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实学思潮的理论创新与本体论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光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本体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戴震 阮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王夫之哲学本体论基础的再思
2
作者 朱会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王夫之在主客、体用之间互为条件的交互性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主客交互性的关系哲学,超越了认为主观或客观的某一方有着绝对的逻辑优先性的思维模式。事物不仅在属性上发生着变化,而且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重新生成的过程之中,由... 王夫之在主客、体用之间互为条件的交互性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主客交互性的关系哲学,超越了认为主观或客观的某一方有着绝对的逻辑优先性的思维模式。事物不仅在属性上发生着变化,而且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重新生成的过程之中,由此,道、人性同样处在一种新陈代谢、生生不已的过程中。王夫之过程论的哲学基础建构,打破了线性、僵化地看待世界的方式,张扬了天与人存在的创生性、能动性与开放性,对人的本体论地位和人在世界中的意义作了一种革新性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