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文本影视改编“忠诚度”探讨:以《简·爱》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2期81-84,共4页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如何“忠实”于原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性话题,至今也并无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影视改编应该忠实于文本的“精神”被普遍认同。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出版以来多次被不同的导演改编,但对于同一...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如何“忠实”于原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性话题,至今也并无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影视改编应该忠实于文本的“精神”被普遍认同。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出版以来多次被不同的导演改编,但对于同一部经典作品的不同改编影视版本各有其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呼应、延续经典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本文选择了两个翻拍版本即1996年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的改编版本和2011年凯瑞·福永导演的改编版本做出具体分析,分别就其中的情节与主题、人物形象、氛围这三个部分与原著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部影视作品,阐明影视改编版本的侧重点与独特之处,探讨以《简·爱》为代表的影视改编作品对于文本“精神”忠实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简·爱》 情节与主题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离·声音·触感——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记忆》的影像实验
2
作者 潘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2期83-86,共4页
间离、声音、触感是观察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作品《记忆》的重要切入口,阿彼察邦式的间离与他的游荡叙述密不可分,同时又为电影创造了余味。声音在《记忆》中的大量使用成功拓展出声音符号的多重叙事功能。同时,触感作为《... 间离、声音、触感是观察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作品《记忆》的重要切入口,阿彼察邦式的间离与他的游荡叙述密不可分,同时又为电影创造了余味。声音在《记忆》中的大量使用成功拓展出声音符号的多重叙事功能。同时,触感作为《记忆》的重要媒介也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 声音 触感 阿彼察邦 德勒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死比尔》与暴力审美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妍 王亚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0,共3页
《杀死比尔》是表现社会暴力的系列电影,它使用独特的创意手法来呈现杀戮和暴力,同时使用纷繁的画面和内涵丰富的配乐来柔化暴力本身所带来的血腥与戾气,从而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后现代语境下冷酷惊艳乃至如梦如幻般的暴力审美。《杀... 《杀死比尔》是表现社会暴力的系列电影,它使用独特的创意手法来呈现杀戮和暴力,同时使用纷繁的画面和内涵丰富的配乐来柔化暴力本身所带来的血腥与戾气,从而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后现代语境下冷酷惊艳乃至如梦如幻般的暴力审美。《杀死比尔》树立了一种另类的电影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死比尔》 后现代语境 暴力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美学视野下的王家卫电影叙事新解——以电影《一代宗师》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寻茹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本文采用六祖慧能《坛经》中"离相、离念、见性成佛"的禅宗思想解读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叙事方法,提供一个解读王家卫电影叙事全新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关键词 禅宗 叙事学 《一代宗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迥异的文化 相同的情怀——《天伦之旅》《大家都很好》《父亲的旅程》比较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电影《天伦之旅》珠玉在前,美国导演柯克·琼斯电影《大家都很好》和中国导演毛小睿电影《父亲的旅程》在翻拍经典的过程中,既保留原作精髓又不乏个性化创造。《父亲的旅程》是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在翻拍领... 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电影《天伦之旅》珠玉在前,美国导演柯克·琼斯电影《大家都很好》和中国导演毛小睿电影《父亲的旅程》在翻拍经典的过程中,既保留原作精髓又不乏个性化创造。《父亲的旅程》是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在翻拍领域的创作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伦之旅》 《大家都很好》 《父亲的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被引量:9
6
作者 苏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0-82,共3页
从电影《红高粱》至今,学术界对张艺谋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涉及面非常广范。张艺谋电影一个至关重要的独特之处,就是他的影片视觉艺术的成功运用。将张艺谋的构图艺术称为有韵味的抹泥,是对其电影艺术探讨的独特体验的结果。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作品 构图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