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园会》的叙事特点看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新艺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舸 《船山学刊》 2007年第1期206-208,共3页
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和实验意识的女作家,本文以《园会》为切入点,着重剖析曼斯菲尔德在叙事技法上对现代英国短篇小说的创新。
关键词 序曲法 内聚焦 多重视角 叙述语言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布里尔小姐》中的内聚焦技巧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杰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6期94-96,共3页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内聚焦技巧在<布里尔小姐>中的若干叙事层面的运用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全知叙事者在故事中的不断隐去使读者在阅读时将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其中的人物,并依靠作者选择呈现的表层信息更为准确地破解文本...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内聚焦技巧在<布里尔小姐>中的若干叙事层面的运用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全知叙事者在故事中的不断隐去使读者在阅读时将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其中的人物,并依靠作者选择呈现的表层信息更为准确地破解文本背后的语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内聚焦 《布里尔小姐》 小说 主题 新西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和主题探析——析《已故中校的女儿》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事艺术.本文主要从时序倒错、叙事视角、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已故中校的女儿>的叙事策略并探讨其主题意义以及...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事艺术.本文主要从时序倒错、叙事视角、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已故中校的女儿>的叙事策略并探讨其主题意义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短篇小说 叙事策略 主题 《已故中校的女儿》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在其文本中的表现
4
作者 王秋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37-137,共1页
正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以女性经验为来源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 正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以女性经验为来源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女权主义思想 女性主义思想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 女性经验 女性角色 文本 社会理论 社会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文学一瞥
5
作者 张玉萍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183-186,共4页
新西兰文学开始于19世纪,随着白人移民的到来,新西兰英语文学开始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学,且在世界文学丛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新西兰英语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殖民地时期(1840~1906)... 新西兰文学开始于19世纪,随着白人移民的到来,新西兰英语文学开始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学,且在世界文学丛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新西兰英语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殖民地时期(1840~1906),二、开拓、发展与丰收时期(1907~1945),三、当代时期(1946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毛利族文化 殖民主义 欧洲传统 本土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特里夏·格雷斯《失目宝贝》的叙事艺术研究
6
作者 张玉红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6期23-28,共6页
新西兰毛利族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在写作技巧方面建树不凡。在长篇小说《失目宝贝》中,她运用不同的叙述主体,结合毛利人传统的"口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形态,让不同的叙述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 新西兰毛利族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在写作技巧方面建树不凡。在长篇小说《失目宝贝》中,她运用不同的叙述主体,结合毛利人传统的"口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形态,让不同的叙述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既揭示了毛利人在白人统治的新西兰社会中严峻的生活现状,也表明了年轻一代毛利人想要与白人和谐共存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目宝贝》 不同声音 毛利“口述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确认的困境——论曼斯菲尔德创作中对女性自我的思考
7
作者 杜庆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89,共2页
曼斯菲尔德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解构女性传统角色的基础上,深刻而真实地呈现了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和自我确认的困境。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自我确认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therine Mansfield: A Special Feminist-By a Close Reading of A Dill Pickle 被引量:3
8
作者 何丹丽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295-296,303,共3页
Although Katherine Mansfield never claimed that she was a radical feminist, she showed her concerns and pondered on females through her life of pursu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er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and her sh... Although Katherine Mansfield never claimed that she was a radical feminist, she showed her concerns and pondered on females through her life of pursu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er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and her short stories. She had her own feminism consciousness and viewpoints. She believed that man and woman were different and living in a different world, and it's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 sex. Man dominated the society in 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areas in tradition that they had the speech right and ranked above woman. However, Mansfield saw the hope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inism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T FEMINISM FEMINISM CONSCIOUSNESS WRITING SKILLS SPEC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
9
作者 张杨 《现代营销(下)》 2011年第8期310-311,共2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其作品广泛探讨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游园会》是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曼斯菲尔德思想变化与成熟的作品。通过对《游园会》故事内容的分析,曼...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其作品广泛探讨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游园会》是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曼斯菲尔德思想变化与成熟的作品。通过对《游园会》故事内容的分析,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独特之处便愈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会 女性主义 生命的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中的先知--新西兰剧作家布鲁斯·梅森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之管窥
10
作者 李伟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布鲁斯·梅森是新西兰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职业剧作家,一生致力于新西兰戏剧事业,对新西兰及西方戏剧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剧本中,梅森从不同侧面揭露和抨击了新西兰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希望新西兰人彼此宽容、以诚相... 布鲁斯·梅森是新西兰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职业剧作家,一生致力于新西兰戏剧事业,对新西兰及西方戏剧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剧本中,梅森从不同侧面揭露和抨击了新西兰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希望新西兰人彼此宽容、以诚相待,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文章以《爱的契约》《晚报》以及《裁决》为切入点,探讨梅森的早期戏剧创作,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新西兰戏剧爱好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戏剧 布鲁斯·梅森 早期戏剧创作 中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情怀的剖析
11
作者 许德华 李晓燕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及其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先在英国文坛上成为"一件盛事",之后才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并得到同时代作家的高度赞誉。研读凯瑟琳的书信日记选及其他研究文献发现,凯瑟琳情系新西兰的情怀归因于作家对创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及其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先在英国文坛上成为"一件盛事",之后才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并得到同时代作家的高度赞誉。研读凯瑟琳的书信日记选及其他研究文献发现,凯瑟琳情系新西兰的情怀归因于作家对创作、对亲人、对新西兰强烈的爱与责任,在爱与责任的驱使下作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铸就了滴血般心痛的新西兰文学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曼斯菲尔德 情怀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与现代主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宁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2,共5页
曼斯菲尔德与现代主义耿宁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被公认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最有创造力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短篇小说这一独... 曼斯菲尔德与现代主义耿宁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被公认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最有创造力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短短24年的创作生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现代主义 新西兰 英语文学 小说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的歧路——“童话诗人”之殇与1980年代的“童话”话语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思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诗人顾城之死使人们产生了对"童话诗人"之"童话"的质疑,"顾城现象"由此引出关于启蒙的许诺与失落、童话的纯真与危险的寓言。回到"童话诗人"一词形成的历史现场,彼时的诗人及批评家群体在"... 诗人顾城之死使人们产生了对"童话诗人"之"童话"的质疑,"顾城现象"由此引出关于启蒙的许诺与失落、童话的纯真与危险的寓言。回到"童话诗人"一词形成的历史现场,彼时的诗人及批评家群体在"童话"之上寄予的启蒙期待与顾城对童话释义的差异便显现出来。前者希望借由其自然与天真的特质来治愈创伤并重新开始一个"新时期",后者则赋予童话无始无终的时间观并塑造"无为无不为"的儿童形象,在解释历史暴力的同时成为了暴力的同谋。以告别过去的意识为共同起点的启蒙探索终究分道而行,童话话语内部的复杂与矛盾暴露出1980年代的历史症候,并成为启蒙歧路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城 童话 启蒙 19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之光,海市幻灭——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中幸福感的虚无(英文)
14
作者 黄仕梅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2X期169-172,182,共5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新西兰伟大的小说家,与契科夫一样以短篇小说见长。其短篇小说在题材选择上脱离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形式,在细节描写上注重涵义深度上的刻画,小说结尾的处理也是曼斯菲尔德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女作家一些作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新西兰伟大的小说家,与契科夫一样以短篇小说见长。其短篇小说在题材选择上脱离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形式,在细节描写上注重涵义深度上的刻画,小说结尾的处理也是曼斯菲尔德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女作家一些作品中,死亡往往是矛盾冲突的解决途径,而《幸福》这篇作品则以人物的幻灭感、甚至其他幻想成分的介入而告终,特别是在对幻想的巧妙处理堪称别具一格。通过对女主人柏莎公时而幸福溢溢而时而空虚失落的冲突描写,侧面表现柏莎过于完美幸福的危机感,最终结局证明那幸福感不过是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堪一击,从而进一步隐射出当时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无奈她们挣脱不开现实生活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幸福》 幻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Garden Party
15
作者 赵松芝 《海外英语》 2016年第8期157-159,共3页
Feminist movement reaches its climax in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There are many female novelists in that time and Mansfield is one of them.Most of her novels are full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and The... Feminist movement reaches its climax in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There are many female novelists in that time and Mansfield is one of them.Most of her novels are full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and The Garden Party is a special one.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story.The author describes how the society and its spokesman Mrs.Sheridan restrain the nature of Laura in detail.The author uses Laura to hi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T MOVEMENT Katherine MANSFIELD The GARDEN PARTY Laura FEMINIST CONSCIOUS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Symbolism in The Garden Party
16
作者 王伊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0期165-167,173,共4页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s short stories. The paper uses illustrati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to discuss symbolism in Mansfield's masterpiec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s short stories. The paper uses illustrati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to discuss symbolism in Mansfield's masterpiece The Garden Party. The main contention includ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garden party"itself, the symbols of the two worlds(the world of"garden party"and the world of"lane"), the imag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the representative objects and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end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life and death"is the story's theme which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reality through the young girl Laura's process of ma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herine MANSFIELD The GARDEN PARTY Laura SYMBO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批评视阈下顾城《英儿》解读
17
作者 廖怡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12期91-94,共4页
不同于其他长篇小说,顾城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英儿》的语言表达充溢着朦胧诗性气息,呈现了诗人的自由理想世界。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解读顾城的《英儿》,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三重人格、心理理论及两种本能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批评,以G... 不同于其他长篇小说,顾城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英儿》的语言表达充溢着朦胧诗性气息,呈现了诗人的自由理想世界。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解读顾城的《英儿》,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三重人格、心理理论及两种本能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批评,以G交缠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作为切入点进入小说中三者复杂的人物关系,剖析G个人行为在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合理性,并探究G在和英儿情欲关系中呈现出的性本能(Eros),以及顾城本人借助该篇小说进行自我和家庭疗愈目的表象下潜藏的死亡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城 英儿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 人格理论 本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Mood System Analysis in A Cup of Tea
18
作者 WANG Mei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X期244-245,268,共3页
Interpersonal meaning is derived from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language which is one component in the notion of metafunction in Hallidays" 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The present study take Katherine Mansfield... Interpersonal meaning is derived from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language which is one component in the notion of metafunction in Hallidays" 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The present study take Katherine Mansfield" s A Cup of Tea as an ex ample.Mood system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men and between women themsel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ERSONAL MEANING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