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中心的研讨 |
孙郁
高远东
王风
刘勇
吴晓东
李怡
黄开发
张洁宇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2
|
一个严肃而深刻的“玩笑”——重读《我的失恋》兼论鲁迅的新诗观 |
张洁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3
|
互看的奇特与灵思:《墓碣文》重读 |
朱崇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否定情感的求乞与施舍——解读《求乞者》的情感表现和思想内涵 |
田建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5
|
“温故知新”:透过《自言自语》及“过去”的视角重读鲁迅的《野草》——献给亡友冯铁教授 |
寇志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6
|
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近年来《野草》研究的偏至 |
刘进才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7
|
《野草》研究的经脉 |
孙郁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8
|
观看与疑惑:“上海经验”和鲁迅的杂文生产——重读《阿金》 |
薛羽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9
|
|
9
|
谈谈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 |
孙玉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0
|
论鲁迅的诗学观及其对新诗发展的意义 |
吕周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1
|
启蒙的坚守与焦虑:《野草》重释 |
田建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2
|
鲁迅《野草》重释(其一) |
李玉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作为希望追寻的绝望——《野草》解读之一 |
吴康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4
|
鲁迅诗歌中的楚辞意象 |
马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5
|
“复仇”:作为更高生命意义的实现方式--鲁迅《复仇》再解析 |
袁少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现实的”与“哲学的”——关于《野草》的争辩 |
吴康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7
|
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 |
文学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8
|
从忏悔到自救——鲁迅《风筝》的心灵叙事 |
裴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用“文学的”《野草》研究重绘鲁迅——评《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野草〉细读与研究》 |
段从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从《野草》看鲁迅的想象力与抗争意识 |
刘高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