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政策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基于集聚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的双重视角
1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4,共18页
立足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20年中国121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当下逐步推进的城市群政策对城商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 立足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20年中国121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当下逐步推进的城市群政策对城商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提高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提升了政策覆盖范围内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水平,表现为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群政策还通过弱化行政区域划分和地区文化差异联合形成的市场分割,弥合了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差距,表现为市场一体化效应。关于城市群“中心-外围”结构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城市群政策的集聚效应推动了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的协同增长,且市场一体化效应促使中心城市饱和的金融资源外溢至地理距离在160~240公里范围内的外围城市,分散了集聚于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金融集聚 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碳排放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盛明泉 何木子 盛安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类,分别为“组织—环境—平衡型”“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环境型”,其中“组织—环境—平衡型”在提升碳排放绩效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条。二是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组织条件尤其是政府干预发挥主要作用。三是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非高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文章拓宽了碳排放绩效研究视角,积极响应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绩效 fs/QCA TOE框架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赋能:国家智慧城市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了吗? 被引量:4
3
作者 詹新宇 张艺龄 靳取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智慧城市建设又为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政府治理效能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多时点DID...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智慧城市建设又为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政府治理效能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多时点DID实证分析,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与非试点城市相比,试点城市的政府治理效能平均提升了2.47%。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进一步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层级、不同类型试点城市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不同治理职能所对应的效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效能 智慧城市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益+绩效”评价视角下老年人体力活动促进的室外健身场地优化研究以成都旧城为例
4
作者 李恒 张继刚 曾英桀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0,107,共7页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背景下,建设优质室外健身场地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参与,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健康老龄化途径。文章以成都旧城五区18处室外健身场地为例,在分析老年人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应用聚类...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背景下,建设优质室外健身场地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参与,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健康老龄化途径。文章以成都旧城五区18处室外健身场地为例,在分析老年人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应用聚类算法将常见室外健身场地分为独立功能线状运动型、独立功能面状运动型、多功能面状运动型和大型综合功能运动型4类,通过比对各类场地老年人体力活动效益与绩效差异,进而总结不同类型健身场地的建成环境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室外健身场地的精细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健身场地 老年人 成都旧城 体力活动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思考:基于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的分析
5
作者 张昊 余春雪 +1 位作者 辜智慧 苏美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城市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前进方向的准则,也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诉求的凝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应对特定的城市问题与诉求,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演变历史,随后构建了4W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分... 城市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前进方向的准则,也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诉求的凝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应对特定的城市问题与诉求,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演变历史,随后构建了4W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分析框架,并从提出背景(Why)、发展阶段(When)、提出者(Who)和核心要义(What)4个角度,具体解析了城市发展理念提出的内在逻辑,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分析其主要提出国家/组织的类别。此外依据发展理念核心要义的侧重点将其划分为生态型与社会型两类理念,归纳其关键特征。最后,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管理建议和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理念 演变特征 4W框架 核心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评价及空间自相关演化
6
作者 郑兴无 蒋宇豪 《物流技术》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优化我国物流发展布局,提高物流效率。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缺乏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认识。基于此,通过对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 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优化我国物流发展布局,提高物流效率。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缺乏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认识。基于此,通过对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方法,对2009-2021年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变化情况以及空间自相关的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现状表现为东高西低,京津冀、成渝、长三角、珠三角表现优异,总体呈现十字型布局,以武汉、郑州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正在崛起;在此期间,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总体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但是城市之间的差距依然非常大;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总体呈现集聚情况,这种集聚总体呈现出先增高再减小的趋势;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集聚情况总体变动较小,并且大多数城市处于LL(低低)集聚之中,HH(高高)集聚型城市数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发展潜力 物流场理论 空间自相关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长江经济带关键骨干作用 促进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阮利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文章准确把握了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关键骨干作用,深入理解了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合理确定了世界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典范、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峡新文化引领者等四大战略定位,系统谋划了促进三峡工程高水平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三峡工程 安全运行 三峡库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收入社区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石雯茜 马亮 +1 位作者 黄言 林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78,94,共9页
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选取西安市4个不同类型的低收入社区,采用深度访谈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社区环境对预测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贡献度及其在不同社区的异... 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选取西安市4个不同类型的低收入社区,采用深度访谈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社区环境对预测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贡献度及其在不同社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区社会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贡献度高于建成环境。此外,社区环境对预测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贡献度在不同类型低收入社区中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社区归属感对单位大院和回迁房居民的幸福感贡献度最高,社会融合对城中村和棚户区居民幸福感贡献最重要。另一方面,更新改造后社区的社会环境得分和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于未改造社区,且社会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贡献更强。这表明城市更新过程不仅需要改善物质环境,也需要关注社区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本研究为促进幸福社区建设、提升低收入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社区 社区环境 居民幸福感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热点与趋势综述
9
作者 赵煜 李晨欣 《城市学刊》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分析2000—2022年CNKI数据库、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城市韧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城市韧性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外研究领域广、发展相对快速,国...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分析2000—2022年CNKI数据库、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城市韧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城市韧性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外研究领域广、发展相对快速,国内研究较为滞后;国外城市韧性研究分为气候变化和城市规划、城市韧性和管理框架、可持续发展热点3个聚类,国内研究分为经济因素、灾害因素和其他因素3个聚类;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都是从生态学过渡而来,现有研究趋势主要是复杂主体间的协调研究、灾害防治和风险管理机制研究、城市韧性的演化系统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与马尔科夫链的中国省域城市韧性水平动态演进研究
10
作者 焦柳丹 韩博伟 +1 位作者 霍小森 张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0,共7页
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应对灾害风险时普遍存在的灾中抵抗不足、灾后恢复缓慢、灾害适应力弱的局面。为了研究国内各省区市的韧性水平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文章基于DPSIR模型建立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 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应对灾害风险时普遍存在的灾中抵抗不足、灾后恢复缓慢、灾害适应力弱的局面。为了研究国内各省区市的韧性水平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文章基于DPSIR模型建立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韧性水平进行测算,以我国31个省区市2017—2021年的韧性水平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并结合马尔科夫链动态分析各省区市的韧性水平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DPSIR模型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 被引量:91
11
作者 孙华生 黄敬峰 +2 位作者 金艳 邓睿 王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利用1∶5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道路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等资料,结合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县域居民点体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仙居县城镇和...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利用1∶5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道路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等资料,结合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县域居民点体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仙居县城镇和农村居民点规划要求,确定城镇建成区发展方向,因地质灾害、高山和交通不便等原因需要迁移的居民点,并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属性按一定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居民点作为中心村,实现居民点优化布局,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居民点 土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公租房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以重庆主城9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珍 邱道持 +2 位作者 李凤 李小广 何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评价重庆主城9区21点公租房空间布局的适宜性并构建相应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引力模型,GIS分析工具。研究结果:重庆主城9区21个公租房规划点适宜性程度总体较好;各个规划点的适宜性方向和程度... 研究目的:评价重庆主城9区21点公租房空间布局的适宜性并构建相应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引力模型,GIS分析工具。研究结果:重庆主城9区21个公租房规划点适宜性程度总体较好;各个规划点的适宜性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即整体均匀分布,局部相对集中;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研究结论: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构建的公租房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合理安排公租房的建设时序与建设进度提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引力模型 公租房 空间布局 适宜性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34
13
作者 吴二军 王秀哲 +2 位作者 甄进平 段苏洋 姬文鹏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我国城市老旧小区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产生了超大规模的改造需求,国家全面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标志着我国建筑业进入新建与加固改造并重发展阶段。以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为目标,依托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提出首层顶... 我国城市老旧小区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产生了超大规模的改造需求,国家全面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标志着我国建筑业进入新建与加固改造并重发展阶段。以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为目标,依托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提出首层顶升增层、地上和地下一体空间开发、社区绿色与智能改造、社会资金投入、三方合理分配新增空间和收益的改造新模式。对新模式所需的8项关键施工技术、政策需求及实施工期、成本进行可行性简析,并介绍南京博物院老大殿顶升改造工程案例,最后分析新模式的优点和综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改造 老旧小区 地下空间 顶升增层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爱君 张小勇 李菁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8,共14页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城市经济韧性 宽带中国 多期DID模型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晓丹 刘卫东 张晓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是解决我国乡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乡对立问题的关键.在论述浙江省征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确定浙江省征地补偿标准的思路,即必须把土地财产权"...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是解决我国乡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乡对立问题的关键.在论述浙江省征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确定浙江省征地补偿标准的思路,即必须把土地财产权"和农民的公民权"分开来讨论,同时采用剩余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补偿标准 区片价 出让价格 剩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对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基于广州新老社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常江 谢涤湘 +1 位作者 陈宏胜 吴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9期67-74,96,共9页
伴随着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城市更新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其对居民社区情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在系统梳理西方社区依恋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富力广场和公... 伴随着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城市更新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其对居民社区情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在系统梳理西方社区依恋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富力广场和公寿里社区为例,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更新对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以及社区依恋的影响因秦。研究发现,城市更新后社区居民对社区软硬件和社区依恋的感知均高于城市更新前社区居民的感知。对于商品房社区,影响社区依恋的因素主要为婚姻状态、收入、房屋产权、住房条件和邻里关系等;对于传统社区,则主要为居住时间、住房条件和邻里关系等。本研究从居民情感的角度论证了城市更新的迫切性和含理性:传统社区破败的物质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制约着居民的社区依恋,而含理的城市更新有助于社区依恋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城市更新应兼顾居民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既要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如修缮重建危旧房屋、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等;还要尽可能保持传统的社区网络结构,保护传统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原住民的社区依恋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区依恋 居民情感 层次回归分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智慧武汉发展评价及模式优化: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霞 戴胜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9,共13页
智慧城市为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更优解决方案。本文构建基于创新驱动、智慧经济辐射、智能基础设施与枢纽、智慧信息服务、智慧交通枢纽、全球网络与国际化竞争、个性化发展七维度Factor-RBF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面向建设国家中... 智慧城市为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更优解决方案。本文构建基于创新驱动、智慧经济辐射、智能基础设施与枢纽、智慧信息服务、智慧交通枢纽、全球网络与国际化竞争、个性化发展七维度Factor-RBF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面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智慧武汉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智慧武汉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智慧产业以高新开发区为载体快速集聚发展并促进城市"中心-外围"辐射效应;智能基础设施滞后与智慧信息枢纽需求增长非均衡发展;智慧应用体系与城市服务融合不足;区位优势因缺乏运输体系协调与智慧化枢纽升级而在全球网络中节点弱连接。鉴于此进一步提出涵盖四个实施阶段与五条优化对策的智慧武汉发展模式优化框架,为实现具有控制、辐射、枢纽与服务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模式优化 Factor-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继辉 张绍良 侯湖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4-1426,共3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进行分析,并以集约利用发展过程为主线,初步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驱动力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勇清 杨评防 白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应用到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中来,在传统DPSIR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核心支点,改进的DPSIR模型将生态要素因子作为驱动力对压力作用的衔接桥梁,能更好地描述... 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应用到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中来,在传统DPSIR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核心支点,改进的DPSIR模型将生态要素因子作为驱动力对压力作用的衔接桥梁,能更好地描述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关系,DPSIR框架下生态文明视阈的新型城镇化是提高驱动力,缓解压力,改善状态,消除影响和全面响应。选取广西三城市作为分析样本,实例应用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 DPSIR模型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态与宜居城市评价及建设途径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雅彬 彭文英 李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5-50,共6页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关于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入手,通过人均GDP、住房储备、交通基础设施、人均绿地、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6个指标的比较,分析了北...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关于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入手,通过人均GDP、住房储备、交通基础设施、人均绿地、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6个指标的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世界发达城市的差距,并指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任重道远,需要加强生态规划理论的运用,以期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生态城市 宜居城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