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3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考古遗址“岩图”探讨中国艺术起源--以柿子滩“岩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152,共10页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形圆点应为“北斗七星”,隐含“盖天”与“北斗”。又因天之数为七为“乾”,“人神”上半身涂实,亦属“阳”,地上六个圆点形成的“倒梯形”,为“观象台”“测影台”或望月“坎”,地之数为六,是为“阴”为“坤”,“人神”下半身(腿部)描空,为“虚”,故整个“岩图”构成天地阴阳的宇宙概念。天地、阴阳交会于“人神”,乃构成天、地、人的宇宙关系,图中“人神”应为观测天象的“天官”,故可称“天官图”。文明与艺术起源于古代天文,足见“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把精通天文、《易经》的人列入其传,是有依据的,也显示了中国艺术的本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柿子滩岩图 北斗七星 天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眼“看”世界:《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图式与跨文化观看
2
作者 梁君健 鲍齐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2,共12页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局限的画家对现代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尤其是在展现西方现代城市景观时通过要素拼装而完成的视觉上的文化嫁接。另一方面,画面的总体布局与结构借鉴了传统竖幅山水的咫尺千里的表现技法和传统构图,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与观看的流动性,营造出远观和近觑两种并行的观看方式。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世界“图式”,它绘制了处于东西之间的理想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漫游随录》 王韬 张志瀛 现代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雁衔龟”故事插图的跨文化流变
3
作者 陈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2,F0002,共11页
“大雁衔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而且被各种载体的图像反复呈现。依托《凯里来与迪木奈》和《老人星之光》等多语种文本,该故事的插图和纸本图像至少有六种类型。这些插图通过对空间的不同处理,主要描绘了鸟儿带着乌龟飞行这一... “大雁衔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而且被各种载体的图像反复呈现。依托《凯里来与迪木奈》和《老人星之光》等多语种文本,该故事的插图和纸本图像至少有六种类型。这些插图通过对空间的不同处理,主要描绘了鸟儿带着乌龟飞行这一核心要素。从文图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如果插图中没有出现人物,或者图中的人物与动物之间未建立视线的联系,此类图像的特征就属于“单一观看”。当插图中的人物与动物之间建立了视线的联系,此类图像就从同构与异形两个层面表现了“双重观看”的审美特点。“大雁衔龟”插图在亚欧世界的长时段“旅行”,既反映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图关系,也与不同地区的文化想象有密切关联。“大雁衔龟”插图的研究可以为跨文化美术史和文学图像研究史提供一个内涵丰富的分析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雁衔龟” 民间故事 文图关系 跨媒介 跨文化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医学与艺术的对话
4
作者 姚志彬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85-2289,共5页
医学与艺术的对话,贯穿人类文明史,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联系。医学通过理性与技术的进步维护生命健康,而艺术则通过情感表达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从医学与艺术的共同起源出发,探讨艺术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灵感、艺术治疗在医学中的应... 医学与艺术的对话,贯穿人类文明史,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联系。医学通过理性与技术的进步维护生命健康,而艺术则通过情感表达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从医学与艺术的共同起源出发,探讨艺术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灵感、艺术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以及艺术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案例分析,该文再次审视医学与艺术在生命理解、情感疗愈、伦理思考、医生培养等方面的联系,强调了二者对话对人类健康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与艺术 生命本能 医学创新 艺术治疗 艺术熏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
5
作者 刘秋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3,共6页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及其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泊尘 《新新百美图》 女性空间 复调叙事 共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刘海粟: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同时是位书法家
6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6,I0012,共5页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家重视书法修养,以实现书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书法作品展 画家 书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绘画艺术为载体的纸艺传承探索
7
作者 汤志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27-I0027,共1页
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艺经历了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传统手工艺术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所取代,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工艺的消亡,也让人们的文化记忆变得单薄,因此探寻新的纸艺传承方式尤为重要。随着... 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艺经历了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传统手工艺术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所取代,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工艺的消亡,也让人们的文化记忆变得单薄,因此探寻新的纸艺传承方式尤为重要。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绘画艺术与纸艺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不仅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还使得纸艺得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传统手工艺术 纸艺 绘画艺术 现代工业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不浪费的人类学”到人类学的“隐秀”追求:庄孔韶人类学画展
8
作者 和柳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玄隐——庄孔韶人类学画展”的巡展活动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并先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2024年9月15-24日)、上海大学图书馆(2024年10月14-21日)、云南民族博物馆(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30日)成功举办。这是首次中国人类学家... “玄隐——庄孔韶人类学画展”的巡展活动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并先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2024年9月15-24日)、上海大学图书馆(2024年10月14-21日)、云南民族博物馆(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30日)成功举办。这是首次中国人类学家的绘画个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的首展体现了人类学智慧与专业绘画领域的精彩融合;上海大学的展览引发了美术界和人类学界前所未有的、大面积的学术与艺术交流;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展览凸显了人类学绘画新的艺术延伸——装置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隐 人类学画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庄孔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以载道笔墨传薪——孙晓云访谈
9
作者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采访组 孙晓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F0002,F0003,F0004,共12页
孙晓云女士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 孙晓云女士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席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至美讲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大代表。七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孙晓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材料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连慧斌 王洋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32-I0032,共1页
纸质材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纸张不仅是文字和图像的记录媒介,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纸质材料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纸张绘画到现代的纸张拼贴艺术,纸质... 纸质材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纸张不仅是文字和图像的记录媒介,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纸质材料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纸张绘画到现代的纸张拼贴艺术,纸质材料以其独特的理化特性,支持着艺术家们的创意表达。本文就纸质材料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的多元运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艺术 绘画艺术 纸质材料 艺术创作 创意表达 文化积淀 重要载体 材料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远古岩画: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性的双重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230,231,共11页
史前岩画是人类世界最早出现的艺术,中国远古岩画既突出了中国特性,又内蕴世界的普遍性。岩画的世界普遍性,一是从画中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体现出来,二是从普遍的图式中体现出来,如对顶图式、蹲踞图式、万字形图式。将岩画的世界性... 史前岩画是人类世界最早出现的艺术,中国远古岩画既突出了中国特性,又内蕴世界的普遍性。岩画的世界普遍性,一是从画中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体现出来,二是从普遍的图式中体现出来,如对顶图式、蹲踞图式、万字形图式。将岩画的世界性与中国性的二重性都体现出来并突显了中国特性的重要图像,是人面画像。从叶尼塞河流域的人面像与中国边地的人面像对比中,可以发现二者在造型模式上有共同性,表明在地中海的人体雕像向中亚和远东的传播过程中,有一条流动和转换地带。而当我们从欧洲以具象人体为主潮而中国内地以抽象图案为主潮的全球艺术大框架进行观察,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就会突显,特别是将中国边地岩画人面像与中国内地彩陶、玉器、丝绸中的相关图案放在一起时,其中的中国特色更为明显。远古岩画中的这种中国特色,一是体现在眼睛类型(体现为巫王之明),二是体现在头顶装饰上(体现为华夏衣冠的前期演进)。由之,中国远古艺术及其内蕴观念的演进,亦得以展示和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岩画 中国岩画 艺术观念 普遍性 特殊性 观念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夜宴现场——《韩熙载夜宴图》的空间重建与图序重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东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210,共10页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画卷内容分五段,描绘韩熙载夜宴过程。然而重新审视,各段画面衔接不合理,疑为流传中被裁剪重装,导致顺序错乱。该图具有浓缩时空观念,通过重建夜宴的建筑空间,分析顾闳中窥视位置与视角,重塑时空关...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画卷内容分五段,描绘韩熙载夜宴过程。然而重新审视,各段画面衔接不合理,疑为流传中被裁剪重装,导致顺序错乱。该图具有浓缩时空观念,通过重建夜宴的建筑空间,分析顾闳中窥视位置与视角,重塑时空关系,可推测画卷原叙事顺序及缺失部分,进而补全画卷,并探讨其深层创作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舞台性 空间重建 图序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的回响: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贵族的艺术赞助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浩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I0002,共10页
文艺复兴时期,对“威尼斯神话”的缔造贯穿了共和国的兴衰始末。作为视觉“神话”的建构者,威尼斯贵族既是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也是向往古典理想、沉醉于抒情和沉思生活的审美个体。他们在多重身份和诉求下委托赞助的艺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对“威尼斯神话”的缔造贯穿了共和国的兴衰始末。作为视觉“神话”的建构者,威尼斯贵族既是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也是向往古典理想、沉醉于抒情和沉思生活的审美个体。他们在多重身份和诉求下委托赞助的艺术作品,承载了威尼斯的国家境况、社会风貌与个人趣味,反映出“威尼斯神话”的多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神话 威尼斯画派 艺术赞助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洛克宫廷画对查理一世君主形象的塑造
14
作者 王杨清雅 姜守明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2,216,共11页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的深刻印象。究竟该如何评价17世纪英国的内战与革命?又该如何定位查理一世,是暴君还是殉道者?对这些问题,人们始终心存好奇,也产生了较多争议。在历史上,查理一世是非常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的,尤其喜欢借助巴洛克风格肖像画,营造来自先王们的那种神秘君主形象,或展现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博爱君主或神授君主形象,而他对自我形象塑造的失败,与17世纪革命的终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一世 君主形象 自我塑造 失败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立竹林七贤”研究——兼论竹林七贤图像的日本改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晟 王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源于中国的竹林七贤图像传入日本后,演化出带有本土特色的竹林七贤图式,并在18世纪中叶发展出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见立竹林七贤”画题。这一原本用作上层社会社交游戏的图像,此后被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吸收、利用与改造,用于自身文化形象... 源于中国的竹林七贤图像传入日本后,演化出带有本土特色的竹林七贤图式,并在18世纪中叶发展出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见立竹林七贤”画题。这一原本用作上层社会社交游戏的图像,此后被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吸收、利用与改造,用于自身文化形象的塑造。竹林七贤的文化意义,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继续发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立绘 竹林七贤 日本 铃木春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母题到“隐逸”主题——以《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为分析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赫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不同的母题(母题意象)组合,可能显现不一样的隐逸主题。母题的在场以及主题的出场,在不同时空的认知场域中有不同的结构与方式。有些母题可能是原隐喻的转喻,既是隐逸叙事的主题表达的依据,也是认定隐士身份的辅助性母题,如渔船、岩穴、茅舍、枯松、童子等母题。因而,核心母题与辅助性母题的配置与逻辑结构,构成山水画的隐逸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主题 隐逸 隐喻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中佛罗伦萨——韦基奥宫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图像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8,共14页
16世纪的佛罗伦萨,瓦萨里与其团队在韦基奥宫中绘制了一批关于佛罗伦萨城市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画作。虽然它们分布于不同房间,尺幅也大小不一,但在有意无意间构成了一部佛罗伦萨的城市图像史。这部图像简史固然是美第奇家族建构权力合法... 16世纪的佛罗伦萨,瓦萨里与其团队在韦基奥宫中绘制了一批关于佛罗伦萨城市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画作。虽然它们分布于不同房间,尺幅也大小不一,但在有意无意间构成了一部佛罗伦萨的城市图像史。这部图像简史固然是美第奇家族建构权力合法性的某种宣传手段,但瓦萨里借此机会在历史知识层面上梳理了佛罗伦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并且,他还隐晦地对这座堪称“艺术品”的城市产生的深层逻辑进行了个人化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 韦基奥宫 城市史 绘画 瓦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庆熙:一纸侨批 一生坚守
18
作者 杜乔霓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7,共2页
侨批,是近代以来分布于闽粤侨乡的一种特殊“家书”。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申报的17万份珍贵侨批文献中,潮汕侨批数量达10万件,占比近六成。保护开发潮汕侨批档案,传承弘扬华侨文化,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倾注... 侨批,是近代以来分布于闽粤侨乡的一种特殊“家书”。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申报的17万份珍贵侨批文献中,潮汕侨批数量达10万件,占比近六成。保护开发潮汕侨批档案,传承弘扬华侨文化,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倾注毕生心血,如灯塔般执着坚守,他就是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记忆名录》 华侨文化 潮汕侨批档案 传承弘扬 名誉馆长 林庆 毕生心血 侨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暨纪念俞剑华先生诞辰130周年会议综述
19
作者 张媛 张书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自2017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哲学系成功举办了前五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为纪念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学科奠基人俞剑华先生诞辰130周年,推动画学文献的发掘与深入研究,促进... 自2017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哲学系成功举办了前五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为纪念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学科奠基人俞剑华先生诞辰130周年,推动画学文献的发掘与深入研究,促进学术交流,继承和弘扬他的学术精神与学术成就,继而推动美术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第六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暨纪念俞剑华先生诞辰130周年”于2024年10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艺术学院 俞剑华 美术史论 画学文献 美术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讳改现象发覆
20
作者 安天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09,共9页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与曹勋文集所录文字面貌不同。参合传世集本与公私藏卷本临本,可见其题序已经剜补,赞文亦遭讳改,影响关于此画作意与画意的讨论。寻迹其讳改逻辑与策略,可复原序赞南宋旧貌,并揭示清人改宋画,讳...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与曹勋文集所录文字面貌不同。参合传世集本与公私藏卷本临本,可见其题序已经剜补,赞文亦遭讳改,影响关于此画作意与画意的讨论。寻迹其讳改逻辑与策略,可复原序赞南宋旧貌,并揭示清人改宋画,讳“胡”“虏”“夷”“夏”之现象。借此个案反思宋画流传中的文化政治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瑞应图 清改宋画 宋画流传 夷夏话语 讳改剜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