧《红色娘子军》刻板化为“中国形象”背后的冷战意识,以《革命的身体:中国舞... 受知识考古学与新史学模式的影响,美国东亚舞蹈史专家魏美玲用《后殖民盲点:第三世界主义时代的中国舞蹈,1949—1965》(2018)一文,挑战了英语学术界长期将舞剧《红色娘子军》刻板化为“中国形象”背后的冷战意识,以《革命的身体:中国舞与社会主义遗产》这部历史民族志专著,彰显出区别于中国芭蕾的“中国舞”实践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遗产中的长期贡献、革命意义、重大分量与持续影响。值得肯定的是,透过“中国舞”对中国社会主义舞蹈语言之“民族形式”的重要贡献,纠正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舞蹈文化的刻板想象,逆写出一种既区别于西方舞蹈现代性逻辑,又有别于东方学逻辑的中国舞蹈实践。但一味诉诸“中国舞”在社会主义现代性进程中的优势位置,也将促使那些以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为其标靶的研究者,落入另一套仍旧以同一化逻辑为其机制的中心之域。对此,国内学者张晴滟的《足尖上的“亮相”——样板戏与女性身体的解放》一文,在“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方法论启示下,透过“亮相”对该剧舞台形象“破旧立新”的创造性意义,确认了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身体形式与表达方式中那不应被低估的革命礼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文化视差 《革命的身体》 《足尖上的“亮相”》 魏美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朦滔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25-27,共3页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中国题材的红色芭蕾舞剧,是中国芭蕾舞剧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时隔六十年,中央芭蕾舞团仍将其作为经典剧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并且该剧一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舞剧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中国题材的红色芭蕾舞剧,是中国芭蕾舞剧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时隔六十年,中央芭蕾舞团仍将其作为经典剧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并且该剧一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舞剧之所以能够久演不衰,其原因之一在于它所蕴含的民族力量。本文从该舞剧的主题、音乐、舞蹈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该舞剧的民族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 民族性 音乐 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阿荣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对各时期作品成功经验的总结,寻找芭蕾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经历民族化之路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学派理论的形成提出见解和设想,...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对各时期作品成功经验的总结,寻找芭蕾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经历民族化之路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学派理论的形成提出见解和设想,从而为中国芭蕾舞剧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芭蕾舞剧 发展历史 民族化 时代性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舞剧的结构——兼论《斯巴达克》舞剧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许钰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哲学意义上的结构概念,应是包含物质形态、精神内涵和两者间的逻辑中介手段的关系。本文以《斯巴达克》舞剧的结构特征来释义这样一种结构关系,试图在理论上探明艺术结构中各层次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各层次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转换层 舞剧 《斯巴达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芭蕾舞剧经典作品评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贾超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1期10 12-,12,共2页
芭蕾舞剧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众多先驱和前辈先后创作出了多部经典的芭蕾舞剧作品,为其民族化的发展历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化发展时期,则有必要对这些经典之作进行再次深... 芭蕾舞剧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众多先驱和前辈先后创作出了多部经典的芭蕾舞剧作品,为其民族化的发展历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化发展时期,则有必要对这些经典之作进行再次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芭蕾舞剧 经典作品 分析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超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0期50-50,71,共2页
芭蕾舞剧是西方独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便一直受到中国舞蹈创作者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中国化的再创造。也因此,使得这门西方的艺术表现出了鲜明的... 芭蕾舞剧是西方独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便一直受到中国舞蹈创作者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中国化的再创造。也因此,使得这门西方的艺术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彰显出了中国舞蹈艺术工作者对这门艺术发展所作出的独到贡献。本文从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程谈起,对这种民族化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芭蕾舞剧 民族化特征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7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是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原创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开启了中国民族芭蕾的艺术之路,已成为中国文艺史上的里程碑。首演60年来,该剧演出场次累计4000余场,“娘子军们”的足迹不仅遍... 2024年是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原创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开启了中国民族芭蕾的艺术之路,已成为中国文艺史上的里程碑。首演60年来,该剧演出场次累计4000余场,“娘子军们”的足迹不仅遍及祖国大江南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演出场次 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艺术之路 文艺史 娘子军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舞剧中的“粥状人物”
8
作者 余凯亮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122-122,共1页
如今我们中国的古典舞剧中"粥状人物"泛滥,舞剧人物所承担的历史感空洞而缺乏说服力,无法为人物的个性作出有力的塑造。文章以《情天恨海圆明园》《霸王别姬》《风中少林》三个古典舞剧为例,剖析中国舞剧中"粥状人物&qu... 如今我们中国的古典舞剧中"粥状人物"泛滥,舞剧人物所承担的历史感空洞而缺乏说服力,无法为人物的个性作出有力的塑造。文章以《情天恨海圆明园》《霸王别姬》《风中少林》三个古典舞剧为例,剖析中国舞剧中"粥状人物"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剧 古典舞 粥状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芭蕾舞剧视野下看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9
作者 郭秦岭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4期100-100,共1页
"芭蕾"源自西方,是西方艺术的舶来品,经过上百年的演绎,已经发展为诸多流派,形成了不同的演绎风格。芭蕾舞剧艺术在中国已经发展半个多世纪,从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历程看,有传承,更有突破,其结合了中国民族性艺术特色,在中国得... "芭蕾"源自西方,是西方艺术的舶来品,经过上百年的演绎,已经发展为诸多流派,形成了不同的演绎风格。芭蕾舞剧艺术在中国已经发展半个多世纪,从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历程看,有传承,更有突破,其结合了中国民族性艺术特色,在中国得到良性的发展。本文站在中国芭蕾舞剧视野下,简要探讨了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芭蕾舞剧 音乐与舞蹈 民族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说舞蹈不能言——浅析前苏联舞剧《古老的探戈》的叙事性
10
作者 马晓飞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5期154-155,共2页
前苏联芭蕾舞剧《古老的探戈》将本不擅长叙事的舞蹈,通过舞剧编导的巧妙设计编创以及演员深厚的舞蹈功底,将这部舞剧的每一个情节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完整的、精准的、巧妙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真正做到了具有话剧功能才有的叙事性,让观... 前苏联芭蕾舞剧《古老的探戈》将本不擅长叙事的舞蹈,通过舞剧编导的巧妙设计编创以及演员深厚的舞蹈功底,将这部舞剧的每一个情节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完整的、精准的、巧妙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真正做到了具有话剧功能才有的叙事性,让观众仅仅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就能够准确的看明白舞剧的剧情。除此之外,该部芭蕾舞剧也融合了探戈、踢踏、爵士等舞种,将影片中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是一部优秀的、值得传承的舞蹈叙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古老的探戈》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舞剧何以要“新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阿丹 田旭 《福建艺术》 2020年第6期40-43,共4页
红色舞剧《红色娘子军》(下文简称为《红》)和《白毛女》(下文简称为《白》)自成功首演至今不断被反复排演,成为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经典剧目。《红》《白》两剧因同以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反抗地主阶级压迫为戏剧主题,故而被冠以"现代... 红色舞剧《红色娘子军》(下文简称为《红》)和《白毛女》(下文简称为《白》)自成功首演至今不断被反复排演,成为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经典剧目。《红》《白》两剧因同以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反抗地主阶级压迫为戏剧主题,故而被冠以"现代革命芭蕾舞剧"或"红色芭蕾舞剧"之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经典剧目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 《白》 红色经典 戏剧主题 《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灿 刘德欢 《艺术评鉴》 2016年第21期31-32,36,共3页
本文从故事、手法、音乐、舞蹈、舞美服装五个方面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既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也了解了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和表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舞剧 分析 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婷婷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169-169,171,共2页
"芭蕾"作为地地道道的舶来品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于西方三百多年,但自它传入中国以来,中国芭蕾舞剧却以独有的中国民族特色为其赢得了国际芭蕾舞界的目光。目前,面对当下中国民族舞剧普遍欧化的现象,中国芭蕾舞剧... "芭蕾"作为地地道道的舶来品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于西方三百多年,但自它传入中国以来,中国芭蕾舞剧却以独有的中国民族特色为其赢得了国际芭蕾舞界的目光。目前,面对当下中国民族舞剧普遍欧化的现象,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主流趋势则显得意义非凡,这也引发了舞蹈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舞美多个方面,对芭蕾舞剧的民族化特征进行具体剖析,以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芭蕾舞剧 舞剧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文化中的古典
14
作者 万芳芳 钟晶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1期167-167,共1页
流行小说、电影、音乐中蕴含的古典元素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古典艺术,而古典元素正是现在高等学校动画专业学生所缺乏的。笔者认为,分析经典电影和古典艺术作品,有助于提高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艺术素养 古典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久弥新的《红色娘子军》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靖怡 《艺海》 2017年第2期59-60,共2页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以西方芭蕾舞技术为基础,以中国芭蕾舞演员为核心的一部优秀的"中国式芭蕾舞剧"。该剧将政治色彩淡出、艺术色彩凸显,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芭蕾舞剧中“双人舞”的创作特征——以《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芳 《黄河之声》 2015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和借鉴西方经典传统的基础上,总体上表现出对中国民族特色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在芭蕾舞剧双人舞的创作方面,更突显出了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以《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两部经典为例,以"双...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和借鉴西方经典传统的基础上,总体上表现出对中国民族特色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在芭蕾舞剧双人舞的创作方面,更突显出了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以《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两部经典为例,以"双人舞"创作特征为视角,分析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舞 中国芭蕾舞剧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红色娘子军》论中国芭蕾舞剧的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贝若 《音乐时空》 2013年第6X期94-95,共2页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方针为指导,对芭蕾舞剧的音乐、舞蹈、舞美、舞台布景、舞蹈服装、舞蹈道具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成功的反映了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方针为指导,对芭蕾舞剧的音乐、舞蹈、舞美、舞台布景、舞蹈服装、舞蹈道具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成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本文仅以《红色娘子军》为例,从其全剧创作运用的各种艺术形式,探究中国芭蕾舞剧赖以生存的"中国特色",为开拓中国芭蕾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中国芭蕾舞剧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蕾舞剧民族化与民族舞剧芭蕾化的交触——浅谈“中国化”芭蕾舞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怡雯 《艺术广角》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芭蕾历经五百年砥砺终成皇冠上的明珠。1949年之后,芭蕾舞与古典舞、民族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中国舞蹈界享有一席之地。如今六十余载已过,芭蕾已然成为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4年《红色娘子军》诞生以来,大量的芭蕾舞剧作品涌... 芭蕾历经五百年砥砺终成皇冠上的明珠。1949年之后,芭蕾舞与古典舞、民族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中国舞蹈界享有一席之地。如今六十余载已过,芭蕾已然成为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4年《红色娘子军》诞生以来,大量的芭蕾舞剧作品涌现而出,《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二剧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直影响着后世芭蕾舞剧的创作,随之而来的还有学界关于“芭蕾民族化”半个世纪的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蕾舞剧 民族舞剧 民族化 《红色娘子军》 中国化 1949年 《白毛女》 三足鼎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本分析
19
作者 王蓉 《艺术科技》 2015年第6期143-143,共1页
本文对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从故事情节、舞剧细节、动作语言、舞剧结构及对电影镜头语言的挪用这五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期从理论上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实践展开评述。
关键词 《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 中国芭蕾 戏剧结构 镜头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化芭蕾舞剧的艺术鉴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一帆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140-140,共1页
芭蕾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国芭蕾从传演、模仿等表演方式逐步过渡到自主独立创作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其中最典型的两部代表作《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无论从取材、音乐风格、舞美的角度看,还是从服装、道具、布景的运用上,无一不体现... 芭蕾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国芭蕾从传演、模仿等表演方式逐步过渡到自主独立创作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其中最典型的两部代表作《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无论从取材、音乐风格、舞美的角度看,还是从服装、道具、布景的运用上,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民族化芭蕾的艺术成就。这两部舞剧在诸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却又不尽相同。本文从取材、音乐、舞美风格与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两部舞剧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分析我国经典芭蕾的艺术成就,为日后对芭蕾民族化舞剧的鉴赏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蕾 民族化 革命题材 音乐舞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