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的乡村土地治理热点与脉络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方步青 韩璐 +1 位作者 周丽萍 冯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乡村土地治理成效直接关乎乡村振兴。利用CiteSpace IV可视化分析软件,剖析中国乡村土地治理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乡村土地治理问题破解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撑。研究发现,乡村土地治理经历...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乡村土地治理成效直接关乎乡村振兴。利用CiteSpace IV可视化分析软件,剖析中国乡村土地治理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乡村土地治理问题破解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撑。研究发现,乡村土地治理经历由分割到磨合再到融合发展,乡村土地治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分阶段呈现差异化演化趋势。未来研究应加强作者和机构间合作,构建中国特色乡村土地现代化治理体系,解决乡村土地治理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土地治理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 知识图谱 热点 演化脉络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文枫 鲁春阳 +2 位作者 杨庆媛 倪静 杨逢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227,共6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异研究对优化居民点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采用居民点相对变化率指数、变化强度指数、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研究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变化及人均用地变化特征,并对总量变化空间...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异研究对优化居民点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采用居民点相对变化率指数、变化强度指数、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研究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变化及人均用地变化特征,并对总量变化空间分异类型和人均用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直辖以来,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年变化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倾斜波动型变化特点;居民点综合变化程度较小,建设用地综合变化程度要远远大于居民点综合变化程度,综合变化程度一直呈较缓慢上升趋势,但各个区县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区县属于稳定型;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与农村居民点总量变化呈反方向变化;人均用地超标,集约利用水平低,人均用地类型主要为严重超标型和中度超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综合变化程度 空间分异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特征分异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丹 周启刚 +1 位作者 何昌华 刘琳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0-215,220,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低强度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向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的制约性越显突出。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利用TM数据和DEM数据,综合研究分析1985—2010年间重庆都市区的各类用地在高程、坡度以...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低强度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向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的制约性越显突出。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利用TM数据和DEM数据,综合研究分析1985—2010年间重庆都市区的各类用地在高程、坡度以及地形位不同地形因子中的分布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区各用地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等级下分异性特征显著,各地形因子等级中土地利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特征明显。近25a来,重庆都市区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500m高程以下的平地和400m高程以下的低缓坡,结构相对稳定;在500~1 200m的平地、400~600m的低缓坡以及500m以下的高缓坡区域内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竞争态势明显,人地矛盾突出,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核心区域;重庆都市区内的陡坡、500m以上的高缓坡以及600m以上的低缓坡内的草地、林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作为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的重点监测对象。文章旨在为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特征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重庆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内在机制及其利益相关者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弘 白中科 +3 位作者 王金满 张继栋 薛玉芬 张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86,共6页
研究目的:基于现阶段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现状,探索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内涵及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研究结果:界定了与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相关的... 研究目的:基于现阶段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现状,探索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内涵及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研究结果:界定了与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阐述了土地复垦中形成的政府机构、矿山企业、当地农民及咨询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研究结论: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增加了公众对复垦的认同感,能够为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研究其内在利益关系可促进各方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减少因复垦土地的巨大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矿山 公众参与 利益相关者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家包滑坡变形监测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华伟 王世梅 +2 位作者 霍志涛 张业明 陈东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香溪河流域的白家包滑坡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滑坡之一,自库区蓄水以来,该滑坡的变形正在逐步加剧。采用钻孔测斜仪、伸缩计和全站仪对滑坡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白家包滑坡中部存在两个明显滑动面,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后缘拉张,中前... 香溪河流域的白家包滑坡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滑坡之一,自库区蓄水以来,该滑坡的变形正在逐步加剧。采用钻孔测斜仪、伸缩计和全站仪对滑坡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白家包滑坡中部存在两个明显滑动面,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后缘拉张,中前部膨胀。通过该滑坡的变形监测数据,可以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滑坡的运动状态,对三峡库区其他类似滑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测斜仪 伸缩计 全站仪 变形监测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1 位作者 郭碧云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将农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分别从这4个方面构建诊断指标;效应的表达用农地整治前后诊断指标值的差异表示,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体现效应的变化方向,又能表示出效应的强度。研究结论:案例区的实证表明,农地整治效应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效应评估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地整治 效应 诊断指标 整治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名冲 张祥义 +1 位作者 马鹰 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6-1172,共7页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差异较为显著,石家庄市周边县市以及环北京市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7,1.0],属于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包括保定市中部、石家庄市南部以及邯郸市北部的12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4,0.7);邢台市、邯郸市南部以及保定市西部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0.4),属于适度整理区。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整理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本文建立的熵权可拓模型将有助于推进区域农村居民点进行有序整理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可拓学理论 区域农村居民点 整理潜力 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丹 刘丹丹 赵金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2,共5页
地形因子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类型。以西南地区典型山区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区,基于DEM和遥感影像,通过遥感解译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GIS技术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并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 地形因子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类型。以西南地区典型山区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区,基于DEM和遥感影像,通过遥感解译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GIS技术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并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区20002010年间基于不同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随着高程的增加、坡度的增大而减缓,阳坡大于阴坡,并主要集中在高程为300~600m,坡度〈25°的半阳坡地区,其中以耕地与林地之间的转化最为剧烈;在海拔为0~300m,坡度〈25°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和林地转化为水域。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与各地形因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DEM 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1 位作者 刘静 吴沅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49,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的标准与功能,提出城市边缘区一体化土地整治的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有:(1)明确土地整治重点方向,确定城乡统筹目标下的土... 研究目的:分析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的标准与功能,提出城市边缘区一体化土地整治的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有:(1)明确土地整治重点方向,确定城乡统筹目标下的土地利用标准;(2)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3)重视土地整治项目区生态景观建设;(4)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5)优化工业用地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6)强调公众参与式方法的应用。研究结论:在城市边缘区应开展一体化的土地整治,作为落实统筹城乡战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城市边缘区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基于滑坡治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轩明 李会中 +2 位作者 林晓 黄波林 鄢道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土地整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缓解目前三峡库区人地矛盾,保证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顺利完工,解决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灾毁土地 土地整理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蕊 毛显后 +2 位作者 严丽琴 聂洪远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89-1690,共2页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中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要介绍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并对基于MAPGIS数据库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数据库 MAPGIS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及借鉴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杨遴杰 林坚 +1 位作者 李昕 高永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39,共4页
从1996年上海成立土地发展中心至今,我国已成立1000余家土地储备机构。由于缺乏先期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规范,各地在土地储备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既有土地储备与土地市场关系、法律依据与保障、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等理论问题,也有资金筹... 从1996年上海成立土地发展中心至今,我国已成立1000余家土地储备机构。由于缺乏先期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规范,各地在土地储备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既有土地储备与土地市场关系、法律依据与保障、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等理论问题,也有资金筹措、利益分配、储备周期和价格确定等操作问题。在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土地储备制度过程中,对国外土地储备制度进行分析借鉴,无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处置方式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筱明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7,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增加耕地潜力。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选取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11个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将农村居民点整理...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增加耕地潜力。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选取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11个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研究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平均为0.43,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平均为25.76%,且北部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于中南部低山丘陵区。研究结论:(1)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受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经济实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制约;(2)受自然限制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点并不都适宜整理成耕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居民点采用多样的开发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评价 潜力测算 潜力分级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世梁 安南南 王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0-1019,共10页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切入评价其服务的变化是土地整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土地整理工程类型、特点及其...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切入评价其服务的变化是土地整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土地整理工程类型、特点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论述土地整理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从能值分析、物质量评价和价值量评价3个角度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对比三者的异同点及其相关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不同土地整理案例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计算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介绍生态评价在土地整理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性和景观生态设计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土地资源政策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28
15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43-47,共5页
美国土地资源管理自建国 2 0 0多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早期的不加选择地处理公有土地 ,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到开始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 ,以至形成一种新的保护食物生产资源的土地伦理和政府激进主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土地资... 美国土地资源管理自建国 2 0 0多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早期的不加选择地处理公有土地 ,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到开始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 ,以至形成一种新的保护食物生产资源的土地伦理和政府激进主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及其变化 ,并在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政策 土地开发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赵宇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14,共9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评价分级和区域模式差异,综合考虑人口城镇化影响实现居民点的整治分区规划。结果表明:北部12个乡镇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区间为0~3.9968,不存在最高适宜的居民点用地,域内以高适宜和中适宜用地为主,低适宜和不适宜的居民点用地相对比例之和5.02%,地区仍有部分居民点需重点整治;兴隆乡、营城子乡、民乐乡等部分地区应引导村内人121外迁,八家子乡、常堡乡、牛家镇等应积极迁村并点,兴隆乡部分地区、八家子乡和卫国乡实施内部改造,保留发展型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居民点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评价 整治分区 五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平 邱道持 +1 位作者 李广东 骆东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于直接衡量农户集约利用意愿的行为指标难以确定与获取,以"是否愿意耕地集约利用"来反映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行为意愿;"是否愿意政府统一规划宅基地"来反映农户集约利用农村... 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于直接衡量农户集约利用意愿的行为指标难以确定与获取,以"是否愿意耕地集约利用"来反映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行为意愿;"是否愿意政府统一规划宅基地"来反映农户集约利用农村宅基地行为意愿。运用Logistic模型,从农民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现有居住特征、农户耕地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5个方面来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意愿 农村土地 集约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俊华 李培科 +6 位作者 陈静 王坤 程军捷 路恒 黎子玮 何洪名 吴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3,102,共4页
水库工程建设必将对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可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出山店水库区域(大坝以上至水位为92 m库区尾水上游第一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 水库工程建设必将对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可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出山店水库区域(大坝以上至水位为92 m库区尾水上游第一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为例,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叠加计算和空间分析,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构建单一类型动态度、综合类型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水库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出山店水库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动态度差异明显,但空间格局变化并不大。水库建设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应及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库区域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动态度模型 出山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立达 彭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376-18378,18398,共4页
在介绍了德、美两国农村土地抵押运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了国外农村土地抵押的经验对我国启示,以期对我国农村土地抵押运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 国外 经验 借鉴 农村土地抵押 土地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牛海鹏 李明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72-677,共6页
河南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整治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河南省地貌类型多样,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导致整治后耕地质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性.因此,分析河南省整治后耕... 河南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整治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河南省地貌类型多样,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导致整治后耕地质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性.因此,分析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区构建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文章在系统分析影响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的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和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生产性原则,划分了9个评价区.然后,在确定各评价区作物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基础上,分区构建了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后耕地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