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1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法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二次干法分提工艺优化及其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红 郑茵 +6 位作者 吴绍宗 郭宗林 刘文博 朱展鹏 吴楠 甘恬 林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旨在为开发高附加值鸡油产品提供原料,以黄羽肉鸡腹脂为原料,利用二次干法分提技术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鸡液油。以鸡液油得率、碘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一次干法分提和二次干法分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分提前后... 旨在为开发高附加值鸡油产品提供原料,以黄羽肉鸡腹脂为原料,利用二次干法分提技术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鸡液油。以鸡液油得率、碘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一次干法分提和二次干法分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分提前后鸡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干法分提最优工艺条件为冷却速率8℃/h、结晶温度24℃、养晶时间9h,在此条件下鸡液油得率为77.71%,碘值(I)为75.89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原料粗鸡油的63.87%提高至70.44%;二次干法分提最优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16℃、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5h,在此条件下鸡液油得率为78.85%,碘值(I)为81.52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40%。综上,与原料粗鸡油相比,一次干法分提后鸡液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提高,二次干法分提后鸡液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腹脂 二次干法分提 鸡液油 碘值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健 曹刚 +5 位作者 郑寅 曹竣 裴芳 蔡华秀 李茂港 刘伟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2,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istal radial access,DRA)行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经DRA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istal radial access,DRA)行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经DRA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安全有效的。经DRA行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1日有关经DRA行脑血管造影的文献,通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239项研究,最终纳入12项研究进行分析(共858例患者)。路径成功率为0.96(95%CI:0.94~0.98),异质性明显(I^(2)=64.4%)。路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03(95%CI:0.01~0.05),异质性较低(I^(2)=35.4%)。部分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较低。结论DRA完全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可选路径,经DRA行脑血管造影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远端桡动脉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OFs衍生物用于L-Cys的比色和智能手机双模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仪 刘耀鹏 +2 位作者 储婷婷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2,共9页
采用室温合成-热解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金属钴有机框架衍生纤维棒状碳材料(Co-DM)。利用SEM、TEM、XRD和XPS对其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活性氧捕获实验研究了其催化机理,Co-DM可催化H2O2使其释放出超氧阴... 采用室温合成-热解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金属钴有机框架衍生纤维棒状碳材料(Co-DM)。利用SEM、TEM、XRD和XPS对其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活性氧捕获实验研究了其催化机理,Co-DM可催化H2O2使其释放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使无色的显色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成蓝色的氧化态产物(ox TMB),在652 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而L-半胱氨酸(L-Cys)具有抗氧化性,能够还原ox TMB使蓝色褪色。基于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检测L-Cys的比色检测方法。在pH=4.0、温度为40℃的最优条件下,L-Cys的浓度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在0.1~15.0μ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5μmol/L。此外,借助自制的智能手机光学设备和Color Garb软件,通过记录不同浓度L-Cys下溶液在白色(0,0,0)至黑色(255,255,255)范围内颜色变化的特征值R(红)、G(绿)、B(蓝)值,建立了Co-DM的相对活性与颜色特征值的定量关系,检测范围为0.1~70.0μmol/L,LOD为0.27μmol/L。该方法还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人血清中L-Cys的检测,回收率在94.0%~10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检测 即时检测 类过氧化物酶 L-半胱氨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立德树人”实践的关键环节分析——以贵州大学《高级兽医药理学》课程为例
5
作者 杨剑 卢青 +4 位作者 吕世明 王立琦 郑寅 欧德渊 宋旭琴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研究生课程德育体系建设是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贵州大学兽医学硕士点以《高级兽医药理学》为载体的课程实践表明,研究生课程德育建设要根据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使命,着重抓住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研究生课程德育体系建设是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贵州大学兽医学硕士点以《高级兽医药理学》为载体的课程实践表明,研究生课程德育建设要根据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使命,着重抓住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变、课程资源的挖掘、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关键环节,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兽医药理学 德育体系建设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间作模式下杏树与苜蓿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黎 郑银 +2 位作者 刘国军 王波 田长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9-2495,共7页
该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杏树(Prunus armeniaca)下清耕(CK)和杏树间作紫花苜蓿(T)2个处理,实地采集测定各样地不同土层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以及杏树的侧根系生物量,并测定土壤pH、电导率及其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分析果园间作... 该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杏树(Prunus armeniaca)下清耕(CK)和杏树间作紫花苜蓿(T)2个处理,实地采集测定各样地不同土层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以及杏树的侧根系生物量,并测定土壤pH、电导率及其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分析果园间作模式下紫花苜蓿对果树侧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果园间作苜蓿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CK与T处理下的杏树侧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都主要集中在20~60cm土层,其生物量分别为750.8g和737.6g,分别占总侧根生物量的64.4%和64.5%;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分布呈倒金字塔型,且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166.3g),其中0~2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最高(97.4g),占根系总生物量的35.8%。(2)与CK处理相比,T处理可有效增加果园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其中,在0~20cm土层分别显著增加17.1%、40.8%、28.5%和40.8%,在20~40cm土层分别显著增加36.1%、23.1%、60.2%和23.8%,并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电导率,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杏园间作牧草紫花苜蓿虽然杏树与苜蓿根系会发生较小资源的竞争,但有利于改善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能够有效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 紫花苜蓿 林下间作 根系分布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O3污染来源解析模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印 周广柱 +4 位作者 李洋 唐伟 杜晓惠 高锐 孟凡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0-1347,共8页
福建省莆田市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自2015年以来以O 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减排措施,减轻莆田市的O 3污染,以2016年莆田市O 3污染高发的7—9月为研究时段,通过观测数据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敏感性分析和O 3来源... 福建省莆田市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自2015年以来以O 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减排措施,减轻莆田市的O 3污染,以2016年莆田市O 3污染高发的7—9月为研究时段,通过观测数据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敏感性分析和O 3来源追踪方法分析了莆田市近地面O 3生成控制区,以及O 3及其生成前体物NO x 与VOCs的区域和行业来源.结果表明:①莆田市西部地区为NO x 控制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为VOCs控制区.②莆田市ρ(NO x)与ρ(VOCs)主要来自本地排放贡献,二者本地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69.4%与64.2%,而本地排放对莆田市ρ(O 3)的贡献率仅为21.0%,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市对莆田市ρ(O 3)的贡献率之和为37.6%,外来输送贡献率较大的为浙江省,其贡献率为11.6%.莆田市O 3的外来输送不仅发生在ρ(O 3)较高的时段,在ρ(O 3)较低的时段也占了很大的比例.③莆田市工业源对本地排放ρ(O 3)贡献率最大,达57%,其次是机动车源.④通过敏感性时间序列分析得出,同时削减10%的NO x 和VOCs排放,能使莆田市国控点位平均ρ(O 3)峰值下降约5 μg/m^3.研究显示,莆田市NO x 与VOCs主要来自本地排放,O 3受外来输送影响较大,推进本地工业NO x 和VOCs污染的治理与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控制是减轻本地O 3污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污染 敏感性分析 来源解析 莆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GS沉默番茄SlDCL2和SlDCL4破坏Ty-1/Ty-3对TYLCV的抗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宁波 李玉龙 +5 位作者 孙一凡 潘鹏程 潘寅涛 郑寅 李云洲 梁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93-2500,共8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严重威胁茄科蔬菜作物的生产。抗性标记Ty-1和Ty-3是一对等位基因,在番茄抗TYLCV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探究Ty-1/Ty-3抗病毒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携带Ty-1/Ty-3抗性标记的番茄Y19为材料,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严重威胁茄科蔬菜作物的生产。抗性标记Ty-1和Ty-3是一对等位基因,在番茄抗TYLCV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探究Ty-1/Ty-3抗病毒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携带Ty-1/Ty-3抗性标记的番茄Y19为材料,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沉默RNA干扰(RNAi)机制关键基因,即番茄核糖核酸内切酶编码基因2a/b/c/d(SlDCL2)和番茄核糖核酸内切酶编码基因4(SlDCL4),初步分析其在Ty-1/Ty-3抗TYLCV中的功能。PCR与测序结果发现SlDCL2、SlDCL4的VIGS沉默载体pTRV2∶SlDCL2和pTRV2∶SlDCL4构建成功。以沉默番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SlPDS)基因为标记植株,定量PCR检测SlDCL2、SlDCL4沉默株系中SlDCL2、SlDCL4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显示SlDCL2、SlDCL4沉默株系中对应基因的表达均小于对照植株的50%,表明SlDCL2、SlDCL4沉默载体确实可以降低对应基因的表达,且不影响其他DCL基因的表达。VIGS沉默植株SlDCL2、SlDCL4基因后接种TYLCV,接种TYLCV 30dpi结果显示,Y9材料表现出明显的TYLCV病毒症状,通过比较植株发病严重度发现,SlDCL2、SlDCL4沉默株系发病严重度分别为1.97、2.35,显著高于空载体注射株系(0.14)和对照株系(0.07)。本研究结果表明RNAi通路关键基因SlDCL2、SlDCL4在Ty-1/Ty-3抗TYLCV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利用Ty-1/3抗性标记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SlDCL2 SlDCL4 基因沉默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9
作者 霍介超 杨美 +3 位作者 郑银 张杲黎 万珊珊 刘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3-386,393,共5页
目的研究男性标本脐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膀胱癌切除术中结扎脐动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19具(38侧),解剖观测脐动脉的起点、走行、起始端外径及分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动脉均起自髂内... 目的研究男性标本脐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膀胱癌切除术中结扎脐动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19具(38侧),解剖观测脐动脉的起点、走行、起始端外径及分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动脉均起自髂内动脉。脐动脉起始端外径为(3.02±0.30)mm。脐动脉均发出膀胱上动脉,其分支有5种类型:数支膀胱上动脉型,占总标本量的52.6%(20侧);数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膀胱下动脉型,占28.9%(11侧);2支膀胱上动脉、1支膀胱下动脉与闭孔动脉的共干动脉型,占5.3%(2侧);数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闭孔动脉型,占7.9%(3侧);2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精囊动脉型,占5.3%(2侧)。结论脐动脉起始位置固定,起始端外径狭小,分支数目变异较多,对膀胱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上动脉 脐动脉 闭孔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寅 蔡华秀 +5 位作者 温咏康 陈思诚 刘伟斌 曹竣 裴芳 曹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3-541,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istal radial access,DRA)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RA是一个新的手术路径,已发表的一些随机...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istal radial access,DRA)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RA是一个新的手术路径,已发表的一些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537项研究,最终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共7143例患者)。DRA与桡动脉路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相比,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发生率更低(RR:0.27,95%CI:0.18~0.39,P<0.001,I2=10.4%),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89,95%CI:0.67~1.18,P=0.417,I2=12.9%),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89,95%CI:0.50~1.58,P=0.680,I2=72.5%),路径成功率更低(RR:0.93,95%CI:0.89~0.98,P<0.05,I2=93.6%)。部分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高为本研究的局限性。结论与TRA相比,经DRA行CAG和PCI是安全有效的,但是DRA的路径成功率可能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远端桡动脉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果浆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正培 吴婉莹 +4 位作者 张银 向煜 余启明 蔡锦源 熊建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49,共4页
为了解百香果果浆的内生细菌,该研究采用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得到3株菌落形态单一、均呈浅黄色的内生... 为了解百香果果浆的内生细菌,该研究采用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得到3株菌落形态单一、均呈浅黄色的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GJ2-5、GJ2-13、GJ2-19,均呈革兰氏阳性。3株内生细菌均为泛菌属(Pantoea),其中,菌株GJ2-5和GJ2-13均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菌株GJ2-19为Pantoea eucrina。3株内生细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最适生长pH值均为5.5,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5℃,生长周期为迟滞期(0~6 h)、对数期(6~18 h)、平稳期(18~22 h)和衰亡期(22 h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内生细菌 分离 鉴定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多孔碳材料用于同时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多巴胺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乐舒 陈泇冰 +2 位作者 鲁猷栾 郑寅 石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2-788,共7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模板,在氮气氛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多孔碳材料(MOFs Pyrolysis Porous Carbon,MPPC)。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及N2吸附-脱附测试,对...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模板,在氮气氛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多孔碳材料(MOFs Pyrolysis Porous Carbon,MPPC)。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及N2吸附-脱附测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滴涂法将MPPC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多孔碳电化学传感器(MPPC/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和盐酸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能同时检测AC和DA,在优化条件下,AC和DA的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0.5~3.5μmol/L和11~19μmol/L,检测限分别为0.004μmol/L和0.039μmol/L。该方法电流响应大、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在药品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碳 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多巴胺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宇 高仪 +3 位作者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碳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μmol/L,检出限为1.19×1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非金属掺杂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聚异氰酸酯对含氟聚丙烯酸酯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林明 李晓萱 +3 位作者 孟勋 尹政 李鹏辉 伍胜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制备了不同熔点及解封温度的封闭聚异氰酸酯交联剂(BIC)和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FPA)。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对FPA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对添加BIC的FPA乳液(BFPA)浸涂固化整理过的棉织物(BFCM)进行了静态疏水、动态喷淋、... 制备了不同熔点及解封温度的封闭聚异氰酸酯交联剂(BIC)和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FPA)。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对FPA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对添加BIC的FPA乳液(BFPA)浸涂固化整理过的棉织物(BFCM)进行了静态疏水、动态喷淋、接触角、耐摩擦和耐水洗等性能测试,比较了BIC的熔点对BFCM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IC熔点降低,其解封温度越低,BFCM的防水、耐磨、耐洗等性能均有显著提升。BIC熔点为6.6℃时,其解封温度最低为75℃,经110℃处理后BFCM水接触角(WCA)可达142.9°,沾水等级可达5级;100℃处理后经50个摩擦周期和24 h水洗后,WCA仍然分别可达132.5°和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聚异氰酸酯 熔点 含氟聚丙烯酸酯 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蜂窝夹层板局部弯曲变形特性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亚辉 郑印 +4 位作者 许波凯 吴文平 邵劲力 熊涛 顾超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解决航天器蜂窝夹层板局部变形以致局部平面度易超差问题,文章基于克希霍夫(Kirchhoff)薄板弯曲理论和矩形板(Rectangular Plate)弯曲理论对蜂窝夹层板局部弯曲变形特性分析和挠度计算,提出减小局部变形的控制方法,经局部平面度试... 为了解决航天器蜂窝夹层板局部变形以致局部平面度易超差问题,文章基于克希霍夫(Kirchhoff)薄板弯曲理论和矩形板(Rectangular Plate)弯曲理论对蜂窝夹层板局部弯曲变形特性分析和挠度计算,提出减小局部变形的控制方法,经局部平面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一致性好,选择较小均布载荷、减小热管宽度或热管与蜂窝芯的拼缝间隙、增大矩形板厚度以及缩小蜂窝芯与热管间的高度阶差均可有效减小局部变形,进而降低局部变形对航天器内部功能仪器导热的影响。可为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蜂窝夹层板 局部弯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mbly of a highly stable luminescent Zn5 cluster and application to bio-imaging
16
作者 Ze-hui LIU Jin HUANG +1 位作者 Ming-hua ZENG zheng yi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2-1022,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ovel pH-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tumor imaging.METHODS Zn5 were obtained in 140℃ after mixed with Me OH,water,Zn(NO_3)2·6 H_2O,H4L and trimethylamine.The fluorescence spe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ovel pH-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tumor imaging.METHODS Zn5 were obtained in 140℃ after mixed with Me OH,water,Zn(NO_3)2·6 H_2O,H4L and trimethylamine.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Zn5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pH aqueous solutions were detected.And the stability of Zn5 was investigated by time dependent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Zn5 in BSA aqueous solution and 5.0% serum solution.Then,the cytotoxicity of Zn5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s.To clarify whether a similar fluorescence response occurs in biological organisms,He La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probe Zn5(0.5 μmol·L^(-1))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were collected for targeting lysosomes in living cells because of lysosomes′ acidic microenvironment.The A375 tumor-bearing mic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maging ability of Zn5 in vivo.Mouse tumor xenografts were established by injection of A375 cells with 2×10~6 cells per flank.Probe(1 μg·g^(-1)) was administered to mice by injection.Images were obtained using IVIS Spectrum CT Imaging System.RESULTS There is a 11-fold intensity increasing as the pH values changing from 8 to 2.The almost unchanged emission intensities suggest Zn5 is stable in both BSA and serum.Zn5 has negligible cytotoxicity for He La,293 T and CHO-K1 cells.Zn5 can selectively display lysosomes in living cells.Both the 2D and 3D images in vivo distinguish the tumor from other tissues with good fluorescence contrast.CONCLUSION The high chemical stability,emission in the Vis/NIR range,pH sensitivity,a pKa located in the tumor pH range,and low toxicity make Zn5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as a pH-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bio-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etal coordination cluster bio imaging fluorescence probes pH sensitivity Zn clus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