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知安全:国家安全的新域基石 |
梁晓波
|
《国防科技》
|
2024 |
5
|
|
2
|
清末民初中国国家观的“国-民”关系嬗变 |
陈晓岚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
俞可平
|
《理论视野》
CSSCI
|
2013 |
31
|
|
4
|
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何以可能 |
罗惠翾
|
《理论视野》
CSSCI
|
2009 |
6
|
|
5
|
夷夏之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
关健英
|
《船山学刊》
|
2016 |
20
|
|
6
|
浅析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 |
黄岩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7
|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 |
马戎
|
《理论视野》
CSSCI
|
2011 |
3
|
|
8
|
论马克思早期的法权思想 |
梁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4 |
0 |
|
9
|
理论范式的政治逻辑——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民族问题 |
关凯
|
《理论视野》
CSSCI
|
2011 |
2
|
|
10
|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地方自治因素 |
陈日华
|
《经济社会史评论》
|
2016 |
5
|
|
11
|
信息化时代与大学生的发展 |
范静慧
赵友元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1 |
1
|
|
12
|
训政:一种政治发展模式的考察——基于东方国家(地区)广泛经验的比较分析 |
梁承碧
|
《云梦学刊》
|
2017 |
2
|
|
13
|
论电子政府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
黄三生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
2008 |
1
|
|
14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 |
纪方雄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4 |
0 |
|
15
|
研究进展与学界共识:民族国家及其建构问题简论 |
于春洋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6
|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政治文明 |
沈晓阳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5 |
0 |
|
17
|
试论鲁迅早年的“三步走”思想体系 |
陈占彪
|
《云梦学刊》
|
2005 |
0 |
|
18
|
权力渗透与社会回应: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两种进路 |
韩瑞波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敲醒自由通约的迷梦——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现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批判 |
韩东
郎婉珍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族际整合中政治符号的凸显、互动及其实质 |
张勇
|
《领导科学论坛》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