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基于“两个结合”的分析视角
1
作者 刘明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表率和奠基作用。他在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中确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明确提... “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表率和奠基作用。他在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中确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明确提出并生动实践了“第一个结合”。囿于时代局限,毛泽东并未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但其思想本身就是“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划清界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警惕文化复古主义抬头;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科学态度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为人民服务》经典文本的形成及其思想地位
2
作者 蒋旭东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经典文本蕴含深刻哲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人民服务》源于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的讲演,集中阐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这次讲演经过工作人员集体记录整理,从口头表达变成书面文本。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刊... 经典文本蕴含深刻哲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人民服务》源于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的讲演,集中阐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这次讲演经过工作人员集体记录整理,从口头表达变成书面文本。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稿,为全党全军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发表这一讲演稿,深刻影响了党员干部和革命工作者的价值观,转变了边区政府行政作风、理论工作立场和新闻工作方向。为总结党的革命奋斗经验,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编辑出版时收入该讲演稿,题名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经典文本至此诞生,完成了从新闻通讯到经典著作的文本形态转化。《为人民服务》文本及其思想影响深远,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形成党的政治话语表达,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鲜明底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给党和人民留下的珍贵遗产,对坚定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根本宗旨 经典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恽代英的治学思想及启示
3
作者 鲁涛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有杰出贡献。他短暂的一生既是战斗的一生,也是笔耕不辍的一生。恽代英以救亡兴邦为治学使命,以社会科学研究为救国要术,坚持自信、开明、独立、怀疑...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有杰出贡献。他短暂的一生既是战斗的一生,也是笔耕不辍的一生。恽代英以救亡兴邦为治学使命,以社会科学研究为救国要术,坚持自信、开明、独立、怀疑的治学态度,运用多种治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治学思想,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恽代英在正确处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关系等方面的治学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恽代英 治学思想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与精神世界
4
作者 彭佳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载体,语言表达与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之间互为表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有助于把握毛泽东的主要精神特质及其反映在语言上的个人风格。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深受其自信自强精神底色的浸润,展现出一种坚定不移的豪迈气概;其独...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载体,语言表达与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之间互为表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有助于把握毛泽东的主要精神特质及其反映在语言上的个人风格。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深受其自信自强精神底色的浸润,展现出一种坚定不移的豪迈气概;其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催生了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标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语言风格上表现为力求通俗、生动、活泼;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化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毛泽东以场合、对象为转移的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这些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是毛泽东个体精神气质的直接体现,也是其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语言风格 精神世界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部著作看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贡献
5
作者 李捷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以毛泽东的三部著作为例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深化理解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所作的贡献。在《论...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以毛泽东的三部著作为例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深化理解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所作的贡献。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并向全党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的任务。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强调清理古代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毛泽东着重阐述了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古典艺术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中华古典艺术同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关系问题。尽管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但他所揭示的规律同“第二个结合”有着诸多契合之处。这种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 历史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毛泽东历史观的多维度探索
6
作者 曲洪波 崔林林 刘东阳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6-21,共6页
毛泽东历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基于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成功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 毛泽东历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基于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成功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民族形式,实现了双方的相互成就,是“第二个结合”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历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实践是创造历史的现实途径,坚持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实现了对传统历史观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主体维度在人民观上实现从传统民本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民主的发展;路径维度在实践观上实现从自觉到自主的发展;方法维度在矛盾观上实现从朴素到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毛泽东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显荣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的普遍性及两者关系有创新性揭示。《矛盾论》揭示了矛盾的特殊性与事物本质、与事物的阶段、与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深层关系。《矛盾论》用中国话语创新性地揭示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原理,即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唯物辩证法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著作选读》版本考
8
作者 陈鹏鸣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长期以来,毛泽东著作出版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专门研究《毛泽东著作选读》的论著却少之又少。从1961年开始,针对不同层级解放军指战员的需要,军队内部编印发行了多种《毛泽东著作选读》。1964年,毛... 长期以来,毛泽东著作出版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专门研究《毛泽东著作选读》的论著却少之又少。从1961年开始,针对不同层级解放军指战员的需要,军队内部编印发行了多种《毛泽东著作选读》。1964年,毛泽东著作选读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1986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毛泽东著作选读》,遵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收入了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最主要、最基本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在文献版本的考订以及题解、注释上客观公允、史实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著作选读》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光辉、论证力量与语言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经典魅力
9
作者 徐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7-50,共4页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内容,也是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宣言。其经典魅力具体体现在高屋建瓴、推陈出新的思想高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理交融、逻辑严密的论证力量,准确严谨...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内容,也是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宣言。其经典魅力具体体现在高屋建瓴、推陈出新的思想高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理交融、逻辑严密的论证力量,准确严谨、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使“为人民服务”片言成典,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思想光辉 论证力量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的史迹映像及时代价值
10
作者 刘明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足迹史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不仅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体,同时也意象呈现着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诸多中国共...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足迹史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不仅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体,同时也意象呈现着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诸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流体。以毛泽东诗词蕴含的精神谱系映照现实并远观未来,对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征程史迹 精神谱系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四篇骈文体书信
11
作者 胡为雄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就阅读过骈文,也写过骈文。据目前所见,毛泽东至少写了4篇骈文体书信。其中,学生时代3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末期1篇。它们分别是:1916年6月24日和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就阅读过骈文,也写过骈文。据目前所见,毛泽东至少写了4篇骈文体书信。其中,学生时代3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末期1篇。它们分别是:1916年6月24日和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笔致白浪滔天的信,1935年12月5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杨虎城的信。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内容主要是写景、叙事和抒情;致白浪滔天的信则表达致敬、尚贤和言志。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杨虎城的信是一篇骈散结合之文,说理言志,文情并茂,重在晓以民族大义,表达团结抗日的愿望。毛泽东会写骈文,可能也直接受湖湘诗词文化,特别是满腹经纶的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主张诗人必须学习写作骈文。但毛泽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种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毛泽东善于骈文写作,对他的诗词创作也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骈文体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惠通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7期55-58,共4页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的一部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不仅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也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论证。马克思在《宣言》中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进行了...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的一部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不仅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也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论证。马克思在《宣言》中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阐明了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发展,资本的扩张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部动力,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世界历史思想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妇女事业的伟大历史贡献
13
作者 尹旦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毛泽东把妇女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积极探索妇女解放问题,对中国妇女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揭示了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是束缚中国妇女的“四条绳索”,建立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解释体系;开辟了把妇女运... 毛泽东把妇女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积极探索妇女解放问题,对中国妇女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揭示了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是束缚中国妇女的“四条绳索”,建立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解释体系;开辟了把妇女运动纳入社会解放轨道、通过社会解放推进妇女解放的独特道路;把婚姻自由作为妇女解放的基础,让婚姻自由成为现实;建构了男女平等的价值和制度体系,历史性地推动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妇女事业 妇女解放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探索早期的毛泽东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14
作者 周亚金 邬晓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0,共9页
孜孜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重大主题。在中国现代化探索早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建立一个独立而统一的新中国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绿化祖国”的建设任务,在完成中国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过程中... 孜孜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重大主题。在中国现代化探索早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建立一个独立而统一的新中国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绿化祖国”的建设任务,在完成中国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先后面临连年的战争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生态环境挑战。毛泽东作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开创者和先行者,其生态观是毛泽东思想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包括正确认识自然、重视兴修水利、提出计划生育、号召植树造林、提倡节约资源等内容,蕴含着矛盾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统筹兼顾方法、典型示范方法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早期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历史起点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毛泽东 生态观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探索及启示——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郑士鹏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毛泽东作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提出者和探索者,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对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构想。《〈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深刻体现毛泽东探索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经典文献。在这篇光辉文献中,毛泽东明确了党的建设伟... 毛泽东作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提出者和探索者,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对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构想。《〈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深刻体现毛泽东探索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经典文献。在这篇光辉文献中,毛泽东明确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目标,以战略思维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为什么要建设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性问题;注重向历史学习、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思维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正确认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及党的建设的内在逻辑,以辩证思维用好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以系统思维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毛泽东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探索,对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艰巨性、必然性、特殊性及系统性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共产党人〉发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重温《反对自由主义》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任龙 《政工学刊》 2024年第12期90-91,共2页
·学习札记·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于1937年9月发表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内部校刊《思想战线》,并在1942年4月10日的《解放日报》公开发表。文章针对的是抗大部分学员存在的组织纪律散漫现象,但所论述的问题在全党具有普... ·学习札记·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于1937年9月发表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内部校刊《思想战线》,并在1942年4月10日的《解放日报》公开发表。文章针对的是抗大部分学员存在的组织纪律散漫现象,但所论述的问题在全党具有普遍性。文章发表的两个月前即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阶级矛盾开始让位于民族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的转变,对党的领导及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会师甘肃会宁,这意味着党在军事、组织、政治路线上实现了集中统一,已经从一个幼年的党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纪律 《解放日报》 主力部队 党的领导 民族矛盾 《反对自由主义》 卢沟桥事变 甘肃会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的斗争精神探究
17
作者 赵伟 张琪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毛泽东同志的鲜明特色,随着毛泽东同志的斗争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在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内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将其斗争精神运用到经济领域、党建领域和...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毛泽东同志的鲜明特色,随着毛泽东同志的斗争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在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内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将其斗争精神运用到经济领域、党建领域和外交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在新时代,广大党员要继承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斗争精神 基本内涵 实践表现 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对本本主义》中的调查研究思想及时代价值
18
作者 何晓梅 王让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所作的一篇光辉著作,蕴含着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追根溯源,《反对本本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实践的方法指引和基本范本。《反对本本主义》的写...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所作的一篇光辉著作,蕴含着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追根溯源,《反对本本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实践的方法指引和基本范本。《反对本本主义》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毛泽东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党内军内教条主义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方法,即调查研究,明确了调查研究反对唯心主义、解决问题、注重运用技术原则的指向。理解《反对本本主义》的内涵,对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和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本本主义》 调查研究 本本主义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实践论》与历史自信的哲学基础
19
作者 李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0-18,361,362,共11页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辟阐述,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法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论》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取得并且必然会取得更伟大的历史成就;标志着...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辟阐述,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法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论》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取得并且必然会取得更伟大的历史成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向理论的成熟,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往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于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未来的新中国具有充分的历史自信,其历史自信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伟大的历史创造力,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哲学根基——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深刻体现了《实践论》的人民性与革命性,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中国共产党 人民 主体性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精神刍议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俭 孙康 丁俊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21世纪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足以涵盖和代表毛...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21世纪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足以涵盖和代表毛泽东精神的全部内涵,应该将毛泽东精神从毛泽东思想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代表 中国人民 民族复兴 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象征 独立 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