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走出黑暗:论《隧道尽头的光明》中的阈限共同体 |
曾桂娥
王凤云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失忆·觉醒·回归:美国少数族裔诗人的记忆之路 |
颜健生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阿瑟·米勒剧作中人物心理空间的呈现 |
于利平
王思雅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4
|
论妮可·克劳斯小说《大宅》中的“物” |
李金云
唐琼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5 |
0 |
|
5
|
阿瑟·米勒剧作中父子关系的呈现 |
于利平
李安琪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6
|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小说研究》评介 |
成颖
段国重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5 |
0 |
|
7
|
《低地》中他者的困境与命运共同体建构 |
瞿魏娟
张莹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5 |
0 |
|
8
|
从《英国病人》看迈克尔·翁达杰悬念叙事的建构与艺术特色 |
庞好农
沈萍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5 |
0 |
|
9
|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抵达之谜》的身份危机研究 |
朱威艳
王智音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0
|
海明威东方书写中的抗日战争叙事 |
谭晓亮
董洪川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5 |
0 |
|
11
|
《猫眼》中家庭成长环境对伊莱恩的影响探究 |
郝文凤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2
|
试论《南京安魂曲》的艺术张力 |
肖茗锐
杨合同
邵晓波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3
|
文学停止的地方,生活出现了——评陈冲和她的《猫鱼》 |
刘月悦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时空叙事视角下海明威小说主人公的自我矛盾——以《大双心河》《老人与海》中的钓者形象为例 |
肖华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5
|
《发条女孩》中的空间建构与伦理表达 |
何瑭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6
|
荒岛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蓝色的海豚岛》中卡拉娜形象解析 |
穆瑛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7
|
《自由》中帕蒂的神经症人格研究 |
姜文雪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8
|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人物原型探究 |
路珠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9
|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解读 |
陈洋洋
仰晶晶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20
|
食物与权力:论《觉醒》中埃德娜的自我觉醒 |
李艳云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