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析《南诏图传》背后的历史隐情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0,共6页
《南诏图传》现藏日本京都有邻馆,是研究南诏宗教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学术界对《南诏图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画本或文字卷内容,却未曾以南诏中兴皇帝时代的史料为基础进行历史分析。因此,本文以南诏王室礼佛史料为切入点,结合中... 《南诏图传》现藏日本京都有邻馆,是研究南诏宗教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学术界对《南诏图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画本或文字卷内容,却未曾以南诏中兴皇帝时代的史料为基础进行历史分析。因此,本文以南诏王室礼佛史料为切入点,结合中兴皇帝继位前后的史实和《南诏图传》图稿制作时的王室政治文化,探究图稿制作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图传》 中兴皇帝 铁柱盟誓 阿嵯耶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咸画学中兴’说”所涉画科原意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178,共3页
本文从学术界对"‘道咸画学中兴’说"所涉画科的分歧入手,系统梳理了黄宾虹关于这一问题的言论,认为"道咸画学中兴说"主要是指相关画家的山水画,兼及花鸟、人物,并对其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道咸画学中兴”说 画科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业墓石棺床围屏山水图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北周康业墓石棺床围屏上十幅独立的阴刻山水屏风画像构图饱满,远近层次清晰,物象刻画生动,已然可见唐五代全景山水三段式构图的端倪。通过与相近时期传世卷轴画以及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康业墓围屏山水图像能够成为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画... 北周康业墓石棺床围屏上十幅独立的阴刻山水屏风画像构图饱满,远近层次清晰,物象刻画生动,已然可见唐五代全景山水三段式构图的端倪。通过与相近时期传世卷轴画以及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康业墓围屏山水图像能够成为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画史的有益图像支持。由此可见,考古发现与墓葬研究对于古代美术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业墓石棺床 围屏山水图像 美术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而法——中国传统绘画画“法”源流研究
4
作者 周鼎 王金志 陈书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2期46-52,共7页
画"法"是中国绘画在实践中形成并用以指导创作的道或法式。画史上画"法"理论滥觞于秦汉前后的"谨毛失貌",成熟于南朝谢赫"六法",并先后为五代荆浩、宋刘道醇和明李开先乃至清盛大士、邹一桂等... 画"法"是中国绘画在实践中形成并用以指导创作的道或法式。画史上画"法"理论滥觞于秦汉前后的"谨毛失貌",成熟于南朝谢赫"六法",并先后为五代荆浩、宋刘道醇和明李开先乃至清盛大士、邹一桂等所承袭与发展。以谢赫"六法"为核心的画"法"体系对民族画艺影响深远但也为创新带来了困扰,清初石涛"一画之法"的提出与其说是对这种传统画"法"的反拨,毋宁说是使之向"无法而法"的回归,这对民族画艺的发展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或格法 六法 一画或一画之法 无法与至法 中国传统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基督教叙事性版画研究
5
作者 曲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2,I0011,共8页
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以《福音故事图集》(evangelicae historiae imagines)为范本,在福建晋江景教堂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这是第一本用插图描绘耶稣故事的中文书籍,本文将分析此书的图像叙事特征、图文关系,并阐述耶稣会传... 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以《福音故事图集》(evangelicae historiae imagines)为范本,在福建晋江景教堂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这是第一本用插图描绘耶稣故事的中文书籍,本文将分析此书的图像叙事特征、图文关系,并阐述耶稣会传教士通过这种图文叙事方式向明人介绍场所构建的记忆法和灵修默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福音故事图集》 叙事性 场所构建 记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族生活的镜像:先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
6
作者 范银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6,48,共6页
中国先秦时代,在母系氏族社会制度逐渐衰微以后,在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男性逐渐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本文旨在探讨先秦时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青铜器中的女性形象和战国帛画中的女性形象的图像研究来折射当时女性生活的... 中国先秦时代,在母系氏族社会制度逐渐衰微以后,在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男性逐渐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本文旨在探讨先秦时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青铜器中的女性形象和战国帛画中的女性形象的图像研究来折射当时女性生活的实际情况。文中认为,青铜器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为贵族服务的侍女,与帛画中的女性贵族形象从两个方面反映了贵族的优裕生活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艺术 女性 贵族生活 帛画 青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跃进 《云梦学刊》 2007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印象派是一个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以法国画家莫奈.雷诺阿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可分为前后相承的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1949年,刘海粟等人起主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先是否定,... 印象派是一个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以法国画家莫奈.雷诺阿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可分为前后相承的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1949年,刘海粟等人起主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先是否定,后来得到中国应有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 外光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西笔意”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结合——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水彩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路平 雷涛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6-51,共6页
19世纪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一种融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主要为海外市场服务的绘画形式——广州外销画。为探究通草水彩画中西方因素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结合,以广州外销画中的通草水彩画为主体,从美学、图像学、社会学等视... 19世纪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一种融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主要为海外市场服务的绘画形式——广州外销画。为探究通草水彩画中西方因素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结合,以广州外销画中的通草水彩画为主体,从美学、图像学、社会学等视角,阐明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融合对广州外销通草水彩画创作的影响,正视通草水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和中西方绘画交流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草水彩画 “泰西笔意”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风景水彩画的流变
9
作者 宋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8-101,共4页
风景水彩画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起源于西欧,兴盛于英国,并在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高峰。风景画是人对自然及自身生存环境描摹的结果。英国水彩画的发展源于地志学风景画的兴起,十八世纪兴起的旅行热潮加速了风景水彩画的... 风景水彩画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起源于西欧,兴盛于英国,并在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高峰。风景画是人对自然及自身生存环境描摹的结果。英国水彩画的发展源于地志学风景画的兴起,十八世纪兴起的旅行热潮加速了风景水彩画的发展,英国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从外在环境上造就了水彩画发展的可能性。十八、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水彩画"黄金时期",风景水彩画渐趋成熟,并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水彩画 风景意识 地志学风景画 艺术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人物画的题材和功能
10
作者 樊珂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唐代人物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唐代人物画题材丰富,有历史、肖像、宗教、仕女等题材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和世俗化,对后来的工笔人物画和佛教人物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文献资料和唐代人物画作品为依据,对唐代... 唐代人物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唐代人物画题材丰富,有历史、肖像、宗教、仕女等题材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和世俗化,对后来的工笔人物画和佛教人物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文献资料和唐代人物画作品为依据,对唐代人物画题材和功能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人物画 题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制片公司及其影院管理(1896-1927)
11
作者 王瑞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2-36,共5页
在公共租界内的制片公司以及影院较多,因此实际上工部局的电影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更大。在制片公司方面,工部局没有专门的管理条例,一般以征收税收为主要管理方式,但有时警务处也会参与拍摄活动。在电影院管理方面,主要是具有安全管... 在公共租界内的制片公司以及影院较多,因此实际上工部局的电影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更大。在制片公司方面,工部局没有专门的管理条例,一般以征收税收为主要管理方式,但有时警务处也会参与拍摄活动。在电影院管理方面,主要是具有安全管理、执照发放以及控制营业时间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 制片公司 电影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叔同《自画像》相关艺术资源研究
12
作者 李超 周孝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李叔同在清末民初的美术活动,主要分为留学和归国两大部分。"介绍西洋画到中国来",是李叔同归国后所从事的重要美术活动内容。相关李叔同在清末民初的美术活动... 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李叔同在清末民初的美术活动,主要分为留学和归国两大部分。"介绍西洋画到中国来",是李叔同归国后所从事的重要美术活动内容。相关李叔同在清末民初的美术活动,则依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叔同 自画像 东京艺术大学 中国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创作如何表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以历史画为例
13
作者 岳梅宝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8期63-66,共4页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处于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值得创作者关注的问题。一件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社会现状。以历史画为例,如果一幅历史画只强调历史真实,而忽略艺术性和...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处于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值得创作者关注的问题。一件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社会现状。以历史画为例,如果一幅历史画只强调历史真实,而忽略艺术性和趣味性,那么反映的历史就会显得呆板,容易被人遗忘。如果一幅历史画只重视艺术真实而忽略历史真实,那么这件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空泛的,就是形而上的。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只有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 历史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