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论析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景迁 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史诗正是在对神话世界观否定的基础上,融合了神话尤其是向“人话”过渡阶段的部分神话的内容,采用韵文形式,最终形成了一种“史”与“诗”相结合的新的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神话 “人话” 史诗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观和文学批评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共4页
追溯了"文化批评家"、"后现代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思想发展,从他的系列文化研究经典论述中挖掘其卓具特色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批评理论,指出他的文学观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基础上的开放、多元、具有包... 追溯了"文化批评家"、"后现代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思想发展,从他的系列文化研究经典论述中挖掘其卓具特色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批评理论,指出他的文学观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基础上的开放、多元、具有包容性的阐释体系,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辟出了一条文学与社会,尤其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途径,对当前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文学观 文学批评理论 马克思主义阐释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正典:20世纪西方性文学的道德认同
3
作者 周昕 陈召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伦理的生命力来自于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在爱欲物化已司空见惯的社会里,传统伦理失却了存在的现实依据,一种新的交往情境、新的生活内容及其存在方式正在生成,因而更合宜的规范探寻就成为必要。性产业与性文学的繁荣使得对性道德规范的... 伦理的生命力来自于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在爱欲物化已司空见惯的社会里,传统伦理失却了存在的现实依据,一种新的交往情境、新的生活内容及其存在方式正在生成,因而更合宜的规范探寻就成为必要。性产业与性文学的繁荣使得对性道德规范的反思变成必然。受传统道德规范影响,性文学被认为伤风败俗,长期不被接受,而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法律审判高峰。而性文学出版者在六十年代的胜诉,使性文学获得了道德认同的基础。随着性文学发展为西方文化中性规范的一部分,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的伦理观念进行了有效地矫正和虚拟化实践。西方一批优秀作家的性文学作品实际上启迪着人类走出性迷失的困惑,它们的道德认同之路即是完成自身文学使命、走向文学正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典 性文学 道德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基督教文化视域中重读巴洛克
4
作者 朱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巴洛克艺术来源于反新教改革运动的灵性神学,在反新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一系列的改革教会弊端和自身纯化的运动;其二是大力资助艺术家及艺术创作,使其为天主教造势;其三是发动了一场强调神秘世界的狂... 巴洛克艺术来源于反新教改革运动的灵性神学,在反新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一系列的改革教会弊端和自身纯化的运动;其二是大力资助艺术家及艺术创作,使其为天主教造势;其三是发动了一场强调神秘世界的狂热运动。为了一改传统严肃而枯燥的说教,以及让人敬而远之的庄严肃穆的教堂,罗马教廷招募各地杰出的艺术家来装点教会,以吸引人们重新回到教堂。艺术以更加感性的、生动和华丽的形式来表现更加狂热、神秘的宗教情感,各种门类的艺术都出现了杰出的巴洛克大师及其作品。天主教的立场是反对宗教改革,反对理性主义,其实质指向乃是反对资本主义新秩序的建立,这从历史观来看无疑是消极反动的。然而对于艺术,神秘、激情、忘我的天主教宗教情感带来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巴洛克艺术是人类在艺术领域中对理性禁錮的一次精神突围,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确立,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克 基督教 灵性神学 风格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英国桂冠诗人达菲的创作观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庭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2009年被英国女王授予"桂冠诗人"的卡罗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以真实的体验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石,同时受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着意表现出社会意识形态对语言意义生成所起的作用。她的诗大多以戏剧独白的形式,从日常... 2009年被英国女王授予"桂冠诗人"的卡罗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以真实的体验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石,同时受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着意表现出社会意识形态对语言意义生成所起的作用。她的诗大多以戏剧独白的形式,从日常生活点滴中挖掘诗歌题材,无论是达官贵妇还是常常被忽视的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都会被放到特定的真实的场景,讲述出自己的人生经历、心灵感悟以及困惑和焦虑。每一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们带着不同种族、性别、文化的诉求,在轻松抑或沉重的讲述中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幅当代英国社会的素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冠诗人 卡罗尔·安·达菲 真实 戏剧独白 公众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诃夫戏剧研究与中国当代戏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晖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63,共5页
身处世纪之交的剧作家契诃夫是属于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他是连接俄罗斯乃至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桥梁,他的剧作是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生动画卷;国内外学界对小说家契诃夫有深入研究,但对戏剧家契诃夫则相... 身处世纪之交的剧作家契诃夫是属于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他是连接俄罗斯乃至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桥梁,他的剧作是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生动画卷;国内外学界对小说家契诃夫有深入研究,但对戏剧家契诃夫则相对关注较少,这与契诃夫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对世界剧坛的深远影响是不相称的。本文通过回顾中俄两国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状况,结合当代中国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现状,提炼出对契诃夫戏剧进行再研究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戏剧 中国当代戏剧 戏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托邦到乌托邦——多克特罗《上帝之城》的犹太空间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道正 黄筱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犹裔美国作家多克特罗自视为"激进的犹太主义者",其出版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上帝之城》重构了犹太人特有的空间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特别是其代表性的城市纽约,对于大多数犹太人来说仍然是个异托邦,但也不乏像多克特... 犹裔美国作家多克特罗自视为"激进的犹太主义者",其出版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上帝之城》重构了犹太人特有的空间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特别是其代表性的城市纽约,对于大多数犹太人来说仍然是个异托邦,但也不乏像多克特罗这样试图把这片土地改造成新的"希望之地"的犹太主义者。小说中,作者通过不断消解基督教元素,实现异托邦到乌托邦的转换,试图重建犹太人的"上帝之城"。多克特罗的构想难免理想化,但也不失为现代犹太人继续坚守数千年传统的一种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托邦 乌托邦 上帝之城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殖民地时期韩国小说中的他者形象——以同伴者作家的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思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韩国从1910年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知识分子不断纠葛于传统与开化、殖民统治与民族主义、个人和社会共同体等矛盾中。在历史和时代的制约下,他们逐渐与社会产生了疏离和隔阂,成为了失去身份或者身份不明的"他者"... 韩国从1910年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知识分子不断纠葛于传统与开化、殖民统治与民族主义、个人和社会共同体等矛盾中。在历史和时代的制约下,他们逐渐与社会产生了疏离和隔阂,成为了失去身份或者身份不明的"他者"。本文以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统治为时代背景,分析李孝石、俞镇午、蔡万植、李无影等韩国同伴者作家的小说,通过解构文本中的他者形象,揭示同伴者作家在殖民与被殖民、帝国主义扩张与社会主义意识觉醒下的困惑与迷惘,探究作家对"他者"立场和看法,探究"他者"和"自我"、"主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 近代韩国 他者形象 同伴者作家 后殖民批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