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与移植:美国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立宪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新华 谭钟毓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5,79,共6页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一系列美国宪政体制和思想。美国的宪政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理想模式,其丰富的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产生了示范性效应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宪政文化 近代中国 立宪运动 五权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法律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分级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日本有关文化遗产的所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均系建立在其文化遗产的分类、分级体系已得以确立的基础之上,对日本通过法律确立其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级体系之经验的分析与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分类分级 日本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京审判的历史反思——以东京审判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勤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5-72,共8页
对日本的反侵略战争胜利以后,盟军组织军事法庭、适用英美法审判程序、给予被告以充分的辩护权利、以证据为定罪量刑的基础,以及东京审判建立在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的基础之上等客观现实,都说明了"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 对日本的反侵略战争胜利以后,盟军组织军事法庭、适用英美法审判程序、给予被告以充分的辩护权利、以证据为定罪量刑的基础,以及东京审判建立在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的基础之上等客观现实,都说明了"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报复"、"东京审判没有法理依据"等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以东京审判的法理依据以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为中心,展开对东京审判的法理反思后可以看到,东京审判继承了纽伦堡审判的原则,在传统战争犯罪的基础上,发展了若干基本准则,从而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审判 反法西斯战争 法理依据 现代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祖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9,共8页
契约作为证据,对于主张权利具有重要性。传统契约就其内容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形式要件包括"各不得反悔,悔则罚"的禁止性条款、"要行二主,各自署名为信"的信守条款、证人签字画押、"恐后无凭,用后为验&... 契约作为证据,对于主张权利具有重要性。传统契约就其内容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形式要件包括"各不得反悔,悔则罚"的禁止性条款、"要行二主,各自署名为信"的信守条款、证人签字画押、"恐后无凭,用后为验"等套语。其中,"恐后无凭,用后为验"套语起源于"信",发轫于司法断狱之"听"讼,完成于从借助神灵督促履约,到相信人能守"信",再到预防人"无信"的转变过程。作为契约结束语,"凭""信"是制度性安排。契约是督促双方当事人按期履约的"法锁",在明晰双方权利义务、排除他人干涉、担保标的物没有瑕疵、减少日后纠纷等方面,此套语显得十分必要。"恐后无凭"套语具有"券证分明"的证据实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契约文书 “恐后无凭” 证据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南非劳动关系的形成及其法律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海英 夏新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因受特定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影响,新南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统治时期、种族隔离时期及种族隔离以后时期。体现了由实质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向真实平等的劳动关系的转型。为了维护新型平等的劳动关系,新南非当局从宪... 因受特定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影响,新南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统治时期、种族隔离时期及种族隔离以后时期。体现了由实质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向真实平等的劳动关系的转型。为了维护新型平等的劳动关系,新南非当局从宪法、其他相关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工标准三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规定,表明南非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劳动关系 宪法 国际劳工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转向——《英国庄园生活》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曾代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0-186,共7页
西方经济—社会史学经典著作《英国庄园生活》,是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状况进行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研读该书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当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应做出必要的转向。《英国庄园生活》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史学研究方法即其中一... 西方经济—社会史学经典著作《英国庄园生活》,是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状况进行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研读该书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当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应做出必要的转向。《英国庄园生活》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史学研究方法即其中一个可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史 法律史 研究方法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盗窃”专题之编纂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秋华 黄蓉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6期57-64,共8页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是以盖尤斯《法学阶梯》为蓝本进行编纂的,在国法大全中,《法学阶梯》是体系性最强的编纂成果,其采用了罗马化的希腊技术对法律材料进行组织,无论从总体架构上还是概念的构建上都较为系统。"盗窃"专题编...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是以盖尤斯《法学阶梯》为蓝本进行编纂的,在国法大全中,《法学阶梯》是体系性最强的编纂成果,其采用了罗马化的希腊技术对法律材料进行组织,无论从总体架构上还是概念的构建上都较为系统。"盗窃"专题编纂体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堪称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各专题中的典范,从罗马法学家的方法论入手对《法学阶梯》"盗窃"专题编纂的内部逻辑进行考察,是一种检视罗马法文本的恰当视角,能够使我们避免陷入以今喻古的误会,并提供了合格的文本理解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尤斯《法学阶梯》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 盗窃 专题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法之法——试析纳粹立法对法律一般性原则的破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放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47,共9页
纳粹立法是纳粹法制的重要一环,其在实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法律一般性原则的破坏。其表现在任意的法律制定程序、不平等的法律调整方式,以及在法律适用效力上特别法和溯及既往立法的盛行,充分反映了纳粹法律的非理性特点和不法本质... 纳粹立法是纳粹法制的重要一环,其在实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法律一般性原则的破坏。其表现在任意的法律制定程序、不平等的法律调整方式,以及在法律适用效力上特别法和溯及既往立法的盛行,充分反映了纳粹法律的非理性特点和不法本质。今天深入探讨纳粹政权的不法本质,总结其戕害法治精神的历史教训,对加强法治本质的认识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制定程序 法律调整方式 法律适用效力 法律语言 一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贺葸葸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6期66-71,共6页
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曾出现过历史上最严重的贫困问题,贫困和流浪普遍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这引起统治者的关注,为了维持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确立了济贫原则,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 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曾出现过历史上最严重的贫困问题,贫困和流浪普遍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这引起统治者的关注,为了维持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确立了济贫原则,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下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济贫法的国家,其立法精神一直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救济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济贫法 实物救济 劳动救济 社会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息隐私法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洁 孔令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美国是隐私法的发源地,它逐步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且与欧盟抗衡的信息隐私法律保护体制。回顾隐私权的萌芽和确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产生与早期联邦立法、特定私人行业中的信息隐私联邦立法,可全面把握美国信息隐私法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信息隐私法 美国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法无遗嘱继承制度的演进--以血亲继承的变化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现代大陆法系无遗嘱继承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但无遗嘱继承范围和顺序确立的基础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最初的《十二表法》时期是以支配权关系为核心来确定无遗嘱继承的范围和顺序。古典法时期裁判官通过一系列裁判官告示确... 现代大陆法系无遗嘱继承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但无遗嘱继承范围和顺序确立的基础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最初的《十二表法》时期是以支配权关系为核心来确定无遗嘱继承的范围和顺序。古典法时期裁判官通过一系列裁判官告示确立了与罗马市民法平行的"裁判官遗产占有体系",将一定的非处于家父支配权下的血缘亲属纳入到无遗嘱继承的范围,弥补了罗马市民法的不公正。优士丁尼通过法典化运动将市民法和裁判官法融合,建立了一套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新的无遗嘱继承体系,从而奠定了现代无遗嘱继承制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表法》 裁判官法 法定继承 血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