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闭-五到-心力”教学路径改革探索——以汽车类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
1
作者 董小平 杨丽颖 +2 位作者 苏丹丹 李志远 王青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
针对学生学情与教材传统内容兼容度低、“五闭”与学习效率低、脆弱知识多与学科思维少的三大教学难点,通过“一体两翼与思政”螯合提出重组教学内容,三大教学理念引领课堂升级,三大教学目标重在因材施教等创新举措;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 针对学生学情与教材传统内容兼容度低、“五闭”与学习效率低、脆弱知识多与学科思维少的三大教学难点,通过“一体两翼与思政”螯合提出重组教学内容,三大教学理念引领课堂升级,三大教学目标重在因材施教等创新举措;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活动,完善考核机制,获得教学目标达成度良好、学生发展态势凸显、教学模式辐射、跟踪学生学习的教改效果。课程构建并实施了打开学生“五闭”,达成“五到-心力”转变,实现沉浸式教学模式,这不仅提升了教学广度与深度,还展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具有迁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五闭-五到-心力 材料科学基础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认知外包的教育陷阱及其跨越
2
作者 韦恩远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认知外包是人类诉诸外部工具和环境打交道的意向性过程,也是教育释放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这一方式的合理性在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辩护和证实,但数智化时代的工具理性空前膨胀,致使认知外包正演变为始料未及... 认知外包是人类诉诸外部工具和环境打交道的意向性过程,也是教育释放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这一方式的合理性在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辩护和证实,但数智化时代的工具理性空前膨胀,致使认知外包正演变为始料未及的教育陷阱,主要表现为:突破中介定位的技术反噬,诱发教育主体存在的合法性危机;智能机器的知识加工逻辑模糊了教育的人文特质;还原性算法对预测性心智的干扰挑战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底线。文章建议以“受过教育的人”规范认知主体,遵循教育标准的育人性;以“事的世界”看待认知对象,重拾教育价值的文化性;以“反思性思维”作为认知方式,打通教育空间的统一性等,为跨越认知外包的教育陷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认知外包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笔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森 张鸿翼 +7 位作者 杜尚荣 汪莹 赵鑫 李敏 王天平 牌代琼 张姝 朱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教育资源共享振兴。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具有文化性、育人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特征。共同富裕中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富裕理念为乡村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资源配置和文化供给为实现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共生、共治、共建、共享等路径,构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格局。未来的乡村教育需突显学校、社会、个体各层面的乡土化、现代化和共享化,从巩固、衔接、振兴三个实践向度,以政府顶层设计、内生格局构建、良性联动机制等构筑行动框架,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激发乡村教育永续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教育振兴 内涵特征 理论逻辑 历史经验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补救教学:兜住义务教育公平的底线
4
作者 吉标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我国教育发展长期坚持的价值追求。补救教学是公平的理念与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专门为低成就学生量身打造的补偿性教学。补救教学旨在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正义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国家... 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我国教育发展长期坚持的价值追求。补救教学是公平的理念与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专门为低成就学生量身打造的补偿性教学。补救教学旨在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正义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国家教育民生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推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构建面向弱势学生的补救教学制度,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救教学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理念下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翟坤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教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阐述生态文明理念下自然教育的发展方向,分析和探讨了自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继而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做好...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教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阐述生态文明理念下自然教育的发展方向,分析和探讨了自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继而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做好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剖析了发展对策,旨在为生态文明理念下自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长效机制
6
作者 陈星勇 胡琴 《四川教育》 2025年第2期8-9,共2页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宜宾市立足现实问题,探索形成了市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发展“六个一体”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和发展动力“四个强化”导向机制,让市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引...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宜宾市立足现实问题,探索形成了市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发展“六个一体”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和发展动力“四个强化”导向机制,让市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引擎持续运作,保证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顺利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均衡 市域义务教育 长效机制 动力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价值探
7
作者 李雅歌 《南腔北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坚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教育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规律... 坚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教育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立场、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五个维度可以明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华传统教育观的创造性成果;另一方面,其实践价值表现在能够摆脱当代中国教育现实困境、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的价值关涉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和蓝图规划,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教育发展观 思想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融合教育政策变迁的三维审视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蒲蕊 张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融合教育保障了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受政策推动、引导和调整,政策反映了社会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和假设。运用“工具—要素—时间”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融合教育政... 融合教育保障了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受政策推动、引导和调整,政策反映了社会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和假设。运用“工具—要素—时间”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融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融合教育政策经历了解决残疾儿童入普通学校难的问题、扩大融合教育规模、兼顾规模与质量、向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迈进四个阶段。伴随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融合教育发展,融合教育政策中的工具选择及其组合更为科学有效,融合教育政策中的支持要素也更加适应残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实现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目标,未来的融合教育政策应做好顶层设计以推进融合教育法治化建设,合理组合多种政策工具以解决融合教育发展困境,完善融合教育政策内容以优化融合教育支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政策 残疾学生 政策变迁 三维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教育治理的内涵特征、运作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凌艳 李铭尧 张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4,共10页
区域教育治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治理理论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化,它继承了传统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的历史经验,并将治理理论的创新应用于区域教育场域,使区域教育治理呈现出对共在关系的广泛认可、对分权赋能与协... 区域教育治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治理理论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化,它继承了传统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的历史经验,并将治理理论的创新应用于区域教育场域,使区域教育治理呈现出对共在关系的广泛认可、对分权赋能与协商的积极参与、对“公共善”的持续追求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区域教育治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作机制也是由多元主体的共在关系、分权赋能与协商、“公共善”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渗透构成的。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推行区域教育治理的实践进路体现在建立共在关系、凝聚价值追求,健全评价制度、平衡分权与协商,激发办学活力、落实自主空间这三个方面上,以确保区域教育得到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治理 治理杠杆 教育现代化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意涵、向度与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振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建设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良善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愿景;综合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良法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从教育强国建设出发,高质... 建设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良善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愿景;综合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良法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从教育强国建设出发,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在价值选择上,要建构一套合乎人的本质的愿景体系;在本体结构上,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在运行机制上,要建成一套高效运行的法治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进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要以制度话语为引领,实现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价值自觉;以制度结构为载体,明晰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规范体系;以法律制度为基础,规范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治理体系 本质意涵 核心向度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生态重塑: ChatGPT的潜力、风险及治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应益华 陈嘉乐 黄百俊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OpenAI ChatGPT自问世以来,表现出强大的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对GPT-4架构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分析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应用,并与其他AI技术进行对比。认为ChatGPT在引领个性化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跨学科多模态学习融合、推动异... OpenAI ChatGPT自问世以来,表现出强大的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对GPT-4架构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分析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应用,并与其他AI技术进行对比。认为ChatGPT在引领个性化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跨学科多模态学习融合、推动异质背景教育平等对话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也存在数据安全、道德法律责任等伦理风险。提出深度整合监管架构策略、充分利用数据隐私技术、有效实现技术教育协同、高度关注学生心理负荷等措施来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 虚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汽车”相关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
12
作者 李冠峰 曹义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2021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目录中“汽车”相关专业的设置及河南省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涉及“汽车”相关专业招生情况,分析了在“汽车”专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过热、基础条件参差不齐、个别学校办学特色不明、专科层次规模增... 文章简要介绍了2021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目录中“汽车”相关专业的设置及河南省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涉及“汽车”相关专业招生情况,分析了在“汽车”专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过热、基础条件参差不齐、个别学校办学特色不明、专科层次规模增速超产业人才需求增速以及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跟不上要求等问题。同时,提出了适当控制“汽车”类专科层次专业的数量、加强开设专业基本条件建设、稳步发展汽车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汽车”相关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铁华 黄晶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对平等教育机会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要求“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强调“办好特殊教育”,党的二十大注重特殊教育的“普惠发展”。21世纪以来,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对平等教育机会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要求“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强调“办好特殊教育”,党的二十大注重特殊教育的“普惠发展”。21世纪以来,特殊教育政策经历了高效普及的探索期、普适均衡的提升期、资源保障的巩固期和全面深化的繁盛期的演进历程,并呈现出特殊教育理念的全纳化、融合化,特殊教育体系的两端延伸,特殊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化等特征。未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发展应着力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培养、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特殊教育 教育政策 融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城乡一体化: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然走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天平 潘勤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83,共13页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与社会公平的实现,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与首要任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既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与社会公平的实现,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与首要任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既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不仅具有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还具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实践意义,并呈现和谐共生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一体化、和而不同的城乡义务教育在地特色化及合而为一的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协同化的理想样态。然而,在迈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义务教育仍然面临主体思想的滞后性、资源配置的失调性、文化发展的同质性、治理主体的分裂性等现实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树立互惠共生理念、联合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优化教育财政支出、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等方面努力,以促进新时代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城乡一体化 理想样态 教育治理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多源流模型视角下“双减”政策议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伟 刘亭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41,共16页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干涉共同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关注倾向转移到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设立了基础教育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了减负政策共同体。一系列相关会议的召开助推“双减”的政策之窗开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推动下,“双减”政策的政策议程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多源流模型 政策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息无障碍助力教育包容
16
作者 宋萑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共2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包容教育:覆盖全民缺一不可》的报告前言中明确指出:“教育领域的所有行动方都应拓宽对包容教育的理解,应容纳所有学习者,无论其身份、背景和能力如何。”而实现包容教育必然要求信息无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包容教育:覆盖全民缺一不可》的报告前言中明确指出:“教育领域的所有行动方都应拓宽对包容教育的理解,应容纳所有学习者,无论其身份、背景和能力如何。”而实现包容教育必然要求信息无障碍——即教育场域中各种信息能让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一方面,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输出、交互的过程,确保教育资源和服务对所有学生都是可访问和可理解的,是实现教育包容的基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无障碍 多元信息 教育资源 教育场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包容教育 交互 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人的方向
17
作者 储朝晖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共8页
教育人需要有比普通人更明确、自主、恒定的方向感,才能有效发挥导向、牵引、信号、筛选功能,才能有效履行教育职责。长期以来,教育人在纷繁的生活中存在着对方向的迷茫、随众、悬置状态和忽视、无视、无感现象。在社会的历史大变局中,... 教育人需要有比普通人更明确、自主、恒定的方向感,才能有效发挥导向、牵引、信号、筛选功能,才能有效履行教育职责。长期以来,教育人在纷繁的生活中存在着对方向的迷茫、随众、悬置状态和忽视、无视、无感现象。在社会的历史大变局中,不少教育当事人处于忙碌的迷茫状态,不重视辨别教育与社会以及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不能清醒地确认自己和学生的方向,常常表现为埋头苦干,这成为职业倦怠以及诸多教育问题滋生的根源。教师不善于“抬头乐干”,也培养不出“抬头乐干”的人。缺少自主、短视与功利是教育人看不清方向的主因,短视、功利的教育观以及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是一些“反教育”现象的根源。矫治教育人的方向问题,必须看到并重视确定方向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明了教育人的方向应具有的特征。这既需要从根源、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改进,也需要针对不同问题选择适合的矫正策略,以使教育人在认清人类文明前进方向基础上定位自己的方向。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人重视增强学生对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思考与辨识能力,使其依据自己的个性化条件选择并准确定位与定向自己,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 方向 文明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新型教育智库的价值定位、职能使命与发展路径
18
作者 刘来兵 余江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1,共9页
新型教育智库属于专业型的现代智库,既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库”,也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设计师”,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教育政策决策体系。新型教育智库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坚持以智强国的战略方向、以智资政的研究导向、以智启... 新型教育智库属于专业型的现代智库,既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库”,也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设计师”,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教育政策决策体系。新型教育智库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坚持以智强国的战略方向、以智资政的研究导向、以智启民的实践取向,发挥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情调查、舆论引导、国际交流等职能,担负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新型教育智库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智库的战略定位,紧扣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议题;重构教育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能力;重塑教育智库外部治理体系,产出更具原创性、世界性的高质量知识与思想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新型教育智库 智库职能 教育政策 决策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素质教育应加强对学科能力培养的研究
19
作者 郝文武 关志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6,F0002,共7页
素质教育有多个层面,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核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主题。培养和发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近40年来,教育研究,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关于知识教学促进能力发展的研究明显不足。为了全面... 素质教育有多个层面,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核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主题。培养和发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近40年来,教育研究,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关于知识教学促进能力发展的研究明显不足。为了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研究者要将学科教学研究的侧重点由知识教学综合研究转向以培养能力为重的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对不同学科培养能力的教学实践规律、方式方法进行研究,还要加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增加培养学科能力的重点、重大课题,重视和专门策划培养学科能力的期刊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学科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
作者 孟亚玲 续琴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党和国家在关键发展节点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现实困境: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缺乏共...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党和国家在关键发展节点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现实困境: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缺乏共享机制;数字观念滞后,师生数字素养水平不高,且数字化学习生态脆弱。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可遵循以下行动路径,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扩大优质基础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开发;加强数字素养,提高数字化转型胜任力;优化数字化学习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数字教育资源 教师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